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临床应用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86.55 KB
- 文档页数:3
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我在临证过程中常用的一方方剂。
这是一方有关于消化系统的方剂。
我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经典文献,分享我的一些心悟。
桃核承气汤是由《金匮要略》中的桃仁承气汤加减而成。
桃仁承气汤是治疗“伤风,心中懊憹闷满不得大便,或矢微赤”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郁结型便秘。
桃核承气汤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陈皮、豆豉、酸枣仁等药物,使其更加适用于胃肠道暴风毒积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上,桃核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腹胀、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胃功能失调、气滞。
而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症状,更要从根本上调理他们的消化系统。
在使用桃核承气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我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心悟。
首先,要注意病人的食欲和饮食习惯。
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偏重油腻、刺激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的负担。
因此,在治疗病人时,我会询问他们的饮食情况,注意指导他们合理饮食。
同时,如果病人的胃口不好,食欲差,我会加入党参、黄芪等补益药物,以增加病人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其次,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体质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体虚者容易出现脾胃失调的症状;气滞者则表现为胃气逆乘、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比如,对于体虚者,我会加入补益药物;对于气滞者,我会增加一些理气化湿的药物,如陈皮、豆豉等。
第三,要注意调理病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情绪不良、压力过大往往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脾胃失和。
因此,在治疗病人时,我会耐心听取他们的抱怨和烦恼,尽量缓解他们的压力,并给予一些心理疏导。
最后,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来调整剂量和用药。
桃核承气汤是一方辛温下行的方剂,对于腹胀、胃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一节活血祛瘀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干血痨`症瘕`半身不遂` 外伤瘀痛等。
临床表现以刺痛有定处,舌紫黯,舌上有青紫斑或紫点,腹中或其他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为特点。
活血祛瘀剂常用活血祛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成方剂。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义常配理气药以行气活血。
血证的成因较多,且病机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故遣药组方又相应有所侧重,如血瘀偏寒,需配温经祛寒药以温经活血;血瘀偏热,又当配清热凉血药以清热活血;水瘀互见,则应以利水渗湿药与化瘀药同用;正气亏虚而瘀血阻滞者,应扶正活血兼顾。
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等。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七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芒硝二两(6克)[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功用] 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等。
[方解]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
《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瘀热互结于下焦,故少腹急结;热在血分而不在气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便自利;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瘀热上扰心神,故心神不宁,甚则谵语,如狂。
此时治当破血下瘀,并除血分之热。
方中桃仁与大黄并用为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黄破瘀泻热,两者配伍,瘀热并治。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行瘀,配于寒凉破泄方中,亦可防止寒凉凝血之弊;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共为臣药。
炙甘草护胃安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以为佐使。
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去,瘀热清,诸证自平。
[运用]1.本方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
桃核承气汤临床新用桃核承气汤源自《伤寒论》,由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组成,是仲景治疗下焦热瘀血结的专方。
因其配伍严谨、疗效奇特而倍受历代医家青睐。
笔者体会,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多应手取效。
现录案例数则,供同道参考。
1 过敏性紫癜刘某,女,28岁。
1999年10月11日初诊。
患者1周前无明显原因全身皮肤出现散发性瘀斑、瘀点,双下肢尤甚。
发病2天后出现小腹部持续性疼痛,阵阵作呕,腹泻,日行5~10次,呈暗红色黏液样便,伴灼热和里急后重感。
曾在当地医院治疗6天,不效而转入我院。
人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抗过敏、激素、止血等综合治疗20余天,病情反复,转中医治疗。
刻诊: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暗红色瘀斑、瘀点,四肢皮肤多见,双下肢呈弥漫性瘀斑融合成片,小腹压痛。
血常规:自细胞1.45×103/L,中性72%,淋巴28%,血小板164×103/L;大便常规:黏液便,红细胞++;尿常规:尿蛋白微量。
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沉涩。
证属热瘀血结,治拟攻逐血热瘀结。
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15g,大黄3g,芒硝5g,生地、水牛角各20g。
丹皮10g,茜草、白茅根、仙鹤草各30g,桂枝、炙甘草各6g。
3剂后,皮肤瘀斑、瘀点明显消退,腹痛消失,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2次,仍较软。
上方去芒硝,续进3剂后,诸症若失,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而康复出院。
2 三叉神经痛张某,女,46岁。
1999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1年前右侧面部出现短暂发作性疼痛,呈触电样,每次发作历时1分钟左右。
CT检查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经长期对症治疗,症状时作时止,近半月来发作频繁而来求治。
刻诊:除上述症状外,伴心烦急躁,手足心热,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热瘀血结,治拟活血化瘀、通泻瘀热。
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15g,桂枝、大黄、炙甘草各6g,芒硝5g,川芎30g,柴胡、苦丁茶、菊花各10g,钩藤18g。
3剂后大便畅通,疼痛立减,余症俱消。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一、桃核承气汤的简介桃核承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具有承气、活血、止痛等功效。
它由桃仁、桂枝、芍药等药材组成,通过煎煮制成。
桃核承气汤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滞、疼痛等症状。
二、桃核承气汤的组成桃核承气汤由以下药材组成:1.桃仁:能活血祛瘀,疏通气机,有助于缓解经络气滞引起的疼痛。
2.桂枝:有解表发汗、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加速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3.白芍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经络气滞引起的疼痛。
4.甘草:有舒缓气机、调和其他药材的作用。
三、桃核承气汤的功效桃核承气汤具有以下功效:1.承气活血:桃核承气汤的主要功效是承气活血,能够疏通气机,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滞引起的疼痛。
2.止痛:桃核承气汤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胸痛、腹痛、肩颈痛等。
3.活血化瘀:桃核承气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舒缓气机:桃核承气汤中的甘草具有舒缓气机、调和其他药材的作用,能够缓解气滞引起的不适感。
四、桃核承气汤的主治病症桃核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1.气滞胸痛:适用于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常见于胃气上逆、胃脘气滞等病变。
2.脾胃气滞:适用于食欲不佳、胃胀、腹痛等症状,常见于脾胃虚寒、饮食不当等情况。
3.痛经: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常见于经络气机不畅、经血淤滞等情况。
4.肩颈痛:适用于肩颈酸痛、僵硬等症状,常见于肌肉疲劳、气滞血瘀等因素。
五、桃核承气汤的使用方法桃核承气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取适量桃核承气汤药材,洗净备用。
2.将桃核承气汤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
3.用中火煎煮15-20分钟,直到水变浓缩。
4.煎煮完成后,倒入杯中,可以稍微冷却后饮用。
六、桃核承气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桃核承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
2.注意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方式,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材。
3.服用时请按照医师的建议使用剂量,不可随意增减。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桃核承气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逐瘀泻热之功效。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中文名桃核承气汤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剂出处《伤寒论》歌诀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组成桃仁、大黄、甘草、桂枝、芒硝。
用量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前4味,芒硝冲服。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义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
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
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运用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
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
课堂笔记张仲景《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12克,大黄9克—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
原文: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适应于: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忽忽如狂,至夜发热,瘀血胃痛,败血留经,流产残留,血瘀经闭,痛经,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桃核承气汤加减能解决哪些问题:1、月经颜色黑,同时合并酒糟鼻和痤疮:月经来有血块,颜色黑,量少,有酒糟鼻和痤疮,每于经前嘴脸及下巴痤疮发作时形容惨不忍睹。
大便长期秘结,基本三天以上排一次,大便干结,口渴。
用:桃仁10克 ,大黄15克 ,芒硝9克 ,炙甘草6克 ,桂枝6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同时用金银花10克 ,蒲公英10克,板蓝根10克 ,菊花10克 ,苦地丁10克 , 黄芩10克 ,赤芍10克,熬水后,用这个水洗脸敷脸。
2、健忘: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健忘,舌头上有瘀紫。
桃仁9克 , 生大黄9克 , 桂枝6克 ,芒硝6克 , 炙甘草6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3、夜晚发热10年:夜间发热,便秘,发热时心中烦热,口渴而不欲饮。
小便正常。
桃仁15克 ,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大黄4克 ,芒硝3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4、 肠梗阻:舌头上有紫色筋、小肚子胀满怕按、呕吐。
桃仁10-15克, 大黄6克,桂枝5克 ,甘草6克 ,生蒲黄15克 ,五灵脂15克 ,竹茹10克 ,芒硝6克,三付,一付熬出两袋,一天两次。
桃核承气汤1,桃仁承气汤3,桃核均为桃仁。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组成。
5药合而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效,适用于伤寒表邪不解,随经入里,寒邪化热,与瘀血内结于少腹,瘀重于热的下焦膀胱蓄血证。
该方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属瘀血内结证的治疗,如精神分裂症、肠梗阻、盆腔脓肿、高血压等。
《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始见于《温疫论》上焦蓄血篇,后到清代由吴鞠通形成条文,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由桃仁、大黄、芒硝、丹皮、芍药、当归组成。
六味相配,共奏攻下泻热、凉血逐瘀之效,适用于温邪久羁,入于下焦,与血相结而见“小便自利,大便黑而易”的胃肠蓄血证。
吴鞠通取方名为桃仁承气汤者,非合时俗,正是为了区别于《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之治疗寒邪化热,与瘀血结于下焦的膀胱蓄血证。
该方在临床中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阴道血肿、宫外孕等属瘀热内结者,每获较好效果。
《通俗伤寒论》桃仁承气汤由光桃仁、五灵脂、生蒲黄、鲜生地、生川军、元明粉、生甘草、犀角汁组成。
其清热之力重于《伤寒论》之桃核承气和《温病条辨》之桃仁承气汤,加蒲黄、五灵脂可知其证之瘀结亦重于前二方。
本方药力峻猛,具有清心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下焦瘀热互结之重证,证见谵语、小腹窜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等。
故非速通其瘀,而热不得去。
《校注妇人良方》桃仁承气汤方用桃仁、大黄、甘草、肉桂,上姜水煎,发日五更服。
本方为《伤寒论》之桃核承气汤去芒硝,改方中的桂枝为肉桂,并减轻了大黄、桃仁的用量。
故其药少力轻而缓。
具有轻泻热瘀、扶正固本的功效。
适用于妇人月经闭久,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为积聚证,证见产后或病久、小腹急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漱水不咽等。
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适用疾病】1、狂躁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症、癫痫等。
其人多表现为烦躁、兴奋等其人如狂的特点。
常用本方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剧烈头痛如外伤性头痛、开颅手术以后、脑挫伤、脑震荡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顽固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汗出失眠头痛动悸均是上冲。
其人由于头痛难忍,也可视为“如狂”之状。
如烦躁,如日夜不安,或情绪激动等。
推测张仲景当年用本方治疗的病员,可能是从战马上跌落,而导致脑内伤的军人,随着大便次数的增加,伤员烦躁、疼痛的症状也随之减轻。
又治疗一女青年因使用抗生素导致脑积水,后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但依然经常头痛,发作时记忆力一时性缺失,后用桃核承气汤与五苓散交替服用,得泻而缓解。
3、闭经、痛经、产后恶露如难产、产后恶露不止、胎盘残留、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综合征、阴道血肿、异位妊娠、痛经、闭经。
伴有精神不安、便秘、下腹部疼痛等。
黄煌教授经验本方合桂枝茯苓丸加麻黄、牛膝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见多毛、大便秘结、月经不调、小腹膨隆者。
4、男科疾病前列腺炎、睾丸炎、前列腺肥大导致小腹疼痛、大便不畅者。
一男子睾丸疼痛肿大,步履维艰,用本方一剂而痛减,数剂而愈。
5、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全身中毒症状特征:眼结膜红、面红、颈胸背红;头项痛、眼眶痛、腰背痛(三红三痛)。
有近半数的人可以出现腹痛。
6、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腰椎骨盆骨折导致的大小便不通等。
据说在唐山大地震期间,许多挤压综合征患者使用本方及加减方后,随着大便的畅通,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7、糖尿病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用此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
8、头面部充血性疾病如麦粒肿、翼状胬肉、面部痤疮、毛囊炎、酒糟鼻、牙龈出血、龋齿疼痛、脱发等。
酒糟鼻:归芎桂苓丸加葛根红花;饮食二便好;胬肉攀睛王某,男,28岁,机关干部。
下乡归来发现左眼内眦增大,充血怒张,逐渐横贯白睛,有渐侵黑睛之势。
曾两次手术治疗,但随切随长,患病先后多月,续有发展。
桃核承气汤方歌方义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义: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
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桃核承气汤的用法用量组成: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前4味,芒硝冲服。
加减: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
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
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主治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运用: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桃核承气汤的禁忌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
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桃核承气汤的附方下瘀血汤组成:大黄6g,桃仁12g,䗪虫(熬,去足)9g。
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
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结燥,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