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地区陶赛特绵羊引进及杂交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7.39 KB
- 文档页数:2
陶赛特羊杂一代生长发育指标测定华着【摘要】对陶赛特羊杂一代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陶赛特×半细毛杂种羊F1羊表现了较强的杂交优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3(043)00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陶赛特羊;杂一代;生长发育指标【作者】华着【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西海镇,8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陶赛特绵羊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该品种羊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全年发情和耐寒及适应干燥气候等特点。
成年公羊体重90~110kg,母羊65~75kg。
毛长7.5~10.0cm,细度56~58支纱,剪毛量2~3kg。
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好,4月龄羔羊胴体22.0kg,屠宰率46% 以上,产羔率为137% ~175% 。
从1998年开始海北州牧科所针对海北肉羊业发展滞后,肉羊生产水平不高,牛羊肉供应不足的现状,以肉羊生产为突破口,在州府西海镇建立良种肉羊繁育试验示范场,慎重筛选并引进世界著名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优良肉羊品种,在进行肉羊纯种繁育的基础上,在州境内门源、海晏、刚察等地采用人工授精和人工控制本交的技术措施,广泛开展与当地藏羊、半细毛及其各类杂种羊的肉羊经济杂交,2009—2010年海北州牧科所实施《羔羊肉生产终端父系品种快速繁育及经济杂交规模生产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区设在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黄田村、东川镇孔家庄村、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向项目区提供良种肉羊种公羊80只,开展肉羊经济杂交技术。
以自然本交为主,授配当地母绵羊1万只,繁活杂一代商品羔羊0.85万只,繁活率达85%。
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现陶赛特羊杂一代生长发育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地区的自然条件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环青海湖地区主要牧业区。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东经90°5'25″~102°05'18″,北纬36°44'00″~39°5'18″。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10期3)羔羊6月龄体重、胴体重、日增重测定结果(表3)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6月龄公羔平均体重分别为27.7、20.8kg ,6月龄母羔平均体重分别为26.9、19.9kg ,差异显著(<0.05)。
试验组6月龄公羔和母羔平均体重分别为27.7、26.9kg ,差异不显著(>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6月龄公羔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3.4、9.3kg ,6月龄母羔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3.2、9.1kg ,差异显著(<0.05)。
试验组6月龄公羔和母羔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3.4、13.2kg ,差异不显著(>0.05)。
试验组6月龄公羔和母羔平均屠宰率摘要从青海省大通县种畜繁殖场藏系母羊群选择体况好、健康无疾病的母羊100只进行试验,分别组建每群为50只母羊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杂交对照试验。
结果表明,经试验陶藏羊杂一代,繁殖成活率达到87%,初生重试验群羔羊比对照群羔羊平均增加1.1kg ;断奶平均体重增加2.0kg ;6月龄平均体重增加7.0kg ;6月龄胴体重平均增加4.1kg ;6月龄肉增重平均增加0.033kg 。
关键词陶赛特;藏系羊;杂交;生产指标无角陶赛羊与藏系羊杂交改良效果全七十六青海省大通县种畜繁殖场,青海大通8010001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
人工授精器械、采精器械、称量器械:卷尺、电子秤、测杖等;健康无疾病、种用性好的藏系母羊100只、陶赛特公羊5只、藏系公羊6只。
2)试验设计。
试验组选用藏系母羊50只,投放陶赛特公羊5只,登记耳号,并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对照组选用藏系母羊50只,投放藏系公羊6只,登记耳号,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
3)试验方法。
试验组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照组采用自然交配方式进行繁育,加强妊娠期间科学放牧管理,产羔育幼,测定初生、断奶、6月龄生产性能。
4)饲养管理。
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分群放牧管理,统一注射预防疫苗。
在饲养管理中选择在牧草茂盛草场,不宜在陡坡地放牧,且放牧行程不宜过远,以免造成流产,对待母羊要轻柔小心,以免人为因素造成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