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12.50 MB
- 文档页数:78
第二章园林植物造景第一节植物造景的作用和特点一、植物在园林造景的作用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和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是极为丰富和无与伦比的。
因此,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方面。
植物的造景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利用植物本身的色、香、形态和季相变化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
将这些变化应用在园林中会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
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因此也能如同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的变化的功能。
进行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
利用植物材料可以引起空间变化,比如地形的变化。
3、用植物陪衬其它造园题材,如地形、山石、水系、建筑和构筑物等,能产生生气盎然的画面。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园林中常用植物来软化生硬的建筑、山石、雕塑及其他构筑物。
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姿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
植物与山石相配,更显自然,更显野趣。
植物与水系配合,既可产生倒影,也可遮挡水源,产生深远的感觉。
植物材料常用的烘托方式:纪念性场所——如墓地、陵园等,常用绿树烘托庄严气氛。
大型标志性建筑——以草坪、灌木等烘托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雕塑——以绿篱、树丛作背景,既有对比,又有烘托。
4、可利用植物作夹景,制造透景线,也可利用植物构成框景、漏景、前景、背景和障景等等,起屏俗收佳的作用。
5、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
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植物都在诗词歌赋中被赋予人格化的内容,使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美。
园林创作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手法及措施1、主题植物造景主题植物造景是指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景色,根据园林设计的特点,从而营造出以不同主题为背景的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景观,同时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美的感受。
由于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植被的颜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各个季节不同植物景观的颜色,再配上与其相称的周围应景,就会设计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
主题植物造景在设计中一般体现了较深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的文化一般与园林的形式融合在了一块,巧妙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再加上园林的历史内涵,就会体现出独特景观。
主体植物的设计方法一般使用的是烘托与衬托的方法。
运用植物景观的数量和配置的方式来表现植物造景的主题,再加上其它的配景进一步表现植物造景的主题以及园林的主题。
除此之外,主题植物造景还应主次分明、密疏有度,这样就会使得植物造景中的事物彼此之间呼应,从而实现艺术上地完整。
2、空间植物造景在空间植物造景之中,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是园林绿化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
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是妥善解决空间造景的功能,还要充分突出园林空间的特点,注意形态上的统一以及园林空间风格的纯粹性,把这2种风格揉和在一块,同时突出主次。
在空间植物造景中,合理地运用了植物周围的开放性以及封闭性的空间,使得设计出来的空间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除此之外,在空间植物造景中还应用了其它一些方法。
空间植物造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精神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园林景观。
空间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与主题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设计方法上还是不同的。
空间植物造景运用植物与周围配景的立体感,为人们创造出了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植物造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美的感受,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可以在具有空间感的园林景观中放松自己。
3、植物之间合理搭配,体现美学观赏性植物之间搭配的优劣可以影响一个园林的整体外在形象,植物种类较为繁多,功效不一,因而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应当注重协调植物的高低顺序和颜色分层,同时也要考虑到季节性变化对植物造成的影响。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使用不仅可以为园林景观提供美丽的绿色画卷,还可以为人们带来健康和愉悦的心境。
而如何使用园林植物去创造出优美、形态各异的园林景观也成为了许多园林设计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造景手法的角度,浅析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第一,形势造景手法。
形势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地形、水体与建筑等园林环境要素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可以利用坡地、河堤或者水边等地形条件,借助自然的升降、流动或者反射等特点,创造出众多具有动态美感的园林景观。
这种手法对于山地和水系的园林设计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生态、节约使用水资源等功能。
第二,色彩造景手法。
色彩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色彩之间的搭配与相互衬托,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园林景观效果。
例如,在园林中使用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可以创造出热情、欢快、明亮的视觉效果;而在园林中使用绿色来装点,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还可以减轻人们的视觉疲劳,从而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第三,结构造景手法。
结构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的生长方式、形态和适应性等特点,创建出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作品。
例如,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生长方式,将其培育为条形、球形、锥形、带棱角等不同形态的造型,或者根据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将其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来利用。
第四,文化造景手法。
文化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来表达文化人文、历史风貌的手法,同时融合景观设计原理,为人们创造出新的文化场所。
例如,在园林中利用中式园林特色的小桥、流水、琉璃瓦等元素,营造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景观效果;或者在园林中营造出热带雨林、荒漠、高原冰川等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深刻领略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精湛的造景手法往往可以带来更为出色的园林景观。
相信随着园林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植物的应用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创意化。
植物造景手法二隔景是用以分割园林空间或景区的景物。
隔景的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植物、假山、堤岛、水面等。
隔景的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
1 实隔:游人视线基本上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
以建筑、实墙、山石密林分割形成实隔。
2 虚隔:游人视线可以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
以水面、疏林、道、廊、花架相隔,形成虚隔。
3 虚实相隔:游人视线有断有续地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
以堤、岛、桥相隔或实墙开漏窗相隔,形成虚实相隔。
园林风景区的面积不拘大小,但在有限空间获得无限的意境,就要巧妙地借取园内外景物。
所谓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三借景的方式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因地而借。
1 远借:将园林远景借入园中。
园外远景较高时,可用开辟平视透视线的方法借景。
如北京香山饭店园林“烟霞浩渺”景观,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红叶形成的。
当人们站在“溢香厅”前平台南望,视线透过二株大银杏,直达700米以外山巅,山上黄栌,万树含烟,入秋如霞。
2 邻借:将园外或景区外近景借入园中。
邻借必须有山体、楼台俯视或开窗透视。
3 俯借: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景物。
因时、因地而借: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与园景配合组景。
一般可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荷塘,秋借丹枫,冬借飞雪等。
组景手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由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对景、借景、框景等几种手法作一些分析。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
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
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
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
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
现在有了准确的平面图,作视线不难.借景虽属传统园林手法,但如今兴造城市绿地,也可借鉴此法,使景观更有情趣。
园林树木的常见造景形式有哪些?
压抑景,抑景指的是在路上设立山石、屏障等改变观赏路线的方向;添景,添景是为了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整个园林绿化显得更有层次感;夹景,夹景是在道路两旁用植物造景,形成夹道的园林景观;框景,框景是利用窗帘门洞等组成边框,将园林景色收纳其中。
1、抑景
抑景是园林景观树木常见的造景形式之一,俗称:“;先藏后漏,先抑后扬”抑景指的是在游路上设置山石、屏障等以改变观赏路线的方向,可作为分景的手段,也可作为过度方式。
2、添景
添景是古代园林中的建筑构景手段之一,目的是为了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整个园林绿化显得不是那么单调无味。
若在中间或近处没有过度的景观,瞭望是就会缺少空间层次感,可在园林中添加适量的树木绿化,起到添景的作用。
3、夹景
现代园林景观中常用树木作为夹景的造景素材,若在园路的两侧采用列植的植物造景手法,如竹子、大王椰子等园林绿化植物,形成夹道的园林景观,同时将假山、喷泉、雕塑等题材与其相对,能起到引导视线和组织空间的作用。
4、框景
框景是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运用树木枝干、窗帘门洞、等组成边框,将园林景色收纳其中,好似一副有画框所镶嵌的画作。
框景充分运用了构图的原理,用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前景,摘取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构建出主体的艺术效果。
5、漏景
漏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成景类型,漏景是透过虚隔事物所看到的的景象,可通过漏窗、花窗、隔扇或树干枝条摄取的风景画面,景物勾起游人赏玩的乐趣,展现出一
种似实似虚、似虚似实的景象。
一、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比较薄弱的发展新区,尤显重要。
以我市地处亚热带为例,新近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
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
园林植物造景方法园林植物造景办法1.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制造的生态效益最高。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浮现在殷商时期,挖池筑台,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后则进展为以种植欣赏花木为主的园苑。
设计者从丰盛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中借鉴,并以一定地域范围,加以逻辑,将植物造景中应尽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进展。
因此才干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胜利。
宋、元、清初为我国园林造景造园最具有代表成熟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造园时非常注重利用绚丽多彩、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为主要构千姿百态的植物,对植物的挑选栽植,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形体、线条、颜色等自然美,且注重一年四季的不同欣赏效果,造园时临水材料,以建造、山石、水体为点缀协作,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建用,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利用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重欣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供人们欣赏。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
植物在园林中有构成柔美环境,渲染气氛,映衬主景的作用,能制造出弥漫生机的绿色自然景观。
植物的自然生长逻辑,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
堆积了许多丰盛的阅历。
2.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进展趋势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沟通与渗透,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进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植物配置合理,如古建造格相协调,对植物的形态、颜色都要仔细考虑。
这种差别变得愈来愈小,也更符合人们的观赏水平。
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浮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是愈加考究,传统的一石一木、诗情画意己不适合人们的观赏口味,现代园林的使用者为广阔人民群众,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等一种公共空间,则越发受到现代人的爱慕。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第一节乔灌木造景应用形式一、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熟练掌握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将是决定植物景观营造成败的关键。
握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将是决定植物景观营造成败的关键二、灌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二灌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灌木在园林植物群落中属于中间层,起着乔木与地面、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
其平均高度与人平视高度一致,极易形成视觉焦点,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其平均高度与人平视高度致极易形成视觉焦点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作用十分显著,加上灌木种类繁多,既有开花的,也有观叶观果的更有花果或果叶兼美者叶、观果的、更有花果或果叶兼美者。
三、乔灌木配置类型及其形式11.孤植(1)定义是指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或两三株(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紧密栽植成景的景园树木景观。
孤植是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孤植的树木称孤植树或孤立树。
孤植树是作为景园布局部空间的主景构图而设置的。
(2)功能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展示树木的个体美;发挥遮荫功能。
2.对植对植是将数量或形态大致相等的树木对称种植。
对植在空间构图上可起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或增强景观透视的前后层次的纵深感。
如建筑入口两侧或桥头可种植龙爪桂花(双桂当庭双桂留芳荣华与宝贵的象征秋风槐(天然的守门狮)、桂花(双桂当庭、双桂留芳-荣华与宝贵的象征、秋风送香-足不出门可闻其香)、海桐、白玉兰等对植树景观。
麓山寺门前• 3.列植•(1)定义•列植是对植的延伸,指乔灌木按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植是对植的延伸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排地种植,也叫行植;•(2)间距•列植的株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列植的株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
•大乔木的株行距为5~8m,中小乔木为3~5m,大灌木为2~3m,小灌木为1~2m,树屏0.5-1m,绿篱的株行23小灌木为12树屏051绿篱的株行距为30~50cm;•(3)功能•列植往往是起衬托作用的配景或夹景;•可以形成树屏;通往景点的园路可用列植的方式引导游人视线•通往景点的园路可用列植的方式引导游人视线;栽植点•(4)栽植地点•公路、铁路、城市街道、纪念性区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