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5等腰三角形(2份打包)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9
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36,AB的中垂线MD交AC于点D、交AB 1.(2011某某某某,13,3分)如图,已知AB=AC,∠A=于点M。
下列结论:①BD是∠ABC的平分线;②△BCD是等腰三角形;③△ABC∽△BCD;④△AMD≌△BCD,正确的有( )个A.4 B.3 C.2 D.1(第13题)【答案】B2. (2011某某某某,12,3分)如图4, △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 O为BC、EF的中点,则AD:BE 的值为( )A. 3:1B.2:1C. 5:3D. 不确定【答案】A3. (2011某某呼和浩特市,7,3分)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 ,那么它的周长是()A. 9cmB. 12cmC. 15cm或12cmD. 15cm【答案】D4. (2011某某某某,7,4分)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6,那么它的周长为()A.15B.12 C【答案】A5. (2011某某某某,20,3分)如图在Rt△ABC中,AB=CB,BO⊥AC,把△ABC折叠,使AB落在AC上,点B 与AC 上的点E 重合,展开后,折痕AD 交BO 于点E ,连结DE 、EF.下列结论:①tan ∠ADB=2 ②图中有4对全等三角形 ③将△DEF 沿E 折叠,则点D 不一定落在AC 上 ④BD=BF ⑤AOF DFOE S S ∆=四边形,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6. (2011某某某某,8,3分)如图,直线1l ∥2l ,点A 在直线1l 上,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1l 、2l 于B 、C 两点,连结AC 、BC .若54ABC ∠=,则1∠的大小为(A )36.(B )54.(C )72.(D )73.【答案】(C )7. (2011年某某地区,7,4分)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C8. (2011某某某某,8,3分)如图,在△ABC 中,AB =20㎝,AC =12㎝,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 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 ) A . 2.5B .3秒C .3.5秒D .4秒QCBPA【答案】D9. (2011某某某某,8,3分)如图,直线1l ∥2l ,点A 在直线1l 上,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1l 、2l 于B 、C 两点,连结AC 、BC .若54ABC ∠=,则1∠的大小为(A )36. (B )54.(C )72.(D )73.【答案】(C )11. (2010乌鲁木齐,10,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点P 为BC 边上一点,且1BP =,点D 为AC 边上一点若60APD ∠=︒,则CD 的长为A.12 B.23 C.34【答案】B12.13. (2011某某某某,10,3分)如图6,在等边△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AC 边上一点,且∠ADB +∠EDC =120°,BD =3,CE =2,则△ABC 的边长为A .9B .12C .16D .18【答案】A二、填空题1.(2011某某某某,12,4分)如图,在△ABC中,AB=AC,∠B=40°,则∠A=.【答案】100°;2. (2011某某,8,3分)如图,在△ABC中,AB=AC,CD平分∠ACB,∠A =36°,则∠BDC的度数为.【答案】723. (2011某某某某,15,3分)如图4,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B的长为6cm,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等于_________cm2.AB′C′图4【答案】34. (2011某某莱芜,15,4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AB=B C,∠B=0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若AC=6cm ,则AD=___________cm.(第15题图)DCBA【答案】25. (2011某某,14,3分)如图,在△A BC 中,A B =AC ,∠A =80°,E ,F ,P 分别是A B ,A C ,BC 边上一点,且BE =BP ,CP =CF ,则∠EPF =度.【答案】506. (2011某某某某,12,3分)如图,在△ABC 中,∠B=30°,ED 垂直平分BC ,ED=3,则CE 的长为_________.【答案】67. (2011某某某某,19,3分)如图4,△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下列结论中:①BE=DC ;②∠BOD=60°;③△BOD ∽△COE.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图4BA CEO【答案】①8. (2011某某某某,12,3分)如图,在△ABC 中,∠B=30°,ED 垂直平分BC ,ED=3,则CE 的长为_________.【答案】69. (2011某某,15,3分)如图,△ABC 中,AB=AC ,点D 为BC 的中点,∠BAD=20°,则∠C=.【答案】70°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1. (2011某某某某,21,本题满分9分)如图9,已知线段AB 的长为2a ,点P 是AB 上的动点(P 不与A ,B 重合),分别以AP 、PB 为边向线段AB 的同一侧作正△APC 和正△PBD .(1)当△APC 与△PBD 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时,AP=___________;(直接写结果)(2)连结AD 、BC ,相交于点Q ,设∠AQC=α,那么α的大小是否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请说明理由;ACDB(3)如图10,若点P 固定,将△PBD 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180°),此时α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答案】(1)223a ;(2)α的大小不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 理由:∵△APC 是等边三角形,∴PA=PC, ∠APC=600,∵△BDP 是等边三角形,∴PB=PD, ∠BPD=600, ∴∠APC=∠BPD, ∴∠APD=∠CPB, ∴△APD ≌△CPB, ∴∠PAD=∠PCB,∵∠QAP+∠QAC+∠ACP=1200,∴∠QCP+∠QAC+∠ACP=1200, ∴∠AQC=1800-1200=600; (3) 此时α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始终等于600.2. (2011某某随州,18,7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4,FC=3,求EF 长.【答案】连结BD ,证△BED ≌△CFD 和△AED ≌△BFD ,求得EF=5 3. (2011某某襄阳,21,6分)如图6,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连接AD ,AE . ①AB =AC ;②AD =AE ;③BD =CE .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直接作答);第18题图BAEDF C(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答案】(1)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 ·········· 3分 (2)(略) 6分4. (2011某某达州,20,6分)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m 上,AC⊥BC,且AC=BC ,△DEF 的边FE 也在直线m 上,边DF 与边AC 重合,且DF=EF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思考,猜想并写出AB 与AE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将△DEF 沿直线m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DE 交AC 于点G ,连结AE ,BG .猜想△BCG 与△ACE 能否通过旋转重合?请证明你的猜想.【答案】解:(6分)(1)AB=AE, AB ⊥AE(2) 将△BCG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后能与△ACE 重合(或将△A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能与△BCG 重合),理由如下:∵AC ⊥BC ,DF ⊥EF ,B 、F 、C 、E 共线,∴∠ACB=∠ACE=∠DFE=90° 又∵AC=BC ,DF=EF ,∴∠DFE=∠D=45°,在△CEG 中,∵∠ACE=90°,∴∠CGE=∠DEF=90°, ∴CG=CE , 在△BCG 和△ACE 中E DCB A图6∵⎪⎩⎪⎨⎧=∠=∠=CE CG ACE ACB AC BC ∴△BCG ≌△ACE (SAS )∴将△BCG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后能与△ACE 重合(或将△A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能与△BCG 重合)5. (2011某某省随州市,18,8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C =90°,D 为AC 边的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
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选择题1.(2011•铜仁地区7,3分)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故本选项正确;C、等腰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以及其对称性的应用.2.(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7,3)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cmB、12cmC、15cm或12cmD、15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确定是否符合题意.解答:解:当6为腰,3为底时,6-3<6<6+3,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周长为5+5+3=13;当3为腰,6为底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3.(2011辽宁沈阳,7,3)如图,矩形ABCD中,AB<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2个B、4个C、6个D、8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2011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二十九章锐角三角函数与特殊角—含答案)D【答案】B3. (2011四川内江,11,3分)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E=60°,BD=4,CE=43,则△ABC的面积为A.83B.15 C.93D.123【答案】C4. (2011山东临沂,13,3分)如图,△ABC中,cosB=22,sinC=53,则△ABC的面积是()A.221B.12 C.14 D.21【答案】A5. (2011安徽芜湖,8,4分)如图,直径为10BACDE的⊙A 经过点C (0,5)和点O (0,0),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 A .12B .34C .32D .45【答案】C6. (2011山东日照,10,4分)在Rt △ABC 中,∠C =90°,把∠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 A =a b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A )tan A ·cot A =1 (B )sin A =tan A ·cos A(C)cos A=cot A·sin A(D)tan2A+cot2A=1【答案】D7. (2011山东烟台,9,4分)如果△ABC中,sin A=cos B=2,则下列最确切的结论是()A. △ABC是直角三角形B.△ABC是等腰三角形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BC是锐角三角形【答案】C8. (2011 浙江湖州,4,3)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BC=1,AC=2,则tan A的值为A.2 B.1C.52D.255【答案】B9. (2011浙江温州,5,4分)如图,在△ABC中,∠C=90°,AB=13,BC=5,则sin A的值是( )A.513B.1213C.512D.135【答案】A10.(2011四川乐山2,3分)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tanα=A.1 B.2 C.12D.5【答案】B11. (2011安徽芜湖,8,4分)如图,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O (0,0),B是y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A.12B.34C.32D.45【答案】B12. (2011湖北黄冈,9,3分)cos30°=()A.12B.22C.32D.3【答案】C13. (2011广东茂名,8,3分)如图,已知:9045<<A,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A.sinA=cosA B.sinA>cosAC.sinA>tanA D.sinA<cosA【答案】B14. (20011江苏镇江,6,2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 D.若5则sin∠ACD的值为( )5 25 C. 5 D. 23答案【 A 】15. (2011湖北鄂州,9,3分)cos30°=( )A .12B .22C .32D 3【答案】C16. (2011湖北荆州,8,3分)在△ABC 中,∠A =120°,AB =4,AC =2,则B sin 的值是A .1475B .53C .721D .1421 【答案】D17. (2011湖北宜昌,11,3分)如图是教学用直角三角板,边AC=30cm ,∠C=90°,tan ∠BAC=33,则边BC 的长为( ). A. 303cm B. 203cm C.103cm D. 53cm【答案】C二、填空题1. (2011江苏扬州,13,3分)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答案】105°2. (2011山东滨州,16,4分)在等腰△ABC 中,∠C=90°则tanA=________.【答案】13. (2011江苏连云港,14,3分)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A=_______.【答案】124. ( 2011重庆江津, 15,4分)在Rt △ABC 中,∠C=90º,BC=5,AB=12,sinA=_________.【答案】125·5. (2011江苏淮安,18,3分)如图,在Rt △ABC 中,∠ABC=90°,∠ACB=30°,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后得到△AB 1C 1,B 1C 1交AC 于点D ,如果AD=,则△ABC 的周长等于 .【答案】66. (2011江苏南京,11,2分)如图,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 交于点A ,再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 ,画射线OB ,则cos ∠AOB 的值等于_________.(第11B A M O【答案】127. (2011江苏南通,17,3分)如图,测量河宽AB(假设河的两岸平行),在C点测得∠ACB =30°,D点测得∠ADB=60°,又CD=60m,则河宽AB为▲ m(结果保留根号).【答案】303.8. (2011湖北武汉市,13,3分)sin30°的值为_____.【答案】129. (20011江苏镇江,11,2分)∠α的补角是120°,则∠α=______,sinα=______.答案:60°,310.(2011贵州安顺,14,4分)如图,点E(0,4),O(0,0),C(5,0)在⊙A上,BE是⊙A上的一条弦,则tan∠OBE= .第14题【答案】54三、解答题(1) 1. (2011安徽芜湖,17(1),6分)计算:2011315(1)()(cos68)338sin 602π---+++-. 【答案】 解:解: 原式18138=--++ …………………………………4分8=-…………………………………6分 2. (2011四川南充市,19,8分)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点F 落在AD 上. (1)求证:⊿ABE ∽⊿DFE;(2)若sin ∠DFE=31,求tan ∠EBC 的值.FED CBA【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C=90° ∵⊿BCE 沿BE 折叠为⊿BFE ∴∠BFE=∠C=90°∴∠AFB+∠DFE=180°-∠BFE=90°又∠AFB+∠ABF=90° ∴∠ABF=∠DFE ∴⊿ABE ∽⊿DFE(2)解:在Rt ⊿DEF 中,sin ∠DFE=EF DE =31∴设DE=a,EF=3a,DF=22DE EF -=22a∵⊿BCE 沿BE 折叠为⊿BFE ∴CE=EF=3a,CD=DE+CE=4a,AB=4a, ∠EBC=∠EBF又由(1)⊿ABE ∽⊿DFE ,∴BF FE =AB DF =a a 422=22∴tan ∠EBF=BF FE =22tan ∠EBC=tan ∠EBF=223. (2011甘肃兰州,21,7分)已知α是锐角,且sin(α+15°)=2。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一、选择题1.(2011湖北荆州,7,3分)如图,P为线段AB上一点,AD与BC交干E,∠CPD=∠A=∠B,BC交PD于E,AD交PC于G,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相等的角和图形中隐含的相等的角,利用两对应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找到相似三角形即可.解答:解:∵∠CPD=∠A=∠B,∴△PCF∽△BCP△APG∽△BFP△APD∽△GP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2011江苏无锡,7,3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若OA:OC=0B:OD,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与②相似B.①与③相似 C.①与④相似D.②与③相似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由OA:OC﹣=0B:OD,利用对顶角相等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①与③相似,问题可求.解答:证明:∵OA:OC=0B:OD,∠AOB=∠COD(对顶角相等),∴①与③相似.故选B.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熟练记住所学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2011山西,11,2分)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G、F在BC边上,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若DE=2㎝,则AC的长为()A. B.4cm C. D.考点: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专题:相似三角形分析:由题意知DE 是等腰△ABC 的中位线,所以DE ∥BC ,DE =12BC , 因为DE =2㎝,所以BC =4㎝.又DE ∥BC , 所以△ADE ∽△ABC ,且相似比为12.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则MC =2㎝, 由点E 是边AC 的中点,EF ∥AM ,所以FC =1㎝.在△EFC 中, 因为正方形DEFG 的边长是2㎝,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ECAC=)cm , 故选D .解答:D点评:此题是三角形中位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的综合应用.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高学生不易想到.4. (2011陕西,9,3分)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D 、CD 边上的点,连接BE 、AF ,他们相交于点G ,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H ,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某某某某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9:三角形 一、选择题 1.(某某某某3分)如图,在Rt△ABC 中,∠ACB=90°,BC=3,AC=15,AB 的垂直平分线ED 交BC 的延长线与D 点,垂足为E ,则sin∠CAD=A 、14B 、13 C 、154 D 、1515【答案】A 。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设AD=x ,则CD=x -3,在直角△ACD 中,(x -3)2+ (15)2=x 2,解得,x=4。
∴CD=4-3=1,∴sin∠CAD=CD 1AD 4=。
故选A 。
2.(某某某某3分)如图,矩形OABC 的边OA 长为2,边AB 长为1,OA 在数轴上,以原点O 为圆心,对角线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A 、2.5B 、22C 、3D 、5【答案】D 。
【考点】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
【分析】本题利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及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解答即可:由勾股定理可知,∵OB=22215+=,∴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5。
故选D 。
3.(某某某某3分)如图,已知AB =AC ,∠A=︒36,AB 的中垂线MD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M 。
下列结论:①BD 是∠ABC 的平分线;②△BCD 是等腰三角形;③△ABC∽△BCD;④△AMD≌△BCD,正确的有( )个A 、4B 、3C 、2D 、1【答案】B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首先由AB 的中垂线MD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M ,求得△ABD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又由AB=AC ,即可求得∠ABC 与∠C 的度数,则可求得所有角的度数,可得△BCD 也是等腰三角形,则可证得△ABC∽△BCD:∵AB 的中垂线MD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M ,∴AD=BD。
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精选汇编《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2011浙江省舟山,7,3分)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E 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 ) (A )32(B )33(C )34(D )36【答案】B2. (2011四川南充市,10,3分)如图,⊿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 ∠AEC=CDBC;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 ⊥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MEDCBA【答案】D3. (2011浙江义乌,10,3分)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DAE =90°,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 交AD 于点F ,连结BD 交 CE 于点G ,连结BE . 下列结论中:① CE =BD ; ② △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 ∠ADB =∠AEB ; ④ CD ·AE =EF ·CG ; 一定正确的结论有(第7题)ABCD E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4. (2011台湾全区,30)如图(十三),ΔABC 中,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于D 、E 两点,并连接BD 、DE .若∠A =30∘,AB =AC ,则∠BDE 的度数为何?A . 45B . 52.5C . 67.5D . 75【答案】C5. (2011台湾全区,34)如图(十六),有两全等的正三角形ABC 、DEF ,且D 、A 分别为△ABC 、△DEF的重心.固定D 点,将△DEF 逆时针旋转,使得A 落在DE 上,如图(十七)所示.求图(十六)与图(十七)中,两个三角形重迭区域的面积比为何?A .2:1B . 3:2C . 4:3D . 5:4【答案】C6. (2011山东济宁,3,3分)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5cmB .16cmC .17cmD .16cm 或17cmABCDEF G【答案】D7. (2011四川凉山州,8,4分)如图,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 等于( ) A .1013 B .1513 C .6013 D .7513[来源:Z#xx#] 【答案】C 8.二、填空题1. (2011山东滨州,15,4分)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2. (2011山东烟台,14,4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 【答案】4或63. (2011浙江杭州,16,4)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1,过点C 作直线l ∥AB ,F 是l 上的一点,且AB =AF ,则点F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 .4. (2011浙江台州,14,5分)已知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AB,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B ˊ处,DB ˊ,EB ˊ分别交边AC 于点F ,G ,若∠ADF=80º ,则∠EGC 的度数为【答案】80º5. (2011浙江省嘉兴,14,5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则△ABC 的外角∠BCD = °.【答案】1106. (2011湖南邵阳,11,3分)如图(四)所示,在△ABC 中,AB=AC ,∠B=50°,则∠A=_______。
等腰三角形2、(2013年临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 , A 2在x 轴上,点B 1,B 2在y 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 1(1,0),A 2(2,0),B 1(0,1),B 2(0,2),分别以A 1A 2B 1B 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 .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A ) 3 4. (B) 1 3. (C) 23. (D) 12.答案:D解析:以A 1A 2B 1B 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 .为顶点作三角形,能作4个,其中A 1B 1O ,A 2B 2O 为等腰三角形,共2个,故概率为: 1 23、(2013年武汉)如图,△ABC 中,AB =AC ,∠A =36°,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A .18°B .24°C .30°D .36°第6题图DCBA答案:A解析:因为AB=AC,所以,∠C=∠ABC=12(180°-36°)=72°,又BD为高,所以,∠DBC=90°72°=18°4、(2013四川南充,3,3分)如图,△ABC中,AB=AC,∠B=70°,则∠A的度数是()A.70°B. 55°C. 50°D. 40°答案:D解析:因为AB=AC,所以∠C=∠B=70°,∠A=180°-70°-70°=40°5、(2013•宁波)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BC=4,连结BD,∠BAD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且AE∥CD,则AD的长为()6、(201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8、(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 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中,由AD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 的长,再由三角形ADF与三角形ECF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AE为∠ADB的平分线,∴∠DAE=∠BAE,∵DC∥AB,∴∠BAE=∠DFA,∴∠DAE=∠DFA,∴AD=FD,又F为DC的中点,∴DF=CF,∴AD=DF=DC=AB=2,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则AF=2AG=2,在△ADF和△ECF中,,∴△ADF≌△ECF(AAS),∴AF=EF,则AE=2AF=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9、(2013•莱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M为坐标10、(2013•德州)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13、(2013•淮安)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为3和1,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2013•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BC=b(a>b).在△ABC内依次作∠CBD=∠A,∠DCE=∠CBD,∠EDF=∠DCE.则EF等于()=,,=,CD=,.15、(2013成都市)如图,在△ABC中,B C∠=∠,AB=5,则AC的长为()A.2B.3C.4D.5答案:D解析:由∠B=∠C,得AC=AB=5(等角对等边),故选D16、(2013•宜昌)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17、(2013哈尔滨)如图,在ABCD中,AD=2AB,CE平分∠BCD交AD边于点E,且AE=3,则AB的长为( ).(A)4 (B)3 (C) 52(D)2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判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边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等腰三角形判定,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综合运用这三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根据CECE 平分∠BCD 得∠BCE=∠ECD,AD ∥BC 得∠BCE=∠DEC 从而△DCE 为等腰三角形,ED=DC=AB,2AB=AD=AE+ED=3+AB,解得AB=3 故选B 18、(2013•毕节地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20、(2013年广州市)如图5,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BC ,CA 是BCD ∠的平分线,且,4,6,AB AC AB AD ⊥==则tan B =( )A 114 D 4分析:先判断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F是AC中点,继而可得EF是△CAB的中位线,继而得出EF、DF的长度,在Rt△ADF中求出AF,然后得出AC,tanB的值即可计算.解:∵CA是∠BCD的平分线,∴∠DCA=∠ACB,又∵AD∥BC,∴∠ACB=∠CAD,∴∠DAC=∠DCA,∴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AB⊥AC,∴DE⊥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点F是AC中点,∴AF=CF,∴EF是△CAB的中位线,∴EF=AB=2,∵==1,∴EF=DF=2,在Rt△ADF中,AF==4,则AC=2AF=8,tanB===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判断点F是AC中点,难度较大.21、(2013台湾、31)如图,甲、乙两人想在正五边形ABCDE内部找一点P,使得四边形ABPE 为平行四边形,其作法如下:(甲)连接BD、CE,两线段相交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先取CD的中点M,再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M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求出五边形的每个角的度数,求出∠ABP、∠AEP、∠BPE的度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断即可.解答:解:甲正确,乙错误,理由是:如图,∵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08°,AB=BC=CD=DE=AE,∴∠DEC=∠DCE=×(180°﹣108°)=36°,同理∠CBD=∠CDB=36°,∴∠ABP=∠AEP=108°﹣36°=72°,∴∠BPE=360°﹣108°﹣72°﹣72°=108°=∠A,∴四边形ABPE是平行四边形,即甲正确;∵∠BAE=108°,∴∠BAM=∠EAM=54°,∵AB=AE=AP,∴∠ABP=∠APB=×(180°﹣54°)=63°,∠AEP=∠APE=63°,∴∠BPE=360°﹣108°﹣63°﹣63°≠108°,即∠ABP=∠AEP,∠BAE≠∠BPE,∴四边形ABPE不是平行四边形,即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2013台湾、20)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CD中点,今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 长、M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70°,则∠MPC的度数为何?()A.20 B.35 C.40 D.55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P,然后求出∠MCP,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解即可.解答:解:∵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的两弧相交于P点,∴BP=PC,MP=MC,∵∠PBC=70°,∴∠BCP=(180°﹣∠PBC)=(180°﹣70°)=55°,在长方形ABCD中,∠BCD=90°,∴∠MCP=90°﹣∠BCP=90°﹣55°=35°,∴∠MPC=∠MCP=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是基础题.23、(2013•滨州)在等腰△ABC中,AB=AC,∠A=50°,则∠B=65°.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5 .25、(2013•黄冈)已知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在其图象上,点B 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AO、AB,且AO=AB,则S△AOB= 6 .AC×CO=3,AC×BC=3,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12°.27、(2013•黄冈)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为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1,连接DE,则DE= .∴∠DBC=BD==DE=BD=故答案为:△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8 个.29、(2013•荆门)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它的顶角为80°或50°.30、(2013凉山州)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求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31、(2013•白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6,4或5,5 .32、(2013凉山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考点: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动点型.分析: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解答:解:由题意,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1)如答图①所示,PD=OD=5,点P在点D的左侧.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4.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3,∴OE=OD﹣DE=5﹣3=2,∴此时点P坐标为(2,4);(2)如答图②所示,OP=OD=5.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4.在Rt△POE中,由勾股定理得:OE===3,∴此时点P坐标为(3,4);(3)如答图①所示,PD=OD=5,点P在点D的右侧.过点P作PE⊥x轴于点E,则PE=4.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3,∴OE=OD+DE=5+3=8,∴此时点P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4)或(3,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形,注意不要遗漏.33、(2013•牡丹江)劳技课上小敏拿出了一个腰长为8厘米,底边为6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她想用这个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边长比是1:2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行四边形的其它顶点均在三角形的边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较短的边长为 2.4cm或cm .==x=cm∠DAE=45°,连接EF、BF,则下列结论:①△AED≌△AEF;②△ABE∽△ACD;③BE+DC>DE;④BE2+DC2=DE2,其中正确的有()个.35、(2013•黔西南州)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15 度.36、(2013•玉林)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已知A(4,3),P是坐标轴上的一点,若以O,A,P三点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 6 个,写出其中一个点P的坐标是(5,0).37、(2013•宁夏)如图,在Rt△ABC中,∠ACB=90°,∠A=α,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边上,则旋转角的大小为2a .沿AC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连接BB′.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B′=BE.又B′E是BD的中垂线,则DB′=BB′.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2,∴BE=BD=1.如图2,连接BB′.根据折叠的性质知,∠AEB=∠AEB′=45°,BE=B′E.∴∠BEB′=90°,∴△B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B′=BE=.又∵BE=DE,B′E⊥BD,∴DB′=BB′=.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翻折变换(折叠的性质).推知DB′=BB′是解题的关键.39、(2013菏泽)如图所示,在△ABC中,BC=6,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动点P在射线EF上,BP交CE于D,∠CBP的平分线交CE于Q,当CQ=CE时,EP+BP= 1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延长BQ交射线EF于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可得EF∥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CB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BM=∠CBM,从而得到∠M=∠PBM,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P=PM,求出EP+BP=EM,再根据CQ=CE求出EQ=2CQ,然后根据△MEQ和△BCQ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延长BQ交射线EF于M,∵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M=∠CBM,∵BQ是∠CBP的平分线,∴∠PBM=∠CBM,∴∠M=∠PBM,∴BP=PM,∴EP+BP=EP+PM=EM,∵CQ=CE,∴EQ=2CQ,由EF∥BC得,△MEQ∽△BCQ,∴==2,∴EM=2BC=2×6=12,即EP+BP=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延长BQ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求出EP+BP=EM并得到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40、(2013年江西省)如图,□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BAD=60°,∠F=110°,则∠DAE的度数为.【答案】25°.【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思路】已知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且有公共边CD,则有AD=DE,即△ADE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DE=∠BCF=60°+70°=130°,∴∠DAE=25°.【解答过程】∵□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有公共边CD,∴AD=DE, ∠ADE=∠BCF=60°+70°=130°.∴∠DAE=11(180)5025 22ADE︒-∠=⨯︒=︒.【方法规律】先要明确∠DAE的身份(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要求底角必须知道另一角的度数,分别将∠BAD=130°转化为∠BCD=130°,∠F=110°转化为∠DCF=70°,从而求得∠ADE=∠BCF=130°.【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周长求角度41、(2013•十堰)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如图1)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2)于点P.(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PQ∽△ABC;(2)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即,﹣;的长为43、(2013杭州)(1)先求解下列两题:①如图①,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求∠A的度数;②如图②,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正半轴上,AC∥x轴,点B,C的横坐标都是3,且BC=2,点D在AC上,且横坐标为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D,求k的值.(2)解题后,你发现以上两小题有什么共同点?请简单地写出.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1)①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A,∠CBD=∠BDC,∠ECD=∠CE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BCA=∠CBD,∠A+∠CDB=∠ECD,∠A+∠CED=∠EDM,然后用∠A表示出∠EDM,计算即可求解;②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表示出点B的坐标,再表示出点C的坐标,然后根据AC∥x轴可得点C、D的纵坐标相同,从而表示出点D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从数学思想上考虑解答.解答:解:(1)①∵AB=BC=CD=DE,∴∠A=∠BCA,∠CBD=∠BDC,∠ECD=∠CE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BCA=∠CB D,∠A+∠CDB=∠ECD,∠A+∠CED=∠EDM,又∵∠EDM=84°,∴∠A+3∠A=84°,解得,∠A=21°;②∵点B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点B,C的横坐标都是3,∴点B(3,),∵BC=3,∴点C(3, +2),∵AC∥x轴,点D在AC上,且横坐标为1,∴A(1, +2),∵点A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2=k,解得,k=3;(2)用已知的量通过关系去表达未知的量,使用转换的思维和方法.(开放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基础题.44、(13年安徽省4分、14)已知矩形纸片ABCD中,AB=1,BC=2,将该纸片叠成一个平面图形,折痕EF不经过A点(E、F是该矩形边界上的点),折叠后点A落在A,处,给出以下判断:(1)当四边形A,CDF为正方形时,EF=2(2)当EF=2时,四边形A,CDF为正方形(3)当EF=5时,四边形BA,CD为等腰梯形;(4)当四边形BA,CD为等腰梯形时,EF=5。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解题攻略】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AC,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BC,那么;③如图3,如果CA=CB,那么.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题类型:动态类型:1.一动点类型问题;2.双动点或多动点类型问题背景类型:1.几何图形背景;2.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背景解题思路: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典例指引】类型一【二次函数综合题中根据条件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指引1.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点M 是其顶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2)第一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D,满足∠DAB=45°,求点D 的坐标;(3)直线x t = (﹣3<t <﹣1)与x 轴相交于点H .与线段AC ,AM 和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P .证明线段HE ,EF ,FP 总能组成等腰三角形.【举一反三】(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 2+bx+3(a≠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类型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19·山东初三期末)如图1,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l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l ,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3)如图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2019·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F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当△BCF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F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0,m),使得△BFQ为等腰三角形?如果有,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类型三【确定满足等腰三角形的动点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3.(2018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对称轴与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2,直线AB与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为直角,边MN与AP相交于点N,设,试探求:①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②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3,0)、C(0,3)三点.点D从C出发,沿线段CO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过点D作OC的垂线交BC于点E,作EF∥OC,交抛物线于点F.(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在探究点D运动时发现,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EF长度可看作O;②当点D与点O重合时,EF长度也可以看作O,于是他猜想:设点D运动到OC中点位置时,当线段EF最长,你认为他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3)连接CF、DF,请直接写出△CDF为等腰三角形时所有t的值.【新题训练】1.(2020·江西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到点A时停止移动.(1)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2)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问:当m 为何值时,线段PA 最长?并求出此时PA 的长. (3)若平移后抛物线交y 轴于点Q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M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8·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6·广西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 (1)请直接写出点A ,C ,D 的坐标;(2)如图(1),在x 轴上找一点E ,使得△CDE 的周长最小,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F 为直线AC 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F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19·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B点坐标为(4,3),抛物线y=12-x2+bx+c经过矩形ABCO的顶点B、C,D为BC的中点,直线AD与y轴交于E点,与抛物线y=12-x2+bx+c交于第四象限的F点.(1)求该抛物线解析式与F点坐标;(2)如图,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E 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E运动.过点P作PH⊥OA,垂足为H,连接MP,MH.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EP+PH+HF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t的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②若△PMH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t的值.5.(2019·湖南中考模拟)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 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从点D与点M 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6.(2018·山东中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7.(2019·山东中考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 (﹣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 使△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2018·广东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4y ax bx =+-(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连结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CDE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 (m ,n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 >0,n <0),连结PB ,PD ,BD ,求△BDP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9.(2019·四川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c (c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OB =OC =3,顶点为M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BM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Q ,垂足为Q ,若OQ =m ,四边形ACPQ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3)探索: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NMC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9·甘肃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0,﹣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 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H ,与BC 交于点M ,连接PC . ①求线段PM 的最大值;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11.(2019·安徽中考模拟)如图,已知直线1y x =+与抛物线2y ax 2x c =++相交于点()1,0A -和点()2,B m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 是位于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 ∆的面积S 最大时,求此时PAB ∆的面积S 及点P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Q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不用说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8·江苏中考模拟)(2017南宁,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39y ax ax a =--与坐标轴交于A ,B ,C 三点,其中C (0,3),∠BAC 的平分线AE 交y 轴于点D ,交BC 于点E ,过点D 的直线l 与射线AC ,AB 分别交于点M ,N .(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3)证明: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11AM AN均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13.(2019·重庆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负半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B点的坐标为(3,0),且OB=O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其中点M在点N的右侧),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019·辽宁中考模拟)抛物线y=ax2+bx﹣3(a≠0)与直线y=kx+c(k≠0)相交于A(﹣1,0)、B(2,﹣3)两点,且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出C、D两点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P,若△P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15.(2020·浙江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12x2+2x+6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交y轴于点C,顶点为D,对称轴分別交x轴、线段AC于点E、F.(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的坐标;(2)连结AD,CD,求△ACD的面积;(3)设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E匀速向终点E运动,取△ACD一边的两端点和点P,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P为顶角顶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16.(2020·湖北初三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4,4),B(5,0)和原点O,P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D(m,0),并与直线OA相较于点C.(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OA的上方时,求线段PC的最大值;(3)当点P在直线OA的上方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射线OP平分∠AOy,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m>0时,探索是否存在点P,使得△PC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2019·吉林初三)如图1,抛物线与y =﹣211433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D =CA ,连接CD .(1)如图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在线段BC 上有一动点Q ,连接PC 、PD 、PQ ,当△PCD 面积最大时,求PQ +10CQ 的最小值; (2)将过点D 的直线绕点D 旋转,设旋转中的直线l 分别与直线AC 、直线CO 交于点M 、N ,当△CMN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CM 的长.18.(2020·江苏初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mx n =-++与x 轴交于点A,B ( A 在B的左侧)(1)如图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3,4x AB =-= .①点A 的坐标为( , ),点B 的坐标为( , ); ②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将(1)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再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O ,且与x 正半轴交于点C ,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 ,若O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全国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81套)专题30: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1.(某某某某、某某3分)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E 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A )32(B )33 (C )34 (D )36【答案】B 。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或正弦函数。
【分析】根据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E 为中位线,得出DE=2,BD=2,∠B=600。
从而DF=3(可用勾股定理或正弦函数求得)。
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E BC 24DF 33322++⋅=⋅=。
故选B 。
2.(某某某某3分)某某市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住宅旧貌变新颜,如图为一农村民居侧面截图,屋坡AF 、AG 分别架在墙体的点B 、点C 处,且AB=AC ,侧面四边形BDEC 为矩形.若测得∠FAG=110°,则∠FBD=A 、35°B 、40° C、55° D 、70°【答案】C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角的定义。
【分析】根据已知∠FAG=110°,在等腰△ABC 中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角∠ABC=∠ACB=35°,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矩形的每个内角都为90°,这样得出∠DBC=90°,最后观察图形可知∠ABC、∠DBC 和∠FBD 构成一个平角,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FBD=180°﹣∠ABC﹣∠DBC=180°﹣35°﹣90°=55°。
故选C 。
3.(某某某某4分)如图,矩形ABCD 中,AB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2个B .4个C .6个D .8个【答案】B 。
【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OC=OD ,从而得出图中等腰三角形中的个数:∵矩形ABCD 中,AB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A=OB=OC=OD,∴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OB、△AOD、△COD、△BOC 四个。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 (2011湖北十堰,5,3分)如图,Rt △ABC 中,∠ACB=900,DE 过点C ,且DE//AB ,若∠ACD=500,则∠B 的度数是( )
第5题图
A .500
B .400
C .300
D .250
【答案】B
2. (2011湖北随州,11,3分)下列说法中
①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
②数据5,2,7,1,2,4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2
③等腰梯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④Rt △ABC 中,∠C=90°,两直角边a ,b 分别是方程x 2-7x +7=0的两个根,则AB 1352
正确命题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C
3. (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9,3分)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DC ∥AB ,BC=1,AB=AC=AD=2.则BD 的长为 ( ) C
A. 14
B. 15
C. 23
D. 32
【答案】B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9.
60.
二、填空题
1.(2011广东河源,9,4分)如图1,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30°,则∠C的度数为
_____________
°
图1C
A
B
D E
【答案】300
2. (20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3分)如图,在R t△ABC中,∠ACB=90°,点D是斜边AB的中点,DE⊥AC,垂足为E,若DE=2,CD=5
2,则BE的长为_。
【答案】2
4
3. (湖南湘西,5,3分)如图,在Rt△ABC中,∠C=90°,若BC=3,AC=4,则AB的长是
______.
【答案】5
4. (2011山西,18,3分)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
点E是CD的中点,则AE的长是_______.
(第18题)
2
5. 如(2011贵州遵义,15,4分)图,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
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ABC ,则△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
【答案】2
6. (2011广东肇庆,13,3分)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BC =12,AC =9,则AB = ▲ .
【答案】15
7. (2011黑龙江绥化,10,3分)已知三角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20cm 和30cm ,第三边上的高为10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2cm .
【答案】()3502100+或()
3502100-(答案不全或含错解,本题不得分)
8. (2011江西b 卷,15,3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两平行直线上,如图所
【答案】90°
9. (2011江苏徐州,13,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20°,则另一个锐角等于 ▲ °
【答案】70°
10.(2011山东枣庄,15,4分)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4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cm 2.
A
C
E
B 第15题
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三、解答题
30角的三角板ABC 2. (2011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23,10分)两个大小相同且含
30得到和DEC如图①摆放,使直角顶点重合. 将图①中△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
图②,点F、G分别是CD、DE与AB的交点,点H是DE与AC的交点.
(1)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②中所有与△BCF全等的三角形;
45得△D1E1C,点F、G、H的对应点分(2)将图②中的△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
别为F1、G1、H1,如图③.探究线段D1F1与AH1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推理
过程;
(3)在(2)的条件下,若D1E1与CE交于点I,求证:G1I=C I.
【答案】解:(1)图②中与△BCF 全等的有△GDF 、 △GAH 、△ECH .
(2)11F D =1AH
证明:∵⎪⎩⎪⎨⎧∠==∠=∠公共1
11130CH F CD CA D A
∴△AF 1C ≌△D 1H 1C . ∴ F 1C = H 1C , 又CD 1=CA ,
∴CD 1- F 1C =CA - H 1C .即111AH F D =
(3)连结CG 1.
在△D 1G 1F 1和△AG 1H 1中,
∵111
111111H AH F D AG F G D A
D ⎪⎩⎪⎨⎧=∠=∠∠=∠,∴△D 1G 1F 1 ≌△AG 1H 1.
∴G 1F 1=G 1H 1
又∵H 1C =F 1C ,G 1C=G 1C ,∴△CG 1F 1 ≌△CG 1H 1.
∴∠1=∠2.
∵∠B =60°,∠BCF =30° ,∴∠BFC =90°.
又∵∠DCE =90°,∴∠BFC =∠DCE ,
∴B A ∥CE , ∴∠1=∠3, ∴∠2=∠3,
∴G 1I=CI.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56.
57.
58.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