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交换EDI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22
EDI---电子数据交换的介绍一 EDI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缩写EDI )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 也被俗称为“ 无纸交易” 。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概念的五要点: 1 主体:行政、商业、运输等方面的格式化信息2文件特征:标准化的结构性文件3文件传输路径: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4信息的最终用户: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标准格式转换为工作文件自动处理。
数据自动投递和传输,不需要人工的介入。
5数据一般通过增值网络和专用网来传输。
二 EDI的产生背景1 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2 平均一笔生意需要30-40 份纸面单证3 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4 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标准化为特征三EDI的结构和功能从技术上讲,EDI包括EDI硬件与EDI软件两大部分。
EDI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EDI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①EDI硬件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不通过Internet,而是在电信公用通信网的基础上以专业网络形式实现,这类专业网络被称为V AN(Value-Addle 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②EDI软件从软件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的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必须把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这时就需要相关的EDI软件来帮忙了。
电子数据交换(EDI)解析EDI的工作原理和商业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技术。
通过EDI,企业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
本文将介绍EDI的工作原理和其在商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EDI的工作原理EDI的工作原理包括两个主要过程: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传输。
1. 数据格式转换EDI要求参与者遵守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如ANSI X12、UN/EDIFACT等。
企业的内部系统将数据转换为EDI标准格式,然后通过EDI软件或服务提供商将数据发送给合作伙伴。
在接收方,合作伙伴的EDI系统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其内部系统处理的格式。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在不同企业间传送EDI文件。
传输方式可以是点对点传输,也可以通过值得信赖的第三方网络进行中转。
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包括EDI VAN(Value Added Network)、互联网、FTP(文件传输协议)等。
二、EDI在商业应用中的重要性EDI在商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商业应用场景:1. 供应链管理EDI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快速、高效管理。
通过EDI,企业可以实现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各环节的优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 财务和会计EDI可以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财务和会计方面数据的自动交换。
通过EDI,企业可以实现电子发票、电子付款等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减少手工操作和错误,提高财务流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物流和运输EDI在物流和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输计划、装运通知、装运确认等方面。
通过EDI,企业可以与物流公司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提高运输计划的准确性和装运效率,同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物流延误和成本增加。
4. 销售和采购EDI也被广泛应用于销售和采购领域。
电子数据交换EDI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而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Exchange,EDI)已成为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商业数据的一种标准方式。
EDI是基于标准格式和通信协议进行商业数据的电子化交换,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互,提高企业间的运作效率和利润,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的必备工具。
一、EDI的基本原理EDI的核心是配置一个具有EDI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并提供可以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的软件程序。
企业可以通过私有网络或Internet连接其他企业EDI系统并交换信息。
有两种交换方式供选择,即point-to-point (点对点)和value-added network (增值网络)。
EDI标准格式是一个指定了EDI文件和传输单元的标准,它使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交换数据。
在EDI标准格式中,商业数据被留空的留白单元和转圈圈的数据元素所代替,这样它就能够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交换。
二、EDI的优点1. 提高运作效率和生产力EDI通过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来消除了传统文本文档中的人为误差和重复输入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EDI从邮件、邮寄和传真转移到电子化,减少等待和交通时间,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反馈的速度。
2. 减少错误EDI标准格式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中出现的差错,例如输错数字、跳过制定的文本字段等。
EDI提供了排错和自动验证功能,直接导入的数据可以立即被确认和验证,从而使错误确保在最早的时间内被发现并在理想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3. 增强了商业伙伴关系EDI的使用可以消除情况中的文本和媒体印刷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快地响应其合作伙伴的需求,缩短合作周期,提高产品可用性,从而获得更高的合作价值。
同时,EDI的实施也增加了合同和范围的准确性、一致性以及服务发现的可靠性、及时性和资源管理的效率。
4. 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EDI的实施使企业能够更快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以及商业机会的发现,并建立相应的业务机会。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结构化的数据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的过程。
它是一种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方式,旨在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EDI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流程三个方面。
1. 数据格式:在EDI中,数据的格式通常采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如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或者ANSI X12等。
这些标准定义了数据元素的结构、编码规则和字段的含义。
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不同的企业可以实现互相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解读。
2. 通信协议:EDI的通信协议是指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协议。
常见的协议包括AS2(Applicability Statement 2)、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和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这些协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例如,AS2协议使用数字证书和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同时通过MDN (Message Disposition Notification)机制确认数据的传输状态。
3. 数据交换流程:EDI的数据交换流程包括数据生成、数据传输和数据解析三个步骤。
首先,数据生成阶段是指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符合EDI标准格式的数据。
这通常通过EDI软件或者系统来实现,它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与EDI标准进行映射,将业务数据转换为EDI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其次,数据传输阶段是指将生成的EDI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系统。
根据选择的通信协议,数据可以通过点对点连接、文件传输或者Web服务等方式进行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加密、压缩和校验等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edi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EDI的工作原理及工作什么是EDI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输结构化数据的电子化处理方式,它可以让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而无需人工干预。
EDI的工作原理EDI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格式化EDI应用需要将数据转化为一种机器可识别的格式。
常见的格式有EDI格式、XML格式、CSV格式等。
数据传输EDI数据传输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通过电话线传输:以电话线为载体,通过模拟信号传输。
•通过互联网传输:以TCP/IP协议为基础,以Web方式传输数据。
•通过专用网络传输:一种为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提供连接网络的通信标准。
数据处理EDI数据处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数据验证:应用程序需要验证与解析每条EDI消息是否符合标准格式。
•数据处理:EDI数据处理指将数据转化成适用于目标系统的信息。
EDI的工作流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处理:将数据转化为EDI标准格式。
•数据校验:EDI消息应该符合标准格式。
•数据处理:EDI数据处理指将数据转化成适用于目标系统的信息。
传输EDI数据传输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网络连接:建立EDI数据转换器和目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
•数据传输:以电话线为载体、互联网传输和专用网络为相应的载体,将EDI格式数据传输到目标系统。
处理目标系统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函数分类:将EDI数据按照功能分类。
•数据解析:分解EDI消息并提取数据字段。
•数据处理:处理数据并将其存储到相应的目标系统中。
生成反馈反馈应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验证:EDI数据传输后,检查数据是否成功。
•反馈:反馈成功或失败的结果。
•更新状态:更新目标系统状态。
结论EDI系统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使企业间的交流更加高效。
EDI系统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个阶段都能够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