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学术论文选题及其撰写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2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5、普通语言学浅析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51、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52、语言逻辑视域中语言现象文化考量的进路及其意义53、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4、中国梦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功能55、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5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57、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58、浅析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59、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60、现代视域下明代汉语文传播规划的动机与维度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11、略论上海道台吴煦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22、东佳书院述论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31、明代义乌兵探析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35、大禹文化研究36、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37、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38、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39、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40、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41、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42、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43、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44、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45、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46、明清漕运与水次仓47、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48、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49、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50、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51、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52、宋代沦落女子研究53、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54、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55、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56、《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57、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58、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59、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60、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国外文学》格式摘要:一、引言1.介绍《国外文学》杂志的背景和意义2.阐述本文的目的和主题二、国外文学的发展1.古代文学时期的兴起与发展2.近现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3.当代文学的多元与融合三、国外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现实主义文学2.浪漫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4.魔幻现实主义文学5.存在主义文学四、国外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2.莫泊桑与《羊脂球》3.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4.马克·吐温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5.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五、国外文学在我国的影响与启示1.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影响2.对我国作家创作方向的启示3.国外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六、结论1.总结国外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2.强调继续关注和借鉴国外文学的意义正文:一、引言《国外文学》是一本致力于介绍和分析国外文学成果的杂志,旨在促进国内外文学的交流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外文学在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外文学流派、名家名作逐渐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本文将对国外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名家名作及其在我国的影响与启示进行梳理,以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
二、国外文学的发展1.古代文学时期的兴起与发展国外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史诗、戏剧和抒情诗为主,名家辈出,如荷马、莎士比亚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近现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近现代文学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代表,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文学名著有莫泊桑的《羊脂球》、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同时,近现代文学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马克·吐温、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3.当代文学的多元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当代国外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融合的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纷纷涌现。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实践论文(共2篇)导读:外国文学史论文应该如何写作?对于现在的很多作者来说,写作论文都是特别常见的现象了吧,但是想写好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本论文分类为文学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几篇外国文学史论文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篇: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实践内容摘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的教学模式。
本文试图以斯丹达尔专题的教学为例,来分析在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实践中,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研讨式教学实践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史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并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之后,在高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文学的概况(包括世界文学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各时期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在对外国经典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评析能力,并在比较关照的视域中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在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取的是讲授法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将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等文学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将经典作品“解读”给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堂堂本应生动形象的文学课硬生生变成了死记硬背让学生害怕的速记课,毫无审美色彩可言。
很多高校教师苦苦思索,试图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
一些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学者“发现”了研讨式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可行性分析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是在“研”的基础上“讨”,它是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指定的对象进行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研讨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讲授法的教师讲、学生听与记的情况,研讨法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形象【摘要】《飘》的创作凝聚了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的心血,它一经面世,立即轰动美国,随后又飘扬过海,飞向国外,成为世界性的畅销读物。
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却始终众说纷纭,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
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一切,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她始终能够沉着应对。
在此过程中,她坚强的性格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她所表现出的性格的复杂性,也让郝思嘉成为了学界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郝思嘉复杂性格成因典型人物文化性格女性主义【英文摘要】AbstractThe book "Gone with the Wind" costed the writer Margaret Mitchell ten years of effort, as soon as appearing on the market, it immediately hi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flied over the sea to be a worldwide best-selling books. For so many year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an’t have a consistent evaluation about the book .The novel hero Scarlett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of female in the nove molded by the author. Scarlett liv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ivil War, from mounting the life stage in 16-year-old to being alone when she was 28-year-old, she experienced everythig that other people hadn’t experienced in the twelve years .The commendabl e thing is 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ppear, she has always been able to calmly deal with. In the process, her resolute character and courage to face difficultie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every readers.At the same time she has shown the complexity of her character, which let Scarlett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debate.【Key Words】:Scarlett Complex Disposition Origin Typical Character Cultural Disposition Feminine Princip一、矛盾纠结的乱世佳人我们说郝思嘉是一个特殊的矛盾统一体,其中的特殊性不言自明,矛盾性则集中体现在其性格上。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参考)提示:1、以下选题及方向仅供参考;2、论文选题最好与自己的考研方向和兴趣统一;3、学生可以与梁建东老师共同商讨选题方向;4、论文选题确定后,不要再轻易改变;5、论文准备阶段一定要认真查找资料,做阅读笔记,并在观点较成熟之后,写出写作提纲,并交梁建东老师审阅、批准,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写作;6、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后果很严重;7、论文写作讲究学术规范;8、梁建东老师邮箱:liangjd2011@9、一些与论文写作有关的资料,请查阅华为网盘:a)用户名:liangjd2011@b)密码:liangjd2011文学史系列(一)古代欧洲文学1. 希腊神话2.希腊悲剧3.希腊喜剧4.荷马史诗(二)中世纪欧洲文学1. 骑士文学2. 市民文学3. 但丁《神曲》(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拉伯雷2.蒙田3.《随笔集》4.塞万提斯5.《唐·吉诃德》6.莎士比亚(四)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弥尔顿2.《失乐园》3.莫里哀4.《伪君子》(五)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1.孟德斯鸠2.卢梭3.狄德罗4.伏尔泰5.《新爱洛伊斯》6.《忏悔录》7.《爱弥尔》8.笛福9.《鲁滨逊漂流记》10.菲尔丁11.《汤姆·琼斯》12.歌德13.《少年维特之烦恼》14.席勒(六)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1.拜伦2.《恰尔德·哈罗德游记》3.《唐·璜》4.雪莱5.济慈6.华兹华斯7.普希金8.《黑桃皇后》9.《青铜骑士》10.《叶甫盖尼·奥涅金》11.奥斯汀(七)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文学1.《红与黑》2.巴尔扎克3.《欧也妮·葛朗台》4.王尔德5.《驴皮记》6.《道连·葛雷的画像》7.福楼拜8.《包法利夫人》9.狄更斯10.《大卫·考坡菲》11.《董贝父子》12.《双城记》13.海涅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5.果戈理16.《钦差大臣》17.屠格涅夫18.《处女地》19.爱默生20.惠特曼(八)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1.宪章派诗歌2.左拉3.《金钱》4.《妇女乐园》5.莫泊桑6.《漂亮朋友》7.《人生》8.哈代9.《德伯家的苔丝》10.《无名的裘德》11.易卜生12.《玩偶之家》13.肖伯纳14.《战争与和平》15.《安娜·卡列尼娜》16.契诃夫17.《哈克贝利·芬》18.马克·吐温19.杰克·伦敦(九)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文学1.高尔基2.《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3.肖霍洛夫4.《静静的顿河》5.罗曼·罗兰6.《伟人传》7.《约翰·克里斯朵夫》8.《巴巴拉少校》9.《苹果车》10.普鲁斯特11.乔伊斯12.卡夫卡13.《变形记》14.德莱塞15.《欲望》三部曲16.《美国的悲剧》17.海明威18.《永别了·武器》19.《老人与海》20.《丧钟为谁而鸣》21.加缪22.萨特跨学科系列(一)哲学与外国文学例:1.希腊神话特征的哲学分析2.《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3.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哲学基础(二)伦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荷马史诗》的伦理基础2.罗尔斯《正义论》与当代美国文学3.《红与黑》的幸福观(三)美学与外国文学例:1.从莎士比亚剧作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2.荒诞派戏剧审美分析3.拜伦诗歌的审美魅力(四)历史学与外国文学例:1.《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哲学2.狄更斯对法国十八世纪历史的独特描绘(五)心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弗洛伊德视野中的希腊悲剧2.欧洲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发展3.作为心理小说的《红与黑》比较方法讨论例:1.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2.希腊文学对罗马文学的影响3.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后世史诗创作的影响4.“新新人类学”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学(一)比较文学史以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联系与平行比较研究为主,特别是对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研究。
如何拟定论文题目(How to Set the Title )在平时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收集和积累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资料和选题;而对于面临论文环节的学生,就要针对选题范围,做出选择,确定论文题目,进入论文写作的实质性阶段。
1、确定题目的前提是确定范围。
就英语专业而言,论文选题范围有三个方向:翻译,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比较文学)、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学法)。
因此,学生在写论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即确定范围,随后就可以在范围内收集资料。
2、题目的拟定应体现“四宁原则”,即:宁专勿泛,宁专勿泛,宁新勿陈,宁深勿浅。
具体说来:2.1 宁专勿泛(special rather than general)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三四千字左右。
这一字数要求注定要把问题论述得比较透彻且不能把网撒得太宽。
四面开花只能是广种薄收。
因此,论文的选题切忌空泛,务求有所专攻。
如试比较以下题目:Model 1题目:怎样学好英语缩小为:怎样学好英语语法再缩小为:英语句子主谓一致三原则试析Model 2 General: Elizabethan DramaRestricted: Shakespeare’s TragediesMore restricted: HamletThe to pic chosen: On Hamlet’s Character2.2 宁专勿泛(concentrated rather than common)在论文题目拟定时,有这么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小题容易做出大文章,而大而不当的题目写出来的内容往往干瘪得很。
因此,就科研论文而言,应该找一个切入点,对一些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而且小问题相对来说更容易驾驭一些,收集材料也更有的放矢,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
就文学方面而言,选题更宜小。
如关于爱默生、艾米莉·迪金森及他们的作品,人类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将题目大而笼统的定为“爱默生与先验主义”、“艾米莉·迪金森及其诗歌”,很可能写出来的东西是人家早已研究过的,而且范围太大,难以驾驭。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西西里之歌》选自下面哪一项:()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中国人一年阅读量为多少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铭文是刻在什么上面的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李砚祖老师认为写文章首先要怎么做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5高居翰教授是哪个国家的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商品形态的民间艺术发展与以下哪项的关系更为密切?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行文秩序以什么为中心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9李砚祖老师认为艺术可以概括为哪四个字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心印》是谁的著作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我国一年出版的书有多少种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写作就是什么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宗教艺术是什么样的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中国考据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鼎盛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5西方国家学术著作不能用“空姐”这个词,因为什么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以下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康德的三大批判?0.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17以下属于温克尔曼的贡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8从风格去研究艺术并著有经典的《风格问题》的是以下哪位人物?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9关于傅斯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0我国美学家李泽厚最重要的著作是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1企业创业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
0.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22以下哪项不用来形容人文的城市的工艺?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3《元史学》的作者是?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41983年国家首次授予13个博士学位,其中没有哪个学科的博士?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5知识产权制度迄今为止多少年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6关于析出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7材料案例是作为什么出现在论文中的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8李砚祖老师认为论文成败的关键在于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9兰克是哪个国家的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0博士论文开题以后必须保证多长时间撰写论文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1从写稿到发表正常需要多久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2写作中一环扣一环,按照次序写叫什么方法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3以下关于论文写作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4安格尔的《泉》是什么主义的代表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5以下属于写论文的一个基础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6诺曼的《情绪设计为什么我们喜欢日用品》有几个译本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7关于兰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8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0.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39人文学科的进步靠什么体现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0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1以下关于行文秩序说法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2在美国有一个调查,有()的创业者因为畏惧失败而没有创业。
141个比较文学论文选题比较文学论文选题范例一: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21、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22、文化文学与教育:比较文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现时性23、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与曹顺庆先生商榷24、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与"比较文学"研究25、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热”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27、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视野28、《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29、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30、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31、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32、基于比较文学的中俄文学文化内涵分析3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文学的发展──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访谈录34、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华夏边缘叙述与新时期文化35、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36、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37、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38、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39、东西文化场域间的探索——日本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之一40、以宏观视野看待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性41、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42、比较文学概论4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44、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45、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46、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47、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48、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49、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50、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51、中西比较文学教程52、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5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54、比较文学译文集5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5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57、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58、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59、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60、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化差异——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异为例61、古典文献学养与跨文化视野的相遇--读严绍璗《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62、比较文学视域中我国的跨文化研究63、评严绍璗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64、古典与现代:站在美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最前沿——美国南方比较文学学会来访纪要65、从比较文学角度看《爱莲说》的文化内涵66、比较文学下中英文化中的女性独立意识67、文化·文学·人格──比较文学的本性及障碍68、比较文学视角下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69、从比较文学到跨文化交流——访香港着名学者李达三教授70、小议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论文选题范例二:71、面对文化转型的思考72、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中国对联文化内涵73、跨文化研究的世纪盛会74、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之于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意义75、“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行76、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新史料:《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出版77、文化异质性及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78、双向融摄: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比较文学79、文化对话:跨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障碍80、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81、后殖义时期的比较文学82、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83、比较文学教程84、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85、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86、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87、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88、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89、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90、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91、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92、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93、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94、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95、比较文学新编96、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97、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98、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99、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100、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01、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 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102、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103、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术背景与理论构想104、比较文学的不变与变105、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教师的素质建设106、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整体观107、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108、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109、中国比较文学发展透视110、我的比较文学之路111、“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112、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113、比较文学与学术创新——曹顺庆教授访谈114、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115、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116、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117、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18、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119、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看文化软实力120、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12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122、比较文学与文化转型时期123、跨文化对话:新世纪比较文学发展必由之路124、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比较文学125、在多元互动的比较中审视中国文化1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127、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128、文化研究背景下的中国比较文学批评129、关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课题的思考130、中国文化的三次转型与中国比较文学源流131、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132、跨文化观念发生学研究与原典实证--读严绍璗先生的《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133、文化研究/比较文学:挑战还是超越?134、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年会纪要135、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人文学者的使命——读王宁新着《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36、比较文学的奇葩——读《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137、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严绍璗海外讲演录138、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观建立139、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 比较文学研究文集140、从比较文学到文化研究──西方比较文学发展三人谈141、“文化对话”的主旨和策略─—转型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定位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