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21
以下是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圆形标志:
中国结:中国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其标志通常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结,上面有复杂的编织图案,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团圆。
太极图:太极图是一种象征阴阳哲学概念的标志,通常由两个黑白相间的鱼形图案组成,代表着阴阳对立、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思想。
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一种象征皇家和贵族的标志,通常由一条龙和一只凤凰组成,代表着高贵、权力和吉祥。
福字: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吉祥语,其标志通常是一个红色的圆形字体,代表着幸福、吉祥和富贵。
牡丹花:牡丹花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之一,其标志通常是一个圆形的牡丹花图案,代表着富贵、华丽和高贵。
这些标志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文化、政治等领域。
传统节日的意象与象征意义传统节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这些节日通过独特的仪式、活动和符号来传达人们对于家庭、友情、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并分析它们的意象与象征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许多国家庆祝。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活动都有其象征意义。
春联和灯笼代表着吉祥和幸福,而鞭炮则象征着驱除邪恶和迎接吉祥的力量。
此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团圆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它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祝福。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端午节源于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也是对抗瘟疫和病魔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包粽子,并且挂起艾草和五色丝线。
龙舟代表着人们对于屈原的纪念和对于抵御瘟疫的希望,粽子象征着驱逐恶疫和祈求平安的力量。
同时,艾草和五色丝线则被认为可以驱鬼除邪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爱、和平和宽容。
圣诞树、圣诞老人和礼物都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
圣诞树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圣诞老人则是传达爱和宽容的化身,他给予人们礼物、快乐和祝福。
此外,圣诞节还有独特的装饰和食物,如彩灯、圣诞袜和巧克力,它们都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除了以上提到的节日,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独特意象与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
例如,日本的樱花节象征着美丽、短暂的生命和新的开始;印度的排灯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和喜悦的到来;美国的感恩节则象征着对丰收和亲情的感激。
传统节日的意象与象征意义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价值观的追求。
通过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仪式,人们可以感受到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传递了乐观、团结和快乐的精神。
因此,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中国节日表--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简介:中国节日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无一不代表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图解:下图是中国节日表。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意义:一年之始。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意义: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3.头牙:农历二月初二意义: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是祭拜土地公公
的日子。
4.寒食节: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意义:为纪念介子
推。
5.清明节:公历4月4或5或6日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
祭祖的日子。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意义:纪念屈原。
7.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意义: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又名“中国
情人节”。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意义:象征家庭团圆幸福。
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意义: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赏菊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13.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意义: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14.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15.除夕:大年初一前夜意义:一年之末,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
贴年画。
传统节日的形象符号与图腾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代表着人们对于历史、传统和情感的表达。
在各个传统节日中,形象符号和图腾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特定节日的意义,也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然、生命和社会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形象符号与图腾,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春节的形象符号与图腾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和万象更新。
春节的形象符号主要包括对联、灯笼、爆竹、春联等。
对联是春节的重要元素,它是由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一般贴在门上,寓意着新年吉祥和美好的祝福。
灯笼是春节的传统装饰品,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爆竹则代表着辟邪驱邪的意义,人们燃放爆竹的声响驱散了一年的厄运,迎来新年的好运。
春联则是贴在门上的红纸条,上面写满了吉祥的词语,寓意着祝福和吉祥。
二、中秋节的形象符号与图腾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月亮节日,也是家庭团圆和感恩的时刻。
中秋节的形象符号主要包括月饼、赏月、兔子等。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温暖,人们在团圆的时刻分享月饼,寓意着家庭和睦与幸福。
赏月则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明亮的月光,寄托着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兔子作为中秋节的图腾动物,寓意着丰收和生育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清明节的形象符号与图腾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形象符号主要包括墓碑、祭品、柳树等。
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拜先人。
墓碑作为纪念和纪念的标志,人们会在墓碑前烧香、献花、奠酒,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尊敬。
祭品则是人们献给祖先的食物和饮品,象征着对祖先的供养和敬意。
清明节还有一个著名的象征物就是柳树,它被称为“柳绿花红迎清明”,在中国文化中与清明节紧密相连。
结语形象符号和图腾是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这些符号和图腾不仅仅是传统节日装饰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生命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的表达。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下面是对这些节日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3.龙抬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社日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
这个节日最初是上古时代人们在水边举行仪式,以消除不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踏青等活动。
5.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6.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去扫墓、踏青、赏花等活动。
7.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便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8.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向织女星乞求美满姻缘、灵巧艺匠和幸福生活。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穿针乞巧等传统活动。
9.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专门祭祀鬼魂及祭拜祖先的节日。
这个节日与道教和佛教有关,主要活动有烧纸钱、放河灯等。
10.中秋节: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关,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端午节形象标志的寓意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其形象标志包括龙舟、芦苇、艾草等,这些标志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龙舟、芦苇、艾草等角度来分析端午节形象标志的寓意。
一、龙舟端午节的龙舟赛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龙舟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科技,是一种长长的窄船,头尾呈龙形,是古代中国军舰的雏形之一。
龙舟比赛在历史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象征着一种竞争精神和合作精神的体现。
在古代,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活动,人们在比赛中互相激励、团结协作,这既培养了人们的勇气精神,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芦苇芦苇是端午节的另一个标志,其寓意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崇高的品质。
芦苇生长在湖泊、沼泽和河岸附近等潮湿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承受极端的冰冷天气和污染环境,但仍能健康生长。
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生长方式,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毅力和耐力。
此外,芦苇还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常用材料,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实用主义精神。
芦苇不仅是端午节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艾草艾草是端午节的标志之一,寓意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卫生习惯。
据传,在古代,人们会把艾草插在门口或者悬挂在被褥里,以此来驱除疾病和邪气。
艾草有杀菌、消炎、祛湿等功效,是古代的一种天然药物。
据传,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就源于这种习俗,吃粽子后可以帮助身体抗御疾病。
此外,艾草还在整个端午节期间承担着亲戚和朋友之间馈赠的重要角色,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和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形象标志包括龙舟、芦苇、艾草等,这些标志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民族精神。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提要]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人团的美好愿景。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标志说明: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
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
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
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传统习俗一、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节日习俗:(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二、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
(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向王老师说?(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问题?三、综合性学习。
(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由于春节历史悠久,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故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个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小德一家就选择了去旅游。
在某个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小德看到了景点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间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是仇,魏是恨,仇恨中有仁有义,单刀独辅汉江山。
请说出该对联重点写的人物是谁,并概括对联中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
人物:故事:(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
语言运用:图文转换题21.《重阳节》(下图)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之一。
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内涵两个角度解说这幅作品(除文字要素之外)。
要求:语言准确、表达鲜明,不超过60个字。
5. (2016河南焦作一模)下图是我国刚刚发行的航天纪念币的背面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21. 下面是某校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与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21.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21.构图要素:①“双九”②“菊花”③整体图案是一个圆寓意内涵:①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②赏菊习俗③表达了欢庆又幸福圆满的情怀。
5. 构图要素为:航天器、卫星、探月月球车、民间图腾图案(嫦娥)、地球和火箭发射图案、和平鸽和星星、10元。
寓意:中国和平利用太空、追求航天强国的梦想。
(1)总体不断提高 (2)有起伏 (3)增幅渐小(增速渐慢或前快后慢)21.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5分)参考答案: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⑤影响21.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归纳结论,结论中不能使用数字。
(5分)某大学科研小组选取54只基本等重的实验鸡,然后把实验鸡平均分成 3 组,每组鸡 18 只,16只母鸡2 只公鸡,分别散养在三个养鸡场内,三个养鸡场环境条件一样。
实验历时 258天后发现:21.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21.结论一:喂饲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鸡产蛋量大大低于喂饲普通玉米和有机玉米的实验鸡的产蛋量;结论二:转基因饲料影响动物生殖系统。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答: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下面介绍中国16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年节”、“大年”等。
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守岁、放鞭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之后的第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中国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烟火、写情书、吃巧果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人祭月的节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8.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前三天,即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中国人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寒食、放风筝等。
9. 除夕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国人过除夕的传统习俗有贴春联、年夜饭、看春晚等。
10. 元旦元旦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1月1日。
元旦是中国人的公共假日之一,中国人过元旦的传统习俗有打烟火、聚餐、送礼等。
11.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即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欢迎,中国人过情人节的传统习俗有送花、送礼、约会等。
妇女节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3月8日。
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智慧,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这些节气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依据,点缀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社交、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纯洁和博大。
一、春节——立春节气,向往新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立春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信奉着“春天万象更新”的理念,希望过去的困厄与不幸随着冬天的结束一同消失。
通过春节,人们欢庆生活的转折点,祭祀祖先、拜访亲朋好友、聚餐并放鞭炮等传统都体现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二、清明节——气节与敬仰先人清明节是华人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节。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踏青野餐、扫墓祭奠祖先,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祖先,整理家族墓地,并烧纸、上香,以尊敬和感恩古人的劳动和他们对后代的关怀。
三、芒种——粽香萦绕的传统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人民备受喜爱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一个节气。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芒种的到来象征着夏天的开始,阳气盛极,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品尝粽子、挂艾草,以驱邪避瘟,祈求平安健康。
四、大寒——冬季的厚重与沉静大寒是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这一节气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它表示着寒冬即将结束,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大寒这个节气里,人们会通过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腊肉、炖汤,来保暖和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五、立秋——秋之新篇的开始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也是秋季的开始。
中国人相信,立秋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到来,人们开始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
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为自然界祈福,拜神庙,并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迎接一个和谐宜人的秋季。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徽标所谓“图画”是指用线条或色彩构成的形象。
漫画、徽标、标识图形等都属于图画。
漫画、徽标是一种常见的考查形式。
一、徽标类题型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当先对图画(徽标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同时注意抓住图画(徽标等)中的细节(如眼睛);然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文字要力求简明、准确、得体。
例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②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基本方法:•一、描述标志内容:。
•二、揭示标志意义:。
•三、答题注意顺序:。
二、漫画(图片)类题型解题技巧漫画考点:1、; 2、; 3、; 4、;漫画解题方法:(读—思—写)1、细读“画中画”:①画面主体(背景、人物等);②有效信息(文字、标题等);2、读懂“画外话”:①画面主体各因素间的关系(人或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②由表及里,联系现实,读懂画意(寓意)。
3、组织语言表述:①理解+表达;②注意答题格式。
考查方式: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答题格式:①描述画面:漫画画面上有……。
(空间关系、先背景后人物等)②揭示寓意:漫画讽刺(揭露/表现)了……。
例2:请用一句话揭示下面这幅漫画寓意,并拟定漫画标题。
要求:寓意不超过45个字;标题不超过6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
(6分)标题:寓意:解题思路:①画面主体是什么?②画面要素间的关系怎样?③大拇指的动作、表情如何?④大拇指凭什么能这样?漫画题答题方向1、画面描述:2、揭示寓意;3、拟加标题:4、拟写广告语:5、看图仿写:专项练习1、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5分)要素:寓意:2、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将在中国厦门举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五国”的领导人将参与会议,下面是此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节日不仅代表着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也是人们团聚和传承文化的时刻。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一览表,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正月初一是春节的开始,为期十五天,人们以庆祝新年、团聚和祭祀祖先为主要活动。
庙会、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象征着驱除邪气和迎来好运。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元宵节日。
人们通常会聚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其中元宵为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 清明节: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五日至七日之间,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并且烧纸钱以供给逝去的亲人。
此外,还有一种踏青的活动,人们会到郊外野餐、欣赏春天的美景。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也是传统的龙舟比赛日。
这个节日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以驱邪辟邪。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传说牛郎和织女只能在这一天相会,因此人们会庆祝爱情、浪漫和相聚。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写信、祈福,并且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也是团圆的象征。
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和玩灯笼,同时还有一种传统的活动是赏桂花,象征着富贵和团圆。
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也称老人节。
这一天人们会去登高、避灾、祈福,同时还有一种传统的活动是佩挂茱萸,相信能驱邪辟邪和延年益寿。
8. 冬至节: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中国的冬至节。
人们通常会吃汤圆、吃饺子、做元宵等活动,以庆祝冬至和迎接阳光的回归。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览表。
“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月30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首轮播出电视纪录片《书圣——王羲之》。
该纪录片让世人在全面了解书圣的传奇经历、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的同时,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有力地推动了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
请为该纪录片写一段推介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不少于80字。
答:解析:在拟写推介词时,首先要注意把书法或王羲之作为主体来写;然后注意用语要准确、鲜明、生动,突出推介词的特点。
参考答案: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王羲之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
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
让我们跟随《书圣——王羲之》的镜头,一睹书圣王羲之的风采,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
因此,关于这个花卉王国最高荣誉的评选,竞争一度非常激烈,其中入选可能性最大的是“百花之王”牡丹和“花魁娘子”梅花以及“花中君子”兰花。
请你从这三种花中任选一种,以该花的口吻,写一段自荐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题目要求学生从说给的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以该花的口吻写一段自述,在具体表达的时候,就要突出这三种花的各自特点。
如牡丹,可以将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特点进行表达;梅花,可以从其清高、傲视风霜,是中国文人孜孜追求的一种坚贞品质等角度把握。
兰花,可以从独自盛开,保持着一种幽香、淡雅的气质等角度表达。
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牡丹自述:我是人见人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百花之王”牡丹。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土疙瘩”,说我“母仪天下”一点也不过分。
别看我的脸圆乎乎的,可圆得各有不同,所以我的脸形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
梅花自述:我是一种有风骨的花,寒冬腊月我第一个在霜雪中盛开,开的是一身正气傲视霜雪。
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
志“出炉”
[提要]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标志说明:
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
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
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
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
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
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
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据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
此次大赛于2010年9月启动,其间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上万件,其中七大节日标志逾6000件,原创诗词4000余首。
征集作品经专家筛
选、网络公示和专家打分,最终评出获奖作品。
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出资征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冠名单位负责人如此解释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自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不断升温,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重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
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推手
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出炉”成为近日国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我区各界人士的热议。
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位广西知名的文化人。
“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
近年来,洋节入侵并盛行一时,大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覆灭之忧。
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部分,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需要推动力,在众多的推动力中,形象标志的设计,是重要的推动。
此次挑选出的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
我十分赞赏,认为
值得发扬。
”退休多年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原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周民震,充分肯定了为中华传统节日确定形象标志的举措。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资深文化活动策划人彭洋认真看完七个形象标志后,连连称赞此次活动用具有民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很有意义。
广西知名美术家石向东认为,七个形象标志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艺术技巧和语言,作品运用了“国画”、“印章”等元素,以传统约定俗成的符号,如“元宵汤圆”、“端午粽子”、“七夕鹊桥”、“中秋月亮”、“重阳菊
花”等来标志传统节日,容易让人接受。
广西文化人的几点建议
七个生动的形象标志将会试行推广一年,推广过程中收集民众的修改意见,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完善。
为此,广西文化人也对七大形象标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石向东看来,元宵的形象标志堪称完美之作。
一个成功的标志应是用最简
洁的符号表现出需要体现的内容,这一点,“元宵”做得非常成功,几乎不用任何辅助文字就能一眼看出它的含义。
标志中,两个碗口叠在一起,组成一个孩童的形象,碗中盛满元宵节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汤圆,红红的色调、欢喜的孩童、软糯香甜的汤圆,喜庆可爱。
相形之下,另外几个标志符号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达不到标志作品的要求,比如“清明”,标志中
虽然用了篆刻的技艺,但如果不用文字解释,没人能看出要表达的内容。
“中秋”的造型表现得相当不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嫦娥”应是美女的形象,但此作品中,这一形象却不突出,无论是“笔墨功夫”还是“造型功夫”都还欠火候。
七大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仅用几个标志去处理,能否让人认可?韦苏文说,春节最大的特点是喜庆团圆,是剪不断的亲情,否则
就不会出现漫长的春运,老人在哪,家就在哪;元宵是过完春节的标志,民间里有一种习俗,过完这一天再去拜年就说明没有诚意;清明是祭拜祖先和踏青的时节等等。
这些简易的形象标志,虽有一定的创意也融入了现代色彩,但是否体现出了这几大节庆的特点,让人一看到标志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值得大家深思。
一个系统的标志往往能给人带来很强的冲击力,
彭洋认为,作品征集的方式有些“散”,做法与“选秀”差不多,建议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设计人才,请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师参与到活动中,设计出类似“奥运”、“亚运”等系统的标志,便于记忆。
因为标志本身的价值就是品牌标志,成功的标志与市场的各种运用相结合,一旦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便会产生一系列的产业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