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山地
张力,岩层发
断 生断裂,并沿
陡崖
层
断裂面发生明 显的错动、位
地堑
沿断层 面下降 谷地、盆地
移,形成断层
代表性断层:庐山、华山(地垒)等;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地堑)
Page 11ຫໍສະໝຸດ 拨:断 层 示 意Page 12
地垒 地堑
山地:断块山, 如华山、庐山、 泰山等
谷地:如东非大 裂谷、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等
Page 7
点拨:
Page 8
拓展:背斜、向斜的判断
——岩层弯曲
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
——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背斜
新- - -老- - -新
Page 9
活动探究:
(1)说明形成甲图、乙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2)说明两图中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
(3)分析乙图中不同地貌的成因?(1)甲图: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形式
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洼地、柱)
侵蚀 流水侵 侵蚀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峡谷
作用 蚀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
冰川侵蚀作用 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
沉积 流水沉积作用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洪积扇) 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 沙丘、沙垄
Page 20
3、分布区:
流水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 风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 冰川作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Page 2
小组展示: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
相互关系
内
力 地球内 作 部的热 用能
外 地球外 力 部的太 作 阳能、 用 重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