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52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第一篇: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案例案例经过:2013年11月22日上午,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维修过程中引发起火爆炸。
2013年11月22日中午十二时,丽东化工厂门口爆炸导致形成大沟,一辆履带挖掘机、一辆重卡被掀翻,记者在现场看到,沟内可见两具尸体。
青岛市新闻办通报称,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
市、区政府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正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截止11月22日,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
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前漏油点现场情景(11月22日7时32分手机拍摄)现场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员21人。
其中,除1人站位较远外,9人遇难,8人失踪,3人受伤。
“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1“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2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1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2事故现场大量石油漂浮在水面上候鸟羽毛被浸满油污后,便无法飞翔。
疑是泄漏点悲伤遇难者家人事故遇难者遗体黄岛区丽东化工门前爆燃点再次找到一名遇难者遗体,遇难者的手臂露在外面案例焦点:1、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中石化应急响应为什么没有启动?黄岛区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未疏散群众?2、石油天然气管线为什么在人群密集地区铺设?同时在一条窄路上敷设11条不同管线的规划是否合理?案例分析:1、直接原因: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2、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十二条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
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1事发过程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
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
7时30分,中石化(一说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围油栏。
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面有油。
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
10时30分许,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
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
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
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2事故救援青岛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事故现场已经成立指挥部,包括环保、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置。
市、区两级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青岛120急救中心派出8辆救援车前往,伤者被送到青医附院西海岸园区。
医院门口准备了大量推车,医护人员正全力救治伤者.据“黄岛发布”通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已到位,事故原因由调查组调查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