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 格式:ppt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1、本质:V正= V逆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mAg + nBg = pCg + qDg本质:v A耗= v A生v B耗= v B生v C耗= v C生v D耗= v D生v A耗﹕v B生= m﹕n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对m+n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②⑦B.②⑤⑦C.①③④⑦D.②⑤⑥⑦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 <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mol 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F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5,中子数为 36;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要用元素符号表示1B氢化物与HCl反应生成的含有B元素粒子的空间构型是 .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个;2B3-离子分别与AC2、由B、C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B、C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B3-离子还可以和一价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这阴离子电子式为 ,这种阴离子常用于检验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这金属阳离子符号为3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4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Cl3形成的六配位的配合物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在F的+1价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F为球“黑”“白”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Cs+H2Og COg+H2g 恒T、V增大C的用量,平衡会移动吗注意1、若固体以固体的形式参加反应,忽略表面积的影响,增加固体的用量对平衡无影响;注意2、稀水溶液中增加水的量,视为对别的物质的稀释;1、对FeCl3 + 3KSCN FeSCN3+3KCl1向平衡体系中加KClS,平衡会移动吗2向平衡体系中加水,平衡会移动吗若会,向什么方向移动2、试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解释“用饱和食盐水收集Cl2可以抑制Cl2的溶解”引申:N2 + 3H2 2NH3 恒T、V起始 1 mol 3mol 达平衡状态1改变条件增加1mol 达平衡状态2平衡状态2与平衡状态1比较:H2的转化率N2的转化率注意3: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反应中,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而该物质的转化率通常降低;应用:在生产上往往采用增大容易取得的或成本较低的反应物浓度的方法,使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引申:N2 + 3H2 2NH3 恒T、V起始 1 mol 3mol 达平衡状态1改变条件增加1mol 3mol 达平衡状态2平衡状态2与平衡状态1比较:H2的转化率N2的转化率注意4、在气态反应中若反应物的浓度均按比例改变,视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加压或减压;练习:1、向充有N2 、H2的反应器中加入氦气1若为恒温、恒容,通入氦气后平衡如何移动2若为恒温、恒压,通入氦气后平衡如何移动2、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后迅速压缩活塞,可观察到什么现象浓度如何变化若改为H2+I2 2HI 呢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小了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 a > b思考:2NO2N2O4恒T、V(1)充 2 mol NO2,NO2平衡转化率为a%再充2 mol NO2,平衡移动, 新平衡NO2的转化率为b% a%;2 充1 mol N2O4,N2O4平衡转化率为a%;再充1 mol N2O4,平衡移动新平衡N2O4的转化率为b% a%元素推断:短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C可形成A2C2和A2C 两种化合物;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气体BA3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乙;D与A 位于同一主族;E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物,容易形成酸雨;F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2由A、C、F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组成的化合物与BA3反应生成B的单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3常温下,若甲、乙两溶液的pH均等于5,则由水电离出的()()c Hc H++甲乙= ;乙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用图所示装置电解由D与F形成盐的饱和溶液时,若阴、阳极都用铁作电极,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等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是起始时加入物质的情况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均对应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转化为与原状态相同的物质,各物质的n 对应相等;(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转化为与原状态相同物质,各物质的n 对应成比例;3m+n=p+q △ng=0 的等效平衡恒温时,转化为与原状态相同物质,各物质的n 对应成比例,均与原状态达到的平衡等效;注意:此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对应相等,但浓度不一定等;练习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到达平衡时,NH3的浓度是a mol/L;若维持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不变,按下列的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NH3 的浓度仍为amol/L的是A、2mol NH3B、2molN2和6molH2C、+ + 1molNH3 D. 1molN2 + 3molH2+ 2molNH3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 g+ O2 g 2SO3g 起始时, SO2和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mol和10 mol,达平衡时, SO2的转化率为89%;若从SO3开始反应,相同条件下,欲使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与前平衡完全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A、10 mol 11%B、20 mol 11%C、20 mol 89%D、10 mol 89%3、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到达平衡时,NH3的浓度是a mol/L;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的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NH3 的浓度仍为a mol/L的是A、2mol NH3 B. 1molN2和6molH2B、+ + 2molNH3 D. 1molN2 + 2molH2+ 2molNH3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确定思考: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请判断H2、I2、HI的浓度分别是下列数值时,体系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不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将向哪方向进行1.cH2=l, cI2=l,c HI=l2.cH2=l,cI2=l,cHI=l注意:利用K值可判断某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平衡常数为K,若某时刻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如下:Q=K ,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 ,V正>V逆,反应向正方向进行Q>K ,V正<V逆,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元素推断:A~H均为短周期元素,A~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G与其它七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H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由B、G组成的气态化合物甲水溶液呈碱性;A B CD E F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的电子式,实验室制取气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2B、C、G个数比为1:1:5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3请用电子式表示AE2的形成过程 ;4用离子符号表示C、E、F、H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5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解释A比D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4.已知A、B、C、D和E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请回答: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是;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和;C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形,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3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将 1 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 1 mol CO2和 2 mol H2O,则E的分子式是;等效平衡练习题1.将3molA和1molB放入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3Ag+Bg 2Cg+Dg,达到平衡后C的含量为w %,若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4种配比投料,平衡后C的含量仍为w %的是A. 6mol A + 2mol BB. 3molA+1molB+2molCC. 1mol B + 2mol C + 1mol DD. 2mol C + 1mol D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 +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 .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B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C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1mol O2gD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3.恒压下,在-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H3g+CO2g CONH22s+H2Og若开始时放入2mol NH3和1mol CO2,达平衡后,生成amol H2 O;若开始时放入x mol NH3、2 mol CO2和1 mol H2Og,达平衡后,H2O的物质的量是3a mol,则x为A.1mol B. 2mol C .3mol D. 4mol4.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 g+Y g3W g+2Z 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X、Y的量分别为:甲X:2mol,Y:1mol 乙X:1mol,Y:1mol丙X:2mol,Y:2mol 丁X:1mol,Y:2mol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X或Y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A. X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B. X的转化率为:甲<乙<丙<丁C. Y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D. Y的转化率为:丁>乙>丙>甲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 2mol CB. 2mol A 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C. 1mol B和1mol CD. 2mol A 3mol B和3mol C6.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 均减半B. 均加倍C. 均增加1molD. 均减少1mol7.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 g+3B g2C g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2︰2︰1;保持温度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和C,则A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 平衡不移动C C的百分含量增大D C的百分含量可能减小8. 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ΔH = -197 kJ/mol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 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 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 2Q乙9.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mol B 发生反应:2A g+Bg xCg 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B:、C: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A. 只能为2B. 只能为3C. 可能是2,也可能是3D. 无法确定10.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 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1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2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 1、2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C.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同D. 1途径混合气体密度为2 途径混合气体密度为1/211.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已知加入1mol N2和3mol H2,在恒压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amol NH3见下表中编号1的一行;在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b mol NH3见下表中编号4的一行;若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请填空:状状条件起始时各物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H3的物质量的量mol编号xN2yH2zNH3恒压1 1 3 0 a2 3 03x、y、z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恒 4 1 3 0 b5 0 0 b6 b容 x 、y 、z 取值必须满足一般条件一个只含x 、z,另一个只含y 、z :; ;a 与b 的关系是:a b 填>、<、=12. 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 2+3H 22NH 3放热,若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 2、H 2和NH 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和体积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方向进行;②若需规定起始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 的范围是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 ;13.现有起始时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如右图所示;1在甲容器中加入2mol 三氧化硫,乙容器中加入2mol 二氧化硫和1mol 氧气,如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在相同的温度下500℃反应均达平衡;则两容器内压强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甲______乙;2若在两个容器中,甲中加入2mol 三氧化硫,乙中加入4mol 三氧化硫,起始时两容器内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一定;反应达平衡后三氧化硫的分解率甲_______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达平衡后,甲容器内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乙容器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________2a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已知在t ℃、pkPa 时,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 和1mol B,此时容器的容积为VL;保持恒温恒压,发生反应:2Ag +Bg2Cg ;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 的体积分数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维持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往上述容器中充入4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 的体积分数为 ,容器的容积为 ; 2体积N 2 6体积H 2 大气2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4mol A和2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仍为,则该密闭容器容积为;3若控制温度为t℃,另选一容积为V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往其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使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的C的体积分数仍为;则充入的A和B的物质的量应满足的关系是:anB<nA<bnB,其中a=,b=;X、Y、Z、W、L、M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W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L的元素符号为;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L、M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原子序数比Y多2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Z、W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R与Y同周期,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与L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 ;。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2n mol NO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2.时,将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的消耗速率与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B. C. 只有 D. 只有3.对于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和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B. 达到化学平衡时,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对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5.一定条件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B. 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C.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6.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证明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一个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键断裂B.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C.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 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反应速率:::3:2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单位时间内3mol 断键反应同时2mol 也断键反应.A. 、、、、B. 、、、C. 、、、、 D.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是A. 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B. 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C.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D. 反应停止了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 为,为B. 为C. 、分别为、D. 为4.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压强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 B. C. D.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Z的浓度分别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合理的是A. Z的浓度为B. 、Z的浓度均为C. 与Z的浓度之和为D. 的浓度为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的同时生成2nmolNO用、N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NO、的分子数之比为2:2:1的状态.A. B. C. D.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紫红色,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氢气的浓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缩小体积增大HI的浓度减小压强.A. B. C. D.8.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固定容积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已达平衡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 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恒温条件下,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全部2.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为零B.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C. 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D. 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单位时间内生成n 的同时生成2n ;单位时间内生成n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中不变;的消耗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A. B. C. D.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 、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同时生成2n mol Y容器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正,逆A. B. C. D.5.可逆反应: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2nmolNO用、NO、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6.温度下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将使正反应减小;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A. B. C. D.7.时,将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方法化学反应的平衡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利用一些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一、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逐渐趋于稳定,不再有显著变化。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色彩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引起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在反应进行初期,溶液的颜色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的颜色往往保持相对稳定,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三、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变化除了浓度和颜色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例如,某些反应会伴随着气体的产生或消耗,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另外,反应温度、压力、溶解度等的变化也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四、利用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平衡定律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关系的定律。
例如,在处于气相平衡的反应中,根据表达式N2(g) + 3H2(g) ⇄2NH3(g),可以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表达式来计算其相对浓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色彩变化、物理性质变化,以及利用化学平衡定律等。
不同的反应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平衡状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并对反应的平衡条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强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变化指标来进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有些反应会导致颜色的明显变化,例如从无色到有色,或者从有色到无色。
当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时,颜色变化停止,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气味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有些反应会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的腐蛋味。
当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时,气味变化停止,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有些反应会释放热量,导致温度升高;而有些反应则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热平衡时,温度变化停止,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在某些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少,而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停止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还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压强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在某些气体反应中,反应物的压强逐渐减少,而生成物的压强逐渐增加,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压强变化停止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除了以上观察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化学分析仪器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例如,使用光谱仪可以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吸收光谱,通过观察吸收峰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气味、温度、浓度和压强等指标的变化来进行。
这些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现象,并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进行判断和控制。
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在化学反应中,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是一项重要任务。
平衡状态是指正反两个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要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观察反应速率:平衡状态下,正反反应的速率相等。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生成速率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如果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反应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2.观察浓度变化:在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可以通过监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判断平衡状态。
如果浓度变化趋于稳定,说明反应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3.观察温度变化:平衡状态下,正反反应的活化能相等。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平衡状态。
如果温度变化趋于稳定,说明反应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4.观察压力变化:对于气体反应,平衡状态下,正反反应的气体分子数相等。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平衡状态。
如果压力变化趋于稳定,说明反应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5.观察物质的转化率: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率来判断平衡状态。
如果转化率趋于稳定,说明反应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6.利用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平衡常数K是反应物浓度幂次方乘积与生成物浓度幂次方乘积的比值。
当K值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当K值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当K值等于1时,反应达到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判断方法。
同时,了解反应的特性和平衡常数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化学平衡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掌握这个技巧,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一个比例系数,与一种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越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越趋于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当平衡常数等于1时,反应混合物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各半,反应混合物处于平衡状态。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口诀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 见高温、见高压,放弃治疗这句话告诉我们,当反应物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时,往往会促进反应的进行,而离开平衡状态。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见液体常数,认定稳又保险液体常数是指液体之间的平衡常数。
当涉及到两种液体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常数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液体常数稳定,则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之亦然。
3. 较弱会反,较强热吸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较弱,则往往会发生反应;而当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较强时,反应则会吸收热量,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4. 浓稠常守,稀漏常逃这句话告诉我们,反应物的浓度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
当反应物浓度较稠时,反应往往会达到平衡状态;而当反应物浓度较稀时,则会逃离平衡状态。
5. 见气体总压,算起反应稳妥气体总压是指反应混合物中气体的压强。
通过观察气体的压强,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在所处的压强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气体总压稳定,则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相反。
以上就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口诀的全部内容。
通过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与及判断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度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
1.反应物与产物浓度或分压不再改变: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速率相等。
虽然反应仍然发生,但是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两边的物质的系数比来表达。
2.反应物与产物浓度或分压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化学平衡常数(K)的定义,平衡时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之间存在确定的定量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或分压的比值等于化学平衡常数,这可以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表示。
3.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反应物分子和产物分子之间仍然发生着碰撞和反应。
在平衡状态下,虽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保持不变,但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反应和反应的逆反应仍然在继续进行。
4.反应速度的速度常数相等: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
这意味着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速率不再改变,且其速度常数相等。
5.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整:平衡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调整,例如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
这些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从而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产物的方向推进。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1.反应物与产物浓度或分压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是否稳定,是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果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可以判断系统已经达到化学平衡。
2.反应速率相等: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会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连续测定反应速率并观察是否变化可以判断系统是否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浓度法: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2. 压力法:对于气相反应,当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分压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3. 体积法: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当反应体系的体积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4. 质量法:当反应体系的总质量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5. 活度法: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活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6. 平衡常数法:当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以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体系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一、直接判断依据(1)v正(A)=v逆(A)>0 (2)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二、间接判断依据二、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2SO2(g)+O2(g)=2SO3(g),现取3mol的二氧化硫和6mol的氧气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的气体体积减小10%,求:(1)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平衡混合气体中三氧化硫的体积分数。
三、在2L的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内,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1)上述反应________(“是”或“不是”) 可逆反应,在第5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四、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①C 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 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B、④⑦C、①③D、⑤⑥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mol/L B、Y2为0.4mol/LC、X2为0.2mol/LD、Z为0.4mol/L六、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氧气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氧气的同时生成2n mol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七、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的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含量HI%=I2%④反应速率v(H2)=v(I2)=1/2HI(g)⑤c(HI):c(H2):c(I2)=2:1: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八、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景响定温定容下,向合成氨气的反应中充入稀有气体---------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定温定压下,向合成氨气的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限度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法有哪些
在⼀定条件下,当⼀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种表⾯静⽌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1.同⼀物质的⽣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相等
4.有⽓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体的平均相对分⼦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的改变,则颜⾊不变时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是动态平衡,反应进⾏到了最⼤限度。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变: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新平衡,即化学平衡发⽣了移动。
同:⼀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与反应的途径⽆关。
即⽆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任⼀中间状态开始建⽴,只要外界条件相同,达到平衡时的效果都相同。
1专题——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一、考点分析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化学平衡的考点之一,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
难度系数在0.50~0.55左右。
二、考查方向1、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主要从浓度、速率、压强、密度、颜色、温度、平均摩尔质量等角度考查。
三、解题指导思想1、细心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留心陷阱。
2、运用公式并注意状态与系数。
四、判断方法(大部分资料都介绍以下方法)(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定: V 正=V 逆 >0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分两种情况:在方程式同一侧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或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之比,前后比较项必须相反)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方程式不同侧的物质,它们的生成速率与生成速率之比(或消耗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前后比较项必须相同)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判断。
如N 2(g )+3H 2(g )== 2NH 3(g )化学键 N ≡N 3H-H 6 N-H同种物质,新键生成和旧键断裂数目相同同侧不同物质,生成与断裂(或断裂与生成)数目;不同侧物质,生成与生成(断裂与断裂)数目例1、N 2(g )+3H 2(g )== 2NH 3(g )的生成或消耗速度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3V (N 2消耗)=V (H 2消耗)B. V (N 2生成)=V (N 2消耗)C. 2V (H 2消耗)=3V (NH 3消耗)D. 2V (N 2生成)=V (NH 3消耗)例2、可逆反应2NO 2(g)= 2NO(g) + 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O 2的同时消耗n mol NO 2D 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例3、4NH 3(g) + 5O 2(g)==4NO(g) + 6H 2O(g)( ) A 4v 正(O 2)=5v 逆(NO) B 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C ,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2v 正(NH 3)=3v 正(H 2O)例3、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N 2+3H 2 = 2NH 3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 键形成 B 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 键断裂 C 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 键断裂 D 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 键形成间接判定①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1、等速标志:指反应体系中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 V (正)= V (逆)2、各组分浓度不变标志:因为V (正)= V (逆)≠0,所以在同一瞬间、同一物质的生成量等于消耗量。
总的结果是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3.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1)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M=m(总)/n(总)①若各物质均为气体:当气体△n(g)≠0时,若M 一定时,则标志达平衡。
如2SO 2(g)+O 2(g)2SO 3(g)当气体△n(g)=0时,若M 为恒值,无法判断是否平衡。
如H 2(g)+I 2(g)2HI(g)②若有非气体参加:无论△n(g)≠0或△n(g)=0时,当若M 一定时,则标志达平衡。
如C(s)+O 2(g)CO 2(g)、CO 2(g)+ C(s) 2CO(g) (2)从气体密度考虑:密度=质量/体积①若各物质均为气体:A .恒容:密度总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B .恒压:a. △n(g)=0时,密度总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b. △n(g)≠0时,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②若有非气体参加:A .恒容: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B .恒压:△n(g)=0时,密度为一定值,则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3)从体系内部压强考虑:因为恒温、恒容条件下,n(g)越大,则压强就越大。
若各成分均为气体时,只需考虑△n(g)。
①△n(g)=0时,则压强为恒值,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②△n(g)≠0时,当压强为一定值,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4)从体系内部温度考虑:当化学平衡尚未建立或平衡发生移动时,反应总要放出或吸收热量。
若为绝热体系,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则标志达到平衡。
试题1.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 (g )+O 2(g )2NO 2(g );ΔΗ<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相等√B .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 )2AB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B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B 2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 2 + 3H 2 2NH 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N 2、H 2、NH 3的百分含量相等B .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 2的同时消耗3a mol H 2C .单位时间,消耗a molN 2的同时生成3a mol H 2√D .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g) + B (g ) C (g )+D (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 .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 .A 气体和B 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C .A 、B 、C 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D .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5.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形成√B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 —H 键断裂C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 —H 键形成D .1mol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 —H 键断裂√6.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快速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景全国赵明翠1.用“等”即v正=v逆①同一物质表示的v正= v逆②不同物质表示的v正︰v逆=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4NH3(g)+5O2(g)催化剂加热4NO(g)+6H2O(g)①单位时间内断开3molN-H,同时形成3molN-H,即v(NH3)正= v(NH3)逆②单位时间内断开3molN-H,同时断开3molO-H,即v(NH3)正︰v(H2O)逆=2︰3以上两种状态均为化学平衡状态。
小结:用“等”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时,第一看描述中有无v正和v逆,第二看是否满足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2.用“定”即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
①直接有关于某组分浓度不变的描述;②组分中存在有色气体,颜色不再改变;③对于固定容积,有非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密度不变;④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改变的反应,总压强不变;⑤对于全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改变的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⑥对于有非气体参加或生成且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⑦体系温度不再改变;以上7种状况均为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
例如:③4NH3(g)+5O2(g)催化剂加热4NO(g)+6H2O(g),密度=m(总)/V,由质量守恒定律知,m(总)不变,V固定不变,密度就不会变,所以不管什么状态密度均不变。
C(s)+ H2O(g)△CO(g)+H2(g),密度不变,则为平衡状态。
④4NH3(g)+5O2(g)催化剂加热4NO(g)+6H2O(g),4+5=9,4+6=10,即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改变,总压强不变,为平衡状态;而H2(g)+I2(g)=2HI(g),1+1=2,即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总压强不变,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
⑤4NH3(g)+5O2(g)催化剂加热4NO(g)+6H2O(g),4+5=9,4+6=10,即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知,m(总)不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总)/n(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