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教学指导】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
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圆柱 6课时2.圆锥 3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知识结构】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类比猜想一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及简单的实际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的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教学课时:12课时第一课时圆拄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投影出示圆柱.使学生明确: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新授教学(一)圆柱的认识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1.做书∏面的游戏,得出圆拄与长方体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将圆柱侧面展开。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出圆柱和圆锥,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等。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四则运算、比例、方程等数学知识,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加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铅笔、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圆柱与圆锥的定义、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体会圆柱与圆锥的几何特征。
-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柱体积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体积问题解决。
- 通过数学实验,探究并验证圆锥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 圆柱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圆锥- 圆锥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验证。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实物图片和模型。
- 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
2.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 提问学生关于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分组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柱和圆锥作为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公式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的认识韦巍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经历自主探究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用数学思想探索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正方体你了解多少?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属于长方体的组成,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以往一样,今天我们所学的新的立体图形也是从研究它的组成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开始。
二、新授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⑴观察教材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
⑵观察圆柱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
2.教学例1 ,掌握圆柱的特征。
⑴观察实物,明确圆柱的组成: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⑵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周围的面叫作圆柱的侧面。
⑶明确侧面的特征与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明确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⑷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与特点。
①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⑸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让学生独立完成P18做一做第1题,再集体反馈。
3.教学例2,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⑴观察、猜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⑵学生操作,回报。
⑶老师小结:因为平行四边形能通过剪切、平移等方式拼补成长方形,所以通常说,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⑷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三、巩固应用:P19 做一做和P20 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圆柱的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圆柱的特征,能指出圆柱的底面及其半径和直径,圆柱的高和侧面。
(重点)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知道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难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1.课前动手做一做教科书上121页上面的图形。
2.自学教材10—12页。
(我要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3.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主学习〕填一填。
(自己完成,不能找别人帮忙哦)1.观察你手中的圆柱体,然后回答:圆柱由()面和()面组成。
底面有()个,是()形。
周围的面叫做(),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
2.写出下面各部份名称。
3.(重点)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的两个圆。
圆柱有()条高,所有的高都(),周围的曲面叫做圆柱的()。
4.(难点)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或()。
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圆柱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宽=圆柱的()。
〔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展示辩证)1.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物体。
(每个人都要发言哦,这是锻炼的好机会!)2.什么情况下会圆柱的侧面会是一个正方形呢?3.在右边空白处画一个底面直径为1厘米,高为3厘米的圆柱展开图。
(建议:想一想圆柱的展示图分成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学以致用〕(请独立完成)1.我是小判官(1)任意两个圆和一个侧面都能组成一个圆柱。
()(2)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3)圆柱的所有高都相等。
()2.我来选把下面的小旗绕旗杆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A B C2.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A B C3.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cm,侧面展开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呢?圆柱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含义,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重点)2.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3.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1.自学教材13页例三,我要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2.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试试独立完成,不找别人帮助)1.长方体的表面积=()。
2.圆柱由一个()和两个()组成,所以它的表面积=()+()3.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面积=()×2。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宽=(),所以侧面面积=()。
(填上公式)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4.一个圆柱的高是1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合作探究〕(组内讨论,人人发言,尽量统一答案,在展示中辩证)1.学校修建一个底面直径为6米,深3米的圆柱形蓄水池,现将水池的底面和内壁涂上水泥。
(1)需要涂多少平方米的水泥?(2)如果每平方米需4千克水泥,则总共要用掉多少千克的水泥?2. 求这个空心钢管的表面积(单位:厘米)(计算时,千万别粗心哦)〔学以致用〕(请独立完成)一、我会填1.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12.26平方厘米,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我来选1.求一个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A.侧面积 B.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C.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D.一个底面积2.一根圆柱形木头被锯成两段后,表面积()A.不变 B.减少了 C.增加了 D.无法判断3.圆柱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则它的高是()A.12.56厘米B.2.5厘米C.4厘米D.3厘米三、解决问题1.一枝铅笔的长是20厘米,底面直径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计算下图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3.某城市为美化环境,将公园亭子的4根圆柱全部刷上红色油漆,已知圆柱高3米,底面直径为50厘米,要涂多少平方米的油漆?圆柱的表面积的具体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亦是难点)2.加强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1.课前先自学教材14页例四,我能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2.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不会的地方做下记录)一、选一选。
1.下面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实际就是求的什么?(1)通风管所需的铝皮()(2)做有盖的水桶需要的铁皮()(3)圆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积()(4)压路机滚一周的压路面积()(5)帽子的用料面积()A.底面积B.侧面积C.两个底面积加一个侧面积D.一个地面积加侧面积2.一个圆柱侧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6分米,底面周长是()A.80厘米B.20米C.25米D.38米3.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相等,侧面展开图是()A.圆B.扇形C.长方形D.正方形二、填一填1.一个圆柱行烟囱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1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表面积是()平方米.2.圆柱的高不变,底面直径扩大到圆的的2倍,侧面积要扩大到原来的()倍。
3.将一根长6米,底面积为2平方米的圆柱沿横切面截成4段,表面积比原来()。
三、一根圆柱形木料的侧面积是75.36平方分米,底面直径是50厘米,这根木料的高是多少分米?〔合作探究〕(组内讨论,人人发言,组内尽量统一答案,在展示中辩证)三、解决问题1.右图是一个高都为15厘米的三层圆柱形蛋糕模型,底面半径分别为40、30、20厘米,这个蛋糕模型的表面积是多少?2.根圆柱形钢材,高减少2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这个钢材的底面积是多少?3.有这样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正好相等。
如果这个圆柱的底面积不变,高增加3厘米,它的表面积就增加94.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表面积。
〔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可别马虎)1.围成圆柱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2.用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它的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把一块圆柱形的木材沿横切面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这块木材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4.圆柱的底面直径不变,如果高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三、计算此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计算时千万要仔细哟)。
四、解决问题1.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是20厘米,而且底面半径是高的,做这个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2.有一节长200厘米的圆柱形烟囱,它的侧面积是18840平方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是5米,深80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水池的内壁和底面贴瓷砖,要贴的面积是多少?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推导公式。
(重点、难点)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准备〕圆柱转换模型。
〔学法指导〕1.课前先自学教材19页例5,我养成了自己学习的好习惯。
2.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主学习〕(我可以自己完成,不找同学帮忙吗?)1.物体的体积表示()。
2.通过观察,我发现……(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高=()(2)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3.长方体体积=()×(),所以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是V=()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高为h,则圆柱的公式还可以写成V=( ).4.完成下表5.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
(小心计算哦)〔合作探究〕(组内讨论,说出你的想法吧!)1.计算圆柱的体积(单位:厘米)12C=25.122.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高75分米,底面直径是50分米,若立方分米能装水1.2千克,这个桶能装多少千克的水?3.一个圆柱形物体的高是20厘米,如果高减少3厘米,则表面积减少188.4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学以致用〕(我要自己完成,不找同学帮忙)1.圆柱的体积=()×(),字母表示为()。
2.把一个底面直径4分米高是6分米的圆柱,拼接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分米,宽是()分米,高是()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50平方分米,底面积是50平方分米,它的高为()分米。
4.一个圆柱形油桶,高90厘米,底面直径是60厘米,它可以装油()立方米。
5.圆柱的地面半径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6.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高缩小到原来的,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7.计算右图的体积。
(我要小心,不着急。
)8.学校要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花坛,花坛的直径是1.4米,要填40cm的土,若每立方米的土重约750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的土才能填够花坛?圆柱的体积的具体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2.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学法指导〕1.课前先自学教材20页例6,我有自学的好习惯.2.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主学习〕(我能自己完成,不会的我就做好记录)一、想一想,仔细填。
1.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
2.在平地上挖一个圆柱形的水池,水池深4米,直径是6米。
这个水池占地()平方米,需挖土()立方米。
二、看清楚了再判断哦。
1.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以高。
()2.如果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就等底等高。
()3.圆柱的高越大,体积就越大。
()三、计算右图体积。
(牢记圆柱体积公式,可不能马虎哦)四、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容积是27升,油桶的底面积是5平方分米,装了桶油,油面高是多少?〔合作探究〕(要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和大家分享,组内尽量统一答案在展示中辩证)一、一根长80厘米的钢管,内直径是10厘米,外直径是12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管重0.008千克,你们这根钢管共重多少千克?二、把一根长3.8m长的圆柱形木头沿横切面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16.8平方分米。
这根木头原来的体积是多少?三、计算此图形体积。
(建议:怎样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呢?)〔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努力做好,小心计算哦)1.一台播种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1米,桶长是1.5米,滚动三百圈共可播种()平方米。
2.选一选(1)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A圆柱体积大 B正方体体积大 C长方体体积 D一样大(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A 2倍B 4倍C 6倍D 8倍(3)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高是8厘米,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则它的高是()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