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民俗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30
四川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四川乐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嘉州田园画、嘉州绣、夹江年画、乐山甜皮鸭制作技艺、乐山钵钵鸡制作技艺等。
嘉州田园画:起源于东汉,以岩雕为发轫,以剪纸、年画、房雕为支撑,近百年来逐渐在纸质绘画中发展独进。
嘉州绣:是融蜀绣技法和独自创新技法于一体的一种新型蜀绣技法。
夹江年画:是乐山市夹江县的传统技艺,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乐山甜皮鸭制作技艺:经过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近40年制作技艺改良和市场锤炼,声名鹊起。
四川乐山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乐山手工艺品的历史与发展乐山位于四川省中部,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乐山手工艺品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手工艺品在乐山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了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乐山手工艺品的种类1. 乐山木雕乐山木雕作为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广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其题材广泛,形态丰富,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2. 乐山剪纸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乐山剪纸以其精巧细腻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其图案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了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展现了乐山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3. 乐山漆器乐山漆器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门类之一,一直以来都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乐山漆器制作工艺繁琐,历经多道工序,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美细腻的纹饰而著称于世。
三、乐山手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乐山手工艺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保护等手段,积极保护乐山手工艺品的传统工艺技艺;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选拔和培训,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乐山手工艺品的创作与传承工作中,以保证其源远流长的传统。
四、对乐山手工艺品的个人观点与理解乐山手工艺品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手工艺品所展现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人们在欣赏与品味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乐山手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总结:乐山手工艺品作为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展现了乐山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对于维护和传承乐山手工艺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
乐山泼水节
《乐山泼水节》
乐山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4月14日
至16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
这个节日源自当地彝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为了庆祝新年到来和祈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着民族服饰,手持香花水,欢快地跳着传统舞蹈,沿着街道上的人们泼水祝福。
泼水活动象征着洗涤一年的疲惫和恶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人们相互泼水,互相祝福,场面热闹而喜庆。
此外,乐山泼水节还有一些传统活动,比如龙舟比赛、风筝比赛、民俗表演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使得整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乐山泼水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节日,也是一个多民族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节日里,不同民族的人们汇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年到来,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乐山泼水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文化盛会。
希望这个传统的节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喜悦和祝福。
乐山大佛的艺术门类
乐山大佛是中国佛教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它有着
丰富的艺术门类,包括:
一、石刻艺术: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整座佛像由
红砂岩雕成,高达71米,是中国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杰出代表。
佛像的头、脸、手、脚、衣裙、佛巾等细部雕刻都非常精美,堪称中国传统
石刻艺术的杰作。
二、绘画艺术:乐山大佛的壁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极品。
佛像周围
的壁画采用唐代壁画的风格,表现了佛教故事、生活场景、俗世百态
等不同主题,色彩鲜艳、细节入微、寓意深刻。
三、雕塑艺术:乐山大佛的手工雕塑也非常出色。
佛像身上的麻花辫、穿着的细节、卧佛造型等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四、建筑艺术:乐山大佛的殿堂和庙宇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大
佛殿、山门、藏经楼等建筑物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落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五、文学艺术:在乐山大佛历史长河中,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
不朽的诗文。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观音华严经》、宋代
大文豪辛弃疾所作词《乐游原》等,都赞美了乐山大佛的庄严与美丽。
总之,乐山大佛以其庄严肃穆的形象、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中的杰出贡献。
乐山春节的风俗如下:
1.祭灶神:乐山人在腊月二十三会进行祭灶仪式,也称为“送灶”或“辞灶”。
居民们会供上红烛、糖瓜等供品,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希望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这家人言好事,来年降下吉祥。
2.扫尘:在祭灶之后,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这一习俗被称为扫尘,意味着清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全家人一起打扫房屋、庭院,擦洗器皿,拆洗被褥,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
3.乐山大佛景区活动:春节期间,乐山大佛景区会举办迎春大庙会和礼佛灯会,包括彩灯展、美食集萃、民俗文化展示、歌舞表演等,让游客和市民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4.嘉定坊新春美食集市:乐山还会在嘉定坊举办“新春美食集市”,推出各类乐山特色小吃,如甜皮鸭、钵钵鸡等,并在区域内搭建小舞台及LED屏,邀请游客和市民共同庆祝新春佳节。
四川乐山泼水节
《四川乐山泼水节》
四川乐山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在当地被称为“泼水节”,是一个象征着祈福和洗涤灵魂的庆祝活动。
在泼水节当天,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乐山市的街道上,互相泼水庆祝。
泼水的意义是洗净过去一年的不幸,同时带来好运和祝福。
参与者们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手持水桶或水枪,狂欢的泼洒着清凉的水,场面十分热闹欢快。
此外,泼水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活动,如民族舞蹈表演、传统食品品尝、庙会,还有民俗展览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也使得乐山泼水节成为了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节日。
乐山泼水节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展示,也是乐山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文化节日。
通过这个传统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彝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地方政府也会举办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使得乐山泼水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事。
总的来说,乐山泼水节不仅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更是
一个展示当地文化和吸引游客的品牌活动。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泼水节,一同感受这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乐山的文化遗产有哪些乐山,古称嘉州,四川省辖地级市。
那么关于乐山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乐山的文化遗产有哪些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型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
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
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
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峨眉山在人们的眼里是仙的世界,佛的海洋,它和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以及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山。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
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东风堰,即位于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境内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浙江丽水通济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兰陂一起被列为我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是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
乐山旅游文化总结乐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的城市。
乐山以其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而闻名于世,但除此之外,乐山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如乐山石窟、峨眉山、嘉定寺等。
以下是对乐山旅游文化的总结。
首先,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乐山石窟是乐山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石窟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修建和扩建,共有石窟234个,壁画数以万计,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在石窟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和壁画,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乐山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的所在地。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高达71米,身躯庞大,形态逼真。
乐山大佛的背后有一个众多佛教寺庙和宫殿,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次,乐山以峨眉山而著名。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峨眉派的发源地。
峨眉山地势险峻,奇峰耸立,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在峨眉山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还可以参观到众多的佛教寺庙和道观。
峨眉山的主峰金顶是乐山市的地标之一,游客可以乘坐缆车登顶,俯瞰整个乐山市的美景。
此外,乐山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嘉定寺、乐山市博物馆等。
嘉定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内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对于喜爱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乐山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乐山市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展品,展示了乐山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物质文明成果。
总而言之,乐山以其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还是壮丽的峨眉山和古老的嘉定寺,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领略历史文化、感受自然景观的绝佳机会。
加之乐山市的美食、民俗等方面的特色文化,使得乐山旅游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四川乐山过年的风俗四川乐山是一个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地方,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一到过年,乐山人民就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饭。
在乐山,人们喜欢吃一种叫做“年糕”的食物,它是用糯米粉制作而成,味道软糯甜美,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除了年糕,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麻辣火锅、酸辣粉等等,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美食,乐山的过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那就是舞狮。
在乐山,人们会在大街小巷上表演狮子舞,舞狮的队伍由一对人扮演,一个扮演狮头,一个扮演狮身。
他们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狮子服装,手持狮子头,舞动着身体,扭动着腰肢,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观看舞狮表演的人们纷纷围观,拍照留念,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在乐山过年,还有一个特别的传统习俗,那就是拜年。
拜年是一种尊敬长辈,传递祝福的方式。
人们会整装出发,沿着亲戚朋友的家庭顺序,拜访每一个长辈,并送上新年的祝福和礼物。
长辈们则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关爱。
这个过程中,家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使得家庭更加和睦。
在乐山过年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那就是放鞭炮。
在除夕夜,人们会点燃鞭炮,炮声震耳欲聋,烟花绽放,照亮了整个夜空。
这是为了驱走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孩子们尤其喜欢这个节目,他们会兴奋地点着鞭炮,大声欢呼,享受着这个独特的时刻。
在四川乐山过年的风俗中,人们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着家族的温暖和情感。
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让乐山过年成为了一个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无论是吃年饭、舞狮、拜年还是放鞭炮,都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氛围,使得乐山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乐山西坝古镇的历史文化介绍乐山西坝古镇,那叫一个古色古香,简直就像是从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美人儿,让人一眼就爱上。
今儿个,咱们就一块儿聊聊这古镇的历史文化,感受感受那份沉淀了千年的韵味。
一说到西坝,就不得不提它的历史。
这地儿,先秦时候就是古蜀国的心头好,后来秦国灭了蜀国,它又成了蜀郡南安县的宝贝疙瘩。
你说这历史长不长?长到咱们得用手指头加脚趾头一块儿数才能数得过来。
走进古镇,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那老街,青石板铺得整整齐齐,两旁的房子,青瓦白墙,雕花窗棂,半掩的“腰门儿”,一瞅就是老辈儿留下的手艺活儿。
走在这样的街上,心里头那个舒坦,就像喝了口老酒,暖洋洋的。
再来说说这古镇的文化。
西坝可是个文化人儿扎堆的地方,古时候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你瞧那宋窑遗址,还有东汉岩墓,都是历史的见证。
还有那明代建筑“陆砖房”,四进式的大院子,青砖砌的墙,里头藏着多少故事,等着咱们去探寻呢。
说到吃的,西坝那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西坝豆腐,那可是一绝,嫩得跟豆腐脑似的,味道鲜美得能把你舌头都吞下去。
还有西坝米酒,醇厚香甜,喝一口,整个人都飘了。
更别说那西坝生姜了,脆嫩无筋,味道浓郁,简直是厨房里的调味神器。
除了吃喝玩乐,西坝的自然风光也是一绝。
沫溪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夏天的时候,到河边儿乘乘凉,钓钓鱼,那叫一个惬意。
总的来说,乐山西坝古镇就是个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并重的好地方。
在这儿,你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下次有机会,不妨带上家人朋友,一块儿来这儿逛逛,保证让你不虚此行。
乐山古代文化旅游的特点与现代启示古代乐山这四种文化旅游的具体情况和特色表现如下。
1.修身养性型文化旅游。
修学型文化旅游,其实就是游客修身养性的一种文化旅游,一种拥抱大自然、洗涤心灵、感受大自然魅力的文化之旅。
古代乐山的文化旅游由此拉开它发展的序幕。
从汉代到明清,古代乐山各种秀丽的风景,诱人的名山胜水得天独厚,自古就吸引着我国四方的文人骚客们到此一游,一饱眼福。
到唐朝时期,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很多文人骚客尤其是诗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兴致大增。
此时正好验证了一种世人的口头禅:自古诗人必到蜀,到蜀必到嘉州游。
唐朝时期,到过嘉州的诗人非常多,既有边塞派诗人岑参,现实主义派诗人杜甫,还有浪漫主义派诗人李白。
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到此以后诗性大发,纷纷留下了诸多千古流传的名言美句。
如其中关于峨眉山的美誉,诗人们赞不绝口,主要有李世民的《秋日》、骆宾王的《畴昔篇》、陈子昂的《感语录》、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薛涛《思乡》、白居易《赠薛涛》、郑谷的《峨眉山》、韦庄的《赠峨嵋山弹琴女士》等诗句中,均表达了游客们对峨眉美景的不胜喜爱和绝美赞誉,同时也反映了修学型文化旅游的主体一般都是有文化素养的文人们,说通俗点,就是古代乐山山水文化旅游的主体一般是有身份、有知识、有品位的文人骚客们。
到了宋代,这个时代是古代知识分子自称最好的时代,一个文人不杀的政治宽松气氛下,这种修身养性型的山水文化旅游得以继续发展。
到嘉州一游的诗人,有三苏、陆游等大诗人,他们对景点赞美一样都体现在他们美丽而感人的诗句中,其中关于峨眉山的诗句还是最多,如苏轼的《白水寺》和《寄眉峰》、陆游的《丁冬院汲泉煮茶录》、范成大的《过燕渡望大峨有白气如层楼拔起云从中》等等,无一不是对美丽峨眉山喜爱之情的真实流露和内心话语的充分表达。
到了明清时期,文人修学型文化旅游之风继续发展,这种发展仍然可以把他们所写的各种诗句记载作为历史的见证。
四川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乐山概述乐山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传统节庆等,代表了乐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乐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技艺1. 岷江剪纸岷江剪纸是乐山地区的一项传统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岷江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以岷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动植物等为主题,通过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
岷江剪纸的特点是线条简练、造型精美、寓意深远,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瑰宝之一。
2. 乐山木雕乐山木雕是乐山地区的传统技艺之一,起源于唐代。
乐山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乐山木雕的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器物等。
乐山木雕的特点是造型逼真、细节精细、工艺复杂,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一。
3. 金丝绣金丝绣是乐山地区的一项传统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金丝绣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金丝绣的作品多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金丝线的绣制方式表现出来。
金丝绣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质感丰富,被誉为中国绣艺的瑰宝之一。
三、民间艺术1.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之一,也是乐山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剧本内容而闻名于世。
川剧的剧本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唱、念、做、打、舞等方式表现出来。
川剧的特点是声腔婉转、表演夸张、戏服华丽,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2. 四川麻将四川麻将是乐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艺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四川麻将以其独特的规则和玩法而闻名于世。
四川麻将的规则和玩法与其他地区的麻将有所不同,包括番数计算、牌型规定等方面。
四川麻将的特点是规则复杂、策略性强、娱乐性高,被誉为中国麻将文化的代表之一。
3. 川剧变脸川剧变脸是川剧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也是乐山地区的民间艺术之一。
乐山民俗文化乐山有很多特殊的居住习俗,有龙门口、踩门、挂吞口等。
龙门口又称龙门子,指四合院总进出口处修建的与院子相连的建筑,形式似亭非亭,似坊非坊,大小如一间屋子,不住人,只供人进出,可堆放农具。
民间修房建宅,在安装大门时要举行踩门仪式。
届时,将刚安装好的大门关好,主人立于屋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人手端大茶盘,盘内放红枣、核桃、硬币等物。
他走近大门时,主人将门打开,恭敬地将其迎进屋。
踩门人一边进门,一边口念颂词,内容是“踩福门,踩祥门”、“启福门,启祥门”之类。
颂毕,将盘内的红枣、核桃、硬币等物撒向屋中,象征财富福寿滚滚来,至此,新屋才算正式落成。
修房建宅,如果通常的冲煞不能避开,正门朝向不太吉利,那就要在门前悬挂吞口,以避煞星。
吞口为一夸张变形的人头像,其貌威武勇敢,眼大鼻圆,口衔一柄七星宝剑。
据传,此头像有镇宅驱邪作用。
" 龙舟之乡"的乐山五通桥,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巨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和乐山人民世世代代的勤劳创作,产生了众多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
三江奔流为乐山的龙舟竞渡提供了有利条件,每逢举办龙舟会万船齐发,百舸争流;抢鸭子和各种造型的龙舟游江,观者如潮。
乐山地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境内水系发达,自古具有开展龙舟竞渡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古代乐山龙舟竞渡,除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外,也曾用以纪念“川主神”李冰和“神勇大将军”赵昱。
李冰因修灌县都江堰和凿乐山乌尤离堆等水利工程,造福川人,故被尊为“川主神”。
隋代眉山郡(治地在乐山)太守赵昱曾率众疏浚岷江河道,民间将他的事迹神化为“赵昱斩蛟”,后来唐太宗追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并赐建龙圣饲(又称龙神祠)供奉,今乐山城中九龙山犹存龙神祠残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按习俗仍自发组织进行龙舟活动。
1957年端午节,乐山举办规模较大的龙舟竞渡和抢鸭子比赛活动。
70年代,为纪念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的壮举,举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军民横渡岷江”活动,少则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
乐山民俗古诗摘要:一、乐山简介二、乐山民俗文化1.民间艺术2.传统节日3.民间风俗三、古诗中的乐山1.乐山美景描绘2.乐山历史变迁3.乐山民俗风情四、结论正文:乐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的城市。
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瑰丽,而且民间文化独具魅力。
本文将带您领略乐山的民俗文化以及古诗中的乐山风采。
一、乐山简介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北濒大渡河,南界金沙江。
乐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蜀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道教、佛教名山之一。
二、乐山民俗文化1.民间艺术乐山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如峨眉武术、川剧、剪纸、土家族刺绣等,都是乐山民间艺术的瑰宝。
2.传统节日乐山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其中尤以峨眉山朝山会最为著名。
朝山会期间,各地香客纷纷前来朝拜,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3.民间风俗乐山的民间风俗独具特色,如婚嫁、丧葬、生育等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三、古诗中的乐山1.乐山美景描绘古诗中,乐山的峨眉山、大渡河、金沙江等自然景观屡见不鲜。
如唐代诗人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形象地描绘了峨眉山的月夜美景。
2.乐山历史变迁古诗中,乐山的历史变迁也得到了反映。
如宋代诗人苏轼《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青溪路几千”,描绘了古乐山地区的交通状况。
3.乐山民俗风情古诗中,乐山的民俗风情也得到了传颂。
如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乐山民间生活的感慨。
综上所述,乐山是一座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城市,其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风俗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乐山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毫不含糊的事情,但是端午节吃李子,洗衣草草浴却不是每个地方的都会的哦。
在乐山,一到端午节,李子的价格就会猛涨,因为乐山人一到端午是必须要吃李子的,因为老一辈的人说端午节这天吃了李子身上不生疮。
还有就是一到端午节,只要是有生命的植物都药,听说是在这一天只要用这些草草熬水来洗澡就不痒不长疮,所以一到这一天平时不起眼的野草草也能被那些商人些例用一把,小小的发点财。
乐山风俗——打三朝打三朝在四川各地都十分盛行乐山也不例外,凡农村姑娘结婚以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以后举行的一种仪式。
参加仪式的主客为外婆还有就是周围的邻居好友。
外婆给外孙准备的衣物和给女儿的营养食品:醪糟、猪腿、腊肉、鸡、蛋、糖等,摆放在几张大方桌上,来的朋友们还会放上几串鞭炮表示恭喜,女支客司主持仪式,吟诵吉利语,外婆给外孙取名,赏长命钱。
女婿家必须设筵席款待客人。
乐山风俗习惯——春节祭拜中国人都是很迷信的,四川人也不例外。
在乐山每到过春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流行祭拜,尤其是在农村。
大年三十那天,大家会早早的把一头猪饨好,这里说的一头猪是指猪头,猪身肉和猪尾巴。
到中午开饭时,一家之主就会端着这些猪肉,插上两一双筷子,点上两根香到猪舍祭拜,求神灵保佑来年猪儿健康成长,有好的效益。
同时还会拿一部份来放在灶台上,以求灶神老爷保佑来年平平安安。
老一辈的人说这不是迷信,这只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习惯,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说真的那些神灵就会吃到我们给的东西,就能保佑活着人,而是为了表达一种对先人的尊重。
乐山风俗背新娘背新娘是彝族人民婚嫁习俗。
婚期前一天,男方派新郎的族第充当迎新人,并邀请本村寨青年多人为伴,前往新娘家迎亲。
而女方则备好荆条、凉水和锅烟灰,并邀集亲邻中年妇女多人“严阵以待”。
迎亲队伍进屋时,对其泼冷水、抹锅灰、细荆条抽打,一方追逐一方逃避,笑语不绝,喜气洋溢。
至晚,男女青年对歌、跳舞、通宵达旦。
待雄鸡初唱,即为新娘更衣,尽卸旧装、换上新衣彩裙,并将在行换裙仪式时分成的双辫合二为一,然后背出房外,示为已嫁,不再是娘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