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37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雨定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
暴雨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暴雨避险: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大风定义:当风力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它能拔起大树,折断电杆,倒房翻车,助长火灾等。
龙卷风:是一种从强对流积雨去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列旋风,同时伴有暴雨、雷电或冰雹。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防御指南:1.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2.如遇危房,应立即搬出;3.社区里的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4.如在户外,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5.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6.老、弱、病、幼人群切勿在大风天气外出。
7.停放车辆要远离大树、广告牌等。
冰雹定义: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内容怎么写6篇,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简短-经验本大家好,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内容怎么写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内容怎么写1主要有台风、暴雨、雷电、寒冷、冰雹、地震和高温等。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应急措施:(1)在台风来临前,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要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他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2)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穿出海;(3)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撤离;(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暴雨,特别是大范围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内涝,使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应急措施:(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者堆砌土坎;(2)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3)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4)驾车经过深积水区,应尽量绕行。
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者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拉开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在低洼处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6)如果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靠紧,以防被雷电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7)雷雨天气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8)对被雷电击中的人员,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抢救。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
据有关自然灾害情况分析表明,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大约有70%左右的灾害是因气象灾害造成的。
因此,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气象部门将根据各种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各种气象灾害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相关部门及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报道,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免灾害损失。
干旱危害及防御措施通常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
干旱程度的确定均与前期降水量、干旱持续日数、地下水位以及农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
旱灾是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业受灾,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还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等。
旱灾防御措施: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兴修水利,合理灌溉,科学用水;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育耐旱品种;三是加强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研究,例如人工增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四是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湖工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危害。
暴雨洪涝危害及防御措施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达到50.1-100毫升的降雨,降雨量每日超过100毫升的为大暴雨,超过200毫升的为特大暴雨。
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应急防御措施:一是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一、认识灾害1、什么是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如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电、高温、干旱等。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
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价值的1%—3%。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一般来说,春节以倒春寒、大风等居多,夏季以暴雨、冰雹、雷暴、高温、干旱等居多,秋季以霜冻、低温冷害等居多,冬季与以寒潮、雪灾等居多。
其中也有跨季节的,至于干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二、灾害对策3、面对气象灾害,应该做些什么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概括为“九字原则”。
一是学。
要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二是备。
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
建议家庭准备十项防灾物品: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
如有婴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有老人,还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需药品等。
三是听。
通过正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四是察。
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
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安全场所。
五是断。
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六是抗。
灾害一旦发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乡村干部要带领大家积极避险抗灾。
七是救。
利用自己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特别要注意卫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
除了个人保护外,积极参加防灾保险,比如,人身意外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九是演。
乡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在气象灾害频发季节到来之前,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组织进行防灾演习。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繁,自然灾害也相继发生。
气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面对这些灾害时,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讲解将结合实际案例,从气象灾害的类型、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暴雨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导致的。
例如,2016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气候长期缺水导致的天气现象,会造成农作物歉收、草原干燥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扰。
3. 高温热浪灾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气温高会导致人们中暑、耕地干旱等问题。
2019年欧洲高温热浪灾害,导致多国出现高温纪录,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4. 风灾: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等,会给当地带来狂风暴雨、倒塌房屋等问题。
2018年台风“山竹”袭击广东,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冰雪灾害:主要包括冰雹、冰冻、雪灾等,会给农作物和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2010年北京冰雹灾害,给当地农业和交通造成了重大损失。
以上仅是气象灾害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防灾减灾措施1. 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2)加强河道的治理和维护,防止河水泛滥;(3)建设防洪堤坝,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干旱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2)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农田灌溉面积;(3)推广耐旱农作物,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4)开展干旱监测,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自古以来,气象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无论是台风暴雨、地震洪水,还是干旱寒潮,都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
本文将从预警系统、紧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不断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预测灾害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并向公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渠道传播,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预警系统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气象人员和设备,及时监测和报告灾情,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 紧急救援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在气象灾害中,救援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比如在台风来临前,需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居民,安置好长者和孩子等易受伤人群;在地震后,要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营救被困人员。
此外,救援工作还需要紧密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抢险能力。
3. 灾后恢复当灾害过后,灾后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重建房屋、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改善环境等方面。
在灾后恢复工作中,需要科学规划和有序进行,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灾区居民充分的精神慰籍和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4.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向公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
科普宣传要注意简明易懂、生动有趣,切勿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科普宣传,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5. 国际合作面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各国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水平。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气象防灾减灾这个重要的事儿哈。
你们想想,那天气有时候就像个爱闹脾气的小孩,一会儿阳光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狂风暴雨让人狼狈不堪。
这要是咱没点准备,那不就傻眼啦?就说那暴雨吧,好家伙,那雨点子跟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往下砸。
要是咱不注意,出门没带伞,那可就成了落汤鸡咯!所以啊,咱得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要是知道要下大雨,咱就乖乖待在家里,或者带好伞、穿好雨衣再出门。
还有那大风,刮起来呼呼作响,能把街边的树都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时候咱可得离那些广告牌、大树啥的远一点,万一被砸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这就好比在路上走,你得躲着那些调皮捣蛋有可能伤害到你的家伙,对吧?再说说雷电,那闪电一亮,“咔嚓”一声雷,吓人一跳!这时候可千万别在大树下或者空旷的地方瞎溜达,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才是明智之举。
你想啊,那雷电就像个脾气暴躁的大汉,咱可别去招惹它。
还有那高温天气,热得人汗流浃背,恨不得整天泡在水里。
这时候就得多喝水,别等渴了才喝,那可就晚啦!就像汽车没油了才去加油,那不就跑不动了嘛。
那要是遇到了灾害天气,咱也别慌。
就好比遇到了困难,咱得冷静应对。
比如洪水来了,赶紧往高处跑,可别傻乎乎地还在低处晃悠。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嘛,未雨绸缪。
这气象防灾减灾也是一样的道理呀!平时多留意,多学习一些知识,关键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天气变化,它们发起威来也是很厉害的哟!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别让天气这个“小淘气”给咱带来大麻烦。
让我们一起和气象灾害说“拜拜”,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过好每一天!怎么样,大家都记住了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1.预警优先。
通过前期的数据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防御为主。
通过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例如,及时加固建筑物,采取防汛、防风等措施,提高人们对灾害的抵抗能力。
3.科学决策。
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确保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统筹兼顾。
在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灾害,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各项工作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5.持续监测。
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动态,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气象灾害影响的监测,及时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6.整体规划。
制定全面、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整体效能。
7.加强宣传。
通过广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培养灾害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和介绍,提高社会各界对灾害防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8.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气象防灾减灾经验,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水平和能力。
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挑战。
综上所述,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预警优先、防御为主、科学决策、统筹兼顾、持续监测、整体规划、加强宣传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一、知识点1.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旋涡。
2.龙卷风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
3.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4.雷电时,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5.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7.气象咨询电话:961218.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安全避险?A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侵袭的危险区域;B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C要具备充足且不易腐败的食品和水;D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E买保险9.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
10.各国对沙尘暴的应对妙招:i.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ii.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iii.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iv.中东:黄金铺就绿色11.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一股颜色深邃(黑)的暖流(潮)。
12.北京在国内率先把对环境无影响的绿色催化剂液氮用于飞机增雨,率先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指挥,率先进行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作业。
13.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4.中国第一张气象图是上海徐家汇气象站绘出的。
15.北极阁气象台是中国的第一个拥有全面的测绘气象数据能力的气象台。
16.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飓风。
17.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18.台风究竟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呢?1、颠簸2、结冰3、雷击4、冰雹5、能见度低6、风切变19.气象武器主要通过催化空气中的不稳定因素,产生能量转化,导致局部地区的天气发生变化。
20.当有雷电时,不得已需在树下停留时,须与树身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同时尽可能地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双臂不要接触地面。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气象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预防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而破坏性非常强的天气现象,其转速可以达到60米/秒以上。
台风还会带来暴雨、强风、海浪和山洪等灾害。
为预防台风的危害,我们应该关注气象预报,及时关紧门窗、备好应急物资。
2.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可以引发山崩、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尽快躲到安全地带,避免在建筑物、山谷、河流和树林等危险区域逗留。
3.暴雨暴雨会导致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基础设施、交通和民生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您发现自家位置在低洼区域或靠近河流,应当及时清理下水道和河道,做好预防洪灾的准备工作。
二、气象现象1.气温气温是指大气内温度的高低。
气温高的时候容易引发中暑、热伤风、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而气温低则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和降温,以维护身体健康。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
湿度过大容易引发汗腺分泌、皮肤瘙痒、呼吸不畅、容易感冒等生理疾病;而湿度过低则会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维持身体健康。
3.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大小,会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
大风容易破坏树木、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事故;而小风则会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清理垃圾、固定房屋等,防止突发事件造成人身伤害。
三、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我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气象应用软件、电台、电视和报纸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总体来说,气象科普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了解和掌握气象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小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一、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无法控制的天气状况引起的损害和损失,例如风暴、洪水、台风、地震、暴雨、干旱、寒冷等,它们会造成人民生活损失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关于防灾减灾,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正确认识灾害,充分认识和理解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并针对特定的气象灾害,采取防范措施。
2、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让我们能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发生,能预测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加强抗灾减灾能力建设,避免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应采取迁移搬迁措施,迅速采取营救施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4、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为群众提供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
1、强调“及时预防,永远是最好”的宣传理念,让大家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积极配合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民众应付灾害的能力。
2、抓紧宣传灾害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及家庭防灾减灾能力。
介绍气象灾害的危害,介绍具体的防御措施,告知公众如何做好灾害准备工作。
3、倡导灾害减灾文明理念,倡导以文明的方式应对灾害,弘扬
正确的文化,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减少受灾人们的痛苦。
4、宣传和发掘群众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宣传营造防洪渠等抗洪措施,提高群众的防洪能力;通过鼓励群众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提高群众的抗震能力;鼓励群众多做节水植树等绿化工作,减少沙漠化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率。
选择1、1989 年 12 月,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C)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8 月B、9 月C、10 月2、每年的(A)为“世界气象日” 。
A、3 月 23 日B、1 月 21 日C、12 月 1 日3、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A)三部分构成。
A、名称、图标分级、含义B、名称、图标和颜色C、颜色、图标和含义4、丽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是(C)℃。
A、45.1℃B、44.5℃C、43.2℃5、露,是水汽冷却(C)而成。
A、凝华B、冻结C、凝结7、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热B、潮湿C、多少 B、林区要控制野外用火 C、林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8、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B、桥下C、大树下9、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微小(C)。
A、细沙B、尘土C、水滴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C)降水。
A、自然B、液态C、固态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A、水B、水汽C、冰12、地球上出现的潮汐现象是由于(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B、地月吸引力C、地转偏向力1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进小房间B、去楼道C、原地不动14、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A)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
A、35℃B、38℃C、40℃ 15、雷击、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后,我市的气象灾情报灾热线电话是(A)。
A、800-6571-323B、800-6571-321C、800-6571-12116、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与时的天气预报信息。
(B)。
A、121B、96121C、5112117、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B)天气。
A、凉爽B、晴热C、温暖18、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是指:某地 24 小时累积降水量大于或等于(B)。
高一必修地理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灾害性事件,如台风、暴雨、干旱、洪水、冰雹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高一必修的地理知识点,了解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上一种猛烈的旋风,其强度可达数十米/秒甚至更高。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造成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和海啸。
狂风可以摧毁建筑物,暴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海啸则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信息,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大于75毫米的降水现象。
暴雨会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山洪暴发以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为了减少暴雨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做好山区的防洪工作,同时提高公众对于暴雨天气的关注度,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干旱干旱是指相对地表正常水分供应不足,长时间缺少有效降水的气象现象。
干旱会导致农田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耐旱能力,推广水资源节约措施,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干旱预警和监测能力。
四、洪水洪水是指由于暴雨、融雪或其他原因导致河流水位异常上涨,水流量超过河道容量而造成的一种灾害。
洪水会给沿岸地区带来严重的水灾,淹没农田和城市,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河流的管理,加强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工作,同时加强洪水预警和救援能力。
五、冰雹冰雹是指在雷暴云中由于强上升气流作用而形成的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冰粒。
冰雹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农民的收益。
为了减少冰雹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农作物保护措施,如在农田中设置防雹网,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了解和学习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对于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