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色彩的魅力》
- 格式:ppt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47
《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色彩的魅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中的内容,属于“知识与技能”学习领域。
大自然春的气息给人美好的感受,结合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感受与表现春天。
本课在纵向上既是对前面第二单元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系列活动的延续,也为随后的“春天的畅想”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色彩理论基础,从而更好的为创作服务。
二、学习目标分析1.通过影视制作,走进春天,记录春天。
学习影视的文案,拍摄技巧和影视后期制作知识。
2.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色彩搭配的常识和技巧。
3.利用工具和材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做一些色彩构成的练习和设计尝试。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能够利用手机等工具拍摄和进行视频的剪辑。
2、学生对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3、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设计的知识。
4、学生具有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5、能够结合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作业的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色彩搭配的常识和技巧。
五、简易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播放学生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摄制的记录短片。
设计意图:学生以微电影的形式,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拍摄及后期制作表现自己心中的春天。
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色彩的欲望。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资料展示 开阔视野 知识讲解 加深认识 示范演示 增强理解 合作探究 制作实践 展示交流互相评比 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色彩,色彩的联想以“我喜欢的颜色”为主题,完成课前任务单。
结合具体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交流不同的色彩的不同心理属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能认识色彩,感受不同色彩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2、播放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片段,学生感受色彩在片子中突出主题的的作用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优势,讲解有关色彩的知识和搭配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名家作品,初步实践、初步体验,完成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名家作品,理解中国画不同的笔墨表现。
教师用示范法,演示作画的基本步骤和用笔用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学习交流。
3.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与体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进一步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初步体验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笔法墨法透过作品欣赏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能够临摹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提出提问:这部动画片中的画面有什么特点?与你见过的其他动画有什么区别?教师总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取材于齐白石的青蛙图。
它的色调以黑白色为主,充满笔墨情趣。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也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画坛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起来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教师出示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二、探究讨论,学习新知(一)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总结中国画的笔法。
1.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起笔、行笔时笔尖正好在墨线中间。
2.侧锋——笔杆倾斜,笔尖在墨线一侧,笔尖的一侧光滑墨色深,笔腹的一侧枯涩墨色浅,有飞白的效果。
3.逆锋——向相反方向行笔,笔锋采用逆势。
笔锋推进过程中笔锋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
4.拖笔——运笔时顺着笔杆倾斜方向,拖着笔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
(二)教师通过展示《泼墨仙人图》提出问题总结中国画的墨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1.泼墨法: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用笔泼洒在纸上,表现自由形体。
2.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
画家张大千先生得作品常使用破墨法。
3.积墨法:等第一层墨干后才画第二层,墨色由浅入深层层叠加,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色彩的魅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课,主要学习内容是色彩的魅力。
本单元是七年级美术教材的下册内容,共计五课。
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起着引领和基础的作用。
本课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感受色彩的魅力并在创作中运用色彩。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观点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种类型、色彩的配合等;(2)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如色彩搭配、对比与调和等;(3)学习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色彩写生、色彩设计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学重点:(1)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2)学会运用色彩来表现自然和生活;(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5.教学难点:(1)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现;(2)学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3)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色彩。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2)学生用具: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3)学生分组用的教具:图片、颜料、画笔等。
2.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色彩的图片、照片等资料;(2)复习所学的色彩知识;(3)学习有关色彩运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画作以及为什么喜欢它们,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色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