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一、填空14``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等4大环节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等4个方面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以教师为?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态度5HSK的全称为?是为?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级98年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99年1从教育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又是一种?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和测试4各环节,其中心环节是?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和?4大类HSK是一种?5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等共同决定的。
2000年1第2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学生学习练习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与学之间更加重视学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是指汉字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和?的规律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二、选择6``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基础汉语课本》《基础汉语》《汉语教科书》《实用汉语课本》2对外汉语听说法产生于法、美、英、加拿大哪国,其语言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机械语言学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该刊物是月刊,双月刊,季刊,双季刊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1000、1500、2000、300098年1那一分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实验证试题效度、信度、区分度、难以清晰度的方法之一2听说法的心理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巴莆络夫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199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时间:120分钟)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社会文化环境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实用性原则_、_知识性原则_、_趣味性原则_、_科学性原则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_______B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易清晰度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C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E、巴甫洛夫F、斯金纳G、皮亚杰H、华生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D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对外汉语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D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
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历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3)语言学(20分)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一)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也叫词形变化。
(二)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并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即不肥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
(三)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二、填空(每空0。
5分,共4分)1. 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2. 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
3.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4.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5. 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种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举例说明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
如“赵先生来了”、“苹果红了”。
述宾结构:反映动作和受动支配等的事物的关系。
如“杀敌人”、“摘桃子”。
述补结构:反映动作及其程度、结果、趋向等的结构关系。
如“写完了”、“拿出去”。
偏正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如“中国产品”、“大力提倡”、“黄绸子”。
联合结构:其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并立的关系。
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
2. 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
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目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行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石化_________”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目的语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水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交际工具_;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力_。
2004年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________和____认知心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语言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方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20XX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20XX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填空1.评分的客观性2.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3.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4.初中等、11级5.语言习得机制6.认知方式7.学习的成果8.言语交际能力二.选择1.D2.B3.D4.D5.C6.A7.D8.B三.术语解释1.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2.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3.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
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却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4.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四.论述题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智力发育健全,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
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
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华真汉语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3、_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等等。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时间: 120分钟)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80 分)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4 分)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 C ”文化( Culture )指的是文化。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赛林格 (L.selinker) 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创造的语言系统。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分出来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 1 分,共 6 分)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 )A 、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B 、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 、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 、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完成测试( cloze testing )中“完形”一词来自 ( )A 、转换生成语言学B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 、格式塔心理学派D 、结构主义语言学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A 、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 、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 、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 、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 )A 、语言材料的性质B 、语言知识的内容C 、语体风格D 、语言技能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 )A 、分立式测试B 、标准化测试C 、模参照测试D 、水平测试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 )A 、技能训练B 、知识传授C 、课堂教学D 、教材编写三、术语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8 分)1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2 、迁移3 、测试的效度4 、教学技巧四、论述题(共 40 分)1 、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4 分)2、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6 分)3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 0 分)4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1 0 分)5 、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1 0 分)五、教案设计(共 16 分)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刚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外国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答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填空题(10分)8、学9、教学目的10、行为主义11、课堂教学12、化石化13、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14、目的语15、成绩测试16、交际工具交际能力二、选择题(10分)17B 18C 19C 20A 21A 22C 23A 24C 25D 26D三、术语解释题27、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极爱哦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
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9、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料哦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30、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同种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可见,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四、论述题1、举例说明第二语言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6分)答:举例如下:(1)以旧词释新词。
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
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的理解此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
(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
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
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
对外汉语中语言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对外汉语中语言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对外汉语,顾名思义,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
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对外汉语中语言学基础理论试题,欢迎阅读。
一.填空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成: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2.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和——。
《——》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奠基人物是:洪堡特(德)、索绪尔(瑞士)——“现代语言学之父”。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3.思维的类型可以分为——、——、——,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是————、————、————。
思维的类型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4.言语交际的三个要素是——、——、——。
言语交际的三要素是自身的因素、对方的因素、双方所处的语境因素。
5.语音的四要素是(1)——决定于——;(2)决定于——;(3)——决定于——;(4)决定于——。
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振幅);(音长)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音质)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普通话里可能出现的舌面前元音是——、——、——、——、——;可能出现的舌面后元音是——、——、——、——;舌面中央元音是——、——、——。
普通话里可能出现的舌面前元音是、[e]、[]、[]、[a],;可能出现的舌面后元音是[ɑ]、[]、[o]、;舌面央元音是[]、[]、[]。
7.语义在语境中的演变模式有——、——、——、——四种。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具体义、虚化义、反义、转义四种8.语法院的变化可以从——、——、——几个方面观察语法的变化可从词法的`变化、句法结构关系的变化、类推几方面观察。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基础理论(100分)欢迎参加本次测试1、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的是()。
【单选题】A.教学目的B.理论基础C.教学性质D.教学环境正确答案: D2、下列选项不属于任务大纲的特点的是()【单选题】A.以语言结构为中心B.注重交际目的C.刺激教学过程D.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正确答案: A3、以下教学法强调用母语进行教学的是()。
【单选题】A.阅读法B.语法翻译法C.自然法D.听说法正确答案: B4、下列对外汉语教材中属分科型的是()。
【单选题】A.《实用汉语课本》B.《汉语教科书》C.《基础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正确答案: D5、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先天条件和素质而进行的测试是()。
【单选题】A.学能测试B.诊断测试C.水平测试D.成绩测试正确答案: A6、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
【单选题】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C7、以对比分析假说为理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是()。
【单选题】A.暗示法B.听说法C.全身反应法D.阅读法正确答案: B8、文化适应假说由()最先提出。
【单选题】A.拉多B.科德C.弗赖斯D.舒曼正确答案: D9、西方语言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动词“时”的概念,在汉语中本来没有,但西方学生学习汉语时仍时常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
【单选题】A.阻碍性干扰B.目的语泛化C.介入性干扰D.化石化正确答案: C10、对比分析弱势说比强势说合理的方面在于()。
【单选题】A.主张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B.主张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对比C.通过对比预测学习者的难点D.通过对比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答案: D11、汉语学习者常常说出“我刚回来了。
”这样的句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单选题】A.母语负迁移B.目的语规则泛化C.学习策略的影响D.交际策略的影响正确答案: B12、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指的是()。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
A.听说法 B.认知法 C.自觉实践法 D.交际法 3、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中介语理论 B.对比分析 C.结构注意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4、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的方法之一。
A.难易度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5、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6、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
A.文化适应模式 B.普遍语法假说 C.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7、按照国家界限划分,可把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D.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第1页共6页
8、初中等HSK不含()。
A.分立性试题 B.理解性试题 C.客观性试题 D.主观性试题 9、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A.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课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课 D.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10、第一部体现功能与结构相结合原则的汉语教材是()。
A.《实用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初级汉语课本》 D.《跟我学》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为一项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以教师为。
2、许多外语学习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 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
5、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的教学。
6、对比分析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描写、_______ 、______ 和预测。
7、速成教学具有很强的_______ 和_______ 。
8、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____。
10、HSK全称,是测试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系列考试,其初中等共分为级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第二语言教学
2、中介语
3、过渡泛化
4、测试的反馈作用
5、教学技巧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有何不同
2、、简述交际法的基本原
、对外汉语教学高级阶段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4、简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5、简述偏误分析的来源。
试分析“我见面了朋友”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
○1同意“有错必纠”。
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
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
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
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
○2不要“有错必纠”。
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
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
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
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
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