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12
《工程造价基础知识》教材讲义(1)第一章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规与制度第一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一、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公布,1998年3月1日起实施。
1、包含的内容:对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
2、立法宗旨: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和保障建筑各方主体的权益,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3、管理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均应当遵循本法。
(一)建筑许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从业资格两方面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审查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对符合条件者准许开工并颁发施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
2、限额以下的小型建筑工程不需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施工许可证。
我省规定限额是20万。
3、施工许可证必须在开工日期前领取。
施工许可证由建设单位申请领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施工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机关。
4、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5、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布发施工许可证。
6、施工许可证的期限:三个月可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
施工许可证的废止:①在施工许可证的有效期内未开工,且建设单位没有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延期;②建设单位在申请了两次延期后仍未开工。
7、从业资格:(1)单位资质(2)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工程造价基础知识》教材讲义(2)(二)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1、发包与承包的概念建筑工程的发包,是指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任务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交付给具有从事建筑活动的法定从业资格的单位完成,并按约定支付报酬的行为。
工程造价电子教案首页教案内容: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我们开设了这门《工程造价》课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管理流程和控制策略,具备一定的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核能力,为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等。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2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践、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造价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工程造价原理与实务》3.2 辅助资料课件、案例、实践指导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第3-4周: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第5-6周:工程造价管理第7-8周:工程造价控制第9-10周:工程量清单计价第11-12周:工程结算第13-14周:实践环节五、课程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5.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互动6.1 课堂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课外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与教师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课程作业7.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工程造价的基本流程。
教学难点:1. 工程造价的常用方法。
2. 工程造价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工程造价相关案例3. 白板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背景和就业前景。
2. 提问:什么是工程造价?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解释工程造价的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完成某项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费用控制。
- 强调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工程造价关系到工程的成本、质量和进度,对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2. 工程造价的基本流程- 预算编制: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资料,进行工程预算编制。
- 合同签订:在预算的基础上,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工程造价。
- 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造价不超预算。
- 工程结算:工程完工后,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结算,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3. 工程造价的常用方法- 估算法:根据类似工程的历史数据,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
- 预算编制法:依据工程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资料,编制工程预算。
- 综合单价法:以综合单价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工程造价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
2. 思考: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造价电子教案首页教案编写: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
3. 工程造价的编制和管理。
4. 工程造价的监督和控制。
5. 工程造价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流程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造价的知识。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对工程造价的兴趣。
2. 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造价的定义、组成和计算方式。
2. 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三、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20分钟)1. 教师讲解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包括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和全费用综合单价法。
2. 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
四、工程造价的编制和管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程造价的编制和管理方法,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报价编制和合同管理。
2. 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编制和管理方法。
五、工程造价的监督和控制(10分钟)1. 教师讲解工程造价的监督和控制方法,包括预算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2. 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监督和控制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程造价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和流程的掌握。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工程造价编制和管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工程造价的知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工程造价》教案教案名称:工程造价教案类型:专业课教学适用对象:建筑类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教学目标:1.熟悉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掌握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工程造价概述1.工程造价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2.工程造价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二章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解释。
2.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工程造价的划分与分类。
第三章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1.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2.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评价。
3.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工程造价的计算和控制1.工程造价的预测和估算方法。
2.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策略。
3.工程造价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评价。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工程造价有全面的了解。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评估方式:1.平时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占总评成绩的50%。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工程造价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50%。
教学资源:1.课本:《工程造价导论》、《工程造价核算与控制》等。
2.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等用于演示实例和相关资料。
3.真实案例和工程项目数据:用于实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工程造价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2.工程造价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二课时:1.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解释。
2.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工程造价的划分与分类。
第三课时:1.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2.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评价。
3.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分析。
工程造价教案教案标题:工程造价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工程造价的定义和分类;2. 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3. 工程造价中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4. 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5.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1.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工程造价中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3. 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教学难点:1. 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流程;2. 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关键要素,让学生建立起对工程造价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造价相关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践操作材料:工程造价案例、计算工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或问题引入工程造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分类、计算方法和流程;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成果;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践操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和合作情况;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工程造价书籍和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工程造价实践基地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工程造价实际应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