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 格式:doc
- 大小:91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情展望】班级姓名
1、掌握地球圈层的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理解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3、掌握内外力作用能量的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4、学会分析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情展望】
※【基础知识梳理——预习案】
一、地球圈层的结构
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2、分层划分界面:
3、三个圈层
4、岩石圈范围: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作用
若乙表示沉积岩,回答:甲______,丙_____,丁 ________。
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3、思考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②
③
知识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地质作用的分类
②地形倒置的成因:
背斜成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斜成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①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____构造中;②向斜盆地中容易找到地下水;
③隧道:水库选址,则应尽量避开____。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
※
突破1.褶皱
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方法和形成的地貌对比分析如下:
(1)形成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如下图所示:
(2)构造地貌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背斜建隧道的原因:、。
(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
5,回答第1、2题。
图5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突破4.流水地貌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3~4题。
3.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 .冰川沉积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化残积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6题。
图4
5.该沙丘位于
A . 冲积扇
B . 洪积平原
C . 三角洲
D . 河漫滩
6.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能力步步提升——巩固案】
(2013高考题新课标2)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