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99 MB
- 文档页数:149
新能源汽车快充系统检修前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快充系统的检修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汽车快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并详细说明如何进行快充系统的检修。
快充系统的基本原理新能源汽车的快充系统主要由充电桩、充电接口、充电线缆和车载充电控制单元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充电桩通过与电网连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充电线缆传输到充电接口。
2.充电接口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直流电,并将其传输到车载充电控制单元。
3.车载充电控制单元对电流和电压进行控制,并将电能存储到车辆的高压电池中。
快充系统的常见故障快充系统可能会遇到以下常见故障:1.充电桩无法启动:可能是电网故障或充电桩的故障。
需要检查电网的供电是否正常,并检查充电桩的电源和电路是否有问题。
2.充电速度慢:可能是充电桩功率不足,充电线缆过长或存在质量问题,充电接口腐蚀等原因。
需要检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充电线缆和充电接口是否有损坏或腐蚀现象。
3.充电异常中断:可能是充电接口插入不良,充电线缆松动,充电桩故障等原因。
需要检查充电接口的插入是否稳固,检查充电线缆是否连接牢固,并检查充电桩是否有故障。
快充系统的检修方法针对快充系统的常见故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修方法:1.充电桩无法启动的检修方法:–检查电网供电是否正常,如果电网供电正常,则需要检查充电桩的电源和电路是否有问题,如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松动、电路线路是否短路等。
2.充电速度慢的检修方法:–检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功率不足,则需要更换功率较高的充电桩。
–检查充电线缆是否过长或存在质量问题,如有,需要更换更适合的充电线缆。
–检查充电接口是否有腐蚀现象,如有腐蚀,则需要清洁或更换充电接口。
3.充电异常中断的检修方法:–检查充电接口的插入是否稳固,如果插入不良,需要重新插入充电接口并确保稳固。
–检查充电线缆是否连接牢固,如果松动,需要重新连接并确保牢固。
–检查充电桩是否有故障,如有故障,则需要维修或更换充电桩。
单元四汽车电源充电系统原理与检修教案教学内容:蓄电池的维护与性能测试教学目的:了解蓄电池的维护原则,掌握蓄电池性能测试教学重点:蓄电池性能测试教学难点:蓄电池性能测试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第三节蓄电池的维护与性能测试一、蓄电池的维护原则实践证明,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和产品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蓄电池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对其进行细致的维护。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经常保持蓄电池的外部清洁,以防间接短路和电极接线柱腐蚀。
2、要经常检查蓄电池在车上的安装是否牢靠,电极接线柱与接线头的连接是否紧固。
为防止接线柱氧化,通常应涂以保护剂(如黄油等)。
3、定期检查和调整各单体内电解液液面高度。
4、根据不同季节及时间调整电解液密度(如表3-1所示)。
二、蓄电池性能测试为了及时发现蓄电池的各种内在故障,汽车每行驶1000km,或冬季行驶10天~15天,夏季行驶5天~6天,需对蓄电池进行下列检查:1、电解液液面高度:液面高度可用玻璃管测量,如图3-4所示。
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10mm~15mm,电解液不足时应加注蒸馏水。
2、蓄电池放电程度:(1)用密度计测量电解液密度:电解液的密度用吸式密度计测定,如图3-5所示。
将密度计插入电池单体内,吸入电解液,使密度计浮子浮起,电解液液面所在的刻度即为密度值。
注意在测量密度时,应同时测量电解液温度,并将测得的电解液相对密度换算成15℃时的相对密度值。
2)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放电电压:高率放电计是模拟接入起动机负荷,测量蓄电池在大电流(接近起动机的起动电流)放电时的端电压,用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和起动能力,如图3-6所示。
一般技术状况良好的蓄电池,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时:单体电池电压应在1.5V以上,并在5s内保持稳定;如果5s内电压迅速下降或某一单体电池电压比其他单体电池低0.1V以上时,表示该单体电池有故障,应进行修理。
汽车行驶过程中充电指示灯点亮故障维修摘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追求更舒适、快捷、安全的生活,所以我们致力于把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做到更好。
自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年来,我国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汽车的配置越来越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这些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方面的发展。
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器设备的同时就要求汽车有一个更加可靠稳定安全的电源充电系统。
如今的汽车充电系统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自动调节,自动检测。
本文详尽的讲述了汽车充电系统的原理构造、故障分析、和实际操作经验,让我们能从根本上了解汽车充电指示灯点亮的故障和维修方法。
关键词:整流;励磁方式;电压调节;充电指示灯目录引言 (1)1 充电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1.1发电机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1.2 三相同步交流发电机 (3)1.3整流器 (3)1.4电压调节器的作用和类型 (4)2 充电指示灯在什么情况下常亮 (4)3 充电指示灯常亮的检测工艺流程 (5)3.1检查交流发电机 (6)3.1.1 检查定子 (6)3.1.2 检查转子 (8)3.1.3 检查电刷 (9)3.1.4 检查电压调节器 (9)4 检查充电系统线路 (9)5 充电系统常见故障 (9)6 总结 (11)致谢 (12)引言汽车充电系统的原理都大致相同,只是新型交流发电机按照整流二极管的数目不同有八管、九管、十一管的交流发电机,按照电压调节器的种类有触点式电压调节器,电子式电压调节器,其中电子式电压调节器又分为晶体管调节器和集成电路调节器目前国内生产的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有3个接线头分别是“+”(电枢或火线),“-”(搭铁)和“F”(磁场)的符号和标记。
集成电路(IC)调节器其优点是:⑴体积小可以把它组装到发电机内部,简化了接线,减少了线路损失,从而使发电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提高5%-10%。
⑵电压调节精度高。
⑶可增大发动机的励磁电流。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遍,其中纯电动汽车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为了使用方便,纯电动汽车一般配有2个充电口,即交流充电口(慢充)和直流充电口(快充),本文简要介绍了2种充电系统的接头端子含义,阐述了大致的充电过程,同时列出了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谨供参考。
一、充电系统简介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可以分成2大部分,分别为充电设施主要包括充电桩、充电线束,和车载充电装置,包括车载充电器、高压控制盒、动力电池、DC/DC转换器、低压蓄电池以及各种高压线束和低压控制线束等。
充电系统的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电量不足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直流快速充电、交流慢速充电以及更换电池的方式等。
直流充电系统和交流充电系统的区别在于:直流充电系统(快充)主要是通过充电站的充电桩将直流高压电直接通过位于汽车车身前部的直流充电口给动力电池充电,但由于充电方式的限制,只能解决应急,快速充电到动力电池恢复80%左右的电量,并且对动力电池损伤较大。
交流充电系统(慢充)主要是将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接头接入位于车身后部侧边的交流充电口,通过车载充电器将220V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这种方式能将动力电池的电量充满,并且对动力电池损伤小,时间允许时,推荐使用交流充电方式。
二、交流充电系统工作过程交流充电系统的接口按国标GB/T 20234.2-2011使用7针接口,端子分别是CP、CC、N、L、NC1、NC2和PE,其接口形状及含义如图所示。
交流充电系统与车载充电机之间的接口及端子含义,如图所示。
该端口使用6针接头,其中端子CC、CP、PE、L、N等端子与车辆充电接口的相应端子分别相连,但4号端子是空脚。
交流充电系统工作电路,如图所示,充电桩中的供电控制装置通过检测CC连接确认信号后,把S1开关从12V端切换到PWM端;当检测点1电压降到6V时,充电桩控制K1、K2开关闭合输出电流。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源、蓄电池和充电控制电路等组成。
电动汽车直流电源是将蓄电池(也称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装置。
它由蓄电池组、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等组成。
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在电动汽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由单体电池、成组电池和整流器等组成。
充电控制器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和对直流电源进行控制的核心器件,它根据车载充电器的输入电压及输出电流要求,实时调节输出电压及电流,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和保护等功能。
此外,还配有交流电源供应器,可向车载充电器提供交流电源,满足车载充电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的变换要求。
充电控制电路主要包括:对充电电流和电压进行调节的调节器电路;对蓄电池进行保护的过流保护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均衡及恒压充电控制的均衡电路;以及与整车控制器进行通信,接收整车控制器指令及状态信息并反馈给充电控制器的信息反馈电路。
—— 1 —1 —。
汽车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1.发电机:发电机由转子、定子、整流器和电调节器组成,通过发动机的带动来旋转,从而产生电能。
2.整流器:整流器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连接线路供电给电瓶。
3.电瓶:电瓶是汽车储存电能的设备,通过充放电循环使用。
4.连接线路:连接线路包括正极线路、负极线路和接地线路,它们起到将发电机、整流器、电瓶等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的作用。
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启动后,发电机带动转子旋转,通过定子线圈与转子磁场交互作用生成交流电。
然后交流电经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连接线路充电到电瓶中。
电瓶通过充电得到储存的电能,在需要时提供给汽车的各个电器设备使用。
充电系统的检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电瓶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的电压,正常电压应在12.4V至12.7V之间,如果电压低于这个范围,可能需要更换电瓶。
2.检查发电机工作状态:可以通过监听发电机工作时的噪音,观察发电机的运转情况,如果发电机有异常声音或不能正常运转,可能需要更换发电机。
3.检查整流器效果:使用万用表的交流电位档测量整流器输出的电压,正常应该在13.8V至14.2V之间,如果电压偏高或偏低,可能需要更换整流器。
4.检查连接线路的连接情况:检查连接线路的接头是否松动、腐蚀等,及时清理并保持稳固的连接,确保电能正常传输。
总之,汽车充电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由发电机、整流器、电瓶和相应的连接线路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发电机产生电能,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连接线路充电到电瓶中。
在检修时可以通过测量电瓶电压、发电机工作状态、整流器效果和检查连接线路等方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四章04北汽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检修一、充电系统概述(一)充电方式充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能源补给系统,充电方式通常有慢充、快充以及再生制动时的能量回收等几种方式。
一、充电系统概述1. 慢充系统构成简图一、充电系统概述2. 快充系统构成简图一、充电系统概述3. CAN 网络框架一、充电系统概述4.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1)制动能量回收(2)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类型(3)一般再生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一、充电系统概述(二)各段高压线束及接口1.快充线束快充线束是指连接快充口到高压盒之间的线束接高压盒。
一、充电系统概述2. 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的交流充电接口,其额定电压不超过440V(AC),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63A(AC)。
一、充电系统概述3. 直流充电接口一、充电系统概述(三)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1.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1)充电模式3一、充电系统概述(三)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1.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1)充电模式3一、充电系统概述(三)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1.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1)充电模式3一、充电系统概述(2)充电模式2一、充电系统概述2.控制导引电路的基本功能(1)连接确认与电子锁(2)充电连接装置载流能力和供电设备供电功率的识别(3)充电过程的监测(4)充电系统的停止一、充电系统概述3.充电过程的工作控制程序(1)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插合,使车辆处于不可行驶状态(2)确认供电接口已完全连接(对于充电模式3的连接方式A 和连接方式B)(3)确认车辆接口已完全连接(对于连接方式B和连接方式C)(4)确认充电连接装置是否已完全连接(5)车辆准备就绪(6)供电设备准备就绪(7)充电系统的启动(8)检查供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及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变化情况(9)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或停止(10)非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或停止一、充电系统概述(四)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1.控制导引电路2.控制导引电路参数一、充电系统概述对象参数符号单位标称值最大值最小值非车载充电机R1等效电阻R1Ω10001030970上拉电压U1V1212.611.4测试点1电压U1a V1212.811.2U1b V6 6.8 5.2U1c V4 4.8 3.2车辆插头R2等效电阻R2 Ω10001030970 R3等效电阻R3 Ω10001030970车辆插座R4等效电阻R4 Ω10001030970电动汽车R5等效电阻R5 Ω10001030970上拉电压U2V1212.611.4测试点2电压U2a V1212.811.2U2b V6 6.8 5.3一、充电系统概述3.充电控制过程(1)将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插合,使车辆处于不可行驶状态(2)车辆接口连接确认(3)非车载充电机自检(4)充电准备就绪(5)充电阶段(6)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7)非正常条件下充电中止一、充电系统概述4.充电电路原理(1)在充电机端和车辆端均设置IMD电路,供电接口连接后到K5、K6合闸充电之前,由充电机负责充电机内部(含充电电缆)的绝缘检查;充电机端的IMD回路通过开关从充电直流回路断开,且K5、K6合闻之后的充电过程期间,由电动汽车负责整个系统的绝缘检査。
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充电装置、充电接口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1.外部电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外部电源通常是交流电,其标准电压为220V或者110V,通过供电线路连接到充电装置。
外部电源为充电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电能。
2.充电装置:充电装置是汽车充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将外部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同时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调节以适应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要求。
充电装置通常由整流器、变压器、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
3.充电接口:充电接口是连接充电装置和电动汽车的接口,充电装置通过充电接口将直流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充电接口通常位于电动汽车的左后侧或右后侧,以方便用户进行插拔操作。
充电接口的形状和规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4.电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储存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系统通过充电装置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进行储存。
电动汽车电池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等化学电池,其容量和充电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工作原理: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首先需要将充电接口插入充电装置。
在接口插入后,充电装置会进行识别和协商通信,确认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之后,充电装置会从外部电源中获取交流电,并通过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同时,充电装置根据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压和充电要求进行调节,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一旦充电装置将直流电能转换好并适应电池要求,直流电能就会通过充电接口传输到电动汽车电池中。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会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以控制充电速度和电池的工作状态。
当电动汽车电池的电量达到设定值后,充电装置会自动停止充电。
总之,汽车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外部的交流电转换为电动汽车所需的直流电,并将其储存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通过充电装置和充电接口的配合,汽车充电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和控制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充电系统的实现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充电技术也逐渐成熟,其中直流充电系统在快速充电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直流充电系统的结构1. 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直流充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通常由电源模块、充电控制模块、连接接口等部分组成。
电源模块负责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充电控制模块则负责监控充电过程,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性,连接接口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充电接口。
2.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与直流充电桩的连接接口相匹配,它负责将直流电源传输给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
充电接口通常设计为防水防尘的插座,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3. 通信模块直流充电系统通常配备有通信模块,用于建立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连接。
这样可以实现充电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水平。
二、直流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1. 交流电源转直流当电动汽车接入直流充电桩时,首先交流电源经过输入开关进入电源模块,经过整流和滤波等步骤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
这样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
2. 充电控制与管理在转换为直流电源后,充电控制模块开始监控充电过程,根据电动汽车的型号、充电需求等参数进行控制和管理。
充电控制模块会实时监测充电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3. 通信连接与数据传输通过通信模块,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充电桩可以向电动汽车发送充电相关信息,如充电功率、剩余充电时间等,而电动汽车也可以向充电桩发送一些状态信息,如充电需求、电池状态等。
4. 安全保护与故障诊断直流充电系统还配备有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还能实现故障自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保证充电系统的稳定工作。
通过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直流充电系统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1.充电桩工作原理:充电桩是用来向车载电池充电的设备。
它接收来自电网的交流电,经过相关的转换和调控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适合电动车充电的直流电。
充电桩通常包含以下主要部件:-输入接口:用于与电网连接,接收交流电。
-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供车辆充电。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充电过程,包括安全保护和充电启停。
-通信模块:与车辆进行通信,传输充电相关的信息。
充电桩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整流器的工作机制。
整流器使用晶闸管或MOS管等器件进行电源变换,通过整流和滤波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整流器还负责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调节,以满足车辆充电的要求。
2.车载充电系统工作原理:车载充电系统是用来接收充电桩提供的电能,并将其转换为电动车电池能够接受的电能的设备。
它通常包含以下主要部件:-充电插头:用于与充电桩连接,实现电能传输。
-充电管理系统:负责控制充电过程,包括电压和电流的控制以及充电安全保护。
-充电接口:将充电桩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电池可以接收的电能。
车载充电系统工作原理中的关键在于充电管理系统的操作。
充电管理系统负责监测充电电流和电压,对输出电流和电压进行控制。
此外,充电管理系统还负责监测电池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汽车充电系统通过充电桩和车载充电系统的配合工作,实现了对电动汽车的充电。
充电桩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过充电插头传输给车载充电系统,然后通过充电管理系统将电能转换为电池可以接收的形式。
这样,电动车便可以得到充电,增加电池电量,以满足行驶的需求。
充电过程中,充电系统还会根据电池的状态进行智能调节,确保充电安全和效率。
同时,充电系统还具备与汽车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实现更智能化的充电管理。
这些技术和机制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