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好看的装饰画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46 MB
- 文档页数:27
4.好看的装饰画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画。
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装饰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发现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范画、课件等。
2.学具: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1.教师活动:拿出课前准备的剪刀、树叶、花布、毛线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根据现有材料粘贴两幅画。
这两个同学用的材料都是常见物品,可经过他们的设计,却变成了两幅精美的绘画。
这两幅画用的材料是什么?你能指出这是什么画吗?2.学生活动:两位学生快速粘贴两幅画,其余同学观察并回答教师提问——装饰画。
3.教师活动: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
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设计意图】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入,促进学生对装饰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交流(预计用时8分钟)1.教师活动:出示各种装饰画:田园种子拼贴画、干树枝树叶拼贴画、纸贴画、绿色编制、手绘装饰画。
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以上材料所展现的不同肌理和装饰特色是什么。
3.教师活动:引发并组织学生对装饰画特点的讨论。
4.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装饰画的特点及创作元素。
特点:创意的造型、鲜明的色彩、材料的综合利用。
创作元素:点:以点成线。
例:串珠。
以点成面。
例:蛋壳。
线:以线成面。
例:芦苇。
以线成形。
例:《看得见海的房间》。
面:各式拼贴布贴画。
七星镇中心小学教师备课用纸主备:课题好看的装饰画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教学准备圆形白纸、黑色勾笔、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1.小练习(用黑色勾线笔画)运用了单根细线条画一棵树。
真棒!与真的树比较,你运用了什么方法呢?出示(简化、概括)2.教师范画教师想把它变一变,教师画,说说老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出示(变形、夸张)老师运用了些什么绘画元素来画呢?粗线条、面3.欣赏树的图片欣赏,看看这些树是怎么变形、夸张的?4.第二次练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画一颗大树。
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
5.导题这样的树在什么绘画作品中你看到过?叫做什么画呢?《好看的装饰画》6.装饰画的起源7.装饰画欣赏《生命之树》画了什么内容?树、人物、地面在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形状?8.小结造型三方面:简化、概括;夸张、变形;添加、修饰构图如何呢?9.作品欣赏构图饱满、自由10.小结知识点装饰画设计的要点:造型构图---饱满、自由11.圆形内装饰画12.学生创作a 用黑色勾线笔在画一幅装饰画。
b 以树为主题,运用概括、夸张、变形、修饰等方式设计。
c 注意点、线、面的结合。
板书设计好看的装饰画概括、简化夸张、变形添加、修饰教后反馈本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
根据课改的精神,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基本上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让学生自己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老师传授。
因此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在理解装饰画造型方面我选择图片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得出结论。
通过三次小练习逐渐提升知识点。
当然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在学生分析装饰画造型特点时,学生比较风景照片和装饰画时,学生能体会装饰画的特点,但是很难自己组织语言说出来。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好看的装饰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好看的装饰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性。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是学习设计创作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将平时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好看的装饰画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
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
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
永外实小•少艺校电子备课本美术执教班级五年级教学内容4好看的装饰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水平。
3、培养将美术作品使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难点:灵活使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学情分析《好看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学生会大有收获,相信作业会完成。
教学过程:( 2 )课时第一课时1、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
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
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3、设计实践(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能够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能够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2019秋浙美版美术五上第4课《好看的装饰画》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教师)范画、课件五、教学设计:1、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
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
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3、设计实践(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4、尝试创作(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附送:2019秋浙美版美术五上第7课《泥娃娃》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和了解泥塑人物的形式和特点2、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来表现儿童的活动,运用泥板、泥条、泥块、泥团来塑造人物的动态特征,并注意刻画表情3、感悟泥塑人物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泥塑人物的造型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塑造富有动态的泥人,并注意刻画表情2、难点: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五、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3、揭示课题:《泥娃娃》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1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 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