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第五版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94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答案第五版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7.1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及HBV流行率均有所下降。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HBV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你认为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2)该种研究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7.2调查设计7.2.1调查方法及对象以该省2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城市小区、7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即以2个地级市为现场,按农村、城市分层,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对象抽取3ml肘静脉血标本,最终共采集血标本2282份。
思考题:(1)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2)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3)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4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习指导(4)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7.2.2调查过程及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调查表初稿,经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2)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4)免疫史:免疫接种时间,免疫针次。
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传染源引言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COVID-19)的冠状病毒。
自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量感染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
在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方面,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对于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治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中对于传染源的相关内容。
传染源的定义和特点传染源是指能够释放出病原体,并具有传播新冠病毒的潜力的感染者或潜在感染者。
感染者和潜在感染者都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等途径释放病毒。
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存在和复制过程使其成为传染源,并使其可能通过的传播途径增加。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临床特征及其对传染源的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对于确定和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潜伏期: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为5天。
在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是无症状的,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2.症状: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呼吸困难等。
有些感染者可能呈轻度或无症状。
3.重症病例:一部分感染者可能发展成为严重或危重症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这些患者通常具有呼吸窘迫、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严重症状。
传染源的诊断和筛查为了准确诊断和筛查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源,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提供了以下建议:1.临床诊断:通过对感染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感染者是否为新冠病毒传染源。
2.实验室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对患者的上呼吸道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抗体检测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样本,以确定其是否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02 4 0.23 28 1.24 120 5.55 310 13.76 432 19.77 154 6.88 57 2.59 28 1.310 14 0.611 0 0.012 0 0.0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0-416849154.015877748.5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实习表1-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0 合计 397619148.016542012.1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 (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 0.620-29 4 194 198 2.030-44 2 93 95 2.145-54 0 9 9 0.0≥55 0 5 5 0.0小计 8 631 639 1.3否<10 28 577 605 4.610-19 5 200 205 2.420-29 12 204 216 5.630-44 16 220 236 6.845-54 4 91 95 4.2≥55 1 92 93 1.1小计 66 1384 1450 4.6 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 0.820-29 1 361 362 0.330-44 3 318 321 0.945-54 0 93 93 0.0≥55 1 51 52 1.9小计 8 1178 1186 0.7否<10 23 629 652 3.510-19 4 161 165 2.420-29 1 12 13 7.730-44 0 10 10 0.045-54 1 14 15 6.7≥55 4 26 30 13.3实习表1-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数 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3,975总病例数 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 798实习表1-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 发病数 人口数 发病率(1/1000)层1(最低) 99 796 124.4层2 240 2,888 83.1 层3 260 4,868 53.4 层4 177 5.035 35.2 层5 132 5,549 23.8 层6 23 1,832 12.6 层7(最高) 2 769 2.6 合计 933 21,737 42.9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预防医学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第五版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类。
2.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用途,及其发展简况一、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流行病学(epidemilogy)的英文来源于希腊字EPI(在……之中、之上)和DEMO(人群);直译为“研究在人群中发生(事情)的学问(学科,OLOGY)”。
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学科,这个事情首先是指人群中的疾病问题。
由于不同时期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不同,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也不同;因此不同时期流行病学的概念或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20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传染病)英国Stallybrass(1931年)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苏联(1936年)出版的《流行病学总论教程》中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一、概念的演变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素的科学”(MacMahon,1970年)“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Lilienfeld,1980年)“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苏德隆,1964年)一、概念的演变20世纪后期(疾病+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学问”(Last, 1983年)。
一、概念的演变二、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的解释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①某(些)事件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即揭示现象;②什么因素导致某(些)事件在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即找出原因;③用什么策略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分布,即提供措施;④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即评价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发布时间: 2020-02-05 来源: 医政医管局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第五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
目前报告的病例多数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在个别地区已发现无武汉旅行史病例。
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试行第三版和试行第四版。
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第一,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了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
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第二,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第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2 43 284 1205 3106 4327 1548 579 2810 1411 0~12 0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0-4168491158777…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年龄组 (岁)总人数发病数发病率 ] (1/1000)总人数发病数发病率 (1/1000)16-29 1905 89 —1487 1630-49 1684 98 141 `4 ≥50 387 4 26 0 - 合计3976191165420[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20-29 4 194 19830-44 2 93 9545-54 0 9 9≥55 0 5 5 …小计8 631 639否<10 28 577 60510-19 5 200 20520-29 12 204 21630-44 16 220 23645-54 4 91 95≥55 1 92 93小计66 1384 1450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20-29 1 361 36230-44 3 318 32145-54 0 93 93≥55 1 51 52小计8 1178 1186否<10 23 629 65210-19 4 161 16520-29 1 12 1330-44 0 10 10(45-54 1 14 15≥55 4 26 30@实习表1-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数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3,975总病例数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798实习表1-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发病数人口数发病率(1/1000)层1(最低)99 796层2 240 2,888~层3 260 4,868层4 177层5 132 5,549层6 23 1,832层7(最高) 2 769合计933 21,737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流行病学实验第八章流行病学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实验研究方法的分类;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研究对象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定义、原理、特征与用途;实验研究的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类实验研究的概念;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掌握: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第一节概述流行病学实验:是流行病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又可以被称为实验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等。
一、基本原理流行病学实验是将研究人群(病人或正常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试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改变,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没有干预措施,就不成为流行病学实验。
此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2.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3.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二、设计类型(一)根据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不同,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三类:1.临床试验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
它并不仅限于在医院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常用于疫苗效果、药物疗效的评价,包括随机化临床试验(RCT)、对预防用生物制剂的效果评价、对个体进行的干预试验等。
2.现场试验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与临床试验一样是个人,而不是人群。
为了提高现场试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3.社区试验是以不同居民区的人群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
用于评价预防、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其规模大于前者,随访时间也长。
(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性质,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两类:1.治疗性试验是评价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
流⾏病学伤害流⾏病学之精要(原创)声明:这⼀系列《精要》都是本⼈全⾯学习⼈民卫⽣出版社《流⾏病学》第五版(预防医学类专⽤)的笔记,字字页页全阅读的精要笔记,由于编辑排版等⽅⾯原因,有与教材不⼀致的地⽅,请参考教材。
如果考试参考⽤,请根据您的考试重点,有选择的阅读!(其他章节精要可在“我的⽂章”栏⾥查找)第⼗⼀章伤害流⾏病学伤害流⾏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是运运伤害与感染性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起构成危害⼈类健康的三⼤疾病负担。
伤害流⾏病学⽤流⾏病学原理和⽅法描述伤害的发⽣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和防制措施,并对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门流⾏病学分⽀学科。
伤害流⾏病学研究的主要⽬的是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门流⾏病学分⽀学科。
确因果关系,制定控制策略。
第⼀节概述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平⽽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定义及内涵: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平⽽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理损伤统称为伤害。
⼆、伤害的分类:(⼀)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1.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是指⽆⽬的性、⽆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等。
2. ⾃杀与⾃伤(suicide and self-inflicted injury)是由受伤害⼈对⾃⼰的有意识伤害,包括⾃杀、⾃虐、⾃残等。
据WHO统计, 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杀,⽽⾃杀未遂者约为⾃杀⼈数的20倍。
在城乡分布上农村显著⾼于城市,⼀般⽽⾔,⾃杀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增加。
全世界的男性⾃杀标化死亡率⾼于⼥性,但在我国(尤其在农村)⼥性的⾃杀死亡率略⾼于男性。
3. 暴⼒与他杀(violence and homicide injury)是有他⼈有意识地加害⽽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虐待⼉童、强奸、他杀、⽃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