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风格各异的建筑 2 巧妙的结构》教案_17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巧妙的结构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巧妙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科学阅读的方法,对建筑物的结构有比较正确的认识;2、能提出对古建筑物长期存在原因的猜想;3、能从结构角度分析并推理出增强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观察各种自然事物的巧妙结构,体会其中之美,进而产生更深入探究的愿望。
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自然事物和建筑物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自然结构的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产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方案表、学生实验用品等。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河北的赵县有座非常著名建筑,谁知道是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教师适时地将“赵州桥”的图片出示在大屏幕上。
)教师谈话:是的,关于赵州桥你都了解什么呀?预设: 赵州桥是拱形桥;赵州桥上除了有一个大拱,两边还有各两个小拱;整个桥没有一个桥墩;传说是鲁班建造的,其实是隋朝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它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了……教师:对,赵州桥是现存全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存在证明我国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赵州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长久的保存下来呢?世界上还有许多建筑和赵州桥一样靠其独特的结构,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而保存至今。
大家看,这些建筑你们认识吗?(出示:长城、泰姬陵、金字塔、雅典神庙、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师生共同说出建筑物的名称和结构)2、教师:这些建筑物都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了,说明它们都很稳固。
能经受住常年的风吹,水冲、地震、雷击等力的作用而都没有使它倒塌。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使这些建筑长久稳固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定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大家分析的挺有道理,这些建筑物所特有得结构可能就是它们长久保存下来的原因吧。
3、教师谈话:在课堂上我们无法实现对建筑物物本身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将具有典型结构的物体用于本节课的研究。
冀人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下册5.17《建筑物的结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冀人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下册第5章的第17节《建筑物的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基、墙体、屋顶等部分;2. 探究不同结构对于建筑物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3. 学习建筑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建筑学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于建筑物结构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与实践能力:在学习建筑物设计原理和方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建筑物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探究和设计,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4. 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建筑物模型和图片,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6.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基、墙体、屋顶等部分。
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承受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墙体起到承重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屋顶则是建筑物的覆盖部分,起到防水、防风、保暖等作用。
(2)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不同结构对于建筑物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梁、柱、墙等结构在建筑物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结构对于建筑物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影响。
小学科学第17课《建筑物的结构》(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建筑物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是什么,以及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结构。
2. 了解建筑物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结构对建筑物的影响。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能简单描述。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建筑物的结构是什么,以及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结构。
2. 探究建筑物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结构对建筑物的影响。
3. 通过观察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物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是什么,以及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结构。
2. 学生了解建筑物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结构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件,包括建筑物的图片和示意图。
2. 教师准备好小组活动材料,包括纸、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幢建筑物的图片来导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幢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2. 学习建筑物的结构(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教师讲解建筑物的结构是指建筑物内外部各部分的互相关系和支撑、连接关系。
带领学生观察并学习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房子、桥梁、塔楼等,并提问学生,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结构吗?请举例说明。
3. 探究不同结构的影响(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对建筑物有哪些影响?通过课件和示意图,找出不同结构对建筑物的支撑、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并请学生进行回答。
例如,承重结构较强的建筑物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适合建造高楼大厦。
4. 观察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特点(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观察学校附近一栋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用纸和铅笔记录下来,包括建筑物的形状、支撑结构等。
随后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学生能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梁、结构稳定性等特点。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展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第五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17.建筑物的结构【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目的是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及在自然界中类似的原型。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的关系”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应用与拓展“制作仿生建筑手抄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来认识仿生建筑的类型,体验仿生建筑与原型之间的关系,感受仿生建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关系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从自然界中找到原型。
4.能说出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物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2.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探究实践]1.能从建筑物结构与受力之间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设计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3.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建筑物结构与受力的信息。
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1.能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教师准备】A4纸、小木棍、皮筋、建筑物形状与结构的课件等。
【学生准备】尺子、鸡蛋、棋子若干、《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同学们,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2 巧妙的结构|冀教版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能提出对古老建筑物长期存在缘故的猜想。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能通过实验得出什么样的物体结构承担力大。
3.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建筑物稳固的缘故。
2学情分析本课在观看、认识常见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的基础上,围绕着探究典型物体的结构与力的关系,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看、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推理出建筑物的结构与承担力之间的巧妙关系。
也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奇美结构有初步了解并产生爱好。
3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结构与力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难点: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建筑物稳固的缘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巧妙的结构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出示图片:赵州桥、泰姬陵、金字塔、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世界闻名建筑的图片,师生互动说出建筑物的名称)师:观看这些建筑物是什么形状和结构的?生:拱形结构、框架结构、柱体结构、薄壳结构。
巧妙的结构-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结构的定义和作用;2.能够辨别基础、立柱、梁和悬挂物等结构要素;3.理解稳定平衡的概念和实现的方法;4.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结构的巧妙和实用性。
二、教学重点1.结构的定义和作用;2.结构要素的分辨;3.稳定平衡的实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结构与稳定平衡的关系;2.结构的巧妙和实用性。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作用,比如:当你从桥上经过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桥不会倒塌呢?这是因为桥是一种结构,它能够承受外部力量,而不倒塌。
B. 学习结构的定义和作用1.让学生看几种不同的建筑物,然后询问他们为什么这些建筑物不会倒塌。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2.将一个建筑物的结构要素逐一展示给学生,包括基础、立柱、梁和悬挂物。
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些要素,并由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承受的力。
然后,教师讲解这些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C. 学习稳定平衡的概念和实现方法1.通过一组实验来演示稳定平衡的实现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一个举起的板子上,然后让学生试着站稳。
接着,再把板子缩短,看看学生是否还能站稳。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理解稳定平衡的实现方法。
2.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列举几个案例,如塔式起重机、铁路桥梁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及讨论来理解稳定平衡的实现方法和重要性。
D. 学习结构的巧妙和实用性1.让学生看几个大型设备的照片,比如桥梁、水闸等,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个设备是如何稳定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结构的巧妙和实用性。
2.小组活动。
让学生在组内设计一个新的建筑物,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确保这个建筑物能够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并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结构的定义和作用,辨别结构要素,掌握稳定平衡的实现方法,理解结构的巧妙和实用性。
2019春冀教版科学六下第2课《巧妙的结构》word教案一、基本练习:1、你知道的建筑有哪些结构?二、跟课练习:1、建筑物的结构有哪些分类?2、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结构?三、小测试: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可分为结构、结构、结构。
2、自然界的雪花所具有的特点是。
3、人类的DNA是结构。
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结构能够承受巨大压力;结构可以减轻自身重量,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三角形结构有的作用.三、一一对应:1.实心结构 A.楼板、立柱2.网状结构 B.大坝3.薄壳结构 C.赵州桥4.框架结构 D.路基表面5.拱形结构 E.通讯塔6.空心结构 F.体育馆附送:2019春冀教版科学六下第3课《美丽的建筑》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从多个片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体会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2、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2、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重点1、能从多个片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体会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2、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
三、教学难点:3、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4、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四、教学过程:1、导入:A、畅谈家乡不同风格的建筑物B、所见所闻2、学习新课:▲欣赏建筑美A、活动目标1、能用文学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3、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美的意境。
B、活动过程:1、出示悉尼歌剧院、台湾日月潭慈恩塔、颐和园长廊等画面。
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建筑物美在哪里?2、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自身的美。
(1)检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种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图片。
(2)提示学生观察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功能,美在哪里?(3)学生分组先观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第17课《建筑物的结构》(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2. 掌握房屋结构概念和分类;3. 能够从安全角度分析建筑物结构。
二、教学内容及要点1. 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2.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区别;3. 分析建筑物结构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2. 实物展示法;3. 图片分析法;4. 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引起探究建筑物结构的兴趣。
(二)讲授1. 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建筑物的结构指的是建筑物整体的形态和构成。
建筑物一般由地基、屋架、墙体和屋面构成,它们构成了房屋结构的基本要素。
2.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区别砌体结构的特点是使用砖、石等材料进行墙壁的建造。
优点是较为耐用,但其不足是受力较差,难以承受重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是使用钢筋和混凝土进行建造。
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振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受力与接触面积有关系,受过载的情况容易出现问题。
(三)展示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看到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加深理解,比较两种建筑结构的差异。
(四)交流讨论讨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建筑物结构安全方面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其深入了解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
(五)作业在家中寻找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拍摄照片,并标注其特点和优势。
五、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问题非常关心,讨论时积极参与。
在此基础上,老师利用图片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房屋和建筑物结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和思考需求。
《巧妙的结构》
教材分析
《巧妙的结构》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的第二课。
本课在观察、认识常见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的基础上,围绕着探究典型物体的结构与力的关系,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推理出建筑物的结构与承受力之间的巧妙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古老建筑物长期存在原因的猜想。
2.能通过实验得出什么样的物体结构承受力大。
3.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建筑物稳固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探究结构与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1.演示教具:课件(结构不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图片)
2.分组材料:学生实验“指导卡”;实验记录单; A4彩纸、长短小棒、橡皮
筋、双面胶、鸡蛋、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河北的赵县有座非常著名建筑,谁知道是什么?
生:“赵州桥!”
师:是的,那么,关于赵州桥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建筑和赵州桥一样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而保存至今。
大家看,这些建筑你们认识吗?它们各是什么样的结构?(出示图片)
介绍这些建筑。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长久稳固的存在呢?
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每座建筑物所特有的结构可能就是它们长久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建筑物体结构与受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提问:请大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推测一下:什么结构的物体,可能承受力比较大?
生回答
师:这些结构的物体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真的如大家推侧的这样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选择题目,制定方案。
师:请各小组根据兴趣和能力,根据这些结构的物体选择上面的1~2个探究题目,开始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实验方案。
2.交流设计,取长补短。
学生汇报。
3.修改设计,大胆实验。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现象,改进模型,反复验证,得出结论,填写记录。
4、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学生展示模型或演示实验
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三、感受生活中的科学
这些建筑是我们人类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根据这些结构的特点,现代人们建造了许多的建筑,我们来看一下。
(欣赏图片)
在我们衡水也有不少类似的建筑,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建筑吗?(欣赏图片)
四、感悟自然,启发创新
师: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结构非常巧妙,我们课下可以自己欣赏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根据一个物体的结构设计一座有特色的建筑。
在设计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交流。
五、板书设计
巧妙的结构
①拱形结构
②框架结构
③薄壳结构的物体承受力大
④柱形结构
⑤棱状结构
六、教学反思
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于让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教师起到引导学生按照探究科学的过程进行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如:有效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建筑与自然结构;启发学生大胆猜测,进而自主提出探究问题;利用多种材料为不同兴趣的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自制“小小指导卡”,弥补学生的认知差异并增加了探究趣味性等,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一课中我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
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是快乐的,他们的智慧在合作、交流、实践中得以升华。
今后的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地科学探究过程,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