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成因同位素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62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元素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即中子数不同)。
,其具有特殊的放射性特性,可以用来进行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如下:1. 钴-60(^60Co):是一种用于医学和工业应用的常见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5.27年。
它主要发射高能伽玛射线,可用于放射疗法和无损检测等领域。
2. 铯-137(^137Cs):具有30.17年的半衰期,可发射伽玛射线。
铯-137广泛用于医学放射治疗、土壤污染检测以及食品辐照处理等领域。
3. 镭-226(^226Ra):具有1600年的半衰期,属于α放射性同位素。
镭-226可用于治疗骨癌和一些皮肤病,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核材料。
4. 铀-235(^235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也是适用于核武器的裂变材料。
它具有7.04亿年的半衰期,主要发射β和γ射线。
5. 钚-239(^239Pu):是一种重要的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也是可用于核武器的裂变材料。
钚-239具有2.41万年的半衰期,常用于核能发电和核燃料再加工等领域。
二、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通过放射性衰变来释放能量和粒子。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伽玛衰变等类型。
α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释放出α粒子,即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核粒子。
β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释放出β粒子,即带负电的电子或正电子。
伽玛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通过发射伽玛射线来衰变,伽玛射线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力。
放射性同位素还具有以下特性:1. 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与放射性同位素的稳定性有关,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十亿年不等。
2. 辐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释放出的粒子和能量。
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和伽玛射线,它们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力。
核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其中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在核反应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不稳定核的同位素,它们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射线或粒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本文将探讨核反应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及其应用。
一、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的过程。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氢、氦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较重的核的过程。
核反应是一种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核武器等领域。
二、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在核反应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不稳定核的同位素,它们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射线或粒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核裂变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核裂变是指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的过程。
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例如,铀-235核裂变后会产生氙-140、锶-94等放射性同位素。
2. 核聚变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核聚变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较重的核的过程。
在核聚变过程中,也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例如,氘-2和氚-3聚变后会产生氦-4和中子,氦-4是稳定同位素,而中子是一种粒子,具有放射性。
3. 中子俘获产生放射性同位素中子俘获是指中子被原子核吸收的过程。
在中子俘获过程中,原子核会吸收中子,并转变为另一个同位素。
有些中子俘获产生的同位素是放射性的,例如铀-238吸收中子后会转变为铀-239,铀-239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医学领域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放射性示踪剂,通过注射或摄入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的误差计算:以Hf-Nd-Sr同位素为例吴宇宸;杨岳衡;杨进辉【摘要】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的参数大多不是直接测量量,而是由几个直接测量量经计算所得,其误差也受到这几个测量量误差的影响,涉及到比较复杂的误差传递问题.本文在介绍方差、标准偏差和标准误差等概念基础上,阐述误差合成与传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以Hf-Nd-Sr同位素为例论述若干重要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的误差计算问题,并给出方便读者使用的Excel计算表格,对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与应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参考意义.【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15(044)006【总页数】8页(P600-607)【关键词】误差;传递系数;同位素;地球化学;Hf-Nd-Sr同位素【作者】吴宇宸;杨岳衡;杨进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0 引言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目前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质作用的进程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可以说, 同位素地球化学已成为解决地球科学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
同位素地球化学包括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两个主要方面,其中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核心是利用放射性衰变基本原理和母-子体的质量关系, 确定若干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对地球的地球化学储库和地质作用过程等进行定量刻画。
很显然, 这些地球化学参数数值的大小及性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同等重要的是这些参数的误差, 因为它决定了这些参数的可信范围。
一般说来, 基于同位素比值的这些地球化学参数涵义各不相同, 甚至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
显然, 这些参数误差的确定需要一定, 甚至专门的数学知识。
本文从误差的基本概念出发, 介绍误差运算的基本方法, 然后介绍Sr-Nd-Hf同位素体系中代表性地球化学参数的误差计算实例, 并附有简洁明了的Excel计算表格, 供读者使用。
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在购买(包括转让和进口)、使用上的法定监管要求和行政审批程序,核电站采购方需建立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别采购控制措施,以确保放射性同位素采购计划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欢迎阅读。
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如果两个原子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则他们仍有相同的原子序,在周期表是同一位置的元素,所以两者就叫同位素。
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并且半衰期大于1050年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基础知识为什么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1910年英国化学家F.索迪提出了一个假说,化学元素存在着相对原子质量和放射性不同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变种,这些变种应处于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上,称做同位素。
不久,就从不同放射性元素得到一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6.08,另一种则是208。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12年他改进了测电子的仪器,利用磁场作用,制成了一种磁分离器(质谱仪的前身)。
当他用氖气进行测定时,无论氖怎样提纯,在屏上得到的却是两条抛物线,一条代表质量为20的氖,另一条则代表质量为22的氖。
这就是第一次发现的稳定同位素,即无放射性的同位素。
当F.W.阿斯顿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后,进一步证明,氖确实具有原子质量不同的两种同位素,并从其他70多种元素中发现了200多种同位素。
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元素有109种,只有20种元素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的混合物,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一步。
这不仅使元素概念有了新的含义,而且使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再一次证明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原子质量数。
放射成因同位素分析报告在地学领域中,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分支和重要支柱,在进行地质和天体演化事件的定年、研究天体演化、地幔和岩石圈的分异演化、岩石成因和恢复古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而应用同位素比值进行定年或地质历史示踪,是两大主要应用。
我将从放射成因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地球化学示踪和同位素的样品处理与数据报道三个方面来讲叙我对该课程的理解。
一是介绍原理,当岩石或矿物或某个自然体系在某次地质事件形成时,放射性同位素以一定形式进入其中,随时间延续,该母体同位素不断衰减,放射成因子体同位素逐渐增加。
只要体系中母体和子体的原子数变化仅仅由放射性衰变引起,那么准确测定岩石矿物中母体和子体同位素含量,就可根据放射性衰变规律计算出该岩石矿物形成的地质年龄。
等时线法:以Rb-Sr 体系为例:()()()⎥⎦⎤⎢⎣⎡+=10//-0/ln 1868786878687Sr Rb T Sr Sr Sr Sr T Rb λ由此可见,为测定一地质体系的年龄,需要知道现代子体同位素比值和母子体同位素比值以及子体同位素的初始比值。
在许多情况下,初始比值是不知道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能用式(1.2)定年。
但是如某一体系中有若干样品,它们(与体系)同时形成,且有相同的初始值,而且此体系从形成后一直保持封闭,因此该式具有Y=aX+b 的形式。
对一组具备上述条件的样品,投在直角坐标图中,样品点应呈线性排列,此直线称之为等时线,其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初始比值;由斜率(k = eλt -1)可计算年龄。
这种方法称之为等时线法。
但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a.等时:测量对象同时形成。
b.同源:岩石来源于同一源区,有相同的初始比值。
c.封闭:体系形成后,未受扰动,没有母子体同位素丢失,或外来母子体同位素的加入。
d.较大的母子体比值差异:数据点能拉开,获得的年龄精度较高。
还有就是锆石U-Pb 定年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快速精确,应用很广,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几种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碘 125、碘—131、铯—137、铱192和钴60)(2012—02—07 04:14:23)转载▼分类:放疗影像标签:放射性同位素碘125碘-131铯—137铱192钴60教育碘125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简写为125I.碘125是轨道电子俘获衰变核素,发射的γ射线能量为0。
03548兆电子伏。
半衰期为60.14天。
3。
7×107贝可的碘125重5。
76×10—6克.3。
7×107贝可的碘125点源在1厘米远处的照射量率是0。
66伦琴/时。
碘125属中毒性核素,紧要器官是甲状腺,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41。
7天。
碘125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
产生碘125的核反应有124Xe(n,γ)125Xe125I、123Sb(α,2n)125I、125Te(p,n)125I、125Te(d,2n)125I、127I(p,3n)125Xe125I等,其中第一个核反应最有实用价值.用天然氙(124Xe的丰度为0。
10%)气作靶材料,在液氮冷冻条件下将氙气装入厚壁锆-2合金或铝质靶筒内,焊接密封,然后送入反应堆内照射,生成碘125。
由于碘125吸收热中子的截面相当大,故碘125产品中通常总含有一定量的碘126。
而碘126衰变类型比碘125复杂且能量也高,既影响标记也不利于应用.所以常将碘125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冷却),使比碘125半衰期短得多的碘126衰变掉,碘126的含量一般限制在2%以下。
用堆回路法可直接制备出碘126含量少、比活度高的碘125.其方法是让氙气在一个密闭的回路里,于反应堆内外循环.当气流流经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时,产生碘125;当碘125随气流到堆外部分时,将它收集起来,这部分碘125便不再回到堆内活性区受中子辐照,因而产生碘126的机会很少,所以产品即使不经过冷却,其碘126的含量也在1%以下.将碘125从靶筒中或密闭回路中转移出来之后,通常是做成Na125I溶液。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原理1. 概述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核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广泛,包括医学诊断、治疗、工业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原理。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自发核变发射射线并转化为其他元素的过程被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主要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放射出一个α粒子。
例如,钚239经过α衰变变成铀235。
•β衰变:核内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β+衰变)或核内质子数增加1,中子数减少1(β-衰变),放射出一个β粒子。
例如,锶90经过β-衰变变成钇90。
•γ衰变:核内不发生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但放射出一个γ射线。
3.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3.1 医学诊断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同位素有碘131、铊201、锗68等。
•碘131是一种典型的β射线源,可用于甲状腺扫描。
患者口服含碘131的溶液后,碘131会被甲状腺吸收,然后放射出β粒子,通过γ探测器可以观测到甲状腺的放射性衰变。
•铊201是一种典型的γ射线源,可用于心肌扫描。
患者静脉注射铊201溶液后,铊201会被心肌吸收,然后放射出γ射线,通过γ相机可以观测到心肌血流情况。
•锗68是一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剂,可用于脑部和骨骼的显像。
3.2 工业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研发新材料:通过加入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跟踪,可以了解材料中的缺陷和杂质情况,对于研发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金属材料缺陷:放射性同位素的γ射线可以穿透金属材料,通过测量射线透过金属的程度可以检测出金属材料的缺陷情况。
•测量物体密度: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在物体中传播的方式可以推断出物体的密度。
3.3 环境监测放射性同位素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空气监测:通过检测空气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可以了解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而判断空气污染程度。
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核反应可以生成新的核素。
在核反应中,常常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
本文将探讨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和应用。
一、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核反应是通过核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其中一些核反应会导致原子核的变化,从而生成新的核素。
这些新的核素中,有一部分是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的方式释放出射线或粒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2. 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该同位素的原子核数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以从几微秒到数十亿年不等。
3. 放射性辐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放射性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这些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医学诊断和治疗: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放射性核素扫描,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此外,放射性同位素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杀死癌细胞。
2. 工业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密度、厚度和含水量等物理性质,用于无损检测和质量控制。
此外,放射性同位素还可以用于辐照食品,杀死细菌和昆虫,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能源产生: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在核能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核反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此外,核反应还可以用于核武器的制造,释放出巨大的爆炸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