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 坐标图像题考点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4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 答第一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答 第二卷前,还要按要求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名称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是 否填写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
3. 考生必须用规定的铅笔将答题卡上第一大题中对应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
4. 第二卷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 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5.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N-14 Fe-56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4小题。
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 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人储量的油田。
油田中的石油属于A. 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2. 口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蔬菜腐烂B.面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刀生锈3. 右图是某葡萄糖酸锌11服液的标签。
标签上的含锌6.5mg 是指锌4. 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A.浓硫酸B.食醋(pH 二3)C.食盐水(pH=7)D.苏打或肥皂水(pH 二9-10)5. 下列仅品中主要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的是A.植物油B.鸡蛋C.大米D.西红柿6. 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的溶解度大于C 的溶解度B. t/C 时,100g 水溶解了 40gA 就达到了饱和状态C. qc 时,A 和C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A 和B 的饱和溶液从降到t ;C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都变小7. 出土的占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锈 迹斑斑。
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金、铜、铁B.铁、金、铜C.铁、铜、金D.铜、金、铁8. 错酸^(Bi 4Ge 30]2)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归纳题型解法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其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答坐标图像题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点(如起点、终点、交叉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类型一有关溶解度的图像【方法技巧】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从点、线、面三方面来理解:(1)点。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相应物质的溶解度;②坐标系中有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可通过相同温度下,相应点的高低比较该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③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线。
①曲线逐渐降低,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曲线逐渐升高,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曲线平缓,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曲线越陡,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据此可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或者降温结晶)。
(3)面。
曲线下面,表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表示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面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一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二是蒸发掉适量的溶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溶剂和溶质质量的影响。
在一定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例1 (2015·滨州,2014·黄冈)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类型二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方法技巧】(1)改变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
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2016·重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C.浓盐酸D.KOH固体2.(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3.(2016·聊城改编)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7.(2015·北京)已知2KClO 3=====2△ 2KCl +3O 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 .生成O 2的质量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8.(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 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9.(2016·绵阳)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 .图1: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未使用催化剂,b 使用了催化剂B .图2: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 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C .图3: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 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D .图4:溶质为a 、b 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 2降至T 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 、b 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10.(2016·丽水)向一定量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OE 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B .PF 有沉淀生成C .G 点溶液的pH >7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1.B 【解析】A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 应逐渐变大,错误;B 项,稀盐酸与硝酸银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 不变,正确;C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逐渐变小,错误;D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 逐渐变大,错误。
⼴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坐标图像题优化训练专题⼀坐标图像题⼴东真题精选2. (2017⼴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针对强化训练1. (2018烟台改编)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1. (2018⼴东)向⼀定质量的⽔中加⼊⽣⽯灰,CaO^M/g 1)A ⽤氯酸钾制取B .等质量碳酸钙与⾜ C.硝酸铵溶于⽔时溶氧⽓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液的温度变化D.发⽣的反应为 2KN O 2=2KNQ +QfA. 向⼀定量的饱和⽯灰⽔中加⼊氧化钙B. 加热⼀定量咼锰酸钾固体产⽣氧⽓C. ⽤⼀定量的双氧⽔制取氧⽓D. 向⼀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铜丝GN 〉质城磨溶质质试分数(:⾎质帥H11-1 rl3.(2015⼴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2.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的⽅法有多种。
⼩华同学进⾏了以下四个实验,并⽤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定发⽣的是()3.(2018孝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的是()5.在⼀定质量表⾯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A. 化学反应中,原⼦总数随时间的变化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过量Zn 粉、Fe 粉C. 某温度时,向⼀定量的饱和⽯灰⽔中加⼊少量⽣⽯灰D. 向稀盐酸与MgCb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过量A. 在稀盐酸中加⼊ CuCl 2,然后向其中加⼊NaOH 溶液B.在NaOH 溶液中加⼊Ns b CO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稀盐酸C. 在NaOH 溶液中加⼊CuO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稀硫酸D. 在NaOH 溶液中加⼊Ba (NO )2,然后向铁粉的质晰A. 在⼀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铁粉⾄过量B. ⽤胃舒平[主要成分Al (0H )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 的情C. 向盛有⼀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稀硫酸⾄过量D. 加热⼀定量氯酸钾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A.⾼温煅烧⼀定质量的碳酸钙B .甲烷在盛有⾜量空⽓的密闭容器内燃烧Zn Cl 2溶液中加⼊铁粉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打「冷3U 歸的应剧d祐哉醸的陋l徘硫臓的质暈⾎⽫夜稀盐酸质址沧6.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7.(2018南充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8. 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况描述正确的是()溶娥质⾍盐酸駆吐仗[1A. 向⼀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 向 Ns t SO 和 CuSO 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C. 向⼀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量D. 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成铜和⼆氧化碳A. 镁条在盛有氧⽓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 将⼀定量的 NaOH固体加⼊⽔中C. 向 CaCl 2 和 HCI 的混合溶液中加⼊N&CO 溶液⾄过量D. 向 AgNO 和 Cu (NO ) 2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A. 等质量的锌粉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B. 可表⽰反应:光昭2HCIO=====2HCI + Q fC. 氧⽓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关系D. 向⼀定质量的⼆氧化锰中加⼊过氧化氢溶液H|r>il/inin■'< 4:时间/mi”両J CO J 蒂液的丽lit*究1质域厲9. (2018威海改编)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横坐标纵坐标 A 浓硫酸敞⼝放置⼀段时间放置时间溶质质量分数B加热⼀⽦量咼锰酸钾固体加热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兀素的质量C 将⼀定量的60 C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室温时间溶剂质量 D向⼀定量碳酸钙中加⼊稀盐酸稀盐酸的质量固体质量11. (2018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参考答案⼴东真题精选 1 . D 2.D3.B4.D针对强化训练 1 . D 2.D3. C 【解析】A.在⼀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铁粉⾄过量,开始时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硝酸铜的质量不A .将⽔通电⼀段时间B.向 Na t SQ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加⼊ Ba (QH )2 溶液C.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10%勺盐酸中不断加⽔时 IWAninA.向⼀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稀硫酸⾄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过量C.在饱和⽯灰⽔中加⼊少量⽣⽯灰D.在密闭容器中⽤红磷测定空⽓中氧⽓的含量时间Anin1讪门Hi :落测站枷r iij就⾎⼉[电6?痕的k甩1'盐哑变,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增⼤。
中考化学重难专题完全突破专题五坐标曲线题类型一pH变化曲线①酸碱中和;图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小,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图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大,,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②酸碱稀释图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图4: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增大(酸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类型二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曲线①反应物质量变化;图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变,反应物有剩余。
(不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反应物没有剩余,完全反应,反应结束);②生成物质量变化: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有一种反应物质量为零,此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图4: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由图像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图5: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有一个反应(O-A段)优先发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第二个反应(A-B段)的生成物质量曲线不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即A点开始)。
(如将稀盐酸加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优先发生反应(0-A段),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从A点开始),产生气体,并且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后(B 点),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
③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变化;图6:固体物质与溶液发生反应时,消耗的固体物质质量比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曲线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59。
类型一质量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酸、碱、盐溶液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一般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
如:①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时,NaOH先和HCl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 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②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③所示。
③向稀盐酸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才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要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3、BaCO3、Cu(OH)2等沉淀;但是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2+和SO2-4(或Ag+和Cl-),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察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类能力的考察往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达成。
解决此类问题一定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绘的化学情形;二是看懂图像所描绘的化学意义。
第一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而后剖析有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波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能否切合。
要点要抓住要点的三点( 起点、转折点、终点 ) 、曲线的变化趋向及横、纵坐标的比率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坐标图像题剖析详见P 45。
种类一 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必定温度下,向一 必定温度下,向 A 必定温度下,向 AA 的定质量溶剂 ( 如水 )必定温度下向过程的不饱和溶液中加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B中加入 A入 A饱和溶液中加入A图像溶质 A 的质量一直溶质 A 质量 ( 质量分数 ) 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剖析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 ( 质量分数 )不再增大开始时,跟着 A 的 不变,跟着 B 物质溶解,溶质 ( 溶液 )原溶液饱和,溶质的溶解,溶液质量不可以持续溶解,溶 质量、溶质质量分 不停增大,当 B 达数先增大 ( 起点时质(溶液 ) 质量、溶到饱和后,溶液质大于零 ) ,达到饱质质量分数均保持 量不再改变,故溶不变和后均不再改变质 A 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再改变2. 溶液稀释或高升温度时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将溶液升温过程溶液稀释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度高升而减小 ( 饱和度高升而减小 ( 不温度高升而增大饱和溶液 )溶液 )图像跟着水的加入,温度高升,物质的溶质的质量不溶解度减小,在溶温度高升,物质温度高升,物质的变,溶液的质量液达到饱和以前无的溶解度增大,溶解度减小,固体不停增添,所以固体析出,溶液达剖析没有固体析出,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不到饱和后,有固体溶质质量及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减断减小,渐渐接析出,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均不变小近于 0,但不会溶质质量分数先不等于零变,后减小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向必定量水中加入少许NaOH(或浓硫酸过程向必定量水中加入少许硝酸铵等等)图像物质溶解放热,则跟着时间的变化溶液物质溶解吸热,跟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剖析温度先高升,后恢复至室温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种类二溶液 pH的变化图像酸碱稀释过程的pH 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响过程的 pH 变化图像分类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向碱溶液中加入碱溶液酸溶液图像溶液 pH 由小于溶液 pH 由大于起点时, pH<7,起点时, pH>7,跟着碱溶液的加跟着酸溶液的加7 的某个数值开7 的某个数值开入, pH渐渐增入, pH渐渐减始,渐渐增大,始,渐渐减小,大,当两者恰巧小,当两者恰巧剖析但溶液一直显酸但溶液一直显碱完整反响时, pH完整反响时, pH 性,溶液 pH 只性,溶液 pH只= 7,再持续加= 7,再持续加能靠近 7,而不能靠近 7,而不入碱溶液,溶液入酸溶液,溶液能等于或大于 7能等于或小于 7显碱性, pH>7显酸性, pH<7技巧点拨从反响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仍是碱加入酸:第一要依据图像起点pH 的大小来判断开端溶液的酸碱性,而后依据曲线的走势和pH 的变化确立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第2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
1.(2016·重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C.浓盐酸D.KOH固体
2.(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3.(2016·聊城改编)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7.(2015·北京)已知2KClO 3=====2
△ 2KCl +3O 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
MnO 2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8.(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 2和CuCl 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9.(2016·绵阳)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未使用催化剂,b 使用了催化剂
B .图2: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 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图3: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 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
D .图4:溶质为a 、b 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 2降至T 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 、b 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10.(2016·丽水)向一定量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E 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
B .PF 有沉淀生成
C .G 点溶液的pH >7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1.B 【解析】A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 应逐渐变大,错误;B 项,稀盐酸与硝酸银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 不变,正确;C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逐渐变小,错误;D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 逐渐变大,错误。
2.B 3.A 4.D 5.B
6.C 【解析】A 项,温度不变,KNO 3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正确;B 项,久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一定量盐酸后开始产生气体,待Na 2CO 3完全反应后气体的量不再增加,正确;C 项,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错误;D 项,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O +C=====高温
2Cu +CO 2↑ 160 12 128 44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直
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7.A
8.D 【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Zn+CuCl2=== Cu+ZnCl2溶液增量
65 64 65-64=1
Zn+FeCl2=== Fe+ZnCl2溶液增量
65 56 65-56=9
A项,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正确;B项,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正确;C项,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为0,正确;D项,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错误。
9.C 【解析】A项,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a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b应该是没有使用催化剂,错误;B项,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减小,错误;C项,等质量的铁和锌与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所以加入锌的溶液增加的质量就大,正确;D项,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a溶液析出的固体多,所以最终两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
10.D 【解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并有气体放出,盐酸消耗完后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曲线最高点说明氯化钙反应完全。
A项,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正确;B项,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B正确;C项,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正确;D项,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