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 妖娆(ráo)嘶哑(sī)坟墓(mù)岩穴(xuè)B. 分外(fèn)宠辱偕忘(jié)摇曳(yè)枉然(wǎng)C. 谪守(zhé)伛偻(yǔlǚ)拏舟(ná)绮户(qǐ)D. 歧路(qí)投箸(zhù)怒号(háo)宫阙(qü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置之不理翻来复去浮光掠影以身作责B. 目眩神迷合颜悦色穿流不息饥肠辘辘C. 不折不挠蹑手蹑脚咄咄逼人走投无路D. 无精打彩颠沛流离鞠躬尽瘁大发雷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真是汗牛充栋。
B. 这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校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C.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 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 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 铁路桥梁鳞次栉比, 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作为绿色出行工具, “共享单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然而, 蓬勃发展的背后, 诸多社会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B. 《英雄组曲》是席慕蓉最新出版的长篇诗作, 该作品主要利用《蒙古秘史》中的题材, 对成吉思汗的事迹做了史诗般的描述。
C.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 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 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狡黠..(jiǎo xiá) 瞰.望(kàn)诘难..(jiénàn) 咬文嚼.字(jiáo)B.蓬蒿..(zìsuī) 吹毛求疵.(zī)..(péng hāo)胚.芽(pēi)恣睢C.荇藻..(yūtān)面面相觑.(qù)..(xíng zǎo)谮.害(zèn) 淤滩D.慰藉..(wèi jiè)牟.取(mú)锦幛..(jǐn zhàng)不省.人事(xǐng)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腻烦干瘪诲人不倦冥思遐想B.晨曦班师与日俱增狼狈不堪C.脂粉奁栖息不言而喻格物致知D.簇新虔信粗制滥造人情炼达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教材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B.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手足无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D.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3月15日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明星代言广告如涉及虚假宣传,将与商家一起连带承担责任。
B.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A.折腰(zhé) 折腿(shé) 佝偻(lóu) 伛偻提携(lǚ)B.分外(fēn) 鲜妍(yán) 冠冕(guān) 摇曳生姿(yè)C.旁骛(wù) 亵渎(xiè) 骈进(bìng) 强聒不舍(guō)D.箴言(zhēn) 桑梓(zǐ)坍塌(tǎn) 前仆后继(p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涯惬意通霄达旦顾明思义B.潮汛拌嘴记忆犹新呕心沥血C.诸候遐想莫衷一事来势凶凶D.娇艳眼睑更胜一筹白壁无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5、选出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2)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3)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4)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
A.夸张排比比喻拟人B.排比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比喻夸张拟人D.排比比喻夸张拟人6、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始终保持敏感的好奇心,唯如此,才能时时捕捉到鲜活的生活素材。
2023_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市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检查条形码或填涂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一)项目活动学校将举办文化艺术节,901班准备分小组参加“文学专题探究”“微电影创作”“短视频现象与思考分享”“传统游记欣赏”四个项目。
【项目一】文学之“夜”专题探究文学之“夜”专题探究活动分成三个板块,请你参与完成下面活动。
(27分)板块一:读诗歌,“夜”之情透明的夜(有删改)艾青一透明的夜。
……阔笑从田堤上煽起……一群酒徒,往沉睡的村,哗然地走去……村,狗的吠声,叫颤了满天的疏星。
村,沉睡的街沉睡的广场,冲进了醒的酒坊。
酒,灯光,醉了的脸放荡的笑在一团……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牛的血,血染的屠夫的手臂,溅有血点的屠夫的头额。
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
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从各个角落来的——夜的醒者醉汉浪客过路的盗偷牛的贼……二酒徒们,走向村边进入了一道灯光敞开的门,人的喧(xiāo)。
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十几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泥色的脸。
这里是我们的娱乐场,那些是多(ān)熟的面相,“酒,酒,酒我们要喝。
”“酒,酒,酒我们要喝。
”三“趁着星光,发抖我们走……”夜,透明的夜!1932年9月10日【咬文嚼字】1.为提高观展同学的参与性,读诗活动设置了根据拼音选择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环节。
请你参与完成。
(4分)(1)喧xiāo(A.嚣 B.箫 C.宵)(2)ān( A.暗 B.谙 C.黯)熟A.ch(A.chànB.zhàn) A.f坊(A.fáng B.fāng)【为你读诗】2.这首诗朗诵排练时,大家对画线句的重音处理展开了讨论。
你认同下面哪种处理?请简述理由。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2分)①jié据②恣suī③扶yè④旁wù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同学们不浪费用电。
B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3、按要求默写:(8分,每小题1分)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⑤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花阴》⑥《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世家》)⑦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歌声的悲壮场面。
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娟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1鸿鹄之志为天下唱攻大泽乡司马迁作品:体通史《》。
○2倒拔垂柳五台山镇关西《水浒传》人物:。
○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5、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②(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黄晕.(yùn)赫.然(hè)归省.(shěng)B.哺.育(bǔ)蓬蒿.(hāo)诘.问(jié)逞.辩(chěng)C.确凿.(záo)抽噎.(yè)骸.骨(hái)丘壑.(hè)D.酷肖.(xiào)亘古(gèng)陨.落(yǔn)告禀.(bǐ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脑羞成怒挖心搜胆吹毛求疵鞠躬尽瘁B.唯唯连声怀古伤今刻骨名心根深蒂固C.剜口割舌义愤填膺涕泗横流格物致知D.恃才放旷度德量力精血诚聚轻而一举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D.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进自治区CEPA示范基地,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
B.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场上,球迷们的疯狂表现,令人不得不否认足球的魅力。
C.西江机场建设全面提速,力争实现年底试飞目标,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D.文化和旅游部近期部署查处恶搞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制度。
5、选出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排比)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C.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jiǎn)了。
(夸张)D.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25分)1.(5分)(1) (2分)mào yè栖轮(2) (1分):/冒号(3) (2分)D2.(2分)C3.(2分)D4.(2分)B5.(6分)(1)枳花明驿墙(2)鸟下绿芜秦苑夕(3)夜吟应觉月光寒(4)玉盘珍馐直万钱(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6.(4分)青面兽失陷花石纲牛二生辰纲7.(4分)严监生王熙凤二、古诗文阅读(15分)(一)(6分)8.(2分)C9.(2分)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只希望我们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通过明月传递思念之情。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
这两句不是一般的劝勉之语,而是作者对人生所持有的一种旷达态度和乐观精神,更是道出了所有经历离别之苦的人的共同愿望。
因此这两句颇能引起人的共鸣,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人们一提起中秋,说起月亮,还忍不住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10.(2分)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感叹人生无不散的宴席,也感叹了自己不公的政治遭遇,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9分)11.(2分)消失勉强,尽力适宜,适合持,执12.(3分)(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有答案)班级姓名1.名句默写。
(6分)(1)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 ,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的诗句是: , 。
(5)秦观的《行香子》中描写田园中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句子是: , ,。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句中“此事”是指: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或者叫中了秀才。
秀才再到省城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迎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可能很让人羡慕,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一位美学大师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②①⑥③⑤④C.⑥②①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C.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D.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伫立(chù) 喑哑(yīn) 襁褓(qiǎng) 惟妙惟肖(xiào)B. 田圃(pǔ) 禁锢(gù) 殷勤(yīn) 燕然未勒(lèi)C. 栖息(qī) 猖獗(jué) 体恤(xù) 鲜为人知(xiǎn)D. 舴艋(zé) 驽钝(lú) 颤动(chàn) 妄自菲薄(fěi)2.下列各组词语中, 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怀古伤今喏喏连声相得益彰矫揉造作B. 面面厮觑画龙点晴走投无路歇斯底里C. 起程转合狼狈不堪一望无际间不容发D. 李代桃僵形肖骨立大发雷霆细丝锭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 相得益彰, 令人赏心悦目。
B.对这次集体活动, 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 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 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有数据显示, 随着生态持续优化, 空气质量不断改进, 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 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 内修人文”方略, 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 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有一天,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 另一个强盗放火。
B. 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 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 李煜所见之月, 如钩, 尖锐的钩, 勾人心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惊愕不已B. 恣意妄为恢弘壮阔C. 振聋发聩风驰电掣D. 蹑手蹑脚雅俗共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我很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骄傲。
D. 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描写细腻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直插云霄。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春天的田野,一片金黄。
D. 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C.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6.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谦虚谦卑B. 勇敢勇敢C. 坚强坚韧D. 欢快欢乐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B. 春风拂面,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C. 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颗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幅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直插云霄。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颗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
D. 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B. 春风拂面,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C. 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颗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每句1分,共10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2)塞下秋来风景异味,。
(3),西北望,射天狼。
(4)过尽千帆皆不是,。
(5)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声场秋点兵。
(6)只恐双溪舴艋舟,。
(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2.语言运用(4分)(1)在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承担或主持的活动名称是(2)把本次活动的反晌写下来二、文言文阅读(3、4小题各2分,5、6小题各3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此进的处境。
5、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试分析他的用意。
6、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三、现代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7至10小题各2分,11、12小题各3分,共14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你,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个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7、试分别给文中的“狼狈”和“诧异”写出一个同义词。
狼狈:诧异:8、请用着重号给“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句话标示该重读的词语。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9、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小说中的描写,其作用是10、请写出两下与“钱”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11、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12、请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结合自身感受,写出你对金钱与亲情关系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3、14小题各3分,其余小题各2分,共16分)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1)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体技术,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
其实,她并不神秘。
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应用。
(2)“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
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传递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的工具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
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
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
比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2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
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
(3)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
[A]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
[B]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称为”交互性”。
[C]多媒体兼两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
[D] (4)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讯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5)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共聚一堂,近在眼前。
(6)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可通过电视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同样有身临其境之感。
(7)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易于检索的声像图书馆,可以使您博览群书,胸怀天下。
(8)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9)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牲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
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人们通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
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甚至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以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10)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后,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13、联系上下文,解释(2)段中加点词”涨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一句话是从(3)段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__________处。
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也只能在一边看,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电视剧停留在某一点上,也可以让其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
15、(1)(3)(10)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6)、(7)、(8)段的介绍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17、(4)段称多媒体是”既善解我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这里的”美丽动人”是指多媒体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特征。
18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在二、三部分之间用”||”标明。
(1)|| (2)(3)(4)(5)(6)(7)(8)(9)(10)19、从全文内容看,说多媒体”并不神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_________ _(2)______ __(3)_____ _ ___(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
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
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因此__ __,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
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
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
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
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
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到长城”。
道理很简单,但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却深信不疑。
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科学的赞誉其实是谬误。
如果用谬误来渲染民族情结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
我国有万里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荷兰有围海大堤,都是气势雄伟的人工建筑,都是各自国家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必上升至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
长城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变得不伟大。
而“长城是在太空上能见到的惟一的人工建筑”的宣传,只会使爱国情结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科学观念。
在不少媒体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长城是伟大的,但你不会在太空看到它。
(选自200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20. 文中说“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请找出文中的三个理论依据:(3分)依据一:依据二:依据三:21.下面说法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A.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并不会使长城变得不伟大。
B.“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说法是谬误,宣传这种谬误会对人们的科学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C.人们对于“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错误传言深信不疑,可见在科学上不能有爱国精神。
D.对于“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的问题,杨利伟作出了否定回答,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22.请为本文第二段中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恰当的短语( )(2分)A.普通人B.仅凭肉眼C.不管如何23.本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场讨论。
许多人对本文的内容提出了疑问或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我们通常说的“太空”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太空中看得见”也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对某一个具体的事件来说,“长城在太空中是否被观测到”,取决于观测者所处的轨道(与地球的距离,角度等),平台,观测手段,天气状况,季节,背景地物及反射状况,甚至观测者的主观意愿等等因素。
因而一直以来关于“太空中看长城”这个笼统命题存在许多证实或证伪的说法与争论,甚至在有亲身经历的宇航员之间也说法不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理论上,在“太空”中长城是可以被“看见”的(可能的前提:相对低轨道,最佳观测条件等),而且也的确曾经被“看见”过。
杨利伟没看到,是因为杨利伟虽然环绕地球14周,但只有在起飞不久和接近降落的时间里他才在中国处在阳面(白天)时飞越中国上空,另外的两次飞越中国上空都是在中国的夜晚时间(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