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整合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7.3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牟平一中音乐组矫香宇王言玉一、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高中音乐课程是国家总体教育目标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普通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中所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才能,对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于音乐鉴赏课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积极,课堂上纪律性不强,重要的知识点大都没有掌握,高一高二所学的内容没有为高三基本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率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高中音乐鉴赏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治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这一理念也体现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关注并引导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好、学成”,关注并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方法。
理论根据: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
其中,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的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进行有效教学。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提出了“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思路,我们认为能够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施加影响的主要因素如下:1、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和内化;2、对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正确把握和制定;3、对含教学对象在内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4、对教学过程具有递进关系的合理性的思考和构建;5、对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机制的思考、设计以及运用;6、对施教后反馈的及时反思、调整以及进一步优化。
音乐鉴赏课开题报告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神童”和多产作曲家。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作品,在安绍石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
《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因素。
其中,夜后花腔、萨拉斯特罗宣叙调,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研究方向。
作为一个声乐专业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了解,对一些时期,一些作家作品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了解。
二、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1、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花腔、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三、研究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步骤:1、参考相关资料2、对谱子一些特点进行分析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思考进度安排:1)11月查询要关资料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4)2022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5)2022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6)2022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7)2022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一、课题名称:《小学音乐课堂中电子白板运用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
音乐教师不但要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乐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音乐鉴赏课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调,教材选用不够合理、科学,师资力量不够充足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提高,也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难点;2. 提出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师资力量等方面;3. 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指导和借鉴;4. 实证研究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评估改革的效果和影响;5. 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重点围绕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学生问卷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难点。
(2)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改进、教材选用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完善等方面。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课题申报:“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问题提出202X年南京市普通高中进入了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学实施阶段。
在落实国家教育部《课程标准》精神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与新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三维目标的割裂。
虽然知道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但在具体教学实施时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如:新教材应用的困惑。
缺少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缺少对新课程要求下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整个一册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
对新教材中的综合要求,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支撑,缺少对教学选材度和量的控制。
此外,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单薄匮乏。
如:教学内容的整合。
讲座式的“就教材教教材”现象仍然存在,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缺乏开发和有效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
又如:方法手段的缺乏。
虽然理解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理念和形式,但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领,“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有效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
再如:评价方法的简单。
一是评价存在程度不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二是重视终端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不能做到通过多种途径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并进行有效强化和矫正。
三是面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反馈,缺乏课堂矫正的意识和有效的矫正措施。
课堂是课改的前沿,是课程标准实施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师则是课改的主力军和成败的关键。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和教学形式的变化,而更应该呈现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呈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呈现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音乐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音乐教育是人们理解并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高中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个体音乐审美心理的差异性一度被忽视,导致学生的音乐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文选择探讨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的关系,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高中生的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优化音乐鉴赏教学效果。
二、选题意义理解和欣赏音乐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音乐教育是人们理解并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高中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个体音乐审美心理的差异性一度被忽视,导致学生的音乐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文选择探讨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的关系,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高中生的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优化音乐鉴赏教学效果。
三、主要研究内容(一)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内容与特点(二)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策略(三)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影响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综述法:根据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专业书籍、网站等材料,对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音乐鉴赏教学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设计合适的问卷,对高中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水平、音乐鉴赏经验和效果等进行收集和分析。
(三)实验研究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音乐鉴赏教学策略对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和音乐鉴赏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
五、预期成果(一)深入探讨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的关系。
(二)分析不同教学策略对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和音乐鉴赏效果的影响,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实践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它不仅具有娱乐和消遣的功能,更是能够发挥极大的教育作用。
而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其人格、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音乐作为一个学科,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成为当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从实践角度来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自觉的音乐欣赏能力,不善于发现音乐的美感,甚至有的学生对音乐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对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探讨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寻找最佳实践方案。
3. 设计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学生音乐鉴赏教学方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验证其实效性。
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现状和提高其鉴赏能力的方法。
2. 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们希望看到的音乐教育成果。
3. 实验法:设计和实施中学生音乐鉴赏教学方案,进行实验和实际应用,评估其实效性和教学效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对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现状的分析和总结,能够有效地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总结出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为今后音乐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整合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高中音乐鉴赏整合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音乐整合教学:以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观点为导向,将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动态、有机组合,教师根据目前目标的需要、实际的情况、客观的规律进行主动和创新的互动和交互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准、展现学生音乐才华的新兴教学思想与操作方式。
玩味:就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去听、去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感受、去陶冶、去发现、去创造。
“玩”也是我们每个人身心自由的需要,是合作精神产生的源泉之一,玩也能另人兴奋、另人鼓舞,高中音乐鉴赏应该让学生以玩味的心态、严谨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去深入、去了解、去开拓自我的新的音乐领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这些音乐教育家所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中国特有的音乐教育模式是一种趋向,注重个性自由发展的个性化教学也将成为音乐教学理想的教育形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A、片面理解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鉴赏教学的非艺术化倾向,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关注外在价值(如辅德价值),忽视内在本质(审美价值;)其次,注重非审美体验(知识、技能),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情感),最后,注重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共性,忽视音乐课教学目标的个性。
B、违背普通音乐鉴赏教学的规律,导致音乐鉴赏教育的专业化倾向(生搬硬套大学时代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等等),音乐知识呈条块状分割,枯燥干巴,封闭单一(教学内容、目标更多关注音乐本身,忽视与其他艺术及学科的内在联系),与音乐本身的特点(创造性、生动性)相悖,形式上重讲授、轻参与,轻体验(特别轻视学生的非音乐体验)、轻表现;重结果,轻愉快过程,与其他学科分离现象严重。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界定与内容《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课题属于应用型课题,主要服务于95%以上学生的学习和一线教师的教学。
由于本课题为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型课题,所以我们的研究将集中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集体智慧和创造能力,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书籍,并针对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从各个单元、章节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研究入手,对教学过程及过程目标、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学课件制作、单元和期末教学评价等展开系列研究,最终形成有课程标准理论支撑、科学有效、易操作、易学习的课题研究成果(分单元的,完整的并可选择的教学设计,分单元的可选性教学课件,有效教学的论文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高中音乐鉴赏单元教学内容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2、针对《高中音乐鉴赏》(湘版)二十七个话题的教学设计研究;3、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运用的研究;4、音频与视频材料有效开发和运用的研究;5、学生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6、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将以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我们已具有的教研成果和与“有效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为行动支撑。
本课题研究将再次促进课题组成员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新课程理论学》、《有效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书籍和文章,并以此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将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常态下进行。
三、课题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新意据我们目前的了解和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发行单位)的教材使用情况反馈,在全国十几个省的试验区内,进行类似该课题内容研究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仅此南京,这除了我们日常的努力工作和学习、坚持教科研先导、注重教研资料积累外,也体现出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领导对艺术学科进入课程改革后的重视和管理力度。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按照新课程的标准,高中音乐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学习模块,其中音乐鉴赏占音乐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二。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音乐教学的设施在逐步配置完善,音乐鉴赏领域的开课率也在逐步提高。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转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除了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尽力依照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二、目的与意义本课题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以前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将授课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题的意义在于规范了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高中音乐鉴赏这一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目标性的问题。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从高中学生音乐审美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入手,进而探究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一)研究思路1、从教学观念上入手,弃陈旧的观念和老套的教学方法自课改开始施行以来,各种富于创意、新颖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理念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一些教师心里根深蒂固。
“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让部分教师舍而不弃。
音乐课堂上,教师教法老套,教学无新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消极,没有激情,根本谈不上音乐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鉴赏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背景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等。
因此,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课题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2.设计和开发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资源和教材,满足教学需求;3.探索适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开展该课题研究,可以弥补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将围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理论研究: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构建理论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2.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资源和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源,设计适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材,包括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活动等;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探索适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践、讨论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4.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实验教学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总结、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实验教学的开展等方法,全面了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阶段一:文献研究和调研(耗时2个月)–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研究现状;–调研学校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完成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