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word版本
- 格式:docx
- 大小:33.60 KB
- 文档页数:7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乂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 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 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 能使2, 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 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 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 滴下的2, 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 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 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时,滴入的2, 6-一.氯酚靛酚立抗坏血酸 (蓝色) Cl o HO —CH CH 2O H CF 2.6•二氮(•红色)HO —CHO 一CIH —C脫氢抗坏血酸 还原型2,&二氨酚靛蜀(无色)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1(3)容量瓶(50mL) (7)漏斗(4)刻度吸管(5mL, 10mL) (8)脱脂纱布(9)滤纸(5)锥形瓶(lOOmL)(6)微量滴定管(3mL)3(试剂:(1)2, HC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黃色则不能用)(225mg,溶于25ml 4,HC1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憎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中含抗坏血酸O.omg, o(3)0. 01M 2, 6,二氯酚靛酚准确称0. 25g氧化型2, 6,二氯酚靛酚、0. 21g碳酸氢钠溶于250ml热蒸镭水中,稀释至1000ml,充分振摇,装入棕色瓶内,置冰箱内过夜,临用前过滤,用标准Vc标定其浓度。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文章来源:/目的和要求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最初于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结晶物,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色。
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在Vc 未全部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淀中的Vc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显示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Vc刚刚被氧化完全,从滴定时2,6一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Vc的含量。
操作步骤1. 样液制备称取苹果和青椒各5g,分别加少量2%草酸(1%草酸因浓度太低而不能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用研钵磨成浆,漏斗(+脱脂药棉)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后用2%草酸定容。
2. 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0.1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各1.0ml,分置两个100ml锥形瓶中,加入1%草酸9.0ml,用微量滴定管以0.1%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为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T值(平均值),即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的Vc。
3. 样液滴定准确吸取已制备的样品滤液各两份,每份10.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注意:1. 滴定过程宜迅速,一般不超过2min,因为样品中某些杂质亦能还原二氯酚靛酚,尽管其还原能力较弱且还原速度较Vc更慢。
2. 滴定所用染料宜控制于1~4ml,如果样品含Vc含量过高/低,可酌量增/减样液)。
3. 样品提取液应避免日光直射,否则会加速Vc氧化。
计算m=VT/m0×100式中m:100g样品中含Vc的质量(mg)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体积(ml)T:每毫升染料能氧化Vc质量数(mg/ml)m0:10ml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g)试剂和器材试剂1. 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2.6―二氯靛酚法)一、目的及原理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原子氢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成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对带为颜色的样品液,可用中性的白陶土脱色,吸取澄清滤液进行测定二、药品与器材番茄(青色、红色),辣椒、甘蓝、洋葱、柑橘、蜜枣、鲜枣、柿子、苹果等。
抗坏血酸(纯),2.6―二氯靛酚钠盐,2%草酸,白陶土。
微量滴定管,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烧杯,研钵(或打碎机),铝盒,漏斗,分析天平,离心机。
三、操作与步骤1.试剂制备(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50mg(±0.1毫克),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草酸稀释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2)2.6―二氯靛酚溶液标定。
称取2.6―二氯靛酚钠盐50mg,溶于50ml热水中,冷后加水稀释至2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保存在冰箱中,同时用刚配好的标准抗坏血酸标定。
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ml,加2%草酸5ml,以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钟不褪即为终点,根据已知标准抗坏血酸和染料的用量,计算出每1毫升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2.样品液的准备与测定称取切碎的果蔬样品20g(或蜜枣5g),放在研钵中加2%草酸溶液少许研碎(或称取100g±0.1g样品加2%草酸100g倒入打碎机中打成浆,然后称取40g),注入200ml容量瓶中,加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过滤备用。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1、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被完全氧化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3、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酚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1、新鲜猕猴桃2、50ml容量瓶3、微量滴定装置4、100ml锥形瓶5、研钵6、漏斗7、吸管四、实验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2、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五、实验步骤1.样品中抗坏血酸的提取:1)将猕猴桃去皮,准确称取果肉5.090g,加2%草酸试剂10ml 置研钵中研成浆状;2)将浆状物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2%草酸溶液稀释并定容,混匀,静止10分钟,过滤(最初数毫升滤液弃去),滤液备用。
2.滴定样品液的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每份1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 锥形瓶中,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
滴定终点要保持15秒钟;六、实验结果:已知:1ml2,6-二氯酚靛酚染料相当于1毫克抗坏血酸初始读数/ml 最终读数/ml共用染液/ml抗坏血酸毫克数/mg10ml滤液平均含抗坏血/mg50ml滤液含抗坏血/mg滤液1 0.011 1.604 1.593 1.593 1.589 7.945 滤液2 0.048 1.633 1.585 1.585由上表可知5.090g猕猴桃果肉含7.945mg抗坏血酸素,则100g 猕猴桃果肉中含抗坏血酸素约156.090mg.七、实验结果分析与思考:1.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的优缺点?优点:它具有简便易行、快速、比较准确等优点,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实验六、维生素C的测定——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是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试剂①1%草酸溶液(m/V)②2%草酸溶液(m/V)③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0mg抗坏血酸,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
用时取出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配成0.02mg/ml 的标准使用液。
标定吸取标准使用液 5ml于三角瓶中,加入6%碘化钾溶液 0.5ml、1%淀粉溶液 3滴,以 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淡蓝色。
计算 c=088.021VV式中 c——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V1—一滴定时消耗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一滴定时所取抗坏血酸的体积,ml;0.088—一1ml 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mg/ml④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 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 含有 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待冷,置于冰箱中过夜。
次日过滤于 25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在冰箱中保存。
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取 5ml已知浓度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加入1%草酸溶液 5rnl,摇匀,用 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s不褪色为终点。
计算:T=21V Vc式中 T—一每毫升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g/ml;c—一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1-一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
⑤ 0.000167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干燥的碘酸钾0.3567g,用水稀释至100ml,取出 lml,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 lml相当于抗坏血酸 0.088mg。
实验五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2,6-二氯靛酚法)一、目的及原理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原子氢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本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成桃红色。
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在抗坏血酸尚未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为无色,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呈红色,所以,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对带为颜色的样品液,可用中性的白陶土脱色,吸取澄清滤液进行测定。
二、药品与器材青椒(洋葱)、柑橘(苹果)。
抗坏血酸(纯),2,6―二氯靛酚钠盐,2%草酸。
微量滴定管(如没有,用小容量的移液管),棕色瓶,试剂瓶,250ml容量瓶,100ml 容量瓶,10ml移液管,2ml移液管,烧杯或三角瓶,吸管,研钵(或打碎机),漏斗,滤纸,纱布,分析天平,离心机。
三、操作与步骤实验员提前准备:2%草酸2.5L。
2,6―二氯靛酚溶液250ml。
1.试剂制备(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每组做):精确称取抗坏血酸10mg(±0.1毫克),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50ml容量瓶中,并加草酸稀释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2)2,6―二氯靛酚溶液标定(每组做)。
称取2,6-二氯靛酚钠盐50mg,溶于50ml热水中,冷后加水稀释至2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瓶内,保存在冰箱中(实验员提前准备)。
维生素 C 的定
量测定
— 2 , 6- 二氯酚
靛酚滴
定法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目的
1.学习定量维生素 C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滴定技术
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
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 C 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桔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维生素 C 易被氧化而破坏。
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维生素C 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的2,6—二氯酚靛酚,同时将维生素 C 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
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兰色。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 的酸性溶液时,在维生素 C 尚未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但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时溶液呈红色。
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
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滴定时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还原型维生素 C 的含量。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 仪器、试剂
(一)仪器:研钵、天平、容量瓶( 100ml )、量筒、移液管、锥形瓶 (50ml )、微量滴定管、漏斗
(二)材料、试剂
1、新鲜蔬菜或新鲜水果
2、1%草酸溶液
1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3、2%草酸溶液
2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4、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准确称取 20mg 纯维生素 C 粉状结晶于 1%草酸溶液中,稀释至 100ml , 再取其中 10ml 稀释至 100ml ,即得 0.02mg/ml 的维生素 C 溶液。
在使用前临时 配制。
5、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溶解 50mg2,6—二氯酚靛酚于约 200ml 含有 52mg 的 NaHCO 3的CCC O O H
H
H 2OH o
o
脱氢抗坏血酸
热水中,冷后稀释至250ml,过滤,装于棕色瓶中,放入冰箱中保存。
使用时用维生素 C 标准液标定其浓度。
实验步骤
(一)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取5ml 维生素 C 标准液及5ml1%草酸溶液于50ml 的锥形瓶中,用配制好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于微量滴定管中滴定至粉红色出现,并保持15s 不褪色,即滴定终点,此时所用染料的体积相当于0.1mg 维生素C,由此可求出每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二)称取新鲜蔬菜或水果(要有大、中、小各部分的代表,洗净,除去不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约10 克,于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2%草酸溶液研磨成浆状,得匀浆液。
将匀浆液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可用1%草酸溶液帮助转移,加入30%Zn(AC)2和15%K4Fe (CN)6 溶液各5ml,脱色,然后用1%的草酸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静止几分钟后过滤。
(弃去最初流出的几毫升溶液)(三)用移液管吸取滤液5或10ml于50ml 的锥形瓶中,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浅粉红色
15s 不褪色为止。
记录所用染料的ml 数。
为了避免其它物质的干扰,滴定过程不得超过2min。
(此步骤平行作2—3 次)
(一)计算
维生素 C 含量(mg/100g样品)=(VT/W )×100
式中:V 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ml数
T为1ml染料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W 为滴定时所用样品稀释液中含样品的g 数
注意事项
1.整个滴定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的维生素 C 被氧化。
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 。
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少于1ml 或多于4ml ,若滴定结果不在此范围,则必须增减样品量或将提取液稀释;
2.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很慢;
3.提取液中尚含有其它还原性的物质,均可与2,6—二氯酚靛酚
反应,但反应速度均较维生素 C 慢,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滴一滴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锥形瓶直至呈粉红色15s 不褪色为终点;
4.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需脱色,可用白陶土、30%Zn(AC)2和15%K4Fe(CN)6 溶液等,本实验用30%Zn (AC)2 和15%K4Fe(CN)6溶液脱色,若色素不多,可不脱色,直接滴定。
5.在生物组织和组织提取液中,维生素 C 还能以脱氢维生素 C 及结合维生素C的形式存在,它们同样具有维生素 C 的生理作用,但不能将2,6—二氯酚靛酚还原脱色.
6.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酶的作用,而1%的草酸无此作用
思考题
1.指出3—4 种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物质。
2.为了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