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算机网络项目教程 教学课件 李林峰 王利冬 项目四
- 格式:ppt
- 大小:791.00 KB
- 文档页数:19
01计算机网络概述Chapter定义发展历程组成分类功能应用02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Chapter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介质物理层定义传输介质物理层接口物理层设备01020304数据链路层定义帧同步数据链路层功能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方法流量控制机制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03网络层与传输层Chapter网络层定义主要功能关键协议030201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路由选择01拥塞控制02关键技术03传输层定义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层次,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要点一要点二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关键协议TCP 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UDP 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分别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 协议具有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机制,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UDP 协议则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要点三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04应用层与网络安全Chapter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
它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处理网络应用中的各种问题。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层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或命令行界面(CLI)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与网络服务交互的接口。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应用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传输的格式,如将文本转换为ASCII码,将图像转换为JPEG或PNG格式等。
应用层的功能支持网络服务数据格式转换提供用户界面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第一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种类及功能。
3. 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网络互联技术概述1.1 网络互联技术的定义1.2 网络互联技术的分类1.3 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2. 网络互联设备2.1 交换机2.2 路由器2.3 防火墙2.4 无线接入点3. 网络互联技术应用场景3.1 企业网络互联3.2 数据中心网络互联3.3 家庭网络互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互联技术。
2. 讲解:详细讲解网络互联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网络互联技术解决方案。
4. 实践: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网络互联环境。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3.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第二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2. 掌握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的功能及协议。
3. 了解TCP/IP四层模型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2. OSI七层模型2.1 物理层2.2 数据链路层2.3 网络层2.4 传输层2.5 会话层2.6 表示层2.7 应用层3. TCP/IP四层模型3.1 链路层3.2 网络层3.3 传输层3.4 应用层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网络体系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体系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分层模型,以及OSI七层模型和TCP/IP 四层模型的功能及协议。
contents •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互联网协议与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目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指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RTT利用率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定义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传输、信号处理、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源、数据宿、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等基本要素,以及相应的软件和协议支持。
数据通信方式包括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以及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模式。
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传输介质类型01通信设备介绍02传输介质与设备的选择03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数据编码方式调制技术介绍编码与调制技术的应用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的概念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多路复用技术的应用场景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控制的概念差错控制方法的分类差错控制方法的应用1 2 3局域网定义局域网特点局域网应用局域网概述及特点局域网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定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局域网中的多个站点如何共享公共传输介质。
常见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Ring、FDDI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局域网组网技术以太网技术01交换机与路由器技术02虚拟局域网技术03局域网管理与维护网络故障诊断工具网络管理协议ping、traceroute络故障诊断工具可以用于诊断和解决局域网中的故障问题。
网络安全管理广域网概述及特点广域网(WAN)概念广域网特点广域网与局域网(LAN)的区别广域网传输协议与设备传输协议TCP/IP、ATM、SONET/SDH、DWDM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完整全套教学课件•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深入剖析•广域网接入方式探讨目录•Internet应用层协议解读•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实践0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发展历程包括ARPANET成立、TCP/IP协议诞生、万维网兴起、移动互联网发展等关键阶段。
计算机网络分类与拓扑结构分类方式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技术可分为点对点网络、广播式网络等。
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传输介质及连接设备简介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以及无线电波、红外线等无线介质。
连接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网络协议与标准化组织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SMTP等常见协议,用于规定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格式。
标准化组织如ISO、IEEE、IETF等,负责制定和推广网络技术的标准和规范。
02数据通信基础指在不同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传输、信号处理、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
数据通信定义通信系统模型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信源、信道、信宿以及噪声等基本要素,描述了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整个过程。
包括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和需求。
03020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及原理传输方式与调制解调技术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而频带传输则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再进行传输。
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多种方式。
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与调制技术相对应。
指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多路复用定义将信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传输一路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