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上第5单元 15精品教案.搭船的鸟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5课《搭船的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3. 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4.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把握课文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6. 想象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生字、新词:翠绿、搭船、飞翔、捕食、共处3. 课文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用“翠绿”等词语写句子。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
“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连续的问句体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童趣与好奇;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值得学习的写作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会认读5个生字,会读会写11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的描述,初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学习生字词,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读对翠鸟外形的细致描写,感受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品读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初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自由谈论,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复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搭船的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生词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内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复述。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课文《搭船的鸟》。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生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学生学习和掌握。
4. 内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板书设计1. 《搭船的鸟》2. 重点词汇:和谐,共生,热爱,保护3. 内容框架: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内容讨论,写作练习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文章,不少于100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复述,写作练习也表现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优秀6篇)《搭船的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1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课堂小结篇一这么可爱的翠鸟,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吗?孩子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船的鸟》。
自主朗读,疏通词句篇二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美丽、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1)认读生字小游戏: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准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行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注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经验进行个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翠、嘴、吞”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翠”上面的“羽”要写得稍扁且竖钩变竖画,下面“卒”的中间部分要紧凑,另外最下面的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嘴”左边的“口”较小,右边上半部分的“此”写得略扁而宽;“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则要写得扁而阔。
教学要求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学生自由谈观后感。
(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导入: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做什么呢?小朋友心里会怎样想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题目:搭船的鸟)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3)(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4)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地响.羽.毛翠.鸟长嘴.静悄.悄吞.下去哦.捕.鱼鹦.鹉(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派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翠、嘴”的平舌音,“吞”的前鼻音,“鹦”的后鼻音等。
(3)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4.检查朗读,师生互评。
5.更换语境,让学生再次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出示课件5)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1.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出示课件6)(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2)“我”喜欢这只鸟吗?(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15《搭船的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讲述了一个小孩在搭船的过程中,与一只小鸟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2. 生字词:搭、船、鸟、帮助、成长等。
3. 课文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师点评、总结。
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指导学生书写。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用词语造句;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与家人分享。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大自然的声音》,了解大自然的美妙。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五单元15 搭船的鸟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3.紧扣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2课时一、整体感知1. “搭”字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
(教师板书“搭”)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吗?是如何认识的?预设1:与已经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预设2:随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搭”字。
(2)真不错,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组词“搭车、搭船”。
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字词吗?引申: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吗?总结:从刚才大家说的句子中,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那是一只鸟。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3)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从中,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学生交流,感悟人对鸟的喜爱和人与鸟之间的和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2)教师引导赏读文章开头与结尾。
①说说从文章开头结尾中获取的信息。
②重点理解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代鸟儿的名称。
提示:从鸟儿出现起,作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鸟儿身上,作者关注的是鸟儿的美丽外形及它捕鱼时快速而优美的动作,而鸟儿的名称并不是关注的焦点。
因此,学习本文的重点应放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
二、图片导入,引导交流1.群鸟共舞,感悟鸟儿的可爱之处。
教师:一朵花、一片云、一棵草、一株苗、一只狗、一群鸟,都能吸引我们的眼光,牵住我们的思绪。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鸟类朋友,让我们走进它们的世界,去感受这群小精灵的美丽与可爱。
(课件展示群鸟图片)2.抓住鸟儿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学情分析: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
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
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鹦、鹉、捕”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的发音,会写“搭、翠”等13个字,会写“搭船、翠鸟”等词语。
2. 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能说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3. 能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鹦鹉、捕鱼、啦、搭船、翠鸟等。
2.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读写训练:朗读课文,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4. 情感体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
2. 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能说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3. 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鸟类?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二、词语学习1.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三、课文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四、读写训练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翠鸟”的意思。
五、情感体验1. 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动物,说一说喜爱它的原因。
2.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六、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5 搭船的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鹦、鹉、翠”等9个生字,会写“搭、翠、嘴”等11个字,会写“搭船、翠鸟、彩色”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能说出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并和同学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拼读。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3.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卡片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妙和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2. 生字词:鹦鹉、翠鸟、彩色、船夫、渔夫、搭船、喜爱、美丽、奇妙3. 课文内容梳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有了初步的感受,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
2. 在交流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锻炼机会。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它飞起来了,
...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
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搭船的鸟
翠鸟美丽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
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
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