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一)
- 格式:ppt
- 大小:10.80 MB
- 文档页数:17
精选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五、《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绳、剪铁皮用剪刀、镊子、铁片(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
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投影。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皮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二、进行新课引言:看课本图11—15。
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看课本图11-15和11-16,分辨哪个是定滑轮。
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3)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11-17和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1)看课本图11-18,分析该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11-17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图3乙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
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精品推荐】2019精选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五、《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
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绳、剪铁皮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
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投影。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皮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1 / 5。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点归纳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一、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
(如轻压直尺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原状;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也能恢复原状等等)2、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如橡皮泥用力捏后松手它不能恢复原状;面团用力握后松手它也不能恢复原状)3、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如书放于桌面,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那么书和桌子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我们平常称它们为压力和支持力。
)我们平时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弹力、张力等等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这些力实质上都是弹力。
4、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先决条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它的伸长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变范围,它就要损坏。
2、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注意①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②拉动时要避免与外壳摩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尽量保证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所测得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避免上述摩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第二节 重力 一、重力的概念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大到天体之间,小到灰尘之间,以及地球与它附近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正是万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缚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
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符号为G ,单位为N 。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一、知识准备: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包括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
二、导入问题:用力使手中的弹簧伸长,两只手会有怎样的感觉?三、新问题研究:学点一:弹性和塑性体验:用力使弹簧伸长和用力压扁的橡皮泥,撤掉力后弹簧和橡皮泥都能恢复原状吗?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如:弹簧等)2、塑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如:橡皮泥等)思考与讨论:是否无论对弹簧施加多大的力,弹簧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呢?3、弹性限度:对于弹性物体来说,形变能自动恢复形状的最大程度。
学点二:弹力及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体验:用力使弹簧伸长时手有什么感觉?1、弹力:思考与讨论:用力压扁橡皮泥后,橡皮泥能产生弹力吗?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什么?2、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有弹性形变。
体验:用力使弹簧伸长更大手的感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学点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1、猜想:对弹簧施加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有怎样的关系?2、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3、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_____。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_____比)阅读下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试用弹簧测力计测拉断一条头发的力的大小 N.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弹簧的伸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5.其他简单机械(一)(同心县韦州中学理化教研组:罗进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并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用具:教师器材:滑轮、弹簧测力计、物理支架、钩码、线绳、刻度尺等。
学生器材:滑轮、弹簧测力计、物理支架、钩码、线绳、刻度尺等。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和动滑轮应用例子。
教学难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要素?2.教师画出如图所示的漫画图并问:这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能说明什么问题?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除了上一节课学习的杠杆之外,滑轮、轮轴、斜面等也都是常用的简单机械,那么它们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呢?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五、其他简单机械(一)]引导学生观察课本12.5-1中的科学漫画。
教师:这三幅图所讲述的故事是: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了楼。
这个故事是讽刺两上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闹出这样的笑话呢?学生:……教师:如果我们不想与漫画中胖子和瘦子一样就得学习有关滑轮的知识。
三. 定滑轮和动滑动教师:同学们看自己的实验桌都有一个滑轮,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滑轮?如果看到过并且知道它的作用,请向其他同学介绍。
引导学生指出生活中出现的滑轮。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注: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以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二、重力1.重力的由来:(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