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石化 工业压力容器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45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压力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或输送气体、液体或蒸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计缺陷或材料问题等原因,压力容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起压力容器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压力容器安全。
案例一,2009年,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容器内加热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导致容器内压力超过承受范围,最终爆炸。
事故调查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案例二,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蒸汽锅炉压力容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最终在生产过程中突然爆炸,造成厂房严重损坏,损失数百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企业存在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定期检查不及时等管理漏洞。
案例三,一家医药企业的反应釜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导致有毒气体泄漏,造成工人中毒。
调查发现,企业在设备选型、操作规程、紧急救援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以上案例表明,压力容器事故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包括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管理漏洞等。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安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其次,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最后,加强应急预案。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压力容器安全,加强管理、加强维护、加强应急预案,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为社会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2017危化事故案例汇编14江西之江化工“7•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助力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和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同编制了《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以下简称《案例汇编》)。
本汇编共收集、整理了17起典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事故教训吸取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希望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举一反三,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7月2日17点左右,江西省彭泽县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80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之江化工公司位于江西省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占地22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共有职工292人,从事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和开发。
公司主要有紫外线车间、二氯车间、对(邻)硝基苯胺车间(以下简称对(邻)硝车间)。
发生事故的对(邻)硝车间为钢构结构,建筑面积2176m2,车间共2层,设有2个安全出口。
车间共有27台反应釜,其中6000升14台,11000升13台。
车间北面为对(邻)硝基氯化苯储罐、配氨罐、氨回收罐、对硝基苯储罐,南面为中试车间,东面为液氨罐,西面为质检室和对硝基氯苯储罐。
二、事故经过2017年7月2日4时30分,之江化工公司对(邻)硝车间7#反应釜投加原料工作结束。
操作工甲打开蒸汽阀对7#反应釜进行缓慢升温,7时20分左右,升温至160℃、压力为4.6MPa,关闭蒸汽阀门,让物料进入自然反应阶段,7时30分操作工甲与下一班操作工乙进行交接班。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恶劣的工作条件、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原因,经常会发生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以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2005年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据调查,该压力容器为焦化装置中的一个5.6米直径、3000立方米容积的容器。
事故发生时,容器内的焦炭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由于管道泄漏导致可燃气体积累,最终引发爆炸。
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厂房严重受损。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该压力容器已经使用了超过15年,容器壁厚度减薄、焊缝疲劳等老化问题引发了事故。
2.管道泄漏:管道连接处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由于材料老化、腐蚀等原因,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导致可燃气体积累。
3.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管道泄漏,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修压力容器,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超过设备寿命的容器应立即停用。
2.加强管道的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泄漏检查,如发现泄漏应立即修复或更换管道。
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安装可燃气体监测仪器,及时发现可燃气体积累,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降低事故后果。
案例二:2024年石油化工公司压力管道泄漏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石油化工公司的输油管道上,由于管道接口处的腐蚀和材料老化严重,导致管道发生泄漏。
泄漏的石油液体喷洒到周围环境,引燃后引发火灾。
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伤,数公顷的土地受污染。
事故原因分析:1.材料老化和腐蚀:管道接口处的材料由于多年的使用和长期受到介质侵蚀,导致管道壁厚度减薄,最终发生泄漏。
2.检测不及时:公司没有定期检测和维修管道,未能及时发现管道腐蚀问题。
3.阀门故障:事故发生时,阀门未能及时关闭,导致泄漏的石油液体无法控制,引发火灾。
容器爆炸事故案例目录一、概述 (2)1.1 容器爆炸事故的定义 (2)1.2 容器爆炸事故的类型 (3)1.3 容器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4)二、国内外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5)2.1 国内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6)2.1.1 案例一 (7)2.1.2 案例二 (8)2.1.3 案例三 (9)2.2 国外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10)2.2.1 案例一 (11)2.2.2 案例二 (12)2.2.3 案例三 (14)三、容器爆炸事故预防与应对 (15)3.1 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6)3.1.1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17)3.1.2 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18)3.1.3 完善应急预案 (19)3.2 容器爆炸事故应对策略 (20)3.2.1 及时报告事故信息 (21)3.2.2 开展现场紧急处置 (22)3.2.3 后期调查分析与整改落实 (23)四、结论 (24)4.1 容器爆炸事故的危害性 (25)4.2 预防容器爆炸事故的重要性 (26)一、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容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食品加工等。
容器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典型的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教训,以期提高人们对容器安全使用的认识。
这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容器和事故场景,包括压力容器、储存罐、反应釜等。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缺陷、操作不当、维护不足、材质问题等。
这些事故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预防容器爆炸事故的关键在于加强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环节的管理。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容器的安全性能,才能有效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是预防容器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
1.1 容器爆炸事故的定义容器爆炸事故是指由于容器内所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或受到外力冲击等原因,导致容器承受不住内部压力而破裂,从而引发爆炸的事故。
压力容器质量事故典型案例范文今天咱就来唠唠压力容器质量事故那些事儿。
就好比我们身边藏着的一个个“定时炸弹”,要是质量不过关,那可就出大岔子了。
就说有这么一个案例吧。
有个小型化工企业,他们厂里有个储存某种化学原料的压力容器。
这个容器呢,就像是一个装着危险秘密的大罐子。
这罐子啊,是从一家不太靠谱的制造商那儿买来的。
那家制造商在生产的时候啊,就像是在赶场似的,急急忙忙,完全没把质量当回事儿。
焊接工序就做得特别粗糙,就像小朋友搭积木,随随便便地把两块拼在一起,根本没考虑牢固不牢固。
而且啊,用来制造这个压力容器的材料,也不是按照标准来的,就像是你本来要盖高楼大厦,却用了一些脆弱的小树枝当支柱一样。
这个化工企业呢,一开始也没太在意,没做特别仔细的检查就把这个压力容器投入使用了。
结果啊,有一天,这个罐子就像个被激怒的怪兽一样,突然出事儿了。
罐子的焊缝处开始出现小裂缝,就像人的皮肤上突然裂开了小口子。
这化学原料就开始慢慢地从这些小裂缝里渗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没太在意,以为就是一点小毛病。
可是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裂缝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越变越大。
突然有一天,“轰”的一声,就像世界末日一样,这个压力容器爆炸了。
那场面,简直是一片混乱。
化学原料四处飞溅,周围的设备被砸得稀巴烂,就像被巨人踩过一样。
还好当时附近的工人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几个倒霉的家伙受了重伤。
这一炸啊,整个企业的生产都停摆了。
就像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发动机爆缸了,只能停在路中间干瞪眼。
还有一个案例,是在一个大型的供热厂。
他们有一个用于蒸汽储存和输送的压力容器。
这个压力容器在设计的时候就有点“先天不足”。
设计人员可能是在设计的时候打瞌睡了,把一些关键的压力参数给算错了。
这就好比你给一个人做衣服,尺寸都量错了,这衣服能合身吗?这个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呢,虽然制造工艺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由于设计的错误,导致它在实际运行的时候就像是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跑步,特别难受。
压力容器事故通报●2006年2月8日11时20分,山东省济南市济洛路130号,济南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
该公司聚四氟乙烯生产装置中,用于储存四氟乙烯的单体槽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厂房的2层东、西、北和顶部倒塌。
●2006年2月24日9时10分,四川省广汉市三水镇广汉市三兴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该公司空气压缩机车间7号压缩机的后冷却器矩形孔平盖板发生爆裂,造成1人死亡。
● 2006年3月19日5时00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新乡市新星纸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
事故烘缸是该公司2003年从郑州鸿达纸业有限公司购买的二手设备,无原始资料,未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在使用中突然发生爆炸。
● 2006年3月25日8时00分,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丰收粮油加工厂发生一起压力容器泄漏严重事故,造成5人轻伤。
事发时,该厂因维修作业时操作不当,萃取液(5号轻汽油)和菜籽油混合物流出发生燃烧,现场5人不同程度烧伤,设备基本完好。
● 2006年3月27日7时30分,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抚顺市春霞食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严重事故,造成4人轻伤。
事发时,1名操作工将货物放入灭菌罐后关上门,灌水停止后,开始往罐中加入蒸汽,约过了三分钟,容器发生爆炸,罐门被崩开,罐内水蒸汽及蒸煮的食品喷出,造成在罐门对面的玻璃铝合金隔断后后工作的四名包装工受伤,其中一人骨折,三人烫伤。
杀菌罐门崩开,门的开口处一端有3mm-4mm的挤压痕迹。
整个罐体连同上部的重叠容器向后移动300mm,车间后墙壁被撞开20mm-30mm的裂纹。
罐内蒸煮的鸡爪等食物随蒸汽喷出约5米左右,棚顶部的装饰板被掀开。
● 2006年3月31日24时30分,浙江省衢州市辖区巨化集团公司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重大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轻伤。
1.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
The crisis not only brings trouble, but also contains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内蒙古天野化工有限公司压力容器爆炸、着火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3年4月23日18时05分,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发生压力容器法兰泄漏、爆炸、着火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35.6万元。
事故设备系为合成汽化B炉系Ⅲ类反应压力容器,外径2420mm50mm,设计压力6.6MPa,操作压力5.9MPa,设计壁温350℃,操作温度1350~1550℃,介质为原料气。
4月23日17时50分,合成车间汽化工巡检至汽化车间四楼时,发现汽化B炉拱顶连接嘴的法兰有一处小火苗,遂向班长报告,待2人赶到四楼时,火焰已包围整个法兰向上卷烧,即向中控室报告。
18时05分事故发生,烧嘴崩出,烧嘴水夹套严重损坏,拱顶本体壁鼓包及过烧(位置为测点132正上方距其80mm,正北偏东45?角线上),对应方的法兰两条载丝孔有脱扣痕迹且法兰严重变形,对应鼓包处的炉砖有一凹陷坑。
(二)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烧嘴水冷壁夹套泄漏,冷却水蒸汽对拱顶局部炉砖冲刷造成炉砖损坏,导致汽化B炉拱顶局部温度升高,在未监控的情况下使拱顶局部超温、鼓包,造成M27的相邻的两条螺栓脱扣,拱顶法兰变形,法兰密封失效,高温工艺介质气体气体泄漏后喷着火,其他拱顶法兰连接螺栓过热后强度降低,在B炉系统内5.65MPa压力作用下拉断固定螺栓,烧嘴崩出。
主要原因:操作工严重违反操作法和工艺纪律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仪表记录看,事故发生前操作工未对拱顶温度进行监控,在当班生产中,增加30%负荷后,仍未及时调整,甚至在声光报警后也未进行确认,直至事故发生。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加强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及有关规范、规章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2.严格工艺纪律,加大工艺指标的检查和考核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内蒙古九鼎化工公司“6.28”压力容器爆炸较大事故情况2015年6月28日10时04分;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内蒙古伊东集团九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812.4万元.. 一基本情况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内蒙古伊东集团九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鼎化工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为有限责任公司;九鼎化工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在册员工478人..九鼎化工公司设计产能为10万吨/年合成氨;20万吨/年多孔硝铵;副产品为硝酸、甲醇、液氮、硫磺..项目于2009年7月13日通过安全设立审查蒙危化项目审字〔2009〕064号;2010年3月30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蒙危化项目审字〔2010〕077号;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由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编制;2012年5月9日试生产备案蒙危化项目备字〔2012〕071号;2012年10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蒙危化项安验审字〔2012〕000001号;2012年11月1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证号:蒙WH安许证字〔2012〕000887号;有效期至2015年10月30日..2.设备制造单位概况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封空分公司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魏都路189号;现隶属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7.4亿元;在册员工2082人;主要经营范围:成套大中型空分和气体液化设备、化工设备、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环保设备与工程、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金属组装式冷库;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等..此次发生事故的生产设备由该公司板式分厂生产制造;并负责售后现场维修..3.设备情况说明1基本情况:发生爆炸的生产设备是九鼎化工公司一分厂净化工段脱硫脱碳工序使用的一台三种流体热交换器以下简称三气换热器;为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是特种设备第一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由开封空分公司于2011年3月设计制造..2工艺简介:通过三气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的三种气体分别为脱硫气、脱碳气、脱碳低闪气..脱硫气、脱碳气平行进入、脱碳低闪气轴向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三气换热器正常工作时;脱硫气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二氧化碳进口温度40℃、压力3.4MPa;出口温度17.6℃、压力3.395MPa;脱碳气主要成分为氢气进口温度-2℃、压力3.35MPa;出口温度30℃、压力3.345MPa;脱碳低闪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进口温度2℃、压力0.03MPa;出口温度30℃、压力0.025MPa..3使用维修:自试生产到发生爆炸前;该设备共发生四次泄漏;均发生在脱硫气入口联箱两侧人字焊缝处..2013年7月份;该三气换热器第一次发生泄漏..7月14日;九鼎化工公司剖开保温;发现该换热器脱硫气入口封头南侧人字焊缝一侧发生沿焊缝的贯通性裂纹;时任一分厂厂长张武联系开封空分公司进行维修..8月11日;开封空分公司派人对该焊缝进行修焊..这次焊缝开裂并未引起开封空分公司相关人员的警觉;未对该设备的焊接接头进行全面检查;未分析焊接接头开裂这种不允许的严重缺陷会产生的灾难性后果..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该设备又发生了两次焊缝开裂泄漏..九鼎化工公司联系维修时;开封空分公司以超过一年质保期为由;要求先付维修款再派人维修;但双方就维修事宜未达成一致..因生产系统中未设置旁路;不能将该三气换热器单独切出;维修时需全系统停车;耗时较长..九鼎化工公司不愿停车等待协商维修事宜;两次联系内蒙古第一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焊工高尚惠进行焊接修理..2015年3月30日;三气换热器焊缝再次开裂;当时九鼎化工公司按计划要停车进行检修;由于有时间等待;于是再次联系开封空分公司来现场进行维修..3月31日;双方签订维修合同;约定“打磨三气换热器焊缝及焊接焊缝、维修的设备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开封空分公司按此合同对该三气换热器进行了修焊..2015年6月28日;该设备在前四次均未维修过的脱硫气入口封头南侧上部横向角接焊缝产生裂纹;发生脱硫气泄漏爆炸;导致事故发生..4.爆炸厂房情况事故共发生三次爆炸;第二次爆炸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发生在距离泄漏的三气换热器南侧约7米左右的高压脱硫泵房内..该脱硫泵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76米、宽15米、高9.4米;共设有5个安全出口;其中南墙有两个;东墙有一个;北墙有两个;按规定安装了气体泄漏报警设施和消防设施..泵房内从西到东依次安装脱硫地下槽1台、脱硫补液泵1台、再生塔回流泵2台、低压脱硫贫液泵2台、高压脱硫贫液泵2台、高压脱碳贫液泵3台、脱碳富液泵2台、脱碳补液泵1台、脱碳地下槽1台..高压脱硫泵房内南墙靠西侧;建有一金属架构的耐火岩棉彩钢板巡检房;长4米、宽2.8米、高2.8米;主要用于存放现场检修工器具以及空气呼吸器、水鞋等应急救援器材..该巡检房距发生爆炸的三气换热器直线距离约27米..5.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情况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开封分院原开封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以下简称河南省锅检院开封分院;隶属开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挂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开封分院牌子;成为独立法人单位..2014年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机构重组;全省成立一个检测机构;该院成为现在的开封分院;为非独立法人单位..6.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情况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分局为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派出机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直接监管职责;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安监局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直接监管职责;准格尔旗安监局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属地监管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园区企业负有主要监管职责;准格尔旗委、人民政府负有属地监管职责..二事故发生经过1.事故发生经过2015年6月28日7时45分许早交接班;净化班班长杨红义向一分厂净化工段长刘磊磊报告;脱硫脱碳工序三气换热器发生泄漏;刘磊磊将上述情况报告给一分厂副厂长郝建成后;到现场查看..期间;一分厂厂长助理李科在控制室;听操作工贾宇红报告三气换热器有泄漏;也到现场查看泄漏情况..8时30分左右;李科遇到刘磊磊;二人爬上换热器平台查看;发现三气换热器脱硫器进口右侧同一条焊缝有两个漏点;相隔约4至5厘米..刘磊磊用手感觉漏点泄漏情况;发现有气体吹动发凉;随后对漏点进行标记并用手机进行拍照;拉起警戒线后离开..8时56分左右;李科也向一分厂副厂长郝建成报告了泄漏情况;并嘱咐巡检工远离泄漏现场..郝建成接到报告后;到分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翟成龙办公室进行了报告;同时翟成龙通知生产管理中心主任白永强;三人在翟成龙办公室商议后;翟成龙决定停车;但未明确采取紧急停车..郝建成按正常停车程序;分别电话通知净化工段长刘磊磊对净化系统进行降压、气化工段长薛金旺做好停车准备..9时左右;郝建成离开翟成龙办公室;在路上碰见合成工段长王建文;告诉他准备停车;之后又去了泄漏现场和刘磊磊查看泄漏情况;随后与刘磊磊一起到了变换工段安排变换工段停车;同时提醒该工段做气气换热器保温的外来施工人员苏鹏飞、黄乌日娜、田存保、马明伟等人注意安全;最后去了气化工段和氨库进行巡检..此时;净化工段北面的空分工段也有外来施工人员郭俊春正在进行施工作业..在此之前;生产管理中心主任白永强于8点50分签发检维修作业票证;同意在三气换热器南侧约7米处高压脱硫泵房对高压脱硫贫液泵A泵进行检修作业..约9时左右;张金刚、胡江2名检维修作业人员;在办理了检维修作业票证后;进入高压脱硫泵房进行维修作业..随后;检修副班长周红旗电话通知常玉鹏、王书天、梁所明、赵新伟、贺迎春等5人;去高压脱硫泵房帮忙..10时04分56秒;三气换热器发生第一次爆炸燃烧;听到爆炸声响后;张金刚、王书天、梁所明、贺迎春等4名检修作业人员立即从高压脱硫泵房跑出..由于三气换热器炸口朝向脱硫泵房;泄出的脱硫气在泵房内聚集;在第一次爆炸明火的作用下;约7秒钟后;高压脱硫泵房发生第二次爆炸;造成脱硫高压泵房内常玉鹏、胡江、赵新伟3名检维修作业人员死亡;其中1人死于巡检房内;另外2人死于巡检房西侧;张金刚、王书天、梁所明、贺迎春4名检维修作业人员在逃出时受伤..由于第一次爆炸产生碎片的撞击;以及富含氢气明火的灼烤;三气换热器南侧上方的一段脱硫富液压力管道发生塑性爆裂;引发第三次爆炸..爆炸冲击波震碎空分工段外墙玻璃;造成外来施工人员郭俊春受伤..爆炸发生后;变换工段外来施工人员苏鹏飞慌忙逃生;从施工高处跳落受伤..。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装备,由于其承受的压力较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于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的是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和分析。
这起事故发生在某化工企业,涉及的压力容器为一台分离塔,压力为1.23MPa,容积为50m3。
事故的详细过程如下:1. 事故起因该化工企业在进行分离生产过程中,分离塔压力突然下降,而塔下游压力却急剧上升。
进入现场检查后,工程师发现塔底出口处已经出现塌陷,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
经过初步的调查,发现事故的起因是塔底出口处的小口径管道被堵塞,导致塔内加压较大,最终导致塔底出口处塌陷。
2. 管道堵塞原因经过更加详细的调查,发现管道堵塞的原因是装置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将一块带土壤的石块逆向通过对应的上游闸门。
由于该闸门已经老化,其密封性能较差,土壤通过闸门进入了塔内,最终导致了管道的堵塞现象。
3. 事故后果该起事故造成塔底局部爆炸,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事故时塔内温度较高,加上石块含有一定的水分,导致石块爆炸产生的粉尘等极易引发火灾,给现场的安全隐患带来极大的风险。
4. 事故分析该起事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4.1 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员在作业过程中,未能认识到上游闸门老化的危害,也未收到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2 管道设计和维护不良该起事故中,上游闸门的老化导致了管道的堵塞,再结合塔底管道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加重了事故损失的程度。
4.3 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该化工企业在压力容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实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未制定完备的安全预防措施进行实施。
5. 教训与对策对于该起事故,我们需要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于安全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所有操作符合规定的程序。
压力容器是化工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性不容乐观,其爆炸事故约占国内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四分之一左右。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篇1:2022年11月26日午餐后,砂洗染色机操作工陈某,在染色车间的操作平台上负责四台高温高压染色机的操作。
13点左右,正在进行棉纱氧漂的第二台染色机GR90-50型,容器内径880mm,高约2022mm,,设计温度为140℃,材质为1Cr18Ni9Ti升温到117℃、。
按工艺要求,温度降到115℃时,需保压保温30分钟,陈某关闭蒸汽阀门保温,接着操作第一台染色机。
第二台染色机保压保温约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汽浪将染色机内的纱笼掀出筒外,染色机的上封头俗称锅盖被冲向上方,撞击到离操作平台高35米处的槽钢后斜向弹回地面时,击中在地面上作业的一名搬纱工顾某的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由于高温高压染色机快开门连锁保护装置损坏失效,操作工未将高温高压染色机快开门连锁保护装置的插销抬上锁定而引起的责任事故。
篇2: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篇3:2022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危险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设备。
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特种设备事故案例。
1.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2019年11月,江苏省南通市电视台转播车辆的液化气储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液化气储罐内的液化气膨胀过大,压力超过了储罐的极限,导致储罐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在液化气储罐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压力管道泄漏事故2018年4月,河南省永城市一家化工厂内的管道突然泄漏,导致1名工人死亡、8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管道内部存在腐蚀损伤,导致管道失效,最终导致泄漏。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3. 锅炉爆炸事故2017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一家化工厂的锅炉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锅炉在加压运行中受到了外力的损伤,导致锅炉内部压力失控而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特种设备不仅要保养维修,更要注意安全使用。
4. 起重机械事故2016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物流公司内,一台塔吊突然崩塌导致了工地的火灾并造成了7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塔吊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倒塌,致使工地起火,并导致周围房屋和车辆受到了严重损失。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该每日检查、实时监控,并且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以上4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和严重性。
无论是在制造、运输、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照规范操作,认真检查、实时监测特种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人们也应该增强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压力容器爆炸案例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
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
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
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
工作压力为0.7 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
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
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
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
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
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市锅炉厂在设计该两台水解釜时,对介质造成水解釜的壁腐蚀和磨损考虑不够,只是根据市油脂化工厂提供的介质无腐蚀性的介绍选取了有关的设计参数。
事故案例目录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3)一:淄博某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3)二: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4)三: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6)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8)五: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10)六: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2)七;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5)八: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7)九: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18)十: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1)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25)第二章:爆炸事故 (26)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26)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8)三: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29)四: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30)五: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34)六: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36)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37)八: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40)九: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42)十: 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45)第三章:中毒事故 (46)一; 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46)二: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50)三: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51)四; 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53)五: 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54)六:苯中毒事故案例 (59)七: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61)八: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62)九: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64)十: 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68)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一:淄博某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某生化有限公司黄原胶技改项目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在由生产厂家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国奕进行检修完毕,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灾,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压力容器是一种用来贮存或者输送液体、气体或者蒸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计缺陷或者材料问题等原因,压力容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016年,中国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当时,压力容器内部因为操作失误导致过压,最终导致容器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对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导致了操作失误。
这起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对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高度关注。
此次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必须了如指掌,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其次,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杜绝任何质量问题。
再次,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最后,压力容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监管,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同时,加强了对压力容器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管理。
此外,还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在化工、石油等行业,压力容器是一项重要的设备,对于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只有加强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加强。
只有不断加强对压力容器的监管和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对此次事故的总结和教训,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共同致力于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作,为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