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成功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锻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成功的正确认识,学会欣赏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学生激发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培养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成功》的主题分析和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解读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作者对于成功的深层次含义的阐述。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5. 写作练习:四、课后作业1. 学生复习课文,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小组竞赛:小组之间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竞赛,增强课堂互动。
七、课文拓展1. 学生收集有关成功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推荐成功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进行班级交流。
八、情感态度培养1.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或对成功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九、家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十、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9课《成功》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成功季羡林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明白得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4.把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导入。
晚清闻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咨询者,必通过三种之境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板书〕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板书〕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板书〕此第三境也。
〞当代闻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著文认为所谓〝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十分简练地高度概括了这三种境域的内核。
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字词言简意赅〔 〕: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赅,完备,概括。
明白之至:明白到了极点。
之,到;至,极点。
不期〔 〕而来:不预定日期就来到了。
期〔 〕年:一周年。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行看。
蓦〔 〕然:不经心地;猛然。
囊〔 〕萤〔晋朝车胤〕映雪〔晋代孙康〕悬梁〔西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明白。
晷〔 〕:日影,日光。
烦琐〔 〕:纷杂琐碎。
2.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作者〝大题小做〞,谈他对成功的明白得,并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一层〔1〕,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
第二层〔2—4〕,提出〝成功〞的公式。
第二部分〔5—10〕,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层〔5—8〕,具体地分析公式中的〝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条件。
第二层〔9—10〕,强调勤奋是最全然的条件,期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成功》【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同时学习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创造机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季羡林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生,山东清平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时注意以下要求:(1)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样谈成功的?请找出作者的观点。
读完教师强调赅(ɡā¡)、焚(fén)、兀(wù)、晷(gu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同时让同学们明确作者的观点: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2.把握观点,小组讨论,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1层(1):借助字典,诠释“成功”,引出论题。
第2层(2-4):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九成功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论述成功之道的文章很多,对这一问题,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尽相同。
本文作者季羡林作为著名学者,对这个老话题却有独到的见解。
韩愈和王国维都是伟大的学者,他们对成功之道,都强调了勤奋这一决定因素。
本文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试图更全面地探索成功之道,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醒读者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作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
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认识提供给读者参考,有助于读者全面地思考这一问题。
咬文嚼字1.字音言简意赅.(gāi)焚膏..(fén gāo)晷.(guǐ)兀.(wù)2.多音字3.形似字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剖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发生过关于“天才”的一场争论。
林彪在20世纪60年代,怀着个人的目的,称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实际上是吹嘘自己是天才。
后来,毛泽东发现林彪的野心,开始组织批判“天才论”。
2.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剖析: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作了分析,强调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条件,这也是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道理。
3.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剖析:季羡林先生用六个字解说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境”,干净利索,准确明了。
学贵有疑,季先生没有拘泥于王国维的学说,而是敢于突破前人,大胆超越,发表新的见解,显示了创新思维的独特魅力,这与王国维先生赋予前人词句以新意的创造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同时作为治学严谨的大学者,季先生出语严密,避免偏激,在阐述自己看法时并没有武断地否定王国维的学说,于其出语之谦逊温婉中,显示出大家风范。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成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作者观点,懂得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过程与方法: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2.培养学生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奥运冠军能登上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能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言简意烦浩无待舌2.对照课文,完成下列词语填空:错()复杂实()求()悬()刺()无待()舌言简意()家()户晓三、作者简介先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来简介作者,然后教师明确:季羨林(1911—2009),某某清平人。
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某某省立某某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大学东语系教授。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009年7月11日逝世。
四、整体感知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
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2.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一层(1):借助词典,注释“成功”,引入话题。
1 / 7【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新版)苏教版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回顾总结一生治学的体会,通俗而耐读,阅读可以软泥怪我们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的深邃的思想。
鉴于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深读精思”,应在思考中品读,在品读中思考,故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便于理解作者的作品观点和作品内涵。
对于隽永智慧的语句,应提倡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深邃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但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应鼓励他们搜集资料,参与讨论,参与争辩。
对于论证方法,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或者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向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延伸,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迎接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2.理解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1.查词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自默词语。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先生。
3.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
4.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用的三首词的出处,并能熟读成诵。
5.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几个成语,并另外收集几个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及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2.了解本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事例或名言。
过渡:那么,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对成功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一起学习。
2.学生介绍季羡林其人其事。
3.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了解类型: 立论文驳论文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三要素论点:文章的核心和统帅论据:为证明论点。
论证: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论点分类: 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 / 7。
《成功》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谈谈你对本文作者的了解。
2.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据类型有:、。
论证方式有:、、、等。
大体论证结构:、、。
3.字音互填,并把你以为重要的字词写下来。
言简意(gāi)繁琐.()家(yù)户晓阑(shān)(qiáo) 悴( ) 蓦.()然回顾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4.摘录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并进行背诵。
5.认真阅读课文,试探:作者以为成功需要哪些条件?三个条件中作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什么?6.找出王静安《人世词话》中所引用的三句话的原文,并说说原文的意思。
7.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吗?二.课堂巩固: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咱们无能为力。
机缘是不期而来的,咱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满是咱们自己决定的,咱们必需在这一项上下功夫。
在那个地址,前人的教诲也多得很。
仍是举韩文公。
他说:“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伙儿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通过三种境遇:‘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_______ _____。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 _______。
’此第二境也。
‘____ ________。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的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缘。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可是,我以为,补上天资和机缘,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伙儿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宋词原句。
2.请概括以上文字的中心。
3.“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什么意思?引用韩愈的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4.作者什么缘故说勤奋是成功的最全然条件?5.作者以为“天资+勤奋+机缘=成功”,你有你的成功之道吗?你以为成功还需要什么条件?三.拓展延伸: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绩,必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要紧观点和论证方式。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大体观点进行拓展。
4、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表现象进行探讨。
二、教学重点:一、找出文中的要紧观点和论证方式。
二、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三、教学难点:一、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表现象进行探讨。
二、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大体观点进行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这一环节用运朗诵法自主学习,同时也为第二环节研读文本效劳。
)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试探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二、本文的脉络如何呢?全文共10段,能够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1~4)提出问题——作者谈他对成功的明白得,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第二部份(5~10)分析问题——指出勤奋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这一环节运用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法)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概念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然后以自己的治学体会,就这一个论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天资+勤奋+机缘=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
专门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丑陋行为深恶痛绝。
对现今一些“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的人,说“我除羡慕”“不敢赞同一词”,顺便挖苦。
作者主张每一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判自己,不要离开实际,不要太高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就照顾了“成功”内涵中“预期”的含义。
3、作者以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贯为前人所赞扬”,同时,也说明了自己也赞同。
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历时,已经顺便提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以为即便天资高,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不必饶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不必证明了。
《成功》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思路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教学重、难点: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一、提前候课, 了解学情二、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三、预习检测:1、生字词检测:2、作者简介:3、议论文知识点复习:(1)议论文三要素:(2)论点分类:(3)论据类型:(4)论证结构:(5)常见论证方法: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并思考: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方法提示:怎样来找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思路并概况各层大意:(方法提示:根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来划分文章层次)3、结合文中语句回答:(1)在季老先生看来,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2)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和机遇的呢:(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呢:(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五、再读文本,深入探究:1、合作探究,理解观点。
读课文第七、九、十,三个自然段,理解作者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2、援疑质理,各抒己见。
小小辩论赛:对于成功的条件的看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未必相同,有的人可能认为勤奋更重要,有的人认为机遇和天资更重要,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就此展开辩论,在你看来,成功到底什么最重要。
六、教学小结:七、当堂训练: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探究练习一: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九课成功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写作思路。
2、理解作者观点闪烁的真理之光,体会作品语言的深刻内涵。
3、认知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对成功的独特见解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语言的深邃内涵
【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
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说说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
1、阅读感悟,说说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成功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2、各抒己见,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成功之道的阐述呢?说出你的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的历程,想一想说说你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
4、本文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许多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拓展延伸】挑战自我,走向辉煌!
对于作者的成功公式,你有没有修改或补充的意见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意思
言简意赅.阑珊
..
..憔悴
2、议论文常识填空
议论文是一种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常用文体。
它的三要素是
论证方法有等。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
3、本文中作者把“成功”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作者认为成功需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其中关键要素是什么?
5、本文多处引用名言,你对那一句感受最深,说说你的理解?
【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
完成目标检测题
【课堂记录】。
第9课成功
一、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成功=天资+机遇+勤奋。
2、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3、体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
1、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三、自主学习
1、读题,解题。
虽然人生短暂,但追求成功是每个人的心愿。
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围绕这个话题,我们走进季羡林的佳作--- 《成功》。
2、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言简意赅.():不期.()而来:期.()年:
憔悴.():蓦.()然:
晷.():烦琐.():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作者究竟认为哪一点最重要呢?天资、勤奋、还是机遇?(2)、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课文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
什么叫成功?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作者提出怎样的见解?
2、学习第二部分。
第一层:具体分析“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条件。
先谈天资:①天资和天才有何区别:
②作者对天资问题持什么态度?
③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
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层: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1.学习第9段:
先对上一层的分析作了一个小结,指出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天资”和“机遇”我们对它是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勤奋”。
这就是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内容。
文章在前面对“成功之路”作了许多分析,都是为了铺垫出这条“成功之路”。
由此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很下工夫。
”并引用韩愈的话来证明。
2.学习第10段:
①引用并分析了王国维的经典比喻,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
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认为自己公式中的“天资”与“机遇”也是重要的,考虑到角度的不同,不再展开论述,而是抓住了“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条“衣带渐宽终不悔”,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或是干事业,最后后再次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背诵并理解三句诗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五、达标巩固
针对课文中心,成功,你又有何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事实来证明。
(1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