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 格式:ppt
- 大小:601.50 KB
- 文档页数:42
中药是如何命名的?(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按药用部分命名、按药物产地命名、按药物气味命名、按性能命名、按药物颜色命名、按药物颜色命名、按药物形态命名等。
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按药用部分命名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
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
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
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材资源。
正确了解中药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的定义、分类以及制剂等方面介绍中药的基础知识。
一、中药的定义中药,又称为中药材,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一定的采集、加工、制备等工艺制得的药品。
中药以其药性平和、疗效确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二、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和矿物性中药三大类。
1. 植物性中药植物性中药是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位为药材,经过晒、炙、炮、煮、浸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加工制成。
常见的植物性中药有黄芪、当归、枸杞、生姜等。
根据药材的性味和功效,植物性中药可以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等不同的药性。
2. 动物性中药动物性中药是以动物的骨骼、内脏、皮毛等部位为药材,多经过炖煮、晒干、蒸制等加工处理制成。
常见的动物性中药有麝香、牛黄、龟板、鹿茸等。
动物性中药具有温补、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功效。
3. 矿物性中药矿物性中药是以矿石、矿物质为药材,经过研磨、提取等加工制备而成。
常见的矿物性中药有雄黄、石膏、磁石、硫磺等。
矿物性中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治疗。
三、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和制备后得到的药品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1. 汤剂汤剂是将中药材加工后煎煮成液体,常见的形式有煎剂、脑脊液、煎膏等。
汤剂服用时,需要将其以一定比例稀释后饮用。
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材加工成丸状或小球状的制剂形式,常见的有水蜜丸、浓缩丸、糖丸等。
丸剂具有服用方便、储存稳定的特点。
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材经过研磨后形成细粉末的制剂形式,常用的散剂有细末、研末和研磨后再进行浓缩成粉等。
散剂使用时,可以直接口服或者调配成汤剂使用。
4.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胶状或膏状的制剂形式,常见的有软膏、糊剂等。
中医科普中药的命名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进行命名。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的命名方式,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首先,有一类中草药是直接以草本植物的名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以其形态特征进行命名,如川贝母、甘草、黄芩等。
川贝母是一种生长在四川地区的植物,它的叶片扁平,形似贝壳,因此得名川贝母。
而甘草的根和茎部有甜味,因此得名为甘草。
黄芩的花瓣鲜黄色,因此得名为黄芩。
这些命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人们理解与记忆。
其次,还有一类中草药是以其药性进行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通常是根据其药性或具有的功效来命名的,如清热、滋阴、活血等。
例如,黄连以其能够清热解毒而得名。
黄连具有苦味,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并具有抗菌作用,因此被称为黄连。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一种疾病因素,黄连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种因素,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类似地,滋阴药物如麦冬、沙参等以其滋阴的功效而得名。
活血药物如川芎、川芎造慢以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命名。
此外,还有一类中草药是根据其来源地命名的。
这些中草药以其产地或原产地命名,例如人参、当归、红枣等。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草药,其主要产自东北地区,因此得名人参,意为生长在北方的参类植物。
当归主要产自中国中南部和西南地区,因此得名当归。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主要产自中国的北方地区。
红枣作为中药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养血补气的特性。
总的来说,中医药中草药的命名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
无论是根据形态特征、药性和功效,还是根据来源地,这些命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草药的性质和用途。
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丰富多样,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中草药的命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使用中医药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宝贵遗产。
附篇一中药的命名和分类第一节中药的命名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
其命名方法,总的来说都与医疗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有以功效命名的,有以药用部位命名的,有以产地命名的,有以生长特性命名的,有以形色气味命名的,有以进口国名或译音命名的,有以避讳命名的,有以隐喻法命名的,有以人名命名的等等。
中药命名方法丰富多彩,现分述如下:(一)因药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如益母草功善活血调经,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为妇科经产要药;防风功能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病;续断功善行血脉,续筋骨,疗折伤,主治筋伤骨折;覆盆子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善治肾虚遗尿尿频、遗精滑精;决明子功善清肝明目,主治眼科疾病,为明目佳品;千年健能祛风湿,强筋骨,主治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腰膝酸痛,痿软无力等,都是以其显著的功效而命名的。
(二)因药用部位而命名:中药材来源广泛,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等,植物、动物类药材药用部位各不相同,以药用部位命名,是中药常用的命名方法之一。
植物药中芦根、茅根用根茎入药,苦楝根皮、桑根白皮即以根皮入药;桑叶、大青叶、苏叶等用叶片入药;苏梗、蕾香梗、荷梗等以植物的茎入药;桑枝、桂枝等以植物的嫩枝入药;牛芳子、苏子、莱瓶子、枳实、棚实等即以果实、种子入药;菊花、旋覆花、款冬花、芫花等即以花入药。
动物药如龟甲、鳖甲、刺猬皮、水牛角、羚羊角、熊胆、黄狗肾、全蝎等则分别是以入药部分甲壳、皮部、角、胆、外生殖器、全部虫体等不同的组织器官来命名的。
(三)因产地而命名: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
因而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
如黄连、黄柏、续断等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黄连、川黄柏、川断;橘皮以广东新会产者为佳,故称新会皮、广陈皮;茯苓以云南产的最好,故名云苓;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质量好,又名阳春砂;地黄以河南怀庆产者最佳,故称怀地黄;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尤以吉林抚松产者为佳,故名吉林参,等等,都是因该地所产的药材质量好,疗效高,因而常在药物名称之前冠以产地之名。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