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教案.docx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认识您了》这一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周围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模仿。
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好奇,愿意主动去了解他人。
但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胆小、害羞,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优点,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周围的人,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榜样法: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模仿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小道具、卡片等。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公园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猜一猜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特点和优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我认识您了》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熟悉自己的老师,使他们愿意和老师亲近、交往。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在校园里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
3.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尊敬老师和校园里的师长,做到对师长有礼貌。
学情分析在小学校园里,一年级学生将会学习许多知识与本领,还能结识更多的新老师新同学。
但由于小学的课程形态、学习与生活方式、师生交往方式与学生所经历的幼儿园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增多,学生接触的老师更多。
有的学生活泼开朗,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有的学生比较内向拘谨,不喜欢主动交流;还有的学生不善于更多的观察发现,对学校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老师了解不够,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如何寻求帮助,影响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和关注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熟悉自己的老师,做到对师长有礼貌;认识其他岗位的老师和工作者,知道有困难向老师求助。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听一曲儿歌。
播放歌曲《老师老师》师:这首歌唱的是谁啊?生:老师。
师:对,这首歌叫《老师老师》,这也是我们在学校必须要认识的人。
出示课题《我认识您了》并板书二、新课讲授1、我的老师环节一: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师:小朋友们,我们开学已经两周了。
你们肯定认识了不少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请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猜他是哪位老师?出示教师特征师:这是谁啊?生:XX老师。
师:真聪明,现在老师请位同学来描述老师特征,其它同学来猜。
谁来?生:积极举手。
游戏进行中师:很好,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认识了很多老师,包括校长和各学科老师。
2、我还想认识......师:那同学们再想想,学校除了老师外,还有哪些人呢?生:门卫叔叔、保洁阿姨、校医、图书管理员等等。
师:非常好,我们学校不仅有老师,还有很多其它职工,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大家默默服务着。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印象。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
(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5、小游戏(你说我猜)(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
以此类推。
)(二)我还想认识?国旗、音乐、上课、邮递员……(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
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2、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踩踏草坪,小同学的皮球不慎滚到了草坪了,怎么拣出来?3、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水瓶盖打不开了,怎么办?小结: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生活,就是我们的大朋友。
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以请老师来帮忙,每一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认识您了》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物,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感恩之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开始接触各种新的事物和人物。
他们对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物充满好奇,也渴望了解和认识他们。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内向,不敢主动与人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物,知道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流、表达感恩之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流、表达感恩之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交流、表达感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榜样示范法:通过讲解榜样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受到启发,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2.准备感恩卡片,让学生写下对身边人物的感激之情。
3.准备一些关于身边人物的故事,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入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人物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关于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和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主动与人交流,表达感恩之心。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等人物的交流场景。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我认知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友情和亲情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
1. 学生研究《我认知您了》一课;
2. 学生进行诵读和理解课文;
3.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公共场合遇到的情境,并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性。
2. 研究课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课文的诵读和理解,并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
4. 角色扮演:教师提供不同的公共场合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强调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在公共场合要遵守行为规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价;
3. 学生完成相关练和作业。
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围绕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性进行表达;
2. 学生可以设计海报或手抄报,宣传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3《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3《我认识您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个人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还缺乏了解,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他人的特点。
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因此,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他们会非常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职业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3.准备相关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社会各行各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每个人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职业的图片和实例,如医生、教师、警察、环卫工人等。
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通过表演展示各自职业的特点。
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与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记住班级中主要任课教师的姓名、外貌特征及所教科目,理解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介绍、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之情,培养初步的感恩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记住班级中主要任课教师的信息,理解尊师重教的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将尊师重教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三、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师照片和简介、播放相关视频等。
2.感恩卡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制作感恩卡使用。
3.教师风采集:提前收集并整理好班级中主要任课教师的照片和简介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如何尊敬并学习老师的故事,引出“我认识您了”这一主题。
1.2教师自我介绍:教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所教科目及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树立榜样。
1.3情感铺垫:通过温馨的话语和表情,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关爱。
2.认识教师2.1教师风采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班级中主要任课教师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住每位教师的外貌特征和所教科目。
2.2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如“哪位老师教我们数学?”“哪位老师的头发最长?”等,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加深记忆。
2.3小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快速指认”游戏,每组轮流指出屏幕上某位教师的照片并说出其姓名和所教科目,答对加分。
3.尊师重教教育3.1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学生在校园中遇到教师时的情景,如主动问好、帮助教师拿东西等,引导学生理解尊师重教的具体表现。
3.2故事讲述:讲述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和深远意义。
我认识您了-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尊重老师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行动起来,将所学知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素材•PPT演示稿•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认识您了”,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我们感恩、尊重和关爱?二、探究(20分钟)1.指导学生看一段感人的视频/听一段亲情/友情/师生情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素材所展现的情感内容。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看了这段视频/听了这段音频有什么感触?–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感恩、尊重、关爱哪些人?3.老师通过PPT演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家长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有哪些?–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有哪些?–同学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有哪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要性,要珍惜每个人。
三、总结(10分钟)1.通过老师提供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班内调查父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以及感恩的情况,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人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认识、感悟,以及自己的实际经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四、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谈论自己对家庭、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心,并将自己的思考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认识到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由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促进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发觉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同时,老师在引导过程中也能够听到学生们的想法和体会,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
第三课<<我认识您了>>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1、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
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
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
(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
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
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映像。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
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
(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
5、小游戏(你说我猜)(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
以此类推。
)
(二)让孩子们更了解老师
1、老师是怎样工作的
2、老师是如何关心同学的
3、学校中还有哪些老师关心同学们。
(三)尊敬教师
1、我会做
三、课堂小结
1、大家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
1、同学们观察保安叔叔的特征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