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床治疗中如何使用蒙药治疗偏头痛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ꎮ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0%ꎬ对照组痰菌阴转率63.3%ꎬ观察组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为70%㊁对照组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50%ꎬ观察组空洞闭合率为60.4%㊁对照组空洞闭合率24.7%ꎬ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㊁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ꎮ表1㊀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比较组别n转阴不变有效率P观察组3024680%<0.05对照组30191163.3%表2㊀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情况比较组别n明显吸收吸收不变有效率P观察组30417970%<0.05对照组302171150%表3㊀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组别n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P观察组30322583.3%<0.05对照组30813963.3%2.2㊀不良事件㊀观察组4例(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肠胃不适㊁恶心等不良反应ꎬ无肝功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ꎮ对照组有17例(次)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肠胃不适㊁恶心等不良反应ꎬ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损害ꎬ1例(次)患者出现药物过敏ꎮ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显著(P<0.05)ꎮ2.3㊀复发率㊀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ꎬ观察组复发率为(2/30)6.7%ꎬ对照组复发率(7/30)23.3%ꎮ两者比较显差异显著性(P<0.05)ꎬ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ꎮ3㊀讨论蒙药治疗耐药肺结核病具有一定疗效ꎬ且远期目标显著ꎮ用现代医学检测方法与蒙医辨证论治相结合ꎬ避免了西医治疗耐药㊁副作用㊁复发等问题ꎮ十六味冬青丸由石榴㊁肉桂㊁豆蔻等16味药组成ꎬ具有止咳㊁化痰㊁平喘㊁消肿等功效ꎻ桑塔拉-25由铜灰㊁北沙参㊁诃子等25味药组成ꎬ具有止咳化痰㊁祛腐生新㊁止血消肿等功效ꎻ朱岗-25由石膏㊁甘草㊁北沙参25味药组成ꎬ具有清肺㊁止咳祛痰㊁止痛㊁平喘等功效[2]ꎮ3种蒙药结合服用ꎬ增强药性ꎬ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ꎬ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ꎮ蒙药还可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㊁调节免疫㊁缓解临床症状ꎬ不良反应少ꎬ服用方便等优点ꎬ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ꎮ参考文献[1]肖和平.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5:25-30.[2]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87:775-826.2017年6月5日收稿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白晓宏(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伊胡塔中心卫生院ꎬ内蒙古㊀科左后旗㊀028100)摘㊀要㊀目的:观察蒙医放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ꎮ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ꎬ每组各62例ꎮ观察组采用蒙医放血治疗ꎻ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益脑宁来治疗ꎮ治疗完成后ꎬ对治疗后患者症状及综合评分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价ꎮ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ꎬ在头痛发作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ꎻ观察组总有效率93.54%ꎬ对照组总有效率79.03%ꎬ经检验ꎬ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ꎮ结论: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可获得满意疗效ꎬ显著改善临床症状ꎬ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㊀偏头痛ꎻ放血疗法ꎻ临床观察ꎻ蒙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91.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6-6810(2018)07-0023-02㊀㊀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ꎬ每次发作的性质及过程相似ꎬ发作时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剧烈头痛ꎬ同时颞浅动脉搏动增强ꎬ间歇期正常ꎮ偏头痛患病率高ꎬ且病程迁延难愈ꎬ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学习㊁工作及生活质量ꎮ西医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药物对症缓解疼痛症状ꎬ但远期疗效差ꎬ长期使用药物不仅有明显的副作用ꎬ还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1]ꎮ偏头痛属于蒙医 头痛病 的范畴ꎮ蒙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气血相搏ꎬ巴达干㊁希拉激增而上亢ꎬ或阻塞经脉ꎬ浊邪上踞所致ꎮ蒙医放血疗法是无创绿色疗法ꎬ具有引出病血ꎬ畅通脉胳ꎬ促气血运行ꎬ清血热ꎬ调体素从而治疗 血希日 热性疾病的一种临床常见治疗方法ꎬ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发挥着独特效果ꎮ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取得明显疗效ꎬ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ꎬ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ꎮ疼痛程度:轻度47例ꎬ中度39例ꎬ重度38例ꎮ观察组男性36例㊁女性28例ꎬ年龄25~70岁㊁平均年龄43.35ʃ8.37岁ꎬ病程2~13年㊁平均病程6.34ʃ1.21年ꎮ对照组男性33例㊁女性29例ꎬ年龄26~68岁㊁平均年龄42.05ʃ7.57岁ꎬ病程3~11年㊁平均病程6.08ʃ1.14年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32中国民族医药杂志㊀2018年7月㊀第24卷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1.2㊀诊断标准[2]㊀其素希拉型:头痛剧烈㊁颞部跳痛㊁身热面红㊁口干㊁口渴㊁脉象粗大而满滑㊁尿黄气味大㊁舌苔后黄ꎻ赫衣希拉型:头胀痛㊁口苦㊁恶心㊁吐酸水㊁失眠㊁发热㊁烦躁㊁眼红㊁脉象数㊁尿黄有气味㊁舌红ꎻ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㊁头额部压痛㊁身心沉重㊁全身无力㊁消化力弱㊁脉慢而空㊁尿清无气味㊁舌苔白腻ꎮ1.3㊀治疗方法1.3.1㊀对照组㊀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ꎬ2次/dꎬ益脑宁4片/次ꎬ3次/dꎮ1.3.2㊀观察组㊀采用蒙医传统放血疗法治疗ꎬ放血疗法一般分为术前准备㊁放血2个步骤ꎬ术前准备又分为远期准备与近期准备2种ꎮ远期准备:蒙医认为人体内的血分为健康血和病血ꎮ所以ꎬ在放血前要服用清血汤及蒙医的沙日汤以清病血ꎬ清血汤最好服用7dꎬ若着急可服用5d~3dꎬ再急也要在放血前早上服用1次清血汤ꎮ近期准备:瞩患者屋内做适当的活动ꎬ医生要准备放血器具㊁止血药㊁防虚脱防休克物品㊁护理㊁包扎等物品ꎮ包括消毒好的放血器㊁一次性橡胶手套㊁皮肤消毒用品㊁止血带㊁接血的器具㊁检查床㊁止血药品㊁防虚脱防休克物品㊁纱布ꎬ医用胶布㊁创可贴等ꎮ取穴:选放血穴位:金柱脉(右侧瞳孔直上前发际直下0.5寸处)㊁额脉(前正中心上ꎬ前发际直下0.3寸处)㊁银柱脉(左侧侧瞳孔直上前发际直下0.5寸处)3个穴ꎮ右侧偏头痛选择金柱脉放血ꎬ全头痛选择额脉放血ꎬ左侧偏头痛选择银柱脉放血ꎮ放血:以毛巾缠绕颈部(松紧适度)ꎬ使颈部脉道充盈ꎬ在选定的穴位脉处常规消毒ꎬ放血器的刀刃放到血管上ꎬ术者用右手的中指快速弹击ꎬ使刀刃切开血管ꎬ把病血接到预先准备好的盆子中ꎬ依据患者病血的颜色㊁味㊁出血情况及年龄㊁性别㊁身体强壮与否等因素来确定放血量ꎮ观察血色:放出的血液ꎬ首先要辨正血与病血ꎮ颜色发黑则多放ꎬ异味大则多放ꎬ血液喷出则多放ꎬ青壮年则多放ꎬ男性则多放ꎬ身体强壮则多放ꎬ反之则少放ꎮ血质稀薄ꎬ色黄ꎬ气味浓ꎬ有白色泡沫ꎬ上结黏液者为病血ꎮ具体放血量一般控制在50mL以内为宜ꎮ放血结束后ꎬ首先松开止血带ꎬ然后用棉签按压出血部位止血ꎬ按压几分钟后ꎬ看是否再流血ꎬ若无流血ꎬ清理额部的血液ꎬ粘上创可贴观察30minꎬ再无血液流出ꎬ可嘱患者回家ꎮ患者就诊的前3个月每2周行本疗法1次ꎬ3次为1个疗程ꎮ1.4㊀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ꎬ计数资料行检验ꎬ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ꎬ行t检验ꎬP<0 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治疗后症状及综合评分的比较㊀由表1可见ꎬ治疗后组间比较ꎬ在头痛发作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ꎮ表1㊀两组治疗前后综合评分的比较(xʃs)组别时间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综合计分观察组治疗前4.73ʃ1.434.53ʃ1.383.87ʃ1.572.30ʃ0.6515.1ʃ3.31(n=62)治疗后1.53ʃ0.90ab1.40ʃ0.81ab1.33ʃ0.75ab1.23ʃ0.43ab5.43ʃ1.45ab对照组治疗前4.40ʃ1.524.40ʃ1.423.53ʃ1.252.50ʃ0.5714.7ʃ2.56(n=62)治疗后3.07ʃ1.25a2.53ʃ0.90a2.40ʃ0.96a1.27ʃ0.52a9.27ʃ1.74a注:与治疗前比较ꎬaP<0.05ꎻ与对照组比较ꎬbP<0.052.2㊀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㊀由表2可见ꎬ经治疗后ꎬ观察组总有效率93.54%ꎬ对照组总有效率79.03%ꎬ差异显著(P<0.05)ꎮ表2㊀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218(29.03)23(37.09)17(27.41)4(6.45)58(93.54)对照组6215(24.19)20(32.25)14(24.19)13(17.56)49(79.03)3㊀讨论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的神经血管疾病ꎬ以偏侧不同程度搏动样头痛为特征ꎬ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疾病ꎮ偏头痛属蒙医 头痛病 的范畴ꎮ目前ꎬ西医治疗偏头痛多以解除急性头痛发作㊁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为原则ꎬ以止痛㊁镇静㊁安神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ꎬ然而很多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适当缓解ꎬ但是停药以后ꎬ头疼病又会反复发作ꎮ而蒙医以整体观为指导ꎬ采用 引病外除 的原则ꎬ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ꎮ蒙医放血疗法是采用专制的器械在人体浅静脉指定的穴位进行放血ꎬ引出病血ꎬ开启及畅通脉络ꎬ促气血运行ꎬ清血热ꎬ调体素从而治疗 血希日 热性疾病ꎬ所以治疗该病有很好的效果ꎮ现代研究表明放血疗法可降低血液黏度ꎬ改善微循环ꎬ通过改变血管壁或周围组织的感觉神经末梢的激惹状态调节血管舒缩ꎬ提高血管壁内痛阈ꎬ因而产生良好的止痛效果[3]ꎮ本文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ꎬ虽然能缓解头痛的症状ꎬ不能彻底治疗头痛ꎬ遇到锐热环境或食用锐热食物又可引起头痛ꎬ治标不治本ꎮ观察组采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ꎬ放血疗法是一种寒性疗法ꎬ所以偏头痛症有特效ꎮ总之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症状ꎬ治疗后不易复发ꎬ操作简便ꎬ患者易接受等特点ꎬ值得临床应用推广ꎮ参考文献[1]刘艳ꎬ李佩芳.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30例[J].针灸临床杂志ꎬ2016ꎬ32(2):37-39.[2]策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统编教材)[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1986:481.[3]李湘湖ꎬ李志峰ꎬ秦标ꎬ等.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近远期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ꎬ2014ꎬ41(11):2235-2237.2018年2月7日收稿42㊀㊀㊀㊀㊀JournalofMedicineandPharmacvofChineseMinorities㊀July2018ꎬVol.24No.7。
试论临床治疗中如何使用蒙药治疗偏头痛摘要:传统蒙医对偏头痛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有其独特的认识。
笔者就蒙医对偏头痛的认识、辨证施治、放血、针灸等其他疗法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头痛蒙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脑功能异常的原发性头痛疾患,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声、不愿活动等症状。
偏头痛是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致残疾病的第19位。
由于偏头痛发病率高,累及人群广泛,影响因素复杂,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各种疗法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较重的医药负担,同时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及经济问题。
因此造成的间接损失非常巨大。
尽管如此,目前仍有大量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总之,偏头痛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多方面的、非常大的负担,研究偏头痛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就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一、蒙医对偏头痛的认识偏头痛属于“头痛病”的范畴。
蒙医文献有关“头痛病”的记载始见于公元8世纪,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
文中未明确提出“头痛病”但在“头部疾病”中分为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齐素性、赫依希拉性、赫依巴达干性、巴达干希拉性、头虫病等8种类型,并详细描述各类型的症状。
各类型的共性均有不同性质的头痛症状。
治疗方法有内服药、外用药(滴鼻,局部涂抹)等记载。
在《蒙医内科学》中明确提出了“头痛病”,并对“头痛病”按蒙医辨证分为: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齐素性、赫依希拉性、赫依巴达干性、巴达干希拉性、聚合性等8种证型。
“赫依性头痛表现为眼眶、颞不刺痛,或在前额与眉间爆裂般胀痛,并有阵阵加剧之势,伴头晕、耳鸣,不能安眠,脉象芤,尿清澈多沫;希拉性头痛表现为头痛,口苦,恶心,向阳就火者加剧,脉象细而数,尿色黄;巴达干性头痛表现为头自觉重坠而发凉,或重物压顶感,或胀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脉象沉而弱,尿白色等;齐素性头痛表现为头跳痛而烘热感,小尖脉怒张,伴见目赤颧红,鼻衄、脉象粗而满,尿赤黄等;赫依希拉性头痛表现为前额眼颞部疼痛,每于午前病势加重,脉象芤而数,尿黄等;赫依巴达干性头痛表现为头痛头晕,脉象芤而慢;巴达干希拉性头痛表现为重坠感,恶心,时而呕吐,食欲减退,向阳就火或饮酒时病势加重,脉象觉而紧;聚合性头痛表现为头骨及眼眶灼痛,头顶重坠,不时无故发作,脉像粗而滑”等。
蒙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5-12T12:56:43.5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作者:包荣[导读] 目的:探讨蒙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共计84例。
包荣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医医院内蒙古科右中旗 029400摘要:目的:探讨蒙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共计84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蒙医治疗模式,分析2组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偏头痛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较明显(P<0.05)。
结论:蒙医的温针疗法在药物的配合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蒙医治疗;偏头痛;疗效偏头痛是除外头部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青壮年人群中的多发病,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单侧多见发作时可伴随一些恶心、呕吐、视幻觉、畏光、偏盲等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本病属蒙医学“六基症”之一的“血症”范畴,是体内“三根”、“七素”平衡失调所致“琪素”、“协日”热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本病处于较为高发的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蒙医“血症”范畴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顽症、常见病之一。
蒙医针灸疗法结合蒙医药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优势,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于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8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n=42)与参照组(n=42)。
其中,男性偏头痛患者37例,女性患者47例。
最小年龄17周岁,最大年龄64周岁,中位年龄(37.2±5.8)周岁。
病程时间最短0.3年,最长5.7年,中位病程时间(2.2±1.4)年。
关键词:蒙医药;偏头痛;临床疗效原发性偏头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有顽固难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血管搏动性疼痛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典型病例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部分患者有家族史[1]。
据WHO调查显示,该病已经成为导致残疾的慢性病之一,根据健康寿命损失年排列,偏头痛居前20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阿片类等药物治疗,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较差,存在明显不良反应[2]。
传统蒙医药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偏头痛属于蒙医学“头痛病”的范畴。
蒙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气血相搏,巴达干、希拉激增而上亢致使头颅部位气血运行受阻,或阻塞经脉,浊邪上踞所致。
本研究应用蒙医药治疗原发性偏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
疼痛程度:轻度71例,中度39例,重度16例。
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0.35±4.37)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61±0.21)年。
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9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0.05±4.47)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08±0.14)年。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蒙医诊断标准参照《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
楚斯希拉型:头痛剧烈、颞部跳痛、眼眶刺痛,或者前额和眉间爆裂般胀痛,身热面红,尿清澈多沫,舌苔厚黄,脉象芤;赫依希拉型:头胀痛、口苦、恶心、吐酸水、全身无力、消化力弱、发热、烦躁、眼红,尿黄有气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头额部压痛、身心沉重、全身无力、消化力弱、阴天或早晚时头痛加重,尿白色,舌苔白腻,脉象沉而弱。
蒙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在偏头痛患者中应用蒙医疗法的效果。
方法:病例选择在2019.01-2021.01时间内,在本院就医的8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在常规组中40例患者提供常规西医疗法,在实验组中42例患者提供蒙医疗法,统计并比较2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分别为95.2%、80.0%,x2=4.443(P<0.05)。
结论:通过以蒙医疗法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的同时,还能降低症状发作频率,适宜推广。
【关键词】蒙医;偏头痛;疗效;头痛频率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部疼痛反复性发作,发生部位可在一侧或者两侧,通常会出现麻木感、禁锢感、沉重感或者搏动感,可伴随着发生呕吐、恶心症状,少数病例在发作前会存在一些先兆,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等,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1-2]。
目前,现代医学并未完全明确偏头痛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该疾病与代谢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治疗方面主要分为两种,即预防性治疗与发作期治疗,但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故而应用受到限制[3]。
而蒙医将该病症归于“头痛病”范畴内,对其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有着系统认知,在治疗上有独特疗效。
因此,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以蒙医疗法对偏头痛患者展开治疗干预的价值,现展开具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对象为82例患偏头痛病症的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对象进行分值。
在常规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与平均年龄为25-60(42.7±8.0)岁,男女患者占比18例、12例。
在实验组中,患者年龄值与均龄值在22-58(42.5±7.8)岁,男女患者构成比例为22例、20例。
对2组基础资料,采取统计学软件展开比较,检验结果显示P>0.05,差异较小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17中国氏j族医药杂志2020年1月第26卷第1期[4]刘萨仁,佟玉清,张春花,等.糖尿病肾病蒙医证型文献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0):4+10.[5]乌仁图雅.蒙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5):26-27. 2019年8月15日收稿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宝金海木其勒(库伦旗蒙医医院,内蒙古通辽028200)摘要:目的:探讨内服蒙药结合蒙医针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5例)。
观察组采用内服蒙药结合蒙医针刺治疗,选用蒙药通拉嘎-5、玛努-4汤、嘎鲁玛玛尔、查格得日、照日古达苏-3、乌么黑它布日海-5、嘎.布拉-3汤、阿嘎如-35、迪格达-5汤、嘎如迪音黑木苏-6汤、阿那尔-5、壮西-6、敖必达苏古日古木-13等辨证施治。
对照组采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52例,占61.18%;显效19例,占22.35%;好转13例,占15.29%;无效1例,占1.18%。
总有效率98.82%。
对照组总有效率90.67%。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蒙药;蒙医针刺;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9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810(2020)01-0017-02偏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呈现出周期性发作的特征。
偏头痛发病主要原因是神经及血管出现功能性的障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双侧头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叫该病属蒙医“头痛病”范畴。
蒙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赫依血相搏、希拉激增而上亢、瘀血阻塞脉络、气血运行受阻、积瘀不散则浊邪上聚至头部所致。
本次研究采用内服蒙药结合蒙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究发表时间:2017-12-05T15:01:04.0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作者:宝山元登斯琴[导读] 探讨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究。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脑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65 【摘要】目的:探讨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究。
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98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蒙药其顺塔米日组。
对照组以氟桂利嗪治疗,蒙药其顺塔米日组则采取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
比较两组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50%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头痛程度、血液流变学。
结果:蒙药其顺塔米日组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蒙药其顺塔米日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50%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头痛程度、血液流变学相近,P>0.05;干预后蒙药其顺塔米日组头痛程度、血液流变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头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蒙药其顺塔米日;偏头痛;临床疗效偏头痛是常见原发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反复发作头痛,可伴随恶心呕吐,日常活动、声光刺激等均可导致头痛加重,经休息和提供安静环境可缓解头痛[1]。
本研究分析了蒙药其顺塔米日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98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蒙药其顺塔米日组。
蒙药其顺塔米日组男16例,女33例;年龄21-60岁,平均(26.24±2.71)岁。
发病时间0.4年-12年,平均(5.13±0.34)年。
对照组男17例,女32例;年龄22-60岁,平均(26.34±2.54)岁。
发病时间0.3年-12年,平均(5.12±0.31)年。
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型偏头痛的机理分析摘要:本文以蒙医学理论及现代药理学为基础,分析归纳了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型偏头痛的机理,从理论方面肯定了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并为此方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剂型改革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血热型偏头痛;机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中至重度的头痛,发作时常伴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日常体力活动会使其加重。
其发作与月经周期、情绪紧张、精神刺激、饥饿、饮食种类、睡眠障碍、气候变化、劳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偏头痛(Migraine)作为一种常见病,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偏头痛进行描述。
2500年前由希拉医生希波克拉底命名为偏头痛一直沿用至今。
一直以来偏头痛发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是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致残性疾病的第19位[1]。
但偏头痛发病机制一直不够明确,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有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等三种学说,并与基因异常、内分泌、ADP、5一轻色胺、组织胺、血管扩张、血管收缩、、低镁、高钾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手术、加压等方法,但由于手术的风险大,疗效不肯定,临床应用较少;加压治疗只是个案报道,未被认同和推广;药物治疗使用止痛剂、曲普坦类、镇静剂、麦角类等,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钙通道拮抗剂等,其预防和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而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产生过敏、共济失调、依赖性等毒副作用。
诸多老蒙医学家临床经验表明,蒙药秘诀红花—13味丸治疗血热性偏头痛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2],由瘤毛獐牙菜30g、藏红花25g、煅绵羊颅骨25g、煅龙骨25g、草乌芽25g、唐古特乌头25g、金腰子20g、炒石花15g、旋覆花15g、煅炉甘石10g、制木鳖子10g、泡囊草10g、熊胆10g组成。
试论临床治疗中如何使用蒙药治疗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078-01
摘要:传统蒙医对偏头痛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有其独特的认识。
笔者就蒙医对偏头痛的认识、辨证施治、放血、针灸等其他疗法以
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头痛蒙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脑功能异常的原发性头痛
疾患,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声、不愿活动等症
状。
偏头痛是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
致残疾病的第19位。
由于偏头痛发病率高,累及人群广泛,影响
因素复杂,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各种疗法难以彻底治愈,给
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较重的医药负担,同时引发不同程度
的心理、社会及经济问题。
因此造成的间接损失非常巨大。
尽管如
此,目前仍有大量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总之,
偏头痛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多方面的、非常大的负担,研究
偏头痛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就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关研究进行
综述如下。
一、蒙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偏头痛属于“头痛病”的范畴。
蒙医文献有关“头痛病”的记载
始见于公元8世纪,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
文中
未明确提出“头痛病”但在“头部疾病”中分为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齐素性、赫依希拉性、赫依巴达干性、巴达干希拉性、头虫病等8种类型,并详细描述各类型的症状。
各类型的共性均有不同性质的头痛症状。
治疗方法有内服药、外用药(滴鼻,局部涂抹)等记载。
在《蒙医内科学》中明确提出了“头痛病”,并对“头痛病”按蒙医辨证分为: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齐素性、赫依希拉性、赫依巴达干性、巴达干希拉性、聚合性等8种证型。
“赫依性头痛表现为眼眶、颞不刺痛,或在前额与眉间爆裂般胀痛,并有阵阵加剧之势,伴头晕、耳鸣,不能安眠,脉象芤,尿清澈多沫;希拉性头痛表现为头痛,口苦,恶心,向阳就火者加剧,脉象细而数,尿色黄;巴达干性头痛表现为头自觉重坠而发凉,或重物压顶感,或胀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脉象沉而弱,尿白色等;齐素性头痛表现为头跳痛而烘热感,小尖脉怒张,伴见目赤颧红,鼻衄、脉象粗而满,尿赤黄等;赫依希拉性头痛表现为前额眼颞部疼痛,每于午前病势加重,脉象芤而数,尿黄等;赫依巴达干性头痛表现为头痛头晕,脉象芤而慢;巴达干希拉性头痛表现为重坠感,恶心,时而呕吐,食欲减退,向阳就火或饮酒时病势加重,脉象觉而紧;聚合性头痛表现为头骨及眼眶灼痛,头顶重坠,不时无故发作,脉像粗而滑”等。
在病因病机方面:“三根失调,齐素、希拉乌苏受损是本病的主因,其中齐素、希拉增多为占多数”;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归纳为:多有气血相搏,巴达干、希接激增而
上亢,或阻塞经脉,浊邪上踞所致。
感受寒热湿邪,过用烟酒,经常失眠,身体衰弱,外伤,食物不消化而胃肠受损,外感粘毒以及眼、耳、鼻病余邪上逆,均为引发头痛的因素。
李英格认偏头痛属于蒙医齐素希拉性头痛或“亚玛”头虫病范畴,多因疲劳、用脑过度、情绪激动、多食辛辣食物引起希拉与齐素上攻至头部,引起血势而发生偏头痛。
刘萨仁认为偏头痛属于“亚玛”头虫病病范畴,病因系三根失调、正精耗损而身体衰弱时“亚玛”虫侵入人体内,借气血运行至脑部引起发病。
治疗以调理三根、杀粘虫、解毒、止痛为原则《现代蒙医学》认为偏头痛属于蒙医学“亚玛病”范畴。
本病的发作与齐素、希拉二者搏于头颅致使头颅部位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正常运行导致此病。
治疗多从通络、活血、清希拉着手,临床疗效确切。
从各家学派的理论阐述和临证经验看,说法不完全一致。
二、蒙医对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蒙医在偏头痛的治疗中遵循辩证论治的原则。
根据临床症状“头痛病”辨证分为: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齐素性、赫依希拉性、赫依巴达干性、巴达干希拉性、聚合性等8型施治。
赫依性头痛:治疗以抑赫依、通络、止痛为原则。
用阿魏-8味方,沉香-8
或沉香-35味散,查干汤等。
希拉性头痛:治疗以清希拉热,止头痛为原则。
用胡日查-6味丸,三子汤等。
巴达干性头痛:治疗以祛巴达干、止头痛为原则。
用查干汤,五味石榴方,六味寒水石散等。
齐素性头痛:治疗以清血热,止头痛为原则。
用药同希拉性头痛。
赫依希拉性头痛:治疗以祛赫依希拉邪,止头痛为原则。
用秘诀红花十三味丸,土木香十味汤等。
赫依巴达干性头痛:治疗以调理赫依与血,止头痛为原则。
用阿魏-5味方,沉香-8味散等。
巴达干希拉性头痛:治疗以祛巴达干希拉之邪,止头痛为原则。
用七珍汤等。
聚合性头痛:治疗以散聚止痛为原则。
用秘诀红花十三味丸,加味红花十三味丸,二十五味大汤等治疗。
三、蒙医对偏头痛的实验研究
1、止痛作用
玛努—10汤是蒙医用来治疗“赫依”、“希拉”血热引起的各种头痛反应的潜伏期。
四味草果汤临床常用于司命赫依,上行赫依引起的脑刺痛。
王欢等给小鼠灌胃2.14g/kg、6.4g/kg浓度的四味草果汤清,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并阳性、空白对照的方法,测定出现疼痛反应的潜伏期,结果明显延长热刺激引进疼痛反应的潜伏期。
2、安神作用
王欢等给小鼠灌胃2.14g/kg、6.42g/kg浓度的治疗赫依性头痛的蒙成药四味草果汤清,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并阳性、空白对照的方法,测定睡眠时间。
结果四味草果汤明显延长睡眠时间,而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睡眠时间长)。
四、讨论
蒙医对偏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内服药加外加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均有优势。
通过实验药理研究蒙药玛努—10汤和四味草果汤有明显的止痛、安神作用及副作用少等独特优点。
而蒙医放血疗法具有止痛、消肿、解热解毒作用,见效快、不易复发,操作简单,不被条件所限,尤其对急性病疗效显著等特点,并且促进血液代谢,解除盛齐素、希拉,从而失衡的赫依、希拉、巴达干生命三元素重新达到平衡,身体康复。
虽然如此,蒙医的辨证论治,学者仁者见仁,首先对于偏头痛的分型存在差异,笔者在总结时遇到的分型不少,说明蒙医辨证灵活,但也说明蒙医的治疗缺乏客观标准。
其次,对于蒙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标准亦有很大差异,有的以随访一年或者半年不复发为标准,有的以头痛发作的次数、时间等为标准。
这使实验结果缺乏可比性,临床难以选择治疗方案。
此外,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不多,很多治疗偏头痛的传统方药及方法的确切疗效不十分肯定。
因此,确定偏头痛的蒙医病名、病证分型诊断标准、确定符合蒙医辨证规律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及蒙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是蒙医药同仁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其结果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