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5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并能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和问卷设计方法。
3. 学会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4. 能够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目的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类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2. 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调查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大纲选择样本和进行预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解码3. 问卷设计方法问卷的构成和类型问题的表述和逻辑结构问卷的设计原则和技巧问卷的pretest 和修订4.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定性调查方法:访谈、观察、焦点小组定量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数据收集工具和技术数据整理和清洗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等5. 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和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数据收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问卷设计作业:评估学生设计的问卷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和技巧。
3. 数据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 辅助材料:问卷设计模板、数据分析软件教程3. 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实际的社会调查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社会调查的最新发展动态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5-8课时: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第9-12课时:问卷设计方法第13-16课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第17-20课时: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21-24课时:案例分析和讨论第25-28课时: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报告第29-32课时:期末考试和总结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解。
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及规律的全过程,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社会研究包括:收集资料-通过收集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的过程。
分析资料—通过分析和加工事实资料而把握社会现象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过程。
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2、一些相近的概念(1)”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的特点: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调查者直接接触被调查者,通过具体的访谈等方法去了解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社会调查的目的:通过社会调查,人们可以获得有关某一社会现象的系统资料,进而较全面地掌握所调查问题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2)”社会调查研究"a。
等同于"社会调查”的概念;b.指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3)"社会研究”概念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的关系—-——社会研究概念比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更为宽泛.首先,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其次,与社会调查研究不同,社会研究活动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
因此,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内容更广泛.二、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经验性当代社会研究的”经验性"特征的含义:是指社会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1.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目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学会设计和执行社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4.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学会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社会调查研究的概述1.1调查研究的定义和目的1.2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分类1.3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1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2.2调查研究的流程和步骤2.3问题设计和问卷编制原则3.调查研究的实施与数据收集3.1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3.2调查方式的选择与操作3.3调查数据的录入与整理4.数据分析与解读4.1数据的概述统计和描述统计4.2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4.3数据解读和分析结果的报告撰写5.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1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2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3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较和综合应用6.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6.1调查报告的结构和要素6.2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和要求6.3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践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2.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和编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分享实践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社会调查研究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的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评价。
2.考试成绩: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第一章导论§1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2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3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4研究的过程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 理论及其构成要素§2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第三章选题§1 选题的途径§2 选题的标准§3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第四章研究设计§1 研究类型§2 研究方式§3 分析单位§4 具体方案§4 具体方案一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二说明研究内容三、说明理论假设四说明分析单位及抽样方案五说明资料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六说明研究人员组成、培训七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 §2 §3 §4 测量的概念和层次指数与量表概念操作化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 测量的概念和层次一、什么是测量measurement (一)含义(二)测量的四要素 1.客体、 2.内容、 3.法则、 4.数字和符号二、测量层次• Stevens 1951 测量层次分类法(一)定类测量(nominal)(二)定序测量(ordinal)(三)定距测量(interval)(四)定比测量(ratio)§2 一、概念常用测量量表对态度等主观变量的测量常使用各种指数和量表。
1.指数index: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不同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2.量表scale:不同选项反映变量变异程度的强弱。
三、操作化的方法(一)概念界定了解概念内涵的范围,并确定一个适合的定义。
(二)发展测量指标:寻找与定义内涵相对应的经验指标。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以“夫妻权力”为例夫妻权力:指夫妻在家庭中的决策权。
方案一(拉德、沃尔夫,1960) 1.丈夫的职业选择; 3.是否买人寿保险; 5.买什么样的房子; 2.买什么样的汽车; 4.到什么地方度假; 6.妻子是否该参加社会工作 7.家里有人生病时,应去看哪位医生; 8.全家每周在食品方面应花多少钱方案二(陈明穗,1986) 1.家庭生活费的支配;2.生育子女数目; 3.购买贵重物品;4.房子布置及购买家具; 5.子女的教育;6.谁代表参加婚丧喜庆; 7.谁决定送礼与回赠礼物; 8.何种家电用品该淘汰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