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设计目的:感觉是本章第一个概念,在结束复习之后直接 引入新课,通过设疑,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 习动机。
讲授新课(30’):
一、感觉的定义(理解掌握):讲授、图示 感觉人是脑 对直接作用感于觉器官 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
教学方法: 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 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 与到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解释一 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验知识 习得的成就感;同时变换学习方 式,防止出现学习疲劳。
适应性:举例、讨论、互动 如:刚进电影院时的情景(明、暗适应)
相互作用:图片演示、 举例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发展与补偿: 举例、讲述、图片 如:残奥会运动员
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产生 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人们不能进行认 识活动,连正常的心理功能也被破坏。
教材这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感觉的概念、 分类、意义和感觉的基本特性四个部分。
想象 思维 记忆 知觉 感觉
认识过 程是以 感觉为 基础, 从下往 上概括 性越来 越高。
二、说教学目标
关键词三:感觉器官
三、感觉的分类(了解):讨论、举例
外部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内部刺激: 平衡觉、运动感觉、内脏感觉等
设计目的: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非常熟悉,师生共同讨论 分析事例,只需对出现遗忘的部分补充即可。
关键词四:反映
四、感觉的特性(理解掌握)
1 适应性
2 相互作用
3 联觉 4 发展与补偿 5 后象
• 知识目标: 1 掌握感觉的概念和意义(重点); 2 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难点); 3 了解感觉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