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93.11 KB
- 文档页数:4
人文精神人文,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传统的人文学科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感性的思考,体现为艺术素养);语言,逻辑,修辞(人文素养,体现悟性);甚至还有物理学(理性的思考,体现的是科学素养)。
其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可以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人本观念即“人本位”。
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
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
君王们,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君王们,总是打着“国家”“天下”“组织”“集体”之名,行专制主义之实。
所以,“个人观念”也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
人文精神的意义与价值摘要:1.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人文精神的重要性3.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与应用4.如何培养和践行人文精神5.结论:人文精神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它关乎我们对自我、他人、自然和世界的认知,以及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它既包括对人的尊重、关爱和对人性的提升,也包括对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升个人品质,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备人文精神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其次,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最后,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具备人文精神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关爱自然,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与应用无处不在。
教育、文化、艺术、传媒等领域,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文化工作者应立足于人文精神,创作出富有内涵、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作品;艺术家和传媒人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气向好。
要培养和践行人文精神,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其次,要关注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学习历史、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最后,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断审视和改进自身行为,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人文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文精神篇一:大学生如何培养人文精神试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若干方法和途径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一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与现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时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大声疾呼: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并认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
”1998年,教育部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见,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关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1、学校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确保教师人文素养能够过关,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什么人文精神的精神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人文精神简单介绍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为:1.以人为本;2.张扬人的理性;3.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三个层次:1.人性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2.理性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与精神的价值。
高中政治考试提分技巧1、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内容。
重庆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重庆,简称巴、渝,别称巴渝、山城,我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亚洲第一长河长江的上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地位。
从神秘的巫巴文化到直辖后的新重庆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兼容并蓄。
这是百度百科对于重庆的正规解释。
而我想说的是从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的眼中这座城、这城人、这城事以此表现出的重庆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
地域决定文化、决定性格、决定历史,这是我从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这门课里边学到的第一个东西。
而重庆是一个多山多水的战略要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众多。
所以,地域因素决定了重庆有着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悠久的历史让重庆有着传承性特征,多民族让重庆有着复杂性特征;而从多方面综合重庆有着自信、尚武、个性独特、耿直的文化性格。
重庆人喜食火锅,注重麻辣。
可以说是每顿饭无辣不欢,我们吃任何东西都会放辣椒,炒菜当然不用说,我们的肉汤也会放辣椒,菜汤不放辣椒但吃的时候会用辣椒酱沾着吃。
而说到辣椒酱,我们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辣椒酱,辣椒捣碎,再辅以盐、味精等和匀,最后用滚烫的油一浇,待冷却后便是上好的辣椒酱。
其中各种配料的比例却是按照自己家的口味独特配制的。
重庆人对于拉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越辣越好吃,那怕辣得眼泪流也一样乐在心头。
而辣椒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让人皮肤好,这也是重庆盛产美女的原因之一。
一次偶然在交大嘉园家属区碰见两个北京大妈在吵架,她们吵架就不带一个脏字,能有条不紊的渐渐吵。
当假设是在重庆,两个重庆女人之间的吵架就不会如此“温顺〞,首先在声音上就能穿透好几条街,其次重庆人吵架的节奏一般是先是论事,把事的道理说明白,非要分一个对与错,然后占理的一方心理舒畅了,但不占理的一方就会开始指责占理的一方各种态度不对、用词不当什么的,反正心里就是不服气非要找回“场子〞来,然后就晋级为互相问候家人祖宗,直到两方吵到口干为止。
行千里致广大
在之前发布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里,首次提出重庆人文精神(“行千里·致广大”),首次明确重庆文化形态(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首次凝练重庆区域文化(“长嘉汇”“三峡魂”“武陵风”),强调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这为重庆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千里·致广大”,从字面看是对“重庆”两字的拆分,但从更深层次看是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高度提炼,彰显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一种理论境界又是一种实践品格,这不仅是对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总结升华,更是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进一步弘扬好重庆人文精神,对于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要弘扬好“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其根本就是要坚持历史与时代、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四个“相统一”。
城市建设彰显人文精神近年来,城市的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一种彰显人文精神的表达。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关注人民的需求,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美丽、和谐的城市环境。
首先,城市建设需要关注人民的需求。
城市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期望在城市中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民的需求、倾听人民的声音。
这意味着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城市建设还需要注重人民的参与。
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人民可以参与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重要决策过程中,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民主化、透明化。
其次,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魂魄,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在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发展。
同时,城市建设也需要文化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引入创新理念和技术,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的融合,为城市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是人和自然共同生活的空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的传播,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彰显人文精神,需要注重人民的需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这些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打造一个宜居、美丽、和谐的城市环境。
文化引领城市未来文化,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独具特色的文化,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凝聚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
重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文化的禀赋都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印记和最真的品格。
她的人文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可以跨越经济、跨越城市未来的精神内涵。
而目前重庆体现出的经济发展活力,正是这种内涵所塑造的重庆激情进发的折射。
有人说,不发达是一种心态,其实发达也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文化的心态。
无论是新兴的城市还是后起的城市,或许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跨越”,但无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城市发展将以文化定输赢。
所以,经济发展首先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转变。
文化和经济相比,终极性的东西还是文化。
也可以说,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也就是由货币目的达到非货币目的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为什么要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呢?为了幸福感、为了自由、为了安全、为了尊严……这些全部都是文化课题,所以经济只是短期欲望,文化才是长期欲望。
文化目标决定生活的品质,决定生命的价值。
没有文化的引领,再美丽的城市也可能成为一个没有方向的城市。
如今城市的发展虽然不断地满足并刺激着人们的物质需求,但精神上、心理上的慰藉和憧憬却在不同程度的失落。
人们在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兴奋的同时,困扰和疑虑也在悄然滋生。
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经济交流,更表现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快速的经济增长幅度、强劲的经济活力固然能够博得关注与喝彩,而丰富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则更能赢得青睐与向往。
一座城市的文化名声和文化古迹相比,留下一些文化古迹更重要。
文化古迹能够证明文化曾经产生过力量、产生过尊严留下了记号。
在城市建设时,我们都会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时我们也要更努力地把城市的文化记号留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新时代重庆人文精神作者:涂利军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城市是魄,文化是魂,文化需要人去支撑,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集中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集体人格,需要反思,需要重视,更需要自上而下的培育,自下而上的涵养。
关键词:文化;重庆;人文;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如果只有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而没有文化作支撑,城市不过是一座拥有钢筋水泥的硬壳而己。
一座城市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植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理念,表现在一座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等外在形象上,更体现在一座城市市民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还流淌在城市市民的言谈举止、内在精神、人文气质上。
孔子日“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1]就如周文王拘羑里作64卦成为周朝的治国大纲一样,顶层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对全民思想行为的价值倡导。
所以,新时代,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的重塑很大程度也取决于一个先进的政党的文化价值倡导。
一、重塑重庆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1.正本清源,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众所周知,前些年,重庆的政治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这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纪律自觉;既是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更是净化城市文化空气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本清源,深入挖掘重庆城市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正如“除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一样”,在批判的同时注入正能量的文化养分,努力彰显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风采和重庆人特有的人文精神。
2.文化认同,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重庆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古老是说她204-201万年前就有巫山人活动,成为东方人类最早的摇篮。
「重庆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首先,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以来,重庆就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聚集了来自四方的商贾和文化人士。
这使得重庆的文化融合了东南西北的多元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庆曾是巴蜀文化的中心,这种文化特点至今仍能在重庆的建筑、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找到呈现。
其次,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还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巴山蜀水区域,地形复杂多变,沟壑纵横,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重庆融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江河、温泉等,形成了融山水于城市的独特景观体系。
山城重庆的地理环境使得文化与自然紧密相连,人们生活在山水之间,深受山的独特气质和江河的悠远情怀的熏陶。
此外,重庆还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性格。
重庆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亲情。
在重庆的传统价值观中,家庭是最为重要的。
重庆人对亲情的看重可以从他们的饮食习惯中体现出来,例如火锅。
火锅作为重庆传统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家庭和亲情的象征。
重庆人热情好客,重视团聚,习俗丰富多彩,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例如,每到春节,重庆传统的花灯表演、舞龙舞狮等活动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气氛。
最后,重庆还以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为重要特征。
红岩精神是重庆的独特文化象征,纪念着重庆作为国家统一抗战前线的重要节点,这种精神不仅代表了抗战年代的人民英勇抗争,更是一种反映了重庆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重庆还有着丰富的抗战文化遗迹,例如八一庙、白公馆等,这些文化遗迹成为了重庆的历史见证,也是人们缅怀抗战岁月的重要场所。
综上所述,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文化特征以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来展现。
重庆融合了东南西北的多元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重庆还以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为重要特征,凝聚着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重庆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重庆,简称巴、渝,别称巴渝、山城,我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亚洲第一长河长江的上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地位。
从神秘的巫巴文化到直辖后的新重庆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兼容并蓄。
这是百度百科对于重庆的正规解释。
而我想说的是从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的眼中这座城、这城人、这城事以此表现出的重庆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
地域决定文化、决定性格、决定历史,这是我从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这门课里边学到的第一个东西。
而重庆是一个多山多水的战略要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众多。
所以,地域因素决定了重庆有着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悠久的历史让重庆有着传承性特征,多民族让重庆有着复杂性特征;而从多方面综合重庆有着自信、尚武、个性独特、耿直的文化性格。
重庆人喜食火锅,注重麻辣。
可以说是每顿饭无辣不欢,我们吃任何东西都会放辣椒,炒菜当然不用说,我们的肉汤也会放辣椒,菜汤不放辣椒但吃的时候会用辣椒酱沾着吃。
而说到辣椒酱,我们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辣椒酱,辣椒捣碎,再辅以盐、味精等和匀,最后用滚烫的油一浇,待冷却后便是上好的辣椒酱。
其中各种配料的比例却是按照自己家的口味独特配制的。
重庆人对于拉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越辣越好吃,那怕辣得眼泪流也一样乐在心头。
而辣椒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让人皮肤好,这也是重庆盛产美女的原因之一。
一次偶然在交大嘉园家属区碰见两个北京大妈在吵架,她们吵架就不带一个脏字,能有条不紊的慢慢吵。
当如果是在重庆,两个重庆女人之间的吵架就不会如此“温柔”,首先在声音上就能穿透好几条街,其次重庆人吵架的节奏一般是先是论事,把事的道理说明白,非要分一个对与错,然后占理的一方心理舒畅了,但不占理的一方就会开始指责占理的一方各种态度不对、用词不当什么的,反正心里就是不服气非要找回“场子”来,然后就升级为互相问候家人祖宗,直到两方吵到口干为止。
浅析重庆特色地名文化的历史人文特征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
这些地名记录了重庆不同历史时
期的人文特征,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一、历史人文特征
重庆地名文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渝”字,是从巴蜀神话中的“喻”演变而来,象征着重庆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此外,重庆
的许多地名都带有浓厚的巴渝文化气息,如朝天门、磁器口、南滨路等,它们见证了城市
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地名文化的价值
重庆的地名文化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传统地名
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它们是文化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
延续。
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重庆的文化传统,弘扬重庆的文化精神。
三、地名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面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现代化和规划建设,重庆的传统地名往往遭受到破坏和侵蚀。
为保护和利用地名文化,应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加强对传统地名的保护和利用,加强
对老城区传统地名的保护,在规划建设中合理利用传统地名,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窗口,
让历史文化在城市中继续延续。
总之,重庆地名文化是重庆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和传承价值。
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是重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和发扬重庆的文
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