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 江苏 步步高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 格式:docx
- 大小:249.83 KB
- 文档页数:12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分析句段作用练前提示句段作用题是以句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文结构思路的一种题型。
答好这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弱项提优卷10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提点判定『提优利器』诗歌阅读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句子的能力,一般是考查整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时也考查重要诗句赏析。
试题综合性较强,融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赏析于一体,稍不留意,就会判断错误。
诗歌表达具有强烈的简洁性和跳跃性,阅读时需要采用“提点法”准确解读丰富的诗歌内容,即读后要明确五点:什么样的人(诗人)在什么境况下(处境)怎么写的(艺术手法)什么(事情或事物),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思想(感情)。
2018年、2019年高考这一题均以“四选一”的形式出现,与“五选二”比较,考生思考判断的内容略有减少,但“提点判定”的要求更为突出。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呈现提点判定过程)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B项,“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一条线,一片白水波光闪烁。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之情;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
[步步高](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 19题逐题特训19题逐题特训第12-15题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翠鸟的吉光片羽舒飞廉①村东新月形池塘的西岸,地势陡直,即便是涨水季节,坡顶离水面也有两三米高。
在这方丈之间,翠鸟们会挖出好几个洞,直直地平行于湖面,一两尺深,能够塞进我们的拳头和手臂。
我们这些熊孩子,偶尔会光顾它们的家。
夏天早上,池塘里映着朝霞,鱼儿搅起水花。
我们穿短裤光上身,穿过气味郁郁的青蒿丛,绕到河岸,揪着藤蔓往下蹭,去掏翠鸟洞。
②翠鸟起得比我们早,忙着在池塘里叼鱼弄虾,我们将手小心翼翼探到光滑的洞里,会摸到鸟蛋,摊在手心暖暖的,玩一玩又赶紧放回洞里。
有一两次,还有贪睡的翠鸟待在洞里,被搅醒,由我的手指间慌乱冲出,羽翼的触感和温热留在我手指上。
③村边有很多野生的鸟儿,麻雀、燕子、黄鹂、白头翁、布谷等,它们将窝安在树林里、屋檐下,它们的心思在田野,在天空,一旦不乐意便随时迁居。
翠鸟呢?有一点像深山的隐士,生活在人世的边沿。
它们盯着朝晖夕阴的池塘,寻找小鱼果腹,常常从草树的阴影中迅疾飞出――夏天的早晨,我举着自做的鱼竿在池塘边钓鱼,它们会掠过我面前的水面,我觉得有了一个伙伴,与我一样关注池塘下面的神秘世界。
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汉字中表颜色的字,多半是草木的比兴,而“翠”却发源于鸟。
据说,翠指翠鸟中的雌鸟,翡指翠鸟中的雄鸟。
翡与翠有何区别,我在池塘边站了多年也没弄明白。
而有意思的是,这雌雄翠鸟的名字,被借来指代最美的玉。
“翠”也被比兴草木,白居易有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草木在春天从萎黄中生嫩绿,在“人间四月天”,经过春雨滋润,经由阳春布下的德泽滋润,草木有了翠微之光。
而这种光就像那头叫“吉光”的神兽,一闪即逝。
很快南风吹来,夏雨倾盆,沉瓜浮李,树已成荫子满枝,草木浓绿,形容它们色泽的,是另一个精微的汉字“苍”。
我们的生命,难道不也是这样,由青翠而黄,最后归于土地吗?⑤“翠”是青春的色泽,如同老戏里的“正旦”崔莺莺或杜丽娘,美得耀眼而短暂。
精准训练二积累加语境,答好文化常识题练前提示高考考查文化常识题,其“常识”主要来自教材古诗文,少部分来自课外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广勒习兵..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改)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
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限。
C.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D.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
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答案 D解析《出塞》是边塞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
唐乾符初,登进士及第,时丞相裴坦兼判盐铁,解褐..署巡官。
未几,以畿尉直馆..。
丁家艰...,以孝闻。
丁母忧,退居东畿,哀毁过礼。
天佑四年,天子以土运将革,天命有归,四月,命文蔚与杨涉等总率百僚,奉禅位..诏至大梁。
太祖(朱温)受命,文蔚等不易其位。
(节选自《梁书·张文蔚传》)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张文蔚初入仕途担任官职。
B.直馆,晋、唐以来奉职国家文史等馆的官名,文中指史官。
C.丁家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文中指张文蔚遭遇父亲的丧事。
D.禅位,禅让帝位。
基础强化练一词语专项练1+基础组合练1词语专项练1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答案 C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
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答案 C解析咄咄怪事:指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聚“异”“破”难,答好断句题练前提示全国卷文言断句题采用的是四选一式选择题,其特点是先预设要求断句的四个选项,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则无错误。
基于这个特点,从技巧上我们可以这样做:(1)聚焦差异。
相同的停顿不必关注,重点关注停顿不同的。
(2)突破难点。
那些停顿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有难点。
对这种难点,要有足够的突破方法。
(关注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专用名词等)(3)排除选定。
排除不符合题意的,最后选定符合题意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A.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B.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C.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D.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答案 A解析“敬氏”不能断开,“敬氏”乃姓敬之意;“以避……讳”是“改”之原因,作“改”的状语,不能断开。
参考译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原本姓敬,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
文彦博考中进士后,做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并升为殿中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
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有删改)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答案 B解析正确标点: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考场选择题的选择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认识世界的活动。
所谓非理性,一是指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二是指非逻辑的认识形式,前者如想象、情感、意志、信仰等,后者如直觉、灵感、顿悟等。
作为心理现象,非理性既然是一种本能意识或无意识,那就是未经理性驾驭或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的。
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说,理性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往往起着必不可少甚至关键的指导性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自近代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和方法论的演绎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科学认识理念。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科学中的理性尤其是其中的分析传统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模式,也因此取得了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
然而,理性由于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故并不具备积极能动的力量。
没有情欲、本能和冲动的推动,理性就是一些僵死的形式。
所以,理性的活动只能仰仗非理性的能量。
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并将科学的理性方法绝对化,无条件地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相反,非理性主义者则坚持非理性高于理性,甚至将非理性方法绝对化,声称它是研究人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就科学活动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
一方面,理性作用的实现有赖于非理性的参与。
例如,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他认为从直接经验到理论体系“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联系”,“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属于超逻辑的”。
当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已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
另一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实现也有赖于理性因素的作用发挥。
任何积极的意志、信仰、信念要在人的活动中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借助于理性来为其规定目标和方向,并以理性的形式表达出来。
高三步步高大二轮精准训练语文答案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柳宗元提出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阻挠(náo)否极泰来(fǒu)B、奇葩(pā)忍俊不禁(jìn)C、创造(cào)羽扇纶巾(guān)D、抨击(pēng)良莠不齐(yǒu)(正确答案)3、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大众网记者从临沂旅游局获悉,临沂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正确答案)C.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4、D. 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
”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①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②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③。
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①因为②所以5、1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热忱(chéng)瞥见(piē)棱角(líng)不修边幅(fú)B.雕镂(lóu)粗犷(kuàng)筵席(yán)孜孜不倦(zhī)C.舵手(duó)萌发(méng)拘泥(nì)信手拈来(niān)(正确答案)D.汲取(xī)徘徊(huái)契合(qiè)味同嚼蜡(jiáo)6、A.万象更新截然不同青面缭牙随心所欲B.张灯结彩悠哉游哉荒芜人烟春风拂面C.哄堂大笑行善极德得意扬扬垂头丧气D.能歌善舞天涯海角无济于事千门万户(正确答案)下面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7、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倜傥(tì)拘泥(ní)纤维(xiān)觥筹交错(gōng)B.脚踝(huái)亘古(gèn)稽首(jī)诲人不倦(huì)C.贮蓄(zhù)倔强(juè)譬如(pì)哄堂大笑(hòng )D.星宿(xiù)恣睢(suī)黝黑(yǒu)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8、1《芝麻官餐馆》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再现一位离休县长打破世俗观念开餐馆的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有感而发的人生思考,读来令人深深回味。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巧用标志,选准实词义项练前提示关于如何答好实词解释题,考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
在这里,结合考场环境,要重点讲一下实词解释的几种错误标志:①直接拿加点字组词;②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代入原句翻译读不通或有矛盾之处;④代入原句发现词性有问题。
利用这些错误标志,可以快速判断解释有误的选项。
另外,特别生僻的词或词义往往是正确解释。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华容县学重修记李东阳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
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
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至县,知学久不治.。
慨然曰:“吾事也,吾不成化己亥,湖广按察佥事李公文中,行部..以烦民。
”乃取赢.于官,得白金数百两,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
于是县官、师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
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
”兵部郎中刘君时雍上京师,则以诸君意属.予,请为记。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
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足以守之。
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
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
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
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
”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
”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华容文献地,多奇才伟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属.。
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
他日有以名行功业,不为物夺.,卓然在天下,使而乡之士不为虚名,今日之举不为美观,而吾之文不为虚言者,非国家建学养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公暨予同举进士,以刑部员外郎出佐湖臬。
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锄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盖不独于学政为然。
故并书之。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董:督察B.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肄:学习C.名列卿者踵相属.属:嘱咐D.不为物夺.夺:改变答案 C解析属:连接。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乃浸圮..浸圮:坍圮B.行部..至县行部:巡视地方C.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课:设置课程D.其勤且厚.,固如此厚:敦厚答案 C解析课:督促完成。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为坚完..坚完:坚固完好的材料B.俾引.而无穷者引:引导C.登巍.科巍:高D.植.柔懦植:扶持答案 B解析引:延续。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取赢.于官 赢:余钱 B.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申:反复申明(教导) C.则以诸君意属.予 属:嘱咐 D.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易:变得容易 答案 D解析 易:改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惟.刻石纪事予惟.士之学 B.⎩⎪⎨⎪⎧ 知学久不治.方圣天子谒贤图治.C.⎩⎪⎨⎪⎧ 然后禄.而官之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 D.⎩⎪⎨⎪⎧故学校以居.之士之庐居.而馔食者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给……俸禄”。
A 项只有/想。
B 项修治/治理(天下太平)。
D 项使……居住/居住。
参考译文岳州华容县县学,在县衙南边,原来的地址被水患困扰。
本朝洪武初年,县学才搬迁到旧址的北面大约一里的地方,时间长了后就被水浸泡而坍圮。
天顺年间,知县许杰曾经修建庙宇,整备祭祀用的器物,有意于重修县学,(力量)没有达到。
成化己亥年,湖广按察佥事李文中先生,巡视地方到华容县,知道县学好久没有修治。
他慷慨激昂地说:“这是我的事情啊,我不用这件事烦劳百姓。
”(他)就从官府中拿出余利,得到了几百两白银,命令府知事吴正督察工程,剔除腐朽陈旧的东西,换上坚固完好的材料,县学焕然一新。
于是县官和老师以及儒生一起说道:“李公的功劳,我们这些人怎敢忘记。
只有刻石记载这件事,(让它)在后代显扬,使(它)延续没有尽头,是我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事。
”兵部郎中刘时雍先生到京城,就把各位的意思嘱托给我,请我写作记文。
我想士人求学,将来是靠学行被当世任用的,然而学行一定要培养而后形成。
所以他们平日里,穷究道理明白道义,使得心中有确定的见解,而且自己的力量足够用来坚守它。
于是出去应酬世事他人,也许才会不失去自己的原则。
一定要在取舍得失的时候做出决断,这样以后才能不为利害生死所改变(原则)。
(士人的培养)从易到难,从平常度日到面对突发事件,培养造就,哪里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国家培养士人,知道他们不能够容易地养成,所以建立学校来让他们居住,用老师来教导他们,提供正房廊屋屋舍内室让他们居住,有供应粮食和饮食的制度,用书法历史文学的学业来教授他们,让他们练习祭祀、饮酒和射箭的礼节,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忠义正直要有廉耻之心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一天天一月月地培养,使得士人学业有成德行确立,然后给他们官职和俸禄。
他们勤奋而且敦厚,本来就像这样。
在学舍居住由朝廷提供的饮食的士人,想到那朝廷培养我待遇的优厚,一定会提升德行增进学问,来与自己是士人的身份相称,说:“自己不要辜负这饮食和屋舍啊。
”于是出仕有操守和责任,就会想到国家给了自己很高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一定要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建立功业,来与自己臣子的身份相称,说:“自己不要辜负了这爵位和俸禄啊。
”这样那么被国家培养的士人,怎么可以不思考用来培养自己的方法呢?华容是文化丰厚的地方,有很多奇才大才。
登上科举高第,名列公卿的人接连不断。
(现在)圣明的皇帝正求贤若渴,励精图治,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又精神振奋并且接受使命,兴办学校,修明教化,这也是(读书人)增进品德建立功业的根基。
他日有名声品行和功业,不被外物改变自我,因为卓越被天下人传扬,使得作为一乡的贤士不是徒有虚名,今日的行为没有成为美好的观赏对象,而我的文章没有写虚假的话,不是国家建立学校培养士人的意图吗?不也是我们李公和我的心愿吗?李公和我一同考中进士,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任湖广按察佥事。
他曾经参加边境事务立下功劳,救灾除盗,铲除强暴,扶持弱小,对百姓有功劳,不只是对于学政是这样。
所以我一起记载这些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晟,高密人。
少举进士,如洛阳。
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
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
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
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
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
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
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
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
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
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
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
烈祖酷爱之,使出至,晟口吃,造次..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
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
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江左大震。
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
周主遣副礼部尚书王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
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
”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
..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
(选自陈鳣《续唐书·孙晟传》,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蹈绳墨..绳墨:法度B.造次..不能道寒暄造次:仓促C.会暑雨班师..班师:出征D.倡言..重进反倡言:扬言答案 C解析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进士类.修边幅类:大抵B.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辟:征召C.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延:延长D.使出教令辄合指.指:意图答案 C解析延:邀请。
可联想《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及渡,追骑奄.至奄:突然B.遂预.禅代秘计预:参与C.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卒:最终D.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能:和睦答案 B解析预:使动用法,使……参与。
参考译文孙晟是高密人。
年纪很轻就考取进士,去往洛阳。
当时的进士有雕饰容貌的惯例,更崇尚名誉与礼法。
孙晟举止行为豪放不羁,不(喜欢)遵循法度(或成规),于是就离开了(洛阳),渡过黄河,客居在赵地和魏地。
唐庄宗建国,用豆卢革做宰相。
豆卢革素来了解孙晟,就征召他当判官,(不久)又授予孙晟著作佐郎的官职。
(唐明宗)天成年间,再次做朱守殷的判官。
朱守殷造反被杀后,(孙晟受到牵连)逃跑到了正阳。
还未来得及渡河,追捕他的骑兵就突然到来,(追兵)看到他样貌伟岸而感到惊讶,就打量他。
孙晟不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捉身上破旧衣服上的虱子啮咬,追捕的人才舍弃他。
孙晟渡过淮河到了寿春,节度使刘金抓到了他,延请(他)并和他说话,孙晟假装哑巴不能说话。
在刘金处做宾客数日,忽然拜谒淮南王刘安的宗庙。
刘金预先派人躲在神座的下面,全部听到了孙晟祷告的言语,就把他送到金陵城。
当时烈祖正在辅佐吴,四方贤士大多来投奔(烈祖),孙晟口吃,遇见人仓促不能道寒暄,坐定后不久,健谈善辩话锋生动,谈古论今,听的人忘了倦怠。
烈祖非常欣赏他,让他制定的条例法令很合烈祖的心意,于是就让他参与“禅让替代”吴的秘密计谋。
元宗继位,孙晟又多次升迁做了左仆射,和冯延巳并为宰相。
孙晟轻蔑冯延巳的为人,(经常)侮辱讥笑冯延巳,最终孙晟先被罢免。
保大十四年,周的军队入侵淮河以南,围攻寿春,江南(君臣)震恐。
(后唐)派孙晟以司空的身份出使周,带着请降书,请求投降周。
周的君主就让副礼部尚书王崇质回归南唐而把孙晟扣留了下来。
适逢夏日多雨后周班师回去,孙晟(被迫)跟从他们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
每次朝会,站班在东省官后面,后来每次召见,(孙晟)一定喝的都是醇酒。
周主打探江南的情况,孙晟只说:“(唐)君主对(您)没有二心。
”周的将领张永德与李重进相互猜忌,就扬言李重进谋反。
周主又向他打探江南的情况,最终什么也不肯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瞿景淳传施润章瞿景淳,字师道,苏州常熟人。
八岁能属.文,稍长治举子业。
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
景淳彬彬君子,接人能自下。
及与权贵争论天下事,其气常岳立不可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