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5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定义史之法国学派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的国家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性质:文学史的一支;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梵·第根:“‘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2.定义史之美国学派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以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性质:是一种文学研究,涵盖了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研究对象与范围:跨国界的有“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跨国界的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研究,以及文学与其它学科的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大规模综合比较与审美批评的方法。
3.定义史之俄罗斯学派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文学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与文学接触……通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各民族的文学现象中出现相同现象的解释:或者是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或者是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也即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类似。
研究方法上:强调从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4.对比较文学的共识(一)研究对象:四个跨越的三种文学关系。
(二)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
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三)学科特征: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点。
(跨越性、可比性、开放性)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
民族文学:指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其作家遵循相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
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
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一、比较文学概述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
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二、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一)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随着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使得世界各国间出现了比较强的文学交流,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外国文学跟本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最早兴起比较文学研究的是在欧洲的法国,法国许多文学家在实证主义和文献特征的基础上开创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从而使得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进入了第一发展阶段。
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即大致开始于20世纪的20年代,其主要代表文学家有:Fernand Baldensperger(巴尔登斯伯格)、PaulVan Tieghem(梵·第根)、Marius—Francois Guyard(基亚)等。
perger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中指出,任何文学学术研究都必须言出有据,而不可以牵强附会,他指出:如果只是看了一眼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就根据印象和记忆通过个人主观臆想对它们进行了对比是不科学的,这样的比较研究是不具备论证的充分性和明晰性。
他将这种关系概括为三类,即拉丁文学和希腊文学之间的关系、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关系、各国近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输出者、传递者、接受者三类,将研究类型界定为媒介学、源流学和誉舆学三种,将文学比较研究界定在两个国度之间进行。
而超出了上面所指的范围就应该算作“总体文学”的研究范畴。
PaulVan Tieghem的观点主要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重心就是对两个国家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找出这种影响的途径,而方法则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来对另一国家文学作品进行解释,他的比较文学观点具有鲜明的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特征。
比较文学原理一.比较文学的名称:1.名称释义:1934年傅东华依照法文本译出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简史》2.“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比较性的文学研究,是联系性地看不同国家的文学,并不是比较高低和区别,这里的“比较”是比较意识,比较思维,重在联系地看问题3.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
(1)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比较文学的定义二.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一直占主导,1958年后美国学者后来居上)1.国外定义:(1)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事实联系。
★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从历史的角度、宏观的整体的角度为“文学史”。
从批评的角度、微观的具体的角度为“文学批评”。
从理论、哲学的角度为“文艺学”或“文学概论”。
★文学史又分为国别文学史和国际文学关系史两个部分,前者是研究本国的文学,后者是研究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
所以卡雷所指的文学史一支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两个国家以上文学现象的事实考证(实证法)(3)美国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的关系。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因此与法国学派不同,美国学者则直接认为是文学史。
(4)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
见P60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事实联系。
2.美学价值。
3.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定义应当包括文学的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价值。
见P9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学科史一.学科形成的背景:19世纪20年代萌芽--------19世纪70 、80年代成熟维尔曼----比较文学之父歌德-----1827年明确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阅读中国小说,认为中国人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界限及比较文学学科定位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学科。
下面将对两个学科的界限和定位进行详细比较,并探讨它们在当代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中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跨文化和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和互动,研究各种文化中的文学传统、主题和形式,并进行比较和对照分析。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旨在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比较文学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意义和结构等方面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比之下,外国文学主要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
它关注的是特定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通过深入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学,来理解和分析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在外国文学学科中,研究者通常会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关注作品的原著性质和深层意义。
总的来说,比较文学更注重跨国界和文化传统的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联系和相互影响;而外国文学则更注重深入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以揭示其独特性和特殊文化背景。
因此,比较文学可以视为一种“横切面”的研究,而外国文学则是一种“纵向”的研究。
在当代学术界,比较文学及其研究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比较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文学传统,还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帮助文学界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文化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意义。
此外,比较文学还可以促进文学研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跨文化的对话和反思,拓展和丰富研究范围和方法。
然而,比较文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具备深入了解多种语言和文化的能力,这对于研究者的语言和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尚不成熟,研究者常常面临到底如何比较作品、如何选择比较对象以及如何解读比较结果等问题。
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标题: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跨文化视角的探索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本文旨在探讨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比较文学的重要性。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背景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学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地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而是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索其中的主题、形式、风格以及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素。
二、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外国文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还涉及到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如文化、历史、社会、哲学等。
因此,比较文学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分析方法。
三、比较文学的价值与意义1、促进跨文化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和普世价值,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深化国际关系与合作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从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合作对于深化国际关系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的学科,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通过深入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形式、风格以及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素,比较文学不仅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理解,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还有利于深化国际关系与合作。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文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体现了人类的语言艺术与思想创造力。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独具特色。
两者有着共性与差异,有交叉的地方也有各自独立的发展。
首先,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共性。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致力于反映人类精神世界,展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它们都以人物为创作的核心,通过用文字表达出的故事、形象来传递思想和情感。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他们都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力量来体现美。
他们都在探索人类的共同问题,探索生命和人类价值的意义,关心人格的尊严、爱的力量、善与恶的边界等普世的主题。
从文学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与外国文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唐宋时期的诗词、明清时期的小说等。
而外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史诗、戏剧以及中世纪的骑士小说等。
千百年来,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经典作品。
然而,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在文学风格上,中国文学注重内心表达、寓言和象征,喜欢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而外国文学则更注重个人观察和描写的真实性,对细节的关注和逼真性追求更强。
另外,在文学题材上,中国文学主要以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命运为题材,强调情感的抒发和命运的关怀。
而外国文学则更注重人类的普遍性和整个社会的问题。
例如,英国文学经常涉及到贵族社会和农民阶级的冲突,法国文学重视人性的探索和社会结构的批判,美国文学着重揭示社会问题与人权的追求。
此外,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在基本的创作模式和写作技巧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学重视“诗外有诗,诗中有诗”,善于隐喻写意,愿意留白给读者去发掘;而外国文学注重情节的叙述和角色性格的刻画,更加追求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最后,要提到的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在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上也有差异。
中国文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宗教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儒家思想。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深厚的学术内涵。
它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界限,致力于研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交流与影响。
本文将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基本概念1.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它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独特价值。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其研究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2. 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指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和。
它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他认为世界文学是一种超越民族文学的普遍文学,是人类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其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
三、核心理论1.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流传学和媒介学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平行研究包括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比较,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3. 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的新兴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艺术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跨学科分析,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关键词: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
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
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一、自主思考,确定比较对象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
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
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
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
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
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
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
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
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
二、合作比较,明确对比点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关系摘要:初次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常有同学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混为一谈,在有意识的了解查看相关知识之后,我认为两者是不太相同的。
这个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人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进行一些比较,并且认为二者可以相等,但是在我看来两者不太一样。
关键词: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定义在新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
在学习这门新学科的开始,我们对于这个新学科的定义有一些不理解,也有些不知道从何入手学习这门新学科。
在进一步查找资料,建构这门学科的思维导图的时候,常常能看到有同学将这门学科的理解局限在“通过比较两个文本进行解读”,或是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两门学科之间划上等号。
而实际上,两门学科是不同的概念,在各种方向上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还是差异。
进一步了解两门学科,查找资料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之后,我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的比较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对象的方面。
外国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外国文学作品和作家,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穿插一些有关作家的生活背景、生平经历和历史影响的研究。
这是根据文学研究方法而产生的研究方向。
而比较文学则不同。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学比较,相反,比较文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对研究课题的要求有: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并且要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之下。
因此,简单的文学比较,或者说,简单的拿出两本中国名著、两本外国名著等进行比较阅读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正确的,这样的研究并不能被称为比较文学研究。
在这一点上,如果说在研究外国文学时,拿出了一本中国名著与这本外国名著进行对比阅读,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比较文学研究时,我们应该拿出与这本外国名著有联系的、由与这本名著的语言不一样的语言写成的、二者之间在各种方面,比如作家、文化、历史等有相互影响的作品来进行研究。
同时,这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不能仅仅只是文学上的,还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印刷、文化等方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