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缸饲养观赏鱼(转自森林大帝)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养鱼开缸的正确方法
养鱼开缸的正确方法:
1、首先要准备一个适当的缸子,容量要大到可以满足鱼的生长和活动空间;
2、将清水和水草放入缸中,确保温度合适,pH值在6-7之间;
3、如果是新鱼,购买回来需要先放入沙包,将沙包放入缸中30分钟左右,让鱼从沙包中缓缓适应缸内的水质;
4、将新鱼慢慢放入缸中,确保同种的鱼不要太多,可以考虑将鱼分成2-3次放入,以免放入过多时带来的冲突;
5、多补充水氢氟硅酸盐,在水位日常手动调节的同时,也需要用脱盐机或者除盐器定期补充抗性盐,还可以考虑用水箱中水换掉10%的水;
6、定期测量水质,水温、叶绿素、PH、氧化还原电位等数值如果有异常,及时作出调整;
7、放入水草后需要定期剪除,避免水草长得过密,影响鱼活动空间;
8、定期清理缸内残留物,通过海绵等产生水毛刷作为保持水底清理的工具;
9、提供适当的食物,尽可能提供合适的营养;
10、注意鱼的状态,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到兽医店查验,以及及时做好防治;
11、有些宠物鱼可能需要不定期的换水,确保水质正常;
12、注意缸内的光照,使用不锈钢的灯管可以维持一定的光照,夏季尽量避免暴晒。
科学开缸、轻松养鱼转自:fish3000 深林大帝2011.04.08开缸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论坛里有数以百计的帖子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
说实话现在写这样的帖子是有难度的,已经很难出彩了。
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内容,是因为我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也看到在鱼友中流传着一些开缸的错误理论和做法,存在不少误区。
因为我在药厂工作,微生物学是必修课,而开缸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所以我的专业知识正好可以运用到其中,我想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错误理论做一下解析,帮助新手朋友少走弯路,使我们以后的开缸更加科学合理。
先谈一下加速培养硝化菌的问题。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这好象是一个常识了。
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开缸,对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怀疑,结果却很不好,水混的特别厉害有腥臭味很长时间也养不好水,鱼也都病泱泱的。
所以我才痛下决心研究养水质基础理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有违科学原理的。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其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硝化菌属自营性细菌它的繁殖速度非常慢,开缸时硝化菌数量是很少的,此时在滤槽里放入死鱼死虾后异营性细菌会马上大量繁殖来分解这些有机物,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死鱼死虾、剩饵,粪便”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过多的有机物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尤其是异营性细菌大量繁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竞争缸内的有限资源,消耗大量氧气、侵占生物滤材、酸化住所,这些都对硝化菌极为不利。
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有一些种群的微生物特别强大那么其他种群就会受到抑制,使本来平衡的系统因一家独大而导致崩溃。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下:开缸时数量希少还很弱小的硝化菌,突然被人为加入的大量的有机物包围了,异营菌会以1000倍于硝化菌的速度大量繁殖,并且和硝化菌争夺氧气地盘,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
观赏鱼让水族箱造景更闪亮,神仙鱼的养殖方法一些以鱼为主的水草造景在水族造景上,我们有许多选择,其中水草造景多以欣赏水草美景为主,鱼只是点缀,属"鱼衬草"型;也有以欣赏鱼为主的造景缸,即"草衬鱼"型,这种造景缸多以某种鱼为主体,我们首先要考虑水草造景缸养殖什么鱼,再依据该鱼特性选择合适的造景风格、造景的水草、搭配的鱼只。
在水族造景中,以鱼为主的造景也不在少数,下面就来介绍一些鱼的造景方法。
一、灯科鱼造景灯科鱼是种类多、体型小、色彩艳、群泳性、最适合在水草造景缸中饲养的鱼类,在水草缸中群泳的景象,常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振撼。
造景一定要有层次感,留有一定的空间,水草种植时切忌零乱,同一种草应集中,形成大背景感。
水草应尽量选择与灯科鱼原生栖息地相适的水草,以免有突兀或不协调之感。
放养的灯科鱼应"种少量多",群泳时才会有效果,否则会产生零乱。
水质要维持26-28℃水温、pH值6.8-7.0、KH值3.5-4.0°dGH之间,饲料要用小颗粒的灯科小型鱼专用饲料,投喂要细心,以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除精灵鼠等食藻鱼虾,尽量不搭放或少搭养其它鱼只,既便要混养一定要混养没有攻击性、不喧宾夺主的鱼只。
灯科鱼二、虎皮鱼造景虎皮鱼习惯在水的中层水域游动,是一种很活泼的鲤科鱼类,它们喜欢集群游动,因此以虎皮鱼为主的水草造景缸也很受造景者的喜爱。
但是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互相殴斗和追逐厮咬的情况,更喜欢袭击游动缓慢而鱼鳍修长的其他鱼类,尤其是神仙鱼,往往它们美丽的鳍边会被虎皮鱼咬得七零八落、破损不堪,所以最好不要将神仙鱼等行动缓慢的鱼与虎皮鱼一起混合饲养。
一些行动快捷的小型鱼类适合与虎皮鱼一起生活、共存,但量要放养的合适,太少了易受虎皮鱼欺负,而不敢摄食;大多了会喧宾夺主,影响景观。
虎皮鱼喜欢清澈偏旧的水质,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过于激烈变化的水温环境很容易使它们得病,换水时应小心。
新手饲养养观赏鱼18条法则,观赏鱼新手饲养养观赏鱼18条法则地图鱼十八条养鱼法则1、养鱼宜选佳种,宁缺毋滥。
2、每种须成对,勿使形单影只。
3、饲食须有定时定量,宁少勿太多。
4、缸水勿使污浊,水色不妨带绿。
5、一见病鱼,即宜停食分养。
6、不幸鱼死,全缸宜仔细洗净,水宜全部换过。
7、清水宜晒过,然后换入。
8、须注意水温,使冬暖而夏凉。
9、务使多见阳光,勿使终日阴沉。
10、养金鱼宜有恒心。
11、鱼缸需比脸盆大,莫为省钱爱靓用个小小缸。
12、养鱼先养水,过滤、充氧,等等设备还要先添上。
13、买鱼莫贪心,宁少勿挤,谨防缺氧。
14、挑鱼须当心,若有呆滞生病状,品相再好也难养!15、养鱼需宽心,发现异常先观察,随意用药,好心帮倒忙!16、用药需耐心,病去如抽丝,感冒一周方见好,何况鱼儿身体娇!17、平时换水需细心,注意内外温度差,倒水切勿冲鱼身。
18、死鱼之后还要振奋信心,我已尽我力,试问谁家不死鱼。
学会养鱼的十八条有效法则海水鱼1、养鱼宜选佳种,宁缺毋滥。
2、每种须成对,勿使形单影只。
3、饲食须有定时定量,宁少勿太多。
4、缸水勿使污浊,水色不妨带绿。
5、一见病鱼,即宜停食分养。
6、不幸鱼死,全缸宜仔细洗净,水宜全部换过。
7、清水宜晒过,然后换入。
8、须注意水温,使冬暖而夏凉。
9、务使多见阳光,勿使终日阴沉。
10、养金鱼宜有恒心。
11、鱼缸需比脸盆大,莫为省钱爱靓用个小小缸。
12、养鱼先养水,过滤、充氧,等等设备还要先添上。
13、买鱼莫贪心,宁少勿挤,谨防缺氧。
14、挑鱼须当心,若有呆滞生病状,品相再好也难养!15、养鱼需宽心,发现异常先观察,随意用药,好心帮倒忙!16、用药需耐心,病去如抽丝,感冒一周方见好,何况鱼儿身体娇!17、平时换水需细心,注意内外温度差,倒水切勿冲鱼身。
18、死鱼之后还要振奋信心,我已尽我力,试问谁家不死鱼。
(图片来源:pConline摄影部落)。
金鱼养殖的开缸养水、换水、困水及温度控制技术养鱼先养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首次开缸的鱼缸,在家庭中“养”好一缸清澈、无毒害的水至关重要。
家庭养鱼不同于鱼场养鱼。
家用鱼缸水体空间狭小,而且要求水质清澈透明,便于观赏金鱼。
鱼场养鱼则是为了使金鱼快速生长,水体宽大,利于分解毒害物质,适于金鱼长大。
但是家庭养金鱼也有优势,由于家庭养鱼普遍在室内,因此不受刮风下雨等影响。
家庭养鱼由于水量较小,比如水温易于控制,便于水质观察和药物控制。
A、首次开缸养水首先要清洁鱼缸,放满水最好用高锰酸钾或84消毒液对鱼缸内部进行消毒,用量可以大一点,但是消毒完成后,必须用大量清水把鱼缸冲洗干净,不得有残留,否则鱼就要遭殃了。
然后放满水,进入养水阶段,养水期间过滤要一直开着,不要停,流水不腐吗,再者可以加速水质净化、加速养水过程、加速水中氯气挥发。
如此养水3-5天,即告养水完毕。
很多新手养鱼经常鱼入缸十天半个月即有鱼死亡或全军覆没,就是没有注重养水阶段。
B、日常换水及频率平时换水,换水量不要太大,以换去鱼缸总水量的1/3-1/4即可,否则可能对鱼会造成不适,甚至得病,因为鱼已经适应了未换水前的水环境,大量换水鱼会出现应激反应,对于比较娇贵的鱼种可能就要生病或死亡。
就如人到了一个新环境一样,同样会感到不适应。
换水频次,本人是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
C、困水困水易用敞口容器较好,水桶、脸盆都可以。
困水的容器易放在能被日光照射的地方最好,可以利用日光进行消毒,困水时间本人认为夏天3-5天、冬天5-7天即可,困水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挥发水中的氯气,因为现在普遍使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消毒用的氯残留物,二是困水可以让水中对鱼不利的微生物或细菌因为没有养料逐渐死亡。
D、温度控制其实养金鱼对温度不用刻意控制,因为金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0-35、36度都没有问题,这一点不同于养热带鱼,必须恒温。
但是必须说明,金鱼虽然是变温动物,但是金鱼对于短时间内温度聚变还是承受不了的,同样也会得病甚至死亡。
观赏金鱼养殖和安放-观赏鱼养殖方法和技巧观赏鱼养殖方法和技巧观赏鱼养殖方法和技巧是有很多的,在饲养的时候注意水质的PH值,还需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观赏鱼饲养。
1、初期养鱼的饲主大可不必太计较水质的数据。
比如PH值,KH 值等等。
当然,养7彩除外。
曾经看过一本英国水族爱好者的书,书中对饲养热带鱼所需水质的数据做了详细介绍。
但在书中结尾时有这样一句话使印象非常深刻。
说到这里,要说明一下,主人也可以去测量水的各项数据是否达到主人想养的鱼所适合的各项指标,但是觉得初期养鱼的饲主就没这个必要了。
2、养鱼先养水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
为什么要经常提起呢?可见养水的重要性。
初期养鱼的饲主切记养水一定要有耐心。
要知道,从某种程度来讲,养鱼就是看主人有没有耐心!养水时,一定要把过滤24小时开着(不开过滤的话,时间长了水会变质),温度提到30度为宜,持续这样的状态至少10天至15天(多些天更好)。
如果在养水期间(注: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硝化菌,最好别加一些化学药物)水温一直保持在30度的话,水虽谈不上是老水,但是至少可以说是熟水。
3、买鱼时,如何选购健康的鱼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1:用手轻敲缸壁,哪条鱼反映灵敏,哪条鱼基本就是健康的。
2:一般的鱼都喜欢成群游动,发现哪条鱼在前面领游,哪条鱼基本就是健康的。
买鱼时,尽量在一家水族馆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鱼儿所携带细菌的交叉感染。
4、饲养的密度。
千万不要把所有喜欢的鱼都买回来,要知道一公分水养一公分鱼的道理。
再者,有些鱼是不适合在一起混养的。
从审美角度来说,缸内鱼的种类过多,也显得很杂乱,一定要注意主次分明。
5、平时勤换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但换水的频率过于频繁,对鱼的体外黏膜以及硝化菌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在换水的问题上,某些时候也是矛盾的。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这无疑要依靠强大的过滤系统来做保障以及平时对水质的观察。
过滤器的功率以每小时能过滤缸内水总容积的3至5次为宜。
养热带观赏鱼的方法和技巧
1、准备鱼缸
养热带观赏鱼首先要有一个鱼缸,买好鱼缸后,不能直接注水养鱼,需要先给它开缸。
用高锰酸钾浸泡几个小时,放水后重新清洗,然后注入晾晒几天的水,检查一下充氧设备和过滤器材是否正常工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倒一点硝化细菌和鱼食。
水质会逐渐变得浑浊,这个时候需要关灯爆氧,建立硝化系统,这样水质就会重新清澈。
2、投鱼喂养
开缸之后,需要先放几条闯缸鱼试试水,没问题再养准备要养的鱼。
平常需要天天喂养鱼儿,这样才能长得好,根据鱼儿的喜好,有的需要喂鱼虫,有的可以喂人工饲料,无论哪一种,都不要喂得太多,避免水中有太多残饵,这会加速水质的恶化。
3、定期换水
为了保证水体的质量,需要定期给鱼缸换水。
通常一周换一次就算是比较频繁的了,只要水质问题不大,可以半个月换一次。
每次换水只换五分之一,换的太多容易刺激鱼体,短期会影响其食欲,不利于健康生长。
另外换水的时候,最好从底部抽水,将残饵和鱼便等清理掉。
4、疾病防治
通常鱼缸在密封的情况下,很少会有鱼儿患病的情况,除非投喂
的饲料不干净,没有做好消毒工作。
这个时候需要暂停投喂,换水周期要缩短到两天一次,并且注意升温,还要往水中加一点盐,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治的效果。
情况严重的话,可以将生病的鱼儿隔离饲养,或者定期给它药浴一次。
新买的鱼缸如何开缸养水以下是些开缸养水的小方法,大家看看:1.新缸消毒:新缸清洗,用盐消毒,洗清1-2遍。
将主缸内水放满,在主缸内放入水质稳定剂,用一个气泵在主缸内打气。
底缸内将滤材放置妥当,但建议前期开缸放置滤材不宜过满,正常滤材放满1/2就行。
前期硝化细菌的培养最有效的来自于白棉、生化棉、藤棉,因此棉可以多放;但是其余的生物环、陶瓷环、红外线、石英球之类尽量少放,可以在后期逐渐添加。
2.这时不需要打开主水泵,运行你的鱼缸。
在底缸用单独的一个小水泵,120CM-150CM的滤缸可以选择1000L-2000L的水泵。
150cm以上的可以选择3000L的,但还是建议水泵不宜过大。
将单独的小水泵放入底缸最后一级水泵区,用软管连接后将水泵出水放到第一级物理区,这就形成了底缸独立培养硝化系统的构架。
第一天只需放入底缸水体1/3的水质稳定就行了,水泵,加热棒打开。
3.滤缸运行3-5天后,打开主缸水泵,单独的小水泵停止运行。
放入闯缸鱼,观察水质、鱼的体表。
闯缸鱼没事的话,2-3天后既可以放龙鱼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鱼缸时,如果购置新缸,可以提前购置滤材。
把滤材放置在老缸底部滤缸的水泵处或者主缸内。
新缸回家后用盐消毒,用水再次清洗1-2遍。
放入新水约缸体的1/3。
加入水质稳定剂,在主缸内打气,不开水泵。
运转24小时后,用单独的水泵将老缸的水抽入新缸,放满(这个量自己掌握,一个成熟的缸,换水量可以控制在1/3到1/2.如果新缸水量不够,可以补充新水)。
将老缸内白棉取1-2片放在新缸第一级过滤内,这时可以加入新棉将第一级物理区放满。
打开加热棒,开水泵运行新缸~~~~48小时后,将老缸内滤材(为新缸准备的)取出放入新缸内,适量添加优质的硝化细菌(标准量的50%)。
同时加入闯缸鱼,继续运转3-5天,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体表变化,无异常的话。
在放龙的前一天,换水1/4,加入50%的硝化细菌,1‰或者2‰的海盐。
次日入主鱼就可以了。
观赏鱼的养护技术1、饲养观赏鱼能给你带来什么?饲养观赏鱼,欣赏观赏鱼是一种赏心悦目、调节生活、促进健康的高级情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爱好愈加广泛,对那些充满灵气的小动物更为喜爱,特别是对那些色彩艳丽、体态端庄、游姿典雅、恬静温柔的观赏鱼更加宠爱,每当看到它们时,都有一种想饲养它们的冲动。
实际上,各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情趣、居室条件,布置一个或数个水族箱,饲养观赏鱼。
每当茶余饭后,观看那些鱼儿在水中畅游,为使人心情愉悦,从而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
2、什么叫观赏鱼?观赏鱼主要有哪些种类?观赏鱼是指那些具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又有观赏价值的鱼类。
观赏鱼按对水温的要求可分为热带观赏鱼、温水观赏鱼和冷水观赏鱼。
热带观赏鱼.指在热带地区生长发育的观赏鱼类,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
如神仙鱼,龙鱼属于热带淡水观赏鱼。
温水观赏鱼,主要是在温带地区生长发育的鱼类。
如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
而冷水观赏鱼,通常适宜在寒带地区生长发育。
我们接触最多的、最常见的主要是温带淡水观赏鱼,可分为三大品系:一是金鲫、二是中国金鱼、三是日本锦鲤。
而这三个品系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有普通的、有名贵的。
3、饲养观赏鱼的主要设备有哪些?传统的陶缸、瓷缸、木盆等都可以作为观赏鱼的饲养设备。
现在家庭饲养观赏鱼的容器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小型的椭圆形鱼缸,它是将玻璃经过特殊处理后吹制而成。
它小巧玲珑,可摆放在茶几或书桌上,移动方便。
还有一种就是水族箱,是采用玻璃为材料,用工程硅胶粘接而成,水族箱又称为生态鱼缸,它晶莹透明,鱼儿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收眼底。
其它还需要配备的设备有:充氧泵、循环过滤器等。
4、如何选择观赏鱼?对于普通观赏鱼爱好者来说建议从金鲫、金鱼、日本锦鲤这些温水观赏鱼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饲养。
这类观赏鱼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饲养,不需要加热、保温等设备。
选择观赏鱼需考虑这几点:一是健康状况:要选择各鳍舒展,鱼体上下沉浮自如,游姿端正,体色鲜艳,曲线优美,皮肤润滑,鱼体肥胖度适中,成群游动的个体。
科学开缸、轻松养鱼
开缸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论坛里有数以百计的帖子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
说实话现在写这样的帖子是有难度的,已经很难出彩了。
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内容,是因为我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也看到在鱼友中流传着一些开缸的错误理论和做法,存在不少误区。
因为我在药厂工作,微生物学是必修课,而开缸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所以我的专业知识正好可以运用到其中,我想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错误理论做一下解析,帮助新手朋友少走弯路,使我们以后的开缸更加科学合理。
先谈一下加速培养硝化菌的问题。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这好象是一个常识了。
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开缸,对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怀疑,结果却很不好,水混的特别厉害有腥臭味,很长时间也养不好水,鱼也都病泱泱的。
所以我才痛下决心研究养水质基础理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有违科学原理的。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其中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硝化菌属自营性细菌它的繁殖速度非常慢,开缸时硝化菌数量是很少的,此时在滤槽里放入死鱼死虾后异营性细
菌会马上大量繁殖来分解这些有机物,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死鱼死虾、剩饵,粪便”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过多的有机物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尤其是异营性细菌大量繁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竞争缸内的有限资源,消耗大量氧气、侵占生物滤材、酸化住所,这些都对硝化菌极为不利。
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有一些种群的微生物特别强大,那么其他种群就会受到抑制,使本来平衡的系统因一家独大而导致崩溃。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下:开缸时数量希少还很弱小的硝化菌,突然被人为加入的大量的有机物包围了,异营菌会以1000倍于硝化菌的速度大量繁殖,并且和硝化菌争夺氧气地盘,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
科学开缸养菌的真谛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确的做法是:开缸时加硝化菌和EM菌,缸里放1-2条粗生小鱼,正常喂食,慢慢等待。
开缸立即下EM菌和硝化菌可以提高益生菌的基数,便于形成优势菌群。
这个方法开缸的核心
是减轻开缸时的生物负载,让益生菌(硝化菌、EM菌)从一开始就强大,与上面讲述的错误方法正好相反。
我用这个方法开过N次缸,心得是:在开缸过程中我的水从来没有混过,一直很清澈,检测的氨和亚硝酸盐毒素指标较低,15天后毒素指标检测为零,真正的做到科学、简单、轻松。
注:EM菌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
EM能高效分解有机物,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鱼病发生,促进健康生长。
再来谈一下开缸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开缸后水变清了就可以放鱼了,以水清做为硝化菌培养成功的标志,认为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是改善水混浊度的良方妙计,此种说法不仅少有人加以质疑,而且“深植人心”,但令人感到遗憾与惋惜的是这也是个错误的概念!
硝化菌的作用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理论上讲在任何情况下氨和亚硝酸盐都不是造成水混浊的原因,二者都是无机物可完全溶解在水中,就好象把食盐溶于水中一样,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的踪影。
换言之,氨及亚硝酸
盐的形成根本与水的混浊无关,如此一来硝化细菌就谈不上具有能改善浊度的能力了。
我在多次开缸养水的过程中,在水很清澈的状态下,仍然检测出毒素指标,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0—15天),这也说明水清和硝化系统是否完善无关,不能以水清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已经建立。
科学的判断方法应该是以毒素检测指标为依据,以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趋于零为开缸成功的标志,此时下鱼可确保万无一失。
检测试剂只有区区几十元,却能让很多新手免去开缸时的无所适从、焦虑和烦恼,只要记住检测的氨和亚硝酸盐含量不为零,就说明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就不下主鱼。
这样会帮你挽回不少的经济损失,当然更重要的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情,让鱼有一个好的开始。
所以我非常推崇以科学检测为依据的开缸方法,尤其是新手应该必备。
开缸的实质是养水,养水的核心是建立硝化系统,培养硝化菌。
只有硝化系统完善了才能不断地分解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防止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累积,才能养出真正的好水。
硝化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其中开缸手法和鱼缸过滤系统的配置是决定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的最重要因素。
开缸的手法很多,在硬件设施相同的情况下,开缸的手法决定了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以及成败。
科学的开缸过程:
1、困水:我一般静置暴露困水3天,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不困水,使用自来水加适量的除氯剂也可。
2、滤材、鱼缸清洗:用自来水擦洗冲洗几遍就好,从不用高锰酸钾消毒,因为鱼缸表面不适合细菌繁殖,所以没太大必要消毒。
3、过滤系统的组装:不管何种过滤形式,应尽量做到以下两点。
1、水循环次数,能使鱼缸水体每小时循环5-10次。
2、生物滤材的数量占鱼缸体积5-10%。
一个鱼缸的核心就是过滤系统,强大完善的过滤系统可以给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我们更容易的养好水。
4、缸里加水后开泵、打氧、加温、下硝化菌和EM菌片,然后下闯缸鱼,这些工作在一天内完成。
关于闯缸鱼我都是用小红鲤鱼,因为它们是粗生的鱼种好养活,我并不以闯缸鱼的状态好坏来判断水质,它们只是起到垃圾制造者的作用,是用来培养硝化菌的。
用闯缸鱼的状态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建立也是一个误区,不科学不可信。
5、每天正常喂鱼,每周换水20%。
6、每3-5天检测一下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第5天的时候氨的指标最高,第10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指标最高,第15天的时候就全部为零了。
7、我的开缸是以水质检测数据为依据的,在毒素指标不为零的时候决不下主鱼。
以检测氨和亚硝酸盐的指标全部为零作为开缸成功的标准,这时才下主鱼。
最后总结:
科学的开缸方法是以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为基础,以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数据为依据,以毒素指标检测为零做为开缸成功的标志。
附录:氨和亚硝酸盐的毒性
1、氨
氨又称阿摩尼亚,是鱼缸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含量过高将引起生物的大量死亡,也是衡量生物过滤系统的重要指标,一般浓度超过0.012毫克/升时鱼就有中毒的危险。
氨中毒的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2、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含量高也将引起生物的大量死亡,是衡量生物过滤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
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引起鱼中毒。
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质,0.1毫克是轻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严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开始走向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鱼的食欲下降、厌食。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浮头。
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鳃丝呈暗红色
体色变深,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
肝脏出现变异,如空泡化。
3、毒素控制标准
氨的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中应将氨控制在0.02mg/L以下。
亚硝酸盐的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中应将亚硝酸盐控制在0.2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