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资料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46.63 KB
- 文档页数:17
2022年春季学期植物学复习参考资料植物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2.后含物;3.初生纹孔场;4.胞间连丝;5.皮孔;6.周皮;7.内皮层;8.维管束;9.凯氏带; 10.早材与晚材; 11.边材与心材; 12.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13.单身复叶; 14.花; 15.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16.四强雄蕊; 17.单体雄蕊与二体雄蕊; 18.聚药雄蕊;19.单雌蕊与复雌蕊; 20.心皮;21.胎座;22.双受精; 23.离生单雌蕊; 24.真果与假果;25.假种皮;26.无融合生殖;27.核型胚乳;28.不定胚; 29.细胞型胚乳; 30.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31.颖果;32.单果与复果;33.聚合果与聚花果;34.双名法与三名法;35.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36.分蘖;37.颈卵器与精子器;38.孢子体与配子体;39.孢子与配子;40.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41.世代交替;42.原叶体与原丝体;43.地衣; 44.维管植物;45.孢子植物;46.沼生目型胚乳;47.初生壁与次生壁;48.头状花序与隐头花序;49.穗状花序与复穗状花序;50.总状花序与复总状花序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中,除细胞核外具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和。
2.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中分布的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和三种类型。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4.根据形成层有无可知,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是维管束,而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是维管束。
5.主根是由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
6.茎的伸长生长是和共同活动的结果。
7.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大体包括表皮、、和四部分。
8. 分化成熟的质体中,起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为,贮藏淀粉的细胞器为。
9. 传递细胞属于组织,石细胞属于组织,蜜腺属于结构。
10.根和茎的生长点的细胞属组织,传递细胞从功能上来看属组织。
11. 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副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
植物学复习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依据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植物的分类特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植物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的PPT。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植物图片、实物标本等教学素材。
3. 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讲解: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重点讲解植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系统。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的定义和特点发育的定义和阶段2.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的生长3. 植物的发育阶段胚胎发育胚胎后发育成熟和衰老七、植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种子的形成和散布2. 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器官繁殖细胞繁殖八、植物的适应与多样性1. 植物的适应机制环境适应的类型适应性进化的例子2. 植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九、植物的分类系统1. 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分类的等级和关系2. 植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法生理学分类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十、植物的生态与保护1. 植物的生态关系竞争共生寄生2. 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植物保护的措施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性十一、植物的遗传与进化1. 植物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传递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2. 植物的进化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植物进化的重要事件十二、植物的生理与代谢1. 植物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2. 植物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十三、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的合成与运输激素在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四、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1.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和传播病虫害的病因和病原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危害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十五、植物学研究的现代技术1. 植物学研究的技术手段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态学研究技术2. 植物学研究的应用和进展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育种技术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重点涵盖了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生殖、适应与多样性、分类系统、生态与保护、遗传与进化、生理与代谢、生长调节物质、病虫害与防治和现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学复习资料(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名词解释:1.双名法2.孢子植物3.传递细胞4.系统发育5.接合生殖6.原丝体7.梯形结合8.个体发育9.世代交替10.双名法11.核相交替12.珠鳞13.精子器14.有性生殖15.颈卵器16.聚花果17.种子休眠18.凯氏带19.胞间连丝20.同功器官21.同源器官22.细胞分化23.双受精24.叶镶嵌25.异形叶性26.细胞周期27.聚合果28.内起源29.外起源30.通道细胞31.细胞器32.髓射线33.运动细胞34.离生雌蕊35.木质部36.环带37.聚药雄蕊38.异形叶性39.纹孔40.质体41.韧皮部42.组织43.维管束44.内膜系统45.叶绿体二、填空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基本类型。
2. 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初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结构,副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韧皮部结构。
3. 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_叶柄_和_托叶_三部分。
4. 植物茎类由上至下依次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_成熟区三个区。
5.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6. 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为四强雄蕊,锦葵科为单体雄蕊,菊科为聚药雄蕊。
7. 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珠孔发育成种孔、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8. 马玲薯食用的部分是块茎。
甘薯食用的部分是块根,荔枝食用的部分是假种皮。
9. 根据质体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10. 细胞质可进一步分化为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11.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普通的贮藏物质,常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淀粉粒可分为单粒、复粒、半复粒和三种。
12.植物的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等四区,其中不活动中心位于分生区,根毛在成熟区。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欢迎阅读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665名“cell 1838如果它 1839”,即: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⑴质膜:(Ⅰ单位膜: Ⅱ主要功能:⑴质膜:(①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
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
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
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 、b 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2O[CH2O]+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1①②(一)原生质体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1.植物起源植物起源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点。
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古代海洋生物。
最早的植物是藻类生物,它们是陆地植物的祖先。
陆地植物的起源是从古代绿藻开始的。
陆地植物的进化是植物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植物起源时间和形式各异,这是植物地理区划的一个重要依据。
2.植物结构植物结构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器官、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
植物的器官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细胞器结构等。
而细胞才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功能及其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3.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分类主要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级别和分类系统的建立。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生理特性、地理分布和遗传关系等方面,以确定植物的分类归属。
分类的级别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等。
分类系统的建立涉及到植物分类学的各个层次,要准确划分和分类植物界的种类,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因此,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重量和体积增加的过程。
植物的生殖是植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气候和内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代谢、生殖发育等方面。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5.植物生殖植物的生殖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的生殖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主要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然后形成新个体。
植物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学:植物学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述植物的形态、生理构造、分类、遗传、变异与进化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描述性与实验性科学,从而对植物体、植物界有整体的了解。
·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系多年生的植物。
因茎干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
·乔木:植株一般高大,主干显著而直立,在距地面较高处的主干顶端,由繁盛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较矮小,无显著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形类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的植物。
因植株生存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三类。
·一年生植物: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植物。
它们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如水稻、玉米、向日葵等。
·二年生植物: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植物。
第一年种子播种后当年萌发仅长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在其中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越冬后第二年才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如白菜、胡萝卜、洋葱等。
·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中含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全部是多年生植物。
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生存期超过两年以上的草本植物叫做多年生植物。
从播种后的一定年限起,每年都开花结实。
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地下部分(根或地下茎)为多年生,如薄荷、菊、鸢尾、百合等。
·生物固氮作用:有些细菌和蓝藻可以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绿色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氮,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固氮作用。
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体:由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包含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三部分,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大学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植物学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物入侵:指一个物种跨越其自然历史发生和分布范围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带到新的地理区域。
是指当非土著种进入一个过去不曾分布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将要造成明显的环境和经济后果,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4、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7、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可利用它们来监测有毒气体的浓度,指示环境污染程度,这种植物就称为监测植物。
8、植物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9、生态类群:在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相似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对某一项生态因子形成相似的可遗传的适应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从而具有相似的需求性和耐性范围,这群植物组合即为一种生态类群。
10、季相: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11、热带雨林:由喜湿耐荫种类组成的层外植物丰富、高大茂密,并终年常绿的森林植被。
二、填空1、植物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2、植物的双名法:林奈创立。
即给植物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3、岛屿上的物种数目决定于面积大小、隔离程度、族群遗传、生理行为生态、族群动态、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
4、被子植物的两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5、根据性质、特征可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分为哪些类型: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植物因子、动物因子、人为因子6、从地理因素分析物种的形成和分布:异地(域)物种形成、同地(域)物种形成、平行物种形成7、每个种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大小指:生态幅8、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现象:冻害9、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造成的伤害:冷害10、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称:光饱和点11、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按一定的顺序通过它的发育期,即从幼苗、成苗、开花、结实到休眠这种有节律的变化(它与温度条件相联系,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称为植物的物候现象。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涉及到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
对于学习植物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植物学复习的资料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是学习植物学的基础。
植物的主要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是植物的支撑器官,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负责生殖。
每个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植物根据其特征和进化历程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苔藓植物是最简单的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主要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主要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早期形态,其种子不包裹在果实中;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的主要类型,其种子包裹在果实中。
通过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
三、植物的生态与环境适应性植物的生态与环境适应性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策略。
例如,沙漠植物具有耐旱和耐热的特点,能够通过减少蒸腾和积累水分来适应干旱的环境;高山植物具有耐寒和耐辐射的特点,能够通过增加叶片厚度和减少气孔数量来适应寒冷的高山环境。
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和环境适应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四、植物的经济价值与应用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
例如,食用植物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和营养;药用植物提供了许多药物和保健品;工业植物提供了纤维、木材和能源等。
了解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五、植物学实验与观察植物学实验与观察是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植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基本特征1. 细胞结构: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由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组成的。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构成,具有保护细胞、支撑植物体和传递物质等功能。
2. 生物分类:植物按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几个门类。
被子植物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植物类群,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植物物种,包括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树木和草本植物。
3. 生活史和染色体:植物的生活史是指植物在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开花授粉、结实和播种等阶段的一系列过程。
植物的染色体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结构,负责携带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的形态特征1. 植物器官: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的器官。
根是植物的营养吸收器官,茎负责支持和传导物质,而叶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等功能。
2. 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
植物的形态特征反映了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植物的内部构造:植物的内部构造主要由维管束、细胞组织和分泌物等构成。
维管束是植物的主要生长和传导组织,分为导管和木质部,其功能是传导水分、养分和激素等物质。
三、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1. 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包括植物营养生长、细胞分化和花果生长等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光照、水分、温度和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和能量的来源。
3. 植物生态适应:植物生态适应是指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等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1. 遗传变异:植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遗传变异,导致植物的后代具有不同的性状和表现形态。
遗传变异是植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2.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导学提纲⼀、绪论1、在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包括哪五个界?(原核⽣物界、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2、简单评价魏泰克的五界系统。
(魏泰克将⽣物分为五个界,即原核⽣物界、原⽣⽣物解、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该系统在纵向上显⽰了⽣物进化的三⼤阶段:原核⽣物、单细胞真核⽣物和多细胞真核⽣物,横向显⽰了⽣物演化的三⼤⽅向:光合、吸收和摄⾷。
但其原⽣⽣物界庞杂、混乱。
)3、根据两界学说,植物界包括那⼏个类群?他们的营养⽅式是怎样?(七⼤类植物:藻类、菌类、地⾐、苔藓、蕨类、裸⼦植物和被⼦植物。
菌类为异养植物,地⾐为菌藻共⽣体,其余为绿⾊⾃养植物。
)4、什么是植物?(⼀类含有叶绿素,能进⾏光合作⽤的真核⽣物。
)5、⽣物多样性包括哪⼏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态系统多样性。
)⼆、种⼦和幼苗1、什么是种⼦植物?种⼦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有性⽣殖结构为种⼦的植物。
包括裸⼦植物和被⼦植物。
)2、胚由哪四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说种⼦内已孕育着新植物⼀代的雏体?(种⼦的胚由胚芽、胚轴、⼦叶和胚根组成,胚芽发育为植物的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发育为主根,⼀个胚就是⼀株植物的雏体。
因此说胚是种⼦中最重要的结构。
)3、说明上、下胚轴的界限。
(⼆者以⼦叶节为界,⼦叶节⾄胚芽的胚轴部分为上胚轴;⼦叶节⾄胚根的胚轴部分为下胚轴。
)4、种⼦萌发时⼦叶出⼟与否的原因是什么?(上下胚轴的⽣长速度不⼀,若上胚轴⽣长迅速,⽽下胚轴⽣长迟缓或不⽣长,则⼦叶不出⼟,幼苗为⼦叶留⼟幼苗;反之则出⼟,幼苗为⼦叶出⼟幼苗。
)5、为什么有些种⼦有胚乳,有些则⽆?⽆胚乳种⼦有什么特征?(⽆胚乳种⼦在种⼦发育初期是有胚乳的,以后胚乳为⼦叶(或其他部分)所吸收。
⽆胚乳种⼦⼦叶⼀般或宽⼤,或肥厚。
)6、种⼦萌发是⼀般哪个部分⾸先突破种⽪?这有什么意义?(见李扬汉《植物学》P13)7、说明下列结构的来源:种脐;种孔;种⾩;种脊。
大学植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和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科学。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人类的生活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植物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植物学考试,以下是一份植物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植物的分类1. 植物的系统发生学:介绍植物在分类上的发展历史以及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 蓝藻和绿植:介绍蓝藻和绿植的特征及其分类。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
4. 裸子植物:介绍裸子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与其他植物的比较。
5. 被子植物:介绍被子植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其种类的多样性。
二、植物的形态与结构1. 植物的器官:详细介绍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形态:介绍植物的生长形态,如直立、匍匐、攀援等不同的适应环境。
三、植物的生理活动1. 光合作用: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其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2. 呼吸作用: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其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 植物的营养吸收:介绍植物的营养吸收过程、根系结构以及不同养分对植物的影响。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包括花粉传播和受精等过程。
2. 无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萌芽、分株、出芽等。
3. 胚胎学:介绍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在人工培育中的应用。
五、植物的适应环境与生态学1. 植物的生态适应:介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形态和生理特征。
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介绍植物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共生、拟态等。
3. 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介绍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复习资料,相信同学们对于大学植物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份资料,并结合课本和教授的讲解进行复习,提高植物学考试的成绩。
10 、11、1210.分生组织的功能是什么?他们分布在植物的哪些部位?答:1•顶端分生组织,分布在植物根尖,茎尖等。
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多进行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排列的方向平行于根或茎的长轴方向,这使根与茎的长轴方向增加了细胞的数目 2.测生分生组织在植物的根。
茎等器官。
其分裂活动会使茎增粗,单子叶植物一般没有测生组织 3.居间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玉米,小麦,竹子等节间的下方,其作用是使植物能再次生长11.比较薄壁组织,分泌组织,与厚角组织的异同。
答: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比较薄,一般只有初生壁而无次生壁。
其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有细胞间隙,能在一定条件下脱分化为分生组织厚角组织的细胞室活细胞,常常含有叶绿体,可发生脱分化。
其细胞壁属初生壁性质,含水量高,硬度不强,延展性强,除含纤维素外还含有较多的果胶质,但是不木质化,能随细胞生长而延伸分泌组织由产生分泌物的细胞构成,其分为外分泌结果和内分泌结构12.植物体内长距离疏导水分与无机盐的结构式什么,有什么特点?答:疏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疏导水喝无机盐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疏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管饱和导管,疏导有机物的有筛光和半胞。
疏导组织仅存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是其适应陆生生活的特有结构2号一13 二2、313.莲的茎或叶柄折断时会有“藕断丝连”的现象。
请设计方案,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并解释这个现象。
答:导管和管胞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植物的导管次生壁,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
而藕的导管次生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
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
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2•何谓子叶,子叶和植物的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子叶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种子萌发时的营养器官。
在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胚只有一枚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一对子叶;裸子植物的胚有两枚或两枚以上的子叶。
子叶可以提供能量供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根的原分生组织有哪些特点?从分生区到根的次生结构形成,原分生组织经过哪些发育过程?细胞发生了什么样变化?“不活动中心”的发现对根的发育的理解有什么影响?答:①原分生组织位于最前端,由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原始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小、壁薄、核大,细胞质浓厚,液泡化程度低,是一群等径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②由根的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所形成的根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木栓和栓内层等结构。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能够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不断增粗,具有明显的次生结构。
③不活动中心又叫禁止中心,在根中具有恢复根分生区正常结构的功能,可以恢复根分生能力。
3号二5、6、75.简述侧根和叶的起源与发育,解释内起源和外起源的概念。
答:侧根起源于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属于内起源。
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开始分裂。
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平周分裂,结果使细胞层数增加,因而新生的组织就产生向外的突起。
突起继续生长,形成侧根的根原基,以后根原基的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
生长点的细胞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并以根冠为先导向前推进。
叶的发育起始于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周围区的细胞分裂形成叶原基。
叶原基的所有细胞在开始时是一团没有分化的分生组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步过渡到初生分生组织,边分裂边分化,最后形成成熟的叶, 即也得初生结构。
植物的侧根通常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6.双子叶植物的茎和单子叶植物的茎的结构有什么不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何区分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木本茎?答: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 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 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 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A.初生结构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
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
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
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
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
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
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
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4)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
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
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
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7)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
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7比较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器官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
(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次生结构具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 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含管胞而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管无筛管、伴胞;4 号二8、10、11(1)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中,当初生结构形成后,在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还保留一层分生组织细胞,这是继续进行次生生长的基础。
(2)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还会出现次生分生组织一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通过它们的活动,进行次生增粗生长|(3)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了根的成熟结构,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属初生组织,由它们构成根的结构,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若从根尖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根的全部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有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的结构与根尖、茎尖生长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结构相区别,称它们为次生结构。
(1)因生长年龄不同使得叶的形态发生不同。
(2)因在不同阶段时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
11(1)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薄壁细胞较大,其中含有许多较大的叶绿体,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维管束鞘的外侧密接一层成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的叶肉细胞,组成了“花环型”结构。
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小,有基粒。
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与其邻近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相连。
C3植物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很少叶绿体,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松散。
(2)C4植物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固定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的,生成的四碳双羧酸转移到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放出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形成淀粉,在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
C3植物由于仅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整个光合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里进行,淀粉亦只是积累在叶肉细胞中,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不积存淀粉。
意义:C4植物的光呼吸低于C3植物。
C3植物的光呼吸很明显,故亦称为光呼吸植物或高光呼吸植物;C4植物的光呼吸很低,能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下进行,故亦称为非光呼吸植物或低光呼吸植物。
C3植物的光呼吸显著,通过光呼吸耗损光合新形成有机物的二分之一,C4植物的光呼吸消耗很少,只占光合新形成有机物的百分之二至五,甚至更少。
5号三2、3、42•什么是水势?植物细胞水势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对水分进出细胞有何影响?答: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称为水势。
植物细胞水势主要和4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和重力势。
溶质势或渗透势指溶质颗粒的存在使水势降低。
压力势指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膨压。
衬质势指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吸附自由水而使水势降低。
含蛋白质丰富的大豆等种子的吸胀力较大,而禾谷类的种子吸胀力较小。
重力势指由于重力引起水向下移动而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它可增加细胞水分的自由能以提高水势的值。
3.水分进入植物根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有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而没有经过细胞质的移动过程。
跨膜途径:水分连续地从细胞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出来,并依次跨膜进出细胞,最后进入指物体内部。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
4.植物吸水的动力包括哪几种方式?答:植物吸水的方式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是由根部自身生理活动引起的根系吸水方式,动力是根压。
被动吸水是植物地上部的叶和枝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部吸水和向上运输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根系被动吸水的驱动力。
6号三5、7、8第三章5.水在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机制答:植物顶部的蒸腾作用会产生巨大的负静水压拖动导管中的水分向上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导管中的水柱一端会受到蒸腾拉力的作用向上移动,水柱的另一端收到向下的重力,这两种力方向相反,故水柱受到一种压力,同时水分子与导管内纤维素之间还有附着力,因此,木质部导管或管胞的水可形成连续的水柱,向上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