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概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授课时间2018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2.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从内容来看,包括三节。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主要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具体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本章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入手,总结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一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节、第三节教学时间各安排1课时,第二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为宜。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三个代表》教案1第一篇:《三个代表》教案1《三个代表》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中共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中共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正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后两个内容分别是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主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知识)2、理解中共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正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能力)3、珍惜当今社会的良好环境,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个政党要长期地领导国家和人民,它必须要做到什么?”以此谈话进入新课“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新课教学1、让学生看P.108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每个时代生产力的标志是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
2、让学生看P.109图《袁隆平》及其说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国际上把袁隆平发明杂交稻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再播放关于杂交谷子的两个视频。
3、让学生看P.110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共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再做P.110“活动”。
(在指点时,可以用邓小平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4、小结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节内容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中共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中共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正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篇:三个代表习题1《三个代表1》题库一、跟我来(预习题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
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
3、()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4、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世纪之交、前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坚持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
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真谛。
【讲授新课】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简介】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
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评价: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者。
他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他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他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知道“三个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和材料的方法和技能,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学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实践“三个代表”的政策、措施等材料。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举例、讲授法。
【教学活动】多媒体展示:(1)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写入了宪法。
教师: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第十五课。
板书:十五课“三个代表”讲授新课: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多媒体展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师:那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做到“三个代表”,又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呢?让我们逐一来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