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2 第12讲国家:政治角色 (12.3.1) 课程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501.82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大学许振洲老师《政治学原理》讲义导言政治的定义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何谓政治?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法国Robert词典的三种定义:1)治理人类社会的艺术与实践2)统治的方式,统治一国、处理国内事务及国际关系的方式3)一切有关权力及其对立面的公共事务根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的一种程序。
这些决定和选择超越了各集团的界限,并象征着一种共同的政策。
柏拉图:政治是统治人民的艺术。
Max Weber:"如果在一特定疆土内,命令之得以持续实行是凭借行政人员运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则此社团便是政治性的。
《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Lasswell:"政治行为是为觊觎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权力与社会》Dahl: "政治体系是指人类关系各种稳定的整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权力、政府和权威关系。
"《现代政治分析》David Easton:政治是价值在社会中的权威性分配。
(一个政治体系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互相作用着的整体系统。
通过这种相互的作用,价值在社会中通过权威的方式被重新分配。
)《政治体系分析》Almond/Powell:"大多数定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把政治体系同合法的人身强制联系在一起"《比较政治学》。
"政治体系并不只是包括政府体制,它还包括一切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一个发展的理论》Goguel/Grosser:"政治是所有关系到一个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的机构、组织及行为的总和。
这些组织及行为者试图组织一个政权,控制它的行动或在必要时替换它。
"《法国政治》Birnbaum:"政治从来都是各社会集团冲突的角斗场。
政治12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政治权力是指一定范围内,能够强制实施或影响他人行为,并将其视为合法的权力。
政治权力的来源可以是自然的、宗教的、传统的、法律的或合法的权威。
政治权力的性质包括专制和集权两种。
专制是指政治权力的集中在一个人或一小集团手中,集权则是指政治权力的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第二,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是现代政治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最高形式,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城邦、城邦国家和封建国家、君主国家和绝对国家、民主国家和现代国家四个阶段。
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它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基本方式和规则,包括宪法、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和职能。
政治结构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是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权机构和运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
政治行为是指政治参与者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包括选举、游行、示威、政治运动等。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国家法规、政府行政和司法体系的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和体制之间相互关系的文化等方面。
第五,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两种。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是通过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方式,来研究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的方法。
第六,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执政党体制、议会体制和法院体制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是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完善和推进。
第七,政治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课题。
政治研究的新趋势主要包括全球化和地区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政治改革和转型研究等。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1 政治的含义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4 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5 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6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7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8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9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P6古希腊:最初含义指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
(西方)亚里士多德(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以治为主。
1、历史上剥削阶级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P2(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孟子、柏图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第一次将政治与理论分开、《君主论》,韩非子-法家、拉期韦尔、马克思·韦伯)(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观点内容代表人物道德解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法律现象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争夺权力、玩弄权术马基雅维利、韩非子、拉斯韦尔、马克思·韦伯管理众人之事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围绕政府制定、执行政策社会价值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单】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亚维利B戴维·伊斯顿C孙中山D毛泽东【答案】C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1)马克思、恩格斯在《中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2)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国际关系理论精要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雪峰一、导论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
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主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确范围最小。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
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一种思想感情,即忠诚于操共同语言和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集团,关注其命运的发展。
理论(theory)理论是对现象的有规律联系的解释。
规律是静态的;理论是动态的,是人类主观建构的结果,处于变化之中。
因此,要发现规律,创造理论,而不是相反。
理论的基本功能:(1)描述(describe):切实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2)解释(accountfor,说明原因和理由):理论超越所观察的对象,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表现形式:如果……那么)例子:军备竞赛---战争;(3)预测(calculate):理论具有概然的预测力,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非具体事件。
二、现实主义(Realism)无政府状态(anarchy)国际体系呈无政府状态,即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或世界政府。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体系性质国际政治:无政府(anarchy),行为体之上没有统治者。
自助体系,处于自然状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管理组织。
(3)在氏族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注: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事会”二、国家的产生及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由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三个结果和变化:(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恩格斯对国家理解:(1)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2)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说明了三点: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①雅典国家(内部产生,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②罗马国家(外来与内部)③德意志国家(战争产生)3.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关。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阿奎那、中国汉代的董仲舒。
2.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s王向民一、课程简介《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s)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本科主干课程,每周三学时。
本课程旨在通过提炼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历史经验与基本方法,讲授政治共同体营造的基本框架。
课程目的有二:第一,激发学生探究政治世界的愿望与能力,增进对世界政治与中国政治的理解;第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奠定政治学的基础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学术想象力。
课程主要采取“问题-回应”的方式进行,实行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具体课程内容包括:(1)学科史;(2)人论;(3)政权理论;(4)治权理论;(5)国家与社会的沟通;(6)自治与他治;(7)共同体的维系与变迁;(8)腐败、病变与革命;(9)共同体间关系。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is the main course of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t aims to teach the basic system, the main theory and the frontier trend of political science by refining the basic problem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basic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main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inspire students’ desireand ability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world ,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politics and Chinese politics;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la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troduce basic social science methods, and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thinking. This course uses a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to teach students in advance to read the specified literature, supplemented by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video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forms.二、考核方式:1.出勤与课堂讨论占15%;2.读书笔记占25%;3.期末考试占60%,闭卷考试。
12.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从《法兰西内战》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我们刚才讲了一个问题,就不管是马恩还是列宁,那么国家都是工具,你手中的工具,不管你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是你手中的工具,但是有一个问题在我看来,马克思到恩格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间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知道说就是所谓的异化的概念,就是说在《法兰西内战》里面,马克思非常着重的去讲一个问题,就是说公社所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个是摆脱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的文牍主义,不需要在案牍劳形了,就说国家的统治要尽量的简单化,简单化到什么地步,要让每一个公社社员都能够无差别的充当公社或者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的里边的公务人员,就是说它不再需要特别的知识,它不需要特别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充任国家公务人员,这是一点,我们去讲这个问题,等会儿我们再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里面讲就说所有公社的公务人员,不管你是最高级的领袖还是最初级的人,工资不能够超过6千法郎,当时6千法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要回复到1870年左右的物价水平去理解,不是一个非常多的钱,而且在除此之外不能够有更多的其他的帮助。
所以说马克思对这两点的强调,他《法兰西内战》里面并没有展开,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或者说要特别关注,我去读这个《法兰西内战》我自己都感到糊涂,马克思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他自己也没有说清。
后来到1884年,《法兰西内战》是1871年、
72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恩格斯正好在马克思去世以后,马克思1883去世的,84年恩格斯就出版这本书,我不觉得他是直接的诠释马克思的问题,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个发展是在那儿,就是说在那里边,恩格斯给了国家一个新的有意思的定义。
当然,他并没有说这是错的,恩格斯做了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什么是国家,他说国际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当然这一切矛盾是在马和恩理解里面都是阶级矛盾,国家是这个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发生出来的,诞生出来的。
那么后面它紧接着说了三句话,说“国家产生与社会之中,自居于社会之上,日益与社会相异化”,就是国家是从这里面转出来的,但是呢,他反而认为自己是高于社会的,而且他和这个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不一样,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异化了,就变得陌生,变得好像不相关的这样一种东西。
在这中间事实上隐含的一个逻辑是什么,就是说国家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超阶级的属性,如果说国家无论是资产阶级国家也好、无产阶级国家也好、地主阶级国等等等,都有一个所谓的不仅仅产生于社会之中,产生于阶级矛盾之中,但是要和它发生异化,就是要某种意义上走到阶级利益或者说阶级意志的反面,不管什么样的所谓的阶级国家都可能得出一个议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国家一定具有某些层面的、某些方面的、某种程度上的超阶级的东西。
国家可能不仅仅是完完全全、百分之百、随心所欲的一个阶级的工具,可能当你拥有某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话讲回来,你也就被它拥有。
我记得我一个很好玩的师姐,她那会儿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她就说,就说你看你在海边有一所房子,然后呢,你就要去想,我每年肯定要抽出几个月到海边去过日子,这样你的自由度是被你的所有物所限制的,但是她举的是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我只是突然想起这个人来。
话讲回来,你可能被你所拥有的东西所控制,你觉得你好像在控制它,事实上是它在控制你,你觉得你买一辆奔驰车你很高兴,对不起你从此请了一位爹回来,对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你需要给它油,93号的油彻底不行,97号的还一定要去中石化的加油站,你到了外地你还觉得外地的油品质量可能不像北京、上海这些好,你要给它上保险等等等等,你每天要刷它,当然这是把异化了,就是把这个概念贯彻到了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之后的一种说法。
但是我们说在国家的领域里边,事实上我们这个时候在回头来看,马克思对于巴黎公社中间所谓的,每一个人从街上抓来就可以做国家的公务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所有的报酬总额不能超过6千法郎,这种事实上隐含着马克思对于是说当阶级拥有了这个国家之后,这个国家自身的复杂性,这个国家自身的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就是日益居于社会之上,因为它是社会的管理者、统治者、规则的制订者,一切所谓行为的监督者,这样的一种角色的时候,它会不会反过来使它便、成了无产阶级手中一个不那么随心所欲的工具,它是不是会反过来反对无产阶级的利益。
当然这中间不管是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还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些东西都是隐含的。
当然在这篇文献里边,那么恩格斯提出了异化,事实上马克思也
一直在提这个概念,如果不再我们要讲的这几篇文献之内,那么这个东西便成了国家学说之后,到了所谓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就是到了毛泽东的时代之后,这个东西便成了非常,在毛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