全息易象针灸-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3.32 MB
- 文档页数:53
全息易象针灸文档介绍:咽喉痛点定位: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喑哑,咽干。
针法:直刺,深5分许,斜刺8分—1寸,令其吞咽唾液,咽干配太溪穴。
颈项痛点定位: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主治:落枕,颈项痛,偏头痛。
针法:直刺,深5分许,斜刺8分—1寸许,令其活动颈项,左右旋转,医者按揉。
牙痛点定位:手背第四掌指关节桡缘主治:牙痛针法直刺,深3—5分许,斜刺8分—1寸,配用电针效快。
足跟痛点定位: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掌心尽头凹陷中。
主治足跟痛,心痛针法:直刺,深三分许,斜刺5—8分,令其站立进针,往返行走,顿足跟。
会阴点定位:在小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处。
主治:会阴痛,阴茎抽痛。
针法:直刺2分,斜刺3—5分,令其缩阴,收腹。
胃肠点定位:在劳宫与大陵穴连线中点。
主治:急性胃肠炎,胃痉挛。
针法:直刺5分,斜刺8分至1寸,令其直背行走,医者按揉胃脘部。
咳喘点定位:掌面食指掌指关节尺侧处。
主治:咳喘,短气。
针法:直刺5分,斜刺8分—1寸,令其深呼吸,咳嗽。
夜尿点定位:在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处。
主治:小儿遗尿,遗尿。
针法:直刺1—2分,斜刺3—5分,梦中找厕所配内关。
定惊点定位:在手掌侧大鱼际赤白肉际交接处中点,鱼际穴下5分。
主治:镇惊,抽风。
针法:直刺5分,斜刺8分至1寸。
升压点定位:在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主治:升压,头眩晕针法:直刺3分,斜刺5—8分,令其仰卧,闭目。
呃逆点定位:在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处。
主治:呃逆,打膈针法:直刺2分,斜刺3—5分,令其吸气,呼气。
扁桃体点定位:在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
主治:扁桃体炎,咽炎,咽喉痛。
针法:直刺5分,斜刺5—8分,令其吞咽唾液,吸气。
全息易象针灸系列——头针头针疗法头针(scalp acupuncture),⼜称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线进⾏针刺防治疾病的⼀种⽅法。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是根据⼤脑⽪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线。
头针疗法⼜称头⽪针疗法,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神经⽣理学、⽣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科疾病的⼀种微刺系统⽅法。
具有简便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概况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皆上循于头⾯,六阴经中⼿少阴与⾜厥阴经直接循⾏于头⾯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经》、《针灸⼤成》等⽂献中,记载头部腧⽳治疗全⾝各种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
⽬前头针⼴泛应⽤于临床,经多年实践,对头针⽳线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世界⼀些国家临床医⽣常⽤的治疗⽅法之⼀。
为了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的推⼴和交流,促进其进⼀步发展,中国针灸学会按分区定经,经上选⽳,并结合古代透刺⽳位的⽅法,拟定了《头⽪针⽳名标准化国际⽅案》,并于1984年在⽇本召开的世界卫⽣组织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国际标准化头针⽅案-标准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线均位于头⽪部位,按颅⾻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额部3线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向前引⼀直线,长1⼨。
[主治]癫痫、精神失常、⿐病等。
额旁1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向前引⼀直线,长1⼨。
[主治]癫痫、精神失常、⿐病等。
额旁2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向前引⼀直线,长1⼨。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指脂溃疡、肝胆疾病等。
【干货】全息易象组合针法-腰五针
山东高等医专郑卫东老师根据全息易象针灸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创立的组合针法之一。
经临床验证,多数情况下可以马上改善症状,可重复性高。
腰五针
•在沿督脉摸到腰椎压痛处,在痛点上一椎体进针,向下平刺一针。
•在痛处的上一节椎体和下一节椎体间隙高度,由外向内平刺,左右各一。
•进针点在督脉旁开2-3寸,向督脉方向平刺。
•扎针后让病人活动腰部。
主治:腰部的急性、慢性疼痛。
如图
此法应用门诊也较多见。
一般针后病人都会觉得腰部松,不适感明显减轻。
尤其是急性发作。
针后一定让患者活动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