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中国的船舶工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从贫穷和落后走向了繁荣和壮大。
以下是中国船舶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一、恢复发展期(1949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发展船舶工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主要依靠苏联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建设,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
在恢复发展期,中国的船舶工业主要生产小型船舶和渔船,以满足国内需求。
同时,中国也开始研制和生产一些大型船舶和军舰,如护卫舰、潜艇等。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船舶工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船舶工业主要生产一些小型船舶和渔船,以满足国内需求。
尽管如此,中国船舶工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中国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核潜艇,这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船舶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融入了全球市场。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船舶工业开始生产大型油轮、散货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并且逐渐向国际市场出口船舶。
同时,中国的船舶工业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中国的船舶企业开始与国际知名船舶企业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船舶工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在恢复发展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融入了全球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船舶工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船舶发展史简介一、古代船舶的起源与发展1.1 船舶的诞生•人类最早的航海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筏子、蒲草船等船只进行水上交通和渔业活动。
1.2 古代商船的兴起•随着古代城市文明的出现,商业贸易的兴盛,古人开始建造更大、更强大的商船,如古埃及的法老船、古希腊的公共商船等。
1.3 古代战舰的发展•古代战争的需要推动了战船的发展,如古希腊的三层甲板战舰、罗马的战船等,这些战船不仅能够运输士兵和武器,还能在海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1.4 古代船舶技术的突破•古代船舶技术的突破包括船帆的应用、船体结构的改良、导航仪器的发明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古代船舶的航行能力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近代船舶的革新与变革2.1 蒸汽船的诞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蒸汽船的诞生,第一艘商用蒸汽船“克莱蒙特号”于1807年在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上首航。
2.2 铁船的兴起•19世纪中叶,铁船的出现标志着船舶材料和结构的革新,铁船比传统的木船更坚固耐用,同时也更加适合安装蒸汽机等新型动力装置。
2.3 钢船的普及•钢船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船舶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得船只能够在更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航行,同时也为船舶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2.4 内燃机的应用•20世纪初,内燃机的应用使得船舶动力更加高效和灵活,蒸汽机逐渐被内燃机所取代,使得船舶的速度和操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现代船舶的发展与趋势3.1 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的兴起•液化天然气船是近年来船舶发展的一大亮点,它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进行推进,减少了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排放的污染物。
3.2 深海航行技术的突破•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上贸易的增加,船舶在深海航行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年来,深海航行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深潜技术、抗冰技术等。
3.3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船舶的操控更加简便和安全,提高了航行的效率和船员的工作环境。
世界船舶行业及中国发展现状一、世界船舶发展史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再到1954年开始美国首先采用核动力潜艇,到核动力船舶,世界造船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史。
二、世界船舶发展现状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球船舶制造业仍兴旺生产并向中国转移。
全球造船业仍处于景气期,此轮景气持续时间之长、景气度之高前所未有,经过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全球造船业出现了适度回落,但这并没有使全球造船业从此进入低迷期,经过2009年的触底,迎来了2010年船舶行业的又一年蓬勃发展!近几年,全球造船业正加速向中国的产业转移。
凭借在船舶制造成本、海岸资源上等的比较优势,中国已在常规船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超过韩国。
中国赶超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中国在造船技术、生产效率以及基础设备等方面与日韩仍有一定差距,而且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加大,都给未来中国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世界主要造船公司从企业的规模结构看,世界上大部分造船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大型造船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船能力、造船产量、产值和职工人数在舰船工业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造船企业大约有近30家,其中包括:美国的6大船厂,即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电船公司、英格尔斯船厂、巴斯钢铁公司、阿冯达尔船厂和国家钢铁造船公司。
经过近年的兼并和重组,目前这6家船厂已分别隶属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6家船厂的职工总数占美国船厂职工总数的90%,承担了美国海军80%以上的舰艇建造任务。
意大利造船金融集团是西方最大的国营造船企业集团,拥有意大利最重要的l0家船厂、科研机构和主机制造厂,其造船产量一直占全国造船产量的80%~90%。
轮船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轮船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以下是轮船发展的主要历史里程碑:
1. 蒸汽船:1807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弗尔顿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商业性蒸汽船——克莱蒙特号(Clermont),这标志着蒸汽船作为一种新型的船舶推进方式正式诞生。
蒸汽船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海洋运输和航海技术。
2. 金属船体:19世纪中叶,随着铁和钢的广泛应用,金属船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木质船体,使船舶更加坚固耐用,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性。
3. 推进技术的改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螺旋桨逐渐取代了涡轮帆船,成为主流的船舶推进方式。
同时,蒸汽引擎得到不断改进,内燃机的应用也使得船舶的动力更加高效可靠。
4. 超级轮船的出现:20世纪初,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等超级轮船相继问世,这些巨大的客货轮具有更高的载重量和更舒适的船舱,开启了现代豪华邮轮时代。
5. 航海技术的进步: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先进的通讯设备以及航海雷达等技术的发展,为航海安全和航行效率提
供了强大的支持。
今天,轮船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承担着货物运输、客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船的设计、动力系统和航行安全水平将继续得到提升,为人类的海上活动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服务。
船舶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船舶的发展历史的一些里程碑:
早期船只:人类最早使用简单的木筏和独木舟等作为交通工具,用于渡河和捕鱼等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制造更大更复杂的船只,例如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巨型木制船只。
帆船时代:随着帆船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风力进行远洋航行。
13世纪时,欧洲人开始建造更大型的帆船,这些船只可以穿过大洋。
工业革命:19世纪是船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使用蒸汽动力进行航行,这些船只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同时,发明了铁船和钢船,这些船只更加耐用和坚固。
现代船舶:20世纪以来,船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船舶动力系统、船体结构、导航设备、通讯系统等都得到了革新和完善,同时,液化天然气船、集装箱船、油轮等新型船舶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海运业的发展。
船舶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历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船舶的性能和功能也不断提升和完善。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一、古代船舶
在古代,中国的船舶发展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制造木船,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船只,如战船、货船、渔船等。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峰,造船业也成为了当时的重要产业。
二、近代船舶
到了近代,中国的船舶发展逐渐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的船舶制造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20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在建造中。
三、现代船舶
随着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的船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未来船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船舶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
总之,中国船舶发展史是一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从古代的木船到现代的钢铁巨轮,再到未来的智能化船舶,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的发展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人类的贸易、文化交流和探索海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船舶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船舶发展历史。
本文将以中国船的发展史为主题,介绍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特点。
追溯中国船的历史,最早的船舶遗迹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遗迹表明,中国古代人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船舶进行捕鱼、贸易和海上征战。
而早期的中国船舶主要以木质为主,如凿船、蒸船等,以舢板为代表的扁船则被广泛使用于江河湖海之间的交通运输。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楚国出现了大型木质战船“楚船”,具备了较高的航行性能和战斗能力,而秦朝时期的“秦船”则成为古代中国海上航行的重要代表。
而随着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汉朝时期的“蜀船”、“吴船”等各具特色的船舶类型也开始出现。
进入宋代,中国的船舶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大江船”的巨型船舶,可以承载大量的货物和乘客。
而宋代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艨艟”的巨型军舰,它们在海上航行时不仅能够抵御风浪,还能够发射弩箭进行战斗。
明代时期,中国的船舶技术进一步发展。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带领着庞大的船队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很多大型木质船舶,如宝船、宝塔船等,它们具备很高的航行性能和装载能力。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船舶制造基地,如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船舶制造的重要区域。
在此基础上,中国相继建造了一系列大型船舶,如运输船、军舰、客轮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船舶制造商在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同时还在船舶科研和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一、古代中国船舶的起源和发展1.1 船舶的起源中国船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最早的船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沿海地区。
1.2 新石器时代的水上交通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的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竹子制作简单的木筏和藤艇,用于渡海捕鱼、贸易和探索未知地域。
1.3 商代的航海技术进步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人们开始使用高级的船舶制作技术,例如桨、帆以及舵的使用。
1.4 战国时期的船舶发展战国时期,中国各国政权开始相互争斗,船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各国开始建造大型战船和运输船,用于海上作战和贸易。
二、中国古代船舶的分类和特点2.1 木质船舶在中国古代,木质船舶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些木质船舶通常采用榫卯结构,通过拼接木板或者使用木头雕刻成形。
2.2 帆船帆船的出现使得中国的海上贸易和航海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帆船利用风力进行航行,使得跨海贸易和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2.3 平底船平底船是中国古代船舶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平底船通常用于内陆水域的航行,例如大江和湖泊。
平底船具有浅吃水的特点,便于在水深较浅的地区航行。
2.4 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掌握了锻铁和焊接的技术,从而制造出更加坚固耐用的船舶。
三、中国船舶的衰落和复兴3.1 清代的衰落清代是中国船舶发展的低谷期。
由于清朝政府限制海外贸易,船舶建造和海洋探险的活动大大减少,船业逐渐衰落。
3.2 近代的复兴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饱受侵略,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受到严重限制。
但是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引进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船舶产业逐渐复兴。
3.3 当代中国船舶的发展目前,中国船舶已经实现了从大型货轮到军舰、邮轮和豪华游艇等各类船舶的全面发展。
中国在新材料、造船技术和海洋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中国船舶的未来展望4.1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无人船等新技术将在中国船舶产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促进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
你能想象古人们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奔腾的河流时,那种想要跨越这水浪的阻隔到达彼岸的欲望吗?这一强烈探究未知的渴望就是他制造出第一条船的基本动力。
远古时代,人们发现木头和捆扎起来的芦苇能浮在水上随水流移动。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这种独木舟用燧石制的工具挖成,可以做得相当大。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用芦苇造船,他们在芦苇上涂一层沥青,便在河流中用木桨划动航行。
不需要活动桨和固定舵的另外两种船出现得也很早,一种是爱尔兰人的柳条舟,船用柳条编成,蒙上兽皮,然后再涂上柏油。
另一种是充分的动物皮,打仗时兵士就乘这种船过河。
如今近东和中国黄河上游还有人乘这种用动物皮制作的船过河。
但是我们不知道最早的海上航行的船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带帆的芦苇船,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有龙骨的木船。
这两种船是地中海东部的各族人当时进行沿海贸易的运输工具。
希腊时代曾出现了两种海船:一种是又大又结实但却有些笨的商船;一种是轻便得多的战船,这种战船从公元前6世纪起,船头上就有一个很大的金属撞角。
那时这种战船用来运海军,当两只敌对的战船一旦相接,双方的战士们就在船上展开战斗。
地中海地区各国的海上战术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在1571年的勒颁多战役中,西班牙、威尼斯和罗马天主教各国的联军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这是最后一次利用桨船进行的重要战役。
但很快,一种新研制成功的,多桅,多层甲板和厚装甲板的快速大帆船,取代了靠人力划动的桨船,使制海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西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里。
桨船的统治时代结束了。
乘坐一人的牛皮划子在3000年前就有了,但直到20世纪仍在一些部落使用多桨划艇继承了过去的传统划船方法,并成为当今体育比赛中的一个项目。
世界船舶发展史(信息时间:2009-6-4 阅读次数:1828)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
历尽沧桑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当年曾雄踞于世界前列,把欧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我国古代造船起步于遥远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个高峰时期,这就是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朝时期。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先秦时期的造船从“伏羲始乘桴[fú浮]”(《物原》)和“伏羲氏刳[kū枯]木为舟”(《周易系辞》)等远古传羲说来看,最早的船只——筏和独木舟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问世。
大自然各种常见现象的反复出现,启迪着我们祖先的思想。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
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常常过河。
我们的祖先发现,木头和树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于是,有人走进水中,抱着一块大木头试了试。
结果,不但没有沉下去,而且木头还把人托出水面。
这样,人们就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
但是,人的双手抱着木头怎能捕鱼呢?后来,人们把砍下来的树干,用石斧和火,将一面削平、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
我们的祖先在造出独木舟的同时,还发现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载着人行驶在水面上。
这样,就有人制成了木筏。
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
有了木筏,人们往返河流的两岸,在水中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
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
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
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竹子这种材料,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
把几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大量的东西。
独木舟和筏是远古祖先最简陋的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
有了这样的渡水工具,我们的远古祖先就能进行水上捕捞和迁徙航行了。
关于远古祖先制作独木舟和筏的故事,古书上曾有记载。
其中大禹制作独木舟的神话就非常有趣。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以下是该时期中国船舶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
船舶引进和民营船厂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的先进船舶技术开始引进到中国。
外国势力在中国租界地区建立了多个船厂,以满足对于商业和军事船只的需求。
此外,一些中国的民营船厂也开始崛起,例如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船舶工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蓬勃发展。
上海的江南船厂、汉阳造船厂等成为当时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包括民用货轮、客轮以及军用舰艇。
抗战时期的船舶制造(1937年-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船舶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将船舶制造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大量投资于造船业。
中国船厂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用船只,包括炮舰、驱逐舰等。
此期间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船舶工业(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船舶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多个大型的船厂和造船基地。
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舰船,包括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实现了船舶工业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经历了从船舶引进到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转变。
在各个历史阶段,船舶工业都在不断演进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国防作用。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和技术提升,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大国。
古代船舶发展史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船的起源国尚无定论。
而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一、舟筏时代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的较大的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
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
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
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
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
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也由此出现并渐渐演进。
二、帆船时代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
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
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
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做出重大贡献。
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
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摘要:一、新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1.成立初期,中国船舶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2.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船舶工业3.20 世纪6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4.20 世纪7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21 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逐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二、新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阶段及特点1.20 世纪50 年代:引进技术和设备,奠定基础2.20 世纪60 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20 世纪70 年代: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体系4.20 世纪80 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5.21 世纪以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转型升级三、新中国船舶发展的主要成就1.船舶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2.船舶产品种类的丰富多样3.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4.船舶技术的创新突破5.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正文:新中国船舶发展史新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
在党的领导下,船舶工业逐步走向繁荣与辉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新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1.成立初期,中国船舶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解放初期,我国的船舶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时,我国只能生产一些小型木船和渔船,无法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船舶工业。
为了迅速提高船舶工业水平,我国政府积极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船舶制造企业,如江南、沪东、大连等。
3.20 世纪6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
在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封锁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逐步发展壮大。
4.20 世纪7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能够生产各类民用船舶,还研制成功了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
5.21 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逐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船舶发展史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时代。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毕竟独木舟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接着,我们迈大了向海洋进军的脚部,迎来了木板船时代。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钢船时代的来临,为船舶的发展史刻写了新篇章。
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从此在船舶的世界里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
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
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第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
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船舶的世界多姿多彩,让我们一起启航,开启一段美丽而神奇的海之旅。
(信息时间:2009-6-4 阅读次数:
———————————————————————————————————————————————
1015)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
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
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