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度 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型复习课课标要求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流程备注知识链接第1节质量【知识要点】1、质量: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t =1 kg =__________ g = __________ mg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__________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____,即________的质量与_________的示数之和。
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应先在天平的托盘上放一个__________。
④天平应________放置,使用前应要使横梁________,物体应放在_____盘,砝码就放在_____盘。
【情景回顾】1、正确使用天平:①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②拨: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端的________上。
③调:调节_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的______,或等幅摆动。
④称:将物体放在______盘,用______向______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⑤记:右盘______的总质量加上______对应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质量,即。
⑥整: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整理仪器。
人教八上物理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课方案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课方案(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观点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着水的密度。
3、试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说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丈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丈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5、会调理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6、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要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观点。
[ 知识梳理 ]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特色:不随形状、状态、地点而改变3、单位: kg、 g、 mg4、丈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特色: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3、公式:ρ =m/v4、单位: kg /m3 、 g /cm35、物理意义:天平: 1、结构:横梁、均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2、使用:a、测固体质量b、测液体质量c、特别丈量a、测固体密度b、测液体密度计算: 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4、密度计算[ 复习内容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一样的观点。
全部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 t g mg对证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点、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
(4)、丈量:在丈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⑴ 平常生活中常用的丈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丈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经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1 / 5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察看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课时2导学案一、导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铁块和木块重量相同,但铁块较小,为什么?二、知识概述•密度的定义: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三、探究活动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对密度的影响。
2.实验材料和装置:水槽、实验块(由不同材料的小块组成)、天平。
3.实验步骤:–步骤1:在水槽中注满水。
–步骤2:将实验块放入水槽中,并记录实验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步骤3:分别称量实验块的质量和测量实验块的体积。
–步骤4:计算实验块的密度。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实验块的密度有关。
1.结论:–当实验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实验块下沉。
–当实验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实验块浮起。
2.探究问题:为什么实验块在水中会出现浮沉现象?3.理论解释:–当实验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实验块的下部受到浮力的作用,使得实验块下沉。
–当实验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实验块受到浮力的作用,使得实验块浮起。
五、学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体的密度是由质量和体积决定的。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
六、课堂练习1.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密度的定义是什么。
2.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克,体积为10立方厘米,求其密度。
3.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体积为5立方厘米,求其质量。
七、拓展延伸1.请你思考一下,如何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求解物体的密度。
2.通过搜索相关知识,了解一下常见物质的密度,并整理成表格。
八、扩展阅读可以阅读相关物理书籍或查阅互联网来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应用和相关知识。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学会密度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密度的物理意义)。
3、初步理解密度表和密度的应用。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1、2。
学习过程:1、引入课题观察幻灯片,鸡尾酒的多姿多彩2、探究新知一: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1)实验一: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所需器材: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由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测体积成倍数关系的相同物质的质量请把坐标图补充完整并把上面的实验数据填在坐标图上并画出图像通过实验记录表格和图像你得到的结论是:。
(3)实验三: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由实验数据表格你的结论是:分析与论证: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4认识密度的定义和单位:密度:物体与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质量密度=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即体积国际单位制中,密度单位是,符号。
常用的国际单位还有(单位符)。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密度的物理意义: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物理意义是:请看密度表:1说出其中几个物质密度的含义2通过密度表你还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6 密度知识的扩展与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质量是物体的特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2)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跟踪练习1 密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密度公式可以变形为:。
2 质量为15、8g体积为2cm3物质的密度是查密度表可知,它可能是。
7 液体体积的测量上面我们看到液体的密度最大的是,它的数值为,其物理意义是。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懂得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2、能进行质量、密度、体积的简单计算。
3、会测量一些固体、液体的密度。
二、复习重难点:1、能进行质量、密度、体积的简单计算。
2、会测量一些固体、液体的密度。
三、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自学导学题1、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用字母____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而改变,(2)单位:质量的国际主单位: 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关系:1t=_______Kg 1g=_______Kg 1mg=_______Kg2、关于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实验室用______测质量。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_____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______。
②“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里,用______向______里加减砝码,即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_______+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_______⑥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整理仪器。
3、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用_______表示。
(2)公式: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用ρ表示_______,m表示_______,V表示_______,密度主单位是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1g/cm3=_______Kg/m3。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巩固质量的概念及单位和单位换算.2.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知识梳理】(我能很自觉地把下面的基础知识全部填写正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使用天平要做到以下几点:(1)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2)调:先把游码拨到___________处,再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_使横梁平衡;(3)称:把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_盘中,砝码放在____盘中,并调节______使横梁平衡,则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示的刻度之和为物体的质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只与___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无关.4.计算密度的公式为_________,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其中质量可以用________测量,而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6.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把物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4)物体的密度ρ=________.7.测量液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1;(2)把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记下体积V;(3)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2;(4)液体的密度ρ=_______. 8.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不同物质密度一把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2)求质量:对于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质量可用公式m=ρV算出;(3)求体积:对于不便于测量的体积可用公式V=m/ρ算出;(4)判断空心和实心.【典型例题】(我写的字最工整,我做题最规范,最快,最准确)题型一: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例1.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这时应( )A 向右盘中加砝码B 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 将游码向右移动D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方法总结:题型二: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例2.某医院中有一瓶氧气瓶,里面有质量为m,密度为ρ的氧气,当用去一半后,剩余的氧气( )A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为原来一半B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与原来相同C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为原来的两倍D 质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原来的1/4 例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D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都有关,当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时,密度也发生变化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C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正反比D 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例4.甲物体质量为乙物体质量的4倍,两者密度之比为5:3,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A 20:3B 12:5C 5:12D 3:20例5.某实心蜡制品的质量为45g,现要用铜将其复制成大小一样的实心铜雕塑,需要用_______kg的铜.(ρ蜡=0.9g/cm3,ρ铜=8.9g/cm3)解题思路:题型三.关于密度的应用.例6.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5cm3,试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解题思路:拓展: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空心部分加入水,铜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质量和密度复习教学设计质量和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呈现形式】本部分涉及的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
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一、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称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度【学习目标】1、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
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值及其含义。
4、能运用公式及变形计算。
5、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要点梳理】 要点一、 密度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要点诠释:(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
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3)密度与组成该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
2.密度的公式Vm=ρ式中的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
要点诠释:(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m m =21V V ;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一定时,21m m =2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21V V =12ρρ。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 /cm 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物理意义:铝的密度为2.7×103kg /m 3,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为2.7×103kg 。
要点二、 密度知识的应用由密度公式V m =ρ变形可得m=ρV 和V=ρm两个公式.这三个公式代表密度知识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计算物体的质量。
(2)计算物体的体积。
(3)鉴别物质根据公式ρ=Vm.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近.如测算出某物质的密度是2.6×103kg /m 3,通过查密度表,知道这种物质是花岗岩。
【典型例题】类型一、密度的概念【例题】1、小翔在学习密度的知识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 B .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C .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D .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答案】A【解析】A 、如果是气体在密闭容器内,体积始终不变,质量减小了,密度肯定会变小,故A 错误; B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故B 正确;C 、在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密度是保持不变的,即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故C 正确;D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体积较大的物质的密度就较小,故D 正确;故选A 。
【总结升华】密度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密度概念的掌握,一是要抓住定义和公式来判断密度的大小比较;二是要抓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相同状态下的密度是不变的,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举一反三:【变式】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答案】 B. 【例题】2、由Vm=ρ 可知,对于同种物质: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D. 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思路点拨】公式mvρ=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并不是密度的决定式。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因此,选项A 、B 、D 都是错误的,而选项C 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
【总结升华】Vm=ρ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类型二、密度的应用【例题】3、莆田是枇杷之乡,旺季时果农常用枇杷酿制枇杷酒。
某枇杷酒(ρ酒=0.9×103kg/m 3)包装盒上标明酒的体积为500mL ,那么,瓶中所装酒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0.45kg【解析】已知酒的密度,酒的体积,由公式m=ρv 可求出酒的质量。
已知ρ酒=0.9×103kg/m 3,酒的体积V=500mL=500cm 3=500×10-6m 3,则瓶中所装酒的质量m=ρv=0.9×103kg/m 3×500×10-6m 3=0.45kg 。
【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公式V m =ρ理解清楚.掌握它的两个推到公式ρmV =、m=ρv 。
举一反三:【变式】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B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答案】A【例题】4、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 ,体积是0.4×10-3m 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ρ铁=7.9g/cm 3)【思路点拨】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际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物体为空心物体。
【答案】方法一:铁球密度ρ=m/V=2.2kg/0.4×10-3m 3=5.5×103kg/m 3 因为5.5×103kg/m 3<7.9×103kg/m 3,所以是空心的。
方法二: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铁球的质量m=ρV=7.9×103kg/m 3×0.4×10-3m 3=3.16kg , 因为3.16kg >2.2kg ,所以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因为铁的体积:V=m/ρ=2.2kg/7.9×103kg·m-3=0.28×10-3m3<0.4×10-3m3。
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解析】鉴定球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密度,假设球是实心的,用求出的铁球密度与铁的已知密度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铁的密度则是空心的;方法二:比较质量,假设球是实心的,求出铁球的质量与题目所给的质量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若大于题目所给的质量则是空心的;方法三:比较体积,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与题所给体积相比,若相同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题目所给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总结升华】一题多解对于理解公式、规律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要多尝试。
举一反三:【变式】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C.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答案】A【解析】根据密度公式,有,因铝球和铜球的质量相同,但ρ铝<ρ铜,故V铝>V铜,即实心铝球的体积必然大于实心铜球的体积,而题中要求铝球和铜球的体积要相等,在铝球体积无法减小的前提下,只有增大铜球的体积,才有可能使两球的体积相等,故铜球只能制成空心的,即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因此A选项正确,可排除B、D选项;至于C选项,可以这样来分析──当铜球是空心的时候,铝球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实心,要么是空心,即铝球可能而并非一定是空心的,故排除C选项。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有根均匀的铝棒,若锯掉四分之一,则剩下四分之三铝棒的密度是()A.原来密度的四倍B.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一倍C.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三倍D.与原来密度相同2.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三种液体倒入容器中。
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有关数据,试判断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的是()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3.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3: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9:8 B.1:2 C.2:1 D.8:94.一个瓶子最多能盛下1kg的水,那么它一定能盛下1kg的()A.食用油B.酱油C.白酒D.以上均不行5.如图所示,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A.1.4g/cm3B.2.0g/cm3C.3.5g/cm3D.7.0g/cm36.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7.小林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
对于该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分子间的距离D.体积8.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A、35.5kgB、54kgC、104kgD、158kg二、填空题9.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它的________变小,_________变大,_________不变(填“质量”或“体积”或“密度”)10.有甲乙两个正方体,甲的棱长是乙的棱长的2倍,而它们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____。
11.塑料自从它被开发以来,各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如常常利用塑料不同的物理特性制成各种塑料产品,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用塑料泡沫做成是利用塑料________的物理特性。
三、实验探究题12.为了探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测得几组数据,填在下表中.实验次数蜡块干松木体积V/cm3质量m/g 体积V/cm3质量m/g1 10 9 10 52 18 20 103 30 27 154 40 36 40 20(1)请将表中所缺的数据填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