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荷花淀原文阅读
荷花淀,又名芦苇淀,自古以来,就是一首古老的抒情诗。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它描写了荷花淀上婉转诉说的伤感情绪。
“荷花淀兮芦苇岸,夜泊岸卧烟霞。
疏苇横斜,独钓凉风。
山雨两调,空断蔷薇。
”这是诗歌中最经典的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淀上浓浓情感的怀念。
诗歌中描述的是夜晚,作者独自坐在芦苇淀边,一边聆听着夜晚的自然之音,一边抒发内心的情感。
荷花淀上空断蔷薇,暗自抚摩着他内心的惆怅之情,又烟霞缭绕,更把他的感伤深重的诉说。
芦苇淀的浪花拍打着芦苇岸,那一声声的沙沙声,也好像是诉说着人间的忧愁,萦绕在作者的心头。
山雨两调,更是把他难拔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就像一首情歌,它能抚慰无尽的忧愁,把深沉的思绪掩映在夜色的大海里,耐心的聆听着夜来香的柔情,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未来。
今天,许多人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他们在感受它的伤感之余,也在探索着它所蕴藏的另一层深意。
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它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止损忧伤,勇于正视失落,勇敢走出自己的痛苦,去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
“荷花淀兮芦苇岸,夜泊岸卧烟霞。
疏苇横斜,独钓凉风。
山雨两调,空断蔷薇”,它把李白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将荷花淀上的感情世界描绘出来,以此抚慰着无尽的忧愁,诉说着不变的梦想。
荷花淀解释
荷花淀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片湖泊,以其壮丽的荷花景色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景点和自然保护区。
荷花淀地处武汉市的东西湖区,面积约为33.3平方公里。
湖泊四周树木繁茂,荷花盛开,景色宜人。
每年夏季,湖泊中的荷花争相绽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荷花淀以其广阔的湖面、密集的莲叶和绚丽的花朵而闻名,有时被形容为“天
上仙境”。
荷花淀的景色变化万千,早晨的荷花花朵刚刚绽放,粉红色和红色的花瓣在阳
光下闪耀。
白天时,湖泊上漂浮着一片片莲叶,绿色和红色的叶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傍晚时分,湖面上的荷花开始慢慢合上花瓣,似乎在迎接夜晚的到来。
当夜幕降临,湖泊周围的灯光点亮,映衬着荷花淀的美景,犹如一幅现实中的画卷。
除了美丽的景色,荷花淀还生活着丰富的生物群落。
湖泊中栖息着各种鸟类、
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游客们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湖泊,近距离欣赏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湖畔还设有休闲区和观景台,游人可以在这些地方放松休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荷花淀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周边居民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保护区内设有游客中心,提供了关于湖泊的信息和保护意识的培训。
游客们被鼓励尊重自然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损坏植被以及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
总之,荷花淀是一个迷人的湖泊,以其美丽的荷花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
吸引着游客们。
它提供了一个和谐与自然相融的场所,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宁静与美好。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荷花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文学常识1.小说相关知识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荷花淀派:50 年代京、津、冀;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代表作品: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
3.诗体小说:景美:人美:情美: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3.小说中的诗化(散文化)特点: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思考《荷花淀》三部分主要内容,总结概括
《荷花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探望丈夫,归途遇敌;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主要内容为:
1、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主要内容是“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写水生夫妻话别;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2、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主要内容是“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哨兵吧”,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3、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主要内容是“大船头横竖在小船堆里”到结束,写水生带领队伍伏击敌人,并取得胜利;写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与理解,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
1。
荷花淀的概括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场革命斗争。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勤劳、善良、勇敢,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
故事以小苇庄为背景,通过妇女们的革命斗争和民族气节,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尤为突出,她们不仅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色,还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她们勇敢地面对敌人的侵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击敌人,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此外,作品还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场景,以及他们面对战争的乐观态度和英勇精神。
作品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图景和抗日战争的生动画面。
总之,《荷花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白洋淀人民的生活画卷。
孙犁《荷花淀》赏析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读《荷花淀》有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沉淀。
《荷花淀》沉淀着抗日战争的情怀。
读一般的抗日战争作品,大多描写的是打打杀杀,血肉模糊的场面。
旨在描写战场上战士意气风发奋勇杀敌的场面,意境设计广阔。
而读孙犁大师的作品《荷花淀》是以一种恬淡的笔墨在全文铺展开来,似一副淡淡的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展示着,一点都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这就是孙犁大师的魅力——秀雅、隽永。
用质朴简明的语言描写了本该腥风血雨的战争场面。
用以点见面的写法,通过写女人来烘托男人。
荷花淀中的女人既温柔贤惠、多情,又坚贞勇敢,这显得她们的丈夫也同样的英勇。
说到全文的主角那无疑就是水生嫂了。
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她勤劳能干,席子织得又快又好;她开明大胆,知道要支持丈夫进行抗战事业。
在水生回来告诉她他要去参军时,她并没有制止,没有死皮赖脸的拖住丈夫不让他走,而是放手让他走,让他去完成他的梦想,甘愿不做他的拖尾巴,再苦都要自己扛;她孝敬公公,爱护孩子。
水生是村里的游击队长,整天早出晚归,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水生嫂来承担。
侍奉公公,照料孩子样样精通。
这样的好媳妇去哪找呢?
但水生嫂不怨吗?我看未必,是个女人总归会怨。
怨水生你为什么总要这么积极,为什么不知道你父亲已经年迈而你的孩子尚小呢,为什么不体谅我也不过只是一个弱女子而已。
文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到当水生说要去参军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就是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参军的不舍和依恋。
但是又可以说水生嫂心里是高兴的。
丈夫是抗战积极分子,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这是让人多么兴奋的事啊!嫁个如此好儿郎,恐怕水生嫂做梦都要笑醒。
事实上,从全文来看水生嫂没有任何言语上的抱怨,丈夫说什么什么就是什么,就算鼻子酸了想要哭,也忍住了。
看得出水生嫂对丈夫的忠心,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含泪扛下一切,没有大哭大闹,只有静静地、默默地为丈夫打点好包裹,经营好家里的一切,让丈夫无后顾之忧。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或许正是这句话给了水生嫂无限的动力。
然而水生嫂毕竟也是一个女人啊。
对丈夫的爱恋、不舍,使得水生嫂带领荷
花淀的各家妻子去见各位丈夫的最后一面。
为了掩饰尴尬便编了些去送衣裳、婆婆非要我去看他等的理由,最后再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到马庄还不敢光明正大的去找,只得偷偷的到亲戚家去打探情况。
最后得到的消息居然是他们在半夜的时候已经走了。
但当听到水生当上了副排长的时候水生嫂还是开心了起来。
女人们在划船回去的时候遇上了鬼子。
那一刻,书外的我身临其境,在书外慌张、不安,为各位嫂嫂们着急。
但是她们不安了吗?慌张了吗?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刻是这样的,但是她们用勇敢战胜了这一切,不仅救自己脱离险境,还为她们的丈夫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战机,打赢了漂亮的一仗。
巾帼不让须眉啊!我为各位嫂嫂们叫好,看哪个男子再小瞧我们女子!
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水生和水生嫂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丈夫对她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水生嫂流着眼泪答应了。
这是他对她的嘱咐也是他对她的不放心。
文章的最后写到水生嫂她们也成立了队伍,学会了射击。
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
水生嫂就这样默默地支持着水生,去完成他的梦想。
对于水生来说,他希望的是拯救国家与危难之中,而牺牲了对家庭的担当。
而对于水生嫂来说,她既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也不服输的参与着战争。
作者在作品中将对家庭小爱和对国家的大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温馨美丽的人性和人情。
读完这本小说,我慢慢体会到了一个女人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
也体会到了白洋淀人们乃至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满腔热爱。
在没有战争动乱的现在,或许已不会在看到这样的“水生嫂”,但我相信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在朝着“水生嫂”的方向前进的。
向水生嫂学习,向所有为了家庭而奉献的妇女们致敬。
感谢这本小说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