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原始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548.67 KB
- 文档页数:20
检验原始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实验的原始资料,原始记录必须做到真正原始,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原始记录,一要能反映现场状态的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够再现,具备重现性。
实际工作中,原始记录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记录更改要规范。
实验室原始记录的更改五花八门,有涂改的,有刀片刮的,有纸片贴的,还有剪刀剪的,等等。
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记录更改方式。
记录更改执行杠改加标识的原则:即在改动数据上划一横杠,然后在横杠上方填写更改数据,并加本人签名或者等效标识。
(2)记录信息量太少,表格设计过于简单,不能真正体现原始。
例如某单位微生物原始记录中,主要仪器设备没有天平的使用原始信息,也没有恒温水浴锅的信息。
环境温度条件的记录,对于微生物来说,是次要的,应该记录的,是对实验室无菌条件的监控。
既然要求记录培养从多少时间到多少时间,那么培养箱温度就不可能一直不波动,需要多个温度记录,培养基需要溯源——是什么时间配置、什么企业品牌?需要记录这些相关信息。
(3)记录未注明依据标准,或者依据标准年号只写2位。
按准则的要求,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注明检验依据标准。
同时注意,无论原标准年号是两位年号,还是四位年号,从2000年开始,一律都改成四位年号,例如:GB1355-86应写成GBJ82-1986。
(4)原始记录试验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确。
对于综合试验的原始记录,可能涉及的试验项目很多,而每个试验不可能都在同一天进行,这时,每个单项试验应分别有试验日期。
(6)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试验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要求)应在原始记录中给予记录。
(7)原始记录中法定计量单位要规范使用。
错误写法如KN,mpa,mPa等。
法定计量单位中对单位和词头符号的书写有着严格的规定:(i)单位和词头的符号所用字母一律为正体。
(ii)单位符号字母一般为小写体,但如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者,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体。
例如:秒S;[小]时h;赫[兹]Hz;瓦[特]w;帕[斯卡]Pa。
环境监测数据记录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环境监测数据,以便追踪和评估环境状况,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记录要素环境监测数据记录应包含以下要素:1. 监测日期和时间记录监测数据的日期和时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监测地点记录监测数据的具体地点,包括区域和具体位置,以便确定不同地点的环境差异。
3. 监测指标记录监测的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
4. 监测数值记录监测指标的数值,如浓度、温度等,以便了解环境的实际状况。
5. 数据来源记录环境监测数据的来源,包括监测设备、实验室检测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6. 监测方法记录监测数据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以便重现和验证监测结果。
三、数据记录方法环境监测数据记录可以采用电子记录或纸质记录两种方式。
1. 电子记录使用电子记录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记录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设备进行数据记录,并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或云端,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2. 纸质记录在无法使用电子记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纸质记录方式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
建议使用规范的表格或格式,以确保数据的整齐清晰。
四、数据保存和备份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应建立数据保存和备份机制。
建议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中,如硬盘、U盘、云存储等,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基于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可以帮助评估环境状况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议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清晰、准确的报告。
六、数据保密和合规性环境监测数据涉及敏感信息,应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合规性。
建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
以上是环境监测数据记录的内容和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记录。
记录的数据将为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构成及书写要求的探讨作者:伍艳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9期[摘要]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着检测过程中的步骤和数据结果,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能溯源,包括取样准备、样品储存、样品分析、质控要求等工作。
本文根椐实验室资质认可评审和市站监测质量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纳,探讨如何规范原始记录的编写。
[关键词]原始记录溯源规范编写(Foshan Gaoming Di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Key words]The original records the real record of the detection process steps and data results,contain enough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at traceable,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sample storage, sample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work requirem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review and monitoring station found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verification of summary and induction, prepared to discuss how to standardize the original records.[Abstract]The original records traceability specification writing中图分类号:TE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84-0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管理规范
1.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检测样品的名称,样品的编号,收样日期、检测日期和检测完成日期,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仪器名称、型号,仪器检测条件,必须的检测环境条件,检测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的观察记录,检测原始记录的计算及数据处理结果,检测人员和校验人员签名等内容。
2.原始记录必须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原始记录中对每次实验中的可变因素,要求手工填写,不允许打印。
3.中心统一印制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按上述内容书写,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4.检测记录如有错误,应在错误处划两条横线,在其右上方写下正确数据并加盖检测员名章确认,不允许随意涂改和删减原始记录,也不允许在其它纸张上记录后在重新抄写。
5.实验过程中仪器所做样品的图表,仪器实验条件,标准曲线,曲线方程等原始数据应作为原始数据保存。
6.原始记录必须经校验人审查无误后,签字确认。
7.原始记录必须经同室的检测人员、检测室技术负责人校核签字后,送交中心业务办公室,由中心授权签字人签字并由业务办公室存档保存。
8.原始记录在业务办公室存档保存三年。
环境监测实验室原始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管理【摘要】: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状态,同时也是监测过程准确性、有效性以及监测结果具有法律权威性的体现。
原始环境监测记录是实验室测量记录的最基本的原始数据,是提供证明、预防手段和纠正措施的事实依据。
记录具备清晰、完整、真实、原始等基本条件是分析人员实验过程再现和数据寻求根源的基础。
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原始记录;规范化管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原始记录一般情况下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种。
质量记录是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工作的事实依据进行细致明确的记录,包括审核、管理评审、预防措施、事件等各种事项的记录。
技术记录是检定和校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材料的积累,是出具检定证书和校准报告的真实根据。
因此,只有按照一定统一的标准来填写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做到记录及时准确,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楚干净,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报告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同时需要具有唯一性和可溯性。
部分环境监测站及相关部门因为原始环境监测记录不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异常数据分析判断难度。
对此相关部门应对原始记录的规范化管理更加重视。
1.原始记录中存在的问题1.1原始记录不规范原始记录的表格设计不符合标准,内容太过简洁,所能记录下来的数据信息少,使得测量全过程本应记录下来的内容信息不能完整在表格上呈现或者只能记录测量的结果。
例如,在记录溶液的配制和校准实验中,只记录消耗样品物质的称重,而不记录天平称量过程中所读取到数据。
配置溶液时只记录消耗量,而不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滴管的最初和最后的读数数据。
原始记录没有做到将所需数据从仪器仪表上直接读取记录,而是经过人员人为筛选处理过后将记录记载了表格上,这就是表格内容不完整设计不规范所带来的问题。
同时,在实际记录原始数据时,操作记录人员有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等各种类型的书写工具进行记录,没有做到统一规范,对后期的校验造成了一定程度辨认困难的问题,降低了记录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综合部门对数据的管理难度。
环境空气现场采样原始记录1.采样地点:工业园区2.采样时间:2024年5月15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3.采样仪器和器材:空气采样仪、钢筒、采样袋、取样头、采样泵等4.采样目的:了解工业园区内环境空气中的无组织废气情况,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采样方法:5.1首先,根据工业园区的布局和生产情况,在园区内设置了5个采样点,分别为A、B、C、D、E点。
5.2在每个采样点,先使用空气采样仪对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测试并记录。
5.3然后,将空气采样仪连接到采样泵,并将采样头插入一个已经消毒并干燥的钢筒中,确保不产生任何污染。
5.4启动采样泵,以恒定的流量对环境空气进行采样。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为30分钟,每小时重复一次。
5.5采样过程中,注意观察采样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6.采样记录:6.15月15日,上午9点,天气晴朗,温度25°C,相对湿度60%,风速2m/s。
在A点进行采样。
6.2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0μg/m3,NO2浓度为30μg/m3,CO浓度为1.0mg/m3,VOC浓度为5.0mg/m36.35月15日,上午10点,天气晴朗,温度26°C,相对湿度55%,风速3m/s。
在B点进行采样。
6.4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5μg/m3,NO2浓度为40μg/m3,CO浓度为0.5mg/m3,VOC浓度为3.0mg/m36.55月15日,上午11点,天气晴朗,温度27°C,相对湿度50%,风速4m/s。
在C点进行采样。
6.6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0μg/m3,NO2浓度为35μg/m3,CO浓度为0.3mg/m3,VOC浓度为2.0mg/m36.75月15日,下午4点,天气多云,温度22°C,相对湿度65%,风速1m/s。
在D点进行采样。
6.8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5μg/m3,NO2浓度为45μg/m3,CO浓度为1.5mg/m3,VOC浓度为4.5mg/m36.95月15日,下午5点,天气多云,温度23°C,相对湿度70%,风速2m/s。
监测原始记录书写注意事项1、常规地表水、海洋水、环评水需要加封面和质控记录表等制定成册后经校核交测试室主任;验收水样需附加质控记录表上交;污染源原始记录经复核交测试室主任,校核人见分工表,以上记录移交期限为采样后的十五个工作日,数据上报为采样后的七个工作日内。
监督水原始记录移交期限和数据上报期限为采样后的两个工作日。
2、原始记录中的曲线编号:项目中文名+年+月+日。
例:汞20120401。
3、记录表中样品名称一般分:污染源废水、地表水、饮用水源水、工艺废气等。
4、KS代表国控省控水样,YS代表验收水样,HPS代表环评水样,FS代表污染源水样,LS代表临时委托水样,JS代表监督水样,同一天的,需按类型分开写,方便入档。
5、每次新做的标准工作曲线,应连同“一般试剂配制表”、“标准试剂配制表”、“标准曲线表”和当天分析数据,交测试室主任。
6、曲线校验过程应在原始记录表中体现,注明曲线校验,并计算出与原曲线相同浓度点(一般取中浓度点)的吸光度的相对偏差(数值取绝对值)。
7、明码质控样分“加标样”和“平行样”,写法:“水样编号”+“加标****μg”和“水样编号”+“平行样”。
例:“FS040101加标5μg”和“FS040102平行样”。
8、明码质控样要求:平行样与加标样分别占样品总数≥10%;其中地表水加标样每月不少于两个;饮用水源水加标样每月不少于1个;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有证标准样的测定;自配标液要填写“标液配制及标定表”,使用购买的有证标液不用填写。
9、每月上交一次质控原始记录,时间为下一个月的第10个工作日。
10、紫外、红外、可见光光度法曲线一般有效期为两个月。
各项目影响测试结果的一般试剂重配后,须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11、降雨、降尘、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等监测,原始记录单独成册,包括所有质控记录,每季度交一次。
12、每个项目负责人使用仪器后,须相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表》,注意各仪器及实验适用的环境条件(例:天平室要求温度18~22,湿度40~60%)。
环境监测环境数据记录规范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科学评估环境质量、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以及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规范的环境数据记录则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
环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准确的环境数据能够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环境数据记录是环境研究的基础。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深入研究环境现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为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规范的环境数据记录还能够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信任和参与度。
那么,如何进行规范的环境数据记录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一、记录的内容和要求环境数据记录应包括监测的时间、地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监测人员等基本信息。
对于监测数据本身,应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记录的数据应能够反映真实的环境状况。
同时,还需要记录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在记录监测数据时,要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并按照规定的有效数字位数进行记录。
对于异常数据或可疑数据,应予以注明,并进行必要的复查和验证。
二、记录的格式和工具为了保证环境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应制定统一的记录格式。
可以采用表格、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使数据记录清晰、直观、易于理解。
同时,利用电子记录工具,如专业的环境监测软件或数据库,能够提高记录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便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在使用电子记录工具时,要注意数据的备份和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现场监测条件不允许使用电子设备时,应采用纸质记录,并在事后及时将数据录入电子系统。
环境方案及监测记录环境方案及监测记录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议题,每个国家都必须致力于保护环境。
环境方案是一个综合的文件,其中包括了管理、监控、评价和改进环境状况的措施,旨在确保环境工作的持续改善。
而环境监测记录则是记录和归档不同环境监测行动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对环境方案及监测记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方案环境方案是一个综合管理计划,旨在评估和监测环境中的风险、改善环境的状况、减少环境影响、促进可持续性和确保员工、社区及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制定各项环保法规遵守标准,保证根据地区不同的规定,环保措施尽可能达到最高水平。
2.开展环境影响评估,以便评估项目或者计划对环境产生的潜在或实际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相应的环境影响。
3.建立环境指标体系,明确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基准值和监测计划,全面掌握和分析环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状况。
4.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环境安全事故,降低事故带来的不良后果,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环境方案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管制措施:包括环境管理、生命区域管理、废弃物管理和物质管理。
(2)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现状测量技术、预测和模拟技术,并评估这些技术的有效性。
(3)环境影响评估:评估企业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便制定好环境保护措施。
(4)应急预案和应对: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包括污染控制和回收、应急清洁和污泥处理。
(5)环境培训:开展环境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以及增强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和能力。
二、环境监测记录环境监测记录是一项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监测的详细记录。
在环境方案的实施中,环境监测记录事关环境状况被监测的全面性、精准性和真实性。
环境监测记录应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记录不同类型和多个地点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
环境监测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质量监测记录:监测空气质量,包括氧气含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水质量监测,包括水净化、水质、水源和下水道系统;土壤质量监测,包括土壤结构、营养和水分含量等。
雅安市环境监测站原始记录及出站报告审核流转管理规定一制定目的为落实本站“方法科学先进、数据准确可靠”之质量方针、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全程质量控制与监督、规范原始记录与报告流转,健全原始记录与报告审核工作内容,特制订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1监测技术室现场采样原始记录(采样单);2监测技术室需根据室内测试浓度进行折(换)算的监测原始记录;3监测技术室使用现场监测仪器测定的现场监测原始记录3 样品测试中心实验室测试分析原始记录;4需加盖环境监测资质章、计量章和监测报告专用章的各种出站报告。
三内容及程序(一)监测技术室原始记录1现场监测原始记录类别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包括原始采样记录、需根据室内测试浓度进行折(换)算的监测原始记录及其他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如比对监测记录、现场监测仪器测试原始记录等)2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填写与审核(1)现场监测原始记录编制由监测技术室初步拟制、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质量管理室归档、统一编码;现场监测原始记录特别是采样原始记录需设置“采样人”“送样人”“收样人” “监督”业“主确认” 五项签字栏。
(2)现场监测人员按照监测采样技术规范或规定如实填写现场监测原始记录或折算记录具体内容,并在“采样”“送样”栏签字,填写的原则为“原始性(不能以第一次,第二次表示,要表示为原始的采样具体时刻或时段)、复现性、规范性”。
(3)监测技术室主任对现场监测取样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对现场监测人员填写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并在“室主任”栏签字,审核的内容主要是监测取样过程的代表性、科学性,记录的规范性、原始(4)“监督”栏由属地环保行政单位监督人员负责填写。
(5)“接收”栏由样品管理员在对现场监测室采集的样品进行验收确认后填写,验收的内容是确认样品状态与记录的相符性(数量、性状、样品保存等)。
(6)“样品确认”由企业方代表或者投诉方签字确认,目的是要让相关方认可在某种情况下监测取的样品。
(7)监督性监测特别是投诉、纠纷、仲裁类型的监测业务须要有环保行政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或者投诉方代表的签字确认。
如何完整准确填写原始记录,请按照这7点要求做一、人员准时间内容填写在记录中以签名的方法记录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检测时间应记录某检测项目的开头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束时间。
二、样品信息的填写在样品记录中应具体包含全部的样品信息,在检测记录中可只记录样品名称和试验室样品唯一性编号,以及样品到达试验室后的处置记录。
三、依据的检测方法的填写在不引起混淆的状况下,可只记录方法的标准及发布年号或依据的文件名称、编号及发布年号。
假如要记录试验室标准操作规程,此时可只记录名称、文件编号及版本号。
当依据的文件中规定有多个方法时,应精确记录方法名称或章条号,确保方法依据的唯一性。
四、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填写1、记录主要的直接出具数据的关键设备,假如试验室认为其他设备也很重要,也应记录。
五、重要配件试剂药品和工具填写必要时,应记录检测中使用的重要配件(如色谱柱及其规格型号)、对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的重要试剂药品和工具等。
检测记录设计人员应对这些内容进行识别,确保不会漏记,必要时可与有关人员争论确定。
六、环境条件填写检测方法对环境条件有要求,试验室要记录检测当时的环境条件。
记录环境条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检测当时的环境条件满意方法标准的要求。
因此,检测人员在检测开头前,应经过对环境条件满意方法要求的推断,确认满意要求之后记录。
七、检测过程记录1、通常,检测依据的方法文件中对过程有具体的规定,试验室应用简略的、规律严密的文字记录实际检测操作过程,用以证明检测过程满意依据文件的要求。
示例:某方法文本要求样品在烘箱中(105+5)℃条件下烘干2h。
试验室应记录烘干开头时间、烘干结束时间、开头的温度、中间温度、烘干结束温度5个数据,用以证明烘干过程满意方法要求。
2、设计过程记录表单时,可将文字描述部分固定,留出数字空白处,检测人员在记录时,只需填写数据即可。
通常,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仪器设置的条件记录不会转变,这些记录可固定。
3、校准过程记录,应记录校准曲线设置的浓度点的浓度,仪器响应信号值、校准函数及相关系数表达式或图形。
1.目的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计算及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规范原始记录的填写,保存客观证据,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样人员现场检测的记录填写及分析人员的数据处理。
3.职责3.1检测人员按照本规定进行记录填写。
3.2数据处理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对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得出最科学、最准确的数据。
4.管理要求4.1数据书写基本要求4.1.1原始记录的格式要规范化。
原始记录上应记载样品类型、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依据、检测仪器设备名称、检测地点、环境条件、样品数量、采样日期、检测日期等事项。
在现场检测记录中如有直读数据时,应将其直读数据及法定单位换算公式列出。
记录应有采样员、审核者签字。
4.1.2现场实测样品的专用记录或各种仪器打印的图谱、数据,可作为附件附在统一规格的原始记录用纸之后。
.4.1.3原始记录应用黑色签字笔书写,不能用铅笔书写,字迹应工整,不得涂改。
若出现错字,可在错误处划删改线。
在其上方填写正确数据盖上检测者名章,划改后必须仍然能分辨清被改数据。
4.1.4原始记录内容书写必须详细、客观地记录检测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和数据。
原始记录特别强调原始性,不得事后眷抄。
4.1.5原始记录中的数值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字修约应按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原始记录有效数字的位数应参照检测方法要求,并与仪器精度相一致,一般测定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4.1.6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工作曲线的绘制等原始记录,由于往往要使用一段时间,不属于某个试样,所以可存放在某一编号样品的检测记录中.其它样品检测过程中应用该标准溶液或工作曲线时,每次检测时还应进行必要的验证(如带1-2个标准点),方可保证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出现异常。
4.1.7 原始记录应由复核人员进行校核,核对检验项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仪器工作状态、测试数据、运算过程和检测结果是否适用,计算是否正确。
检测机构如何规范原始记录的研究报告原始记录是检测机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审核员判断检测结果真实性的重要依据。
因此,规范原始记录的编写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规范原始记录需要明确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名称、检测标准、样品说明、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等。
同时,还需要规范记录的格式,包括纸张大小、字体、字号、行距、边距等方面。
这些规范都应该在机构内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中详细说明,确保每一个记录员都能编写出符合标准的原始记录。
其次,规范原始记录需要明确记录的时间和签名。
在记录中,必须明确记录的时间和签名的要求。
时间要求记录员在完成检测后立即完成记录并注明日期和时间,签名要求记录员在完成记录后必须亲笔签名,标明记录者的姓名和职务。
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珍贵的原始记录完整、真实和不可篡改。
第三,规范原始记录需要确保记录可追溯。
在标准操作程序中规定需要记录的各个环节,注意要事迹具体详细。
在记录中,应该包括检测对象的信息、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过程中的仪器使用说明、标准溶液的制备、仪器的校准、仪器的处理、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处理等内容,确保原始记录的可追溯性。
最后,规范原始记录需要开展定期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原始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测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评估解决质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发现和纠正不合规的情况,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审核员来检查前进行自查,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规范原始记录是确保检测工作正确、客观的重要保障。
检测机构应重视规范原始记录,并加强内部培训,提高记录标准、质量和效率,保证原始记录更完整,使审核员能够确信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和要求。
为了提高商家的产品销量,某电商平台通过调查商家信息、消费者购买行为等数据,为商家提供更有效的营销方案。
下面将列出部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1. 商家信息- 总商家数:1000- 热销排名前十的店铺占比:30%- 服务质量评分平均值:4.5分- 产品质量评分平均值:4.2分- 平均每个商家上架产品数量:200个分析:共有1000个商家,其中热销排名前十的占比很高,说明这些商家的产品深受大众欢迎,可作为其他商家的参考;服务质量评分平均值高,说明大多数商家服务态度良好;产品质量评分平均值相对于服务质量评分较低,需要商家在产品质量上进行改进;平均每个商家上架200个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原始记录
培训大纲
一、课程背景
2015年2月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明确指出:全面
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
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
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环境监测市场的全面开放,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蓬勃发展,大量社会机构成立和发展。
国家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加强了管理,各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江苏省通报了江苏力维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绿环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泰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三家社会检测构,广西省通报了生之源公司,要求限期整改。
这就需要社会检测机构提高监测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告,规范填写原始记录。
二、课程目标
1.学会制定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格;
2.学会规范填写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格;
3. 提高环境监测记录水平。
三、课程对象
环境检测机构检测人员、采样人员、报告编制人员、质量管理员、报告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
四、授课时数:(3小时半天)
五、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