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添彩,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等。
这些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介绍。
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以勤劳智慧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享有盛誉。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壮年节、火把节、龙舟节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藏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区。
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以寺庙和拉萨布达拉宫等建筑物为代表,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藏族人民也以唐卡画、雪山舞等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化与中亚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如乌鲁木齐大巴扎和《六市秧歌》等,将维吾尔族的独特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哈萨克族人民以驯化马匹和牧羊为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擅长骑术的民族之一。
他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形式独特,例如马头琴和草原舞等。
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只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几个例子。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的传统服饰、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都反映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建设。
2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师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一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能接受和欣赏五个少数民族,在参与和模拟体验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礼仪。
【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是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一课56个民族是一家,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同时,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对集中。
在我国,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揭示课题: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2、了解什么是民族自治区。
二、找找位置。
1、在地图上找找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每一个自治区住着哪些少数民族呢?(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三、民族长廊。
(一)分组交流,1、昨天布置一个任务,,去搜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我们已经根据搜集情况分好五组,下面就请各小组交流一下,,安排几个同学汇报。
2、分组交流,作好发言准备。
(二)各组发言:【西藏自治区】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并补充内容。
1、布达拉宫2、珠穆朗玛峰3、常见礼节。
4、敬酒。
5、禁忌。
6、称呼在日喀则地区,男性名字前加“阿吉”或“阿觉”。
7、说到日喀则,我们学过一首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请晶晶同学表演,了解藏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1、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并补充说明。
2、“那达慕”大会: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
每月的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那达慕的意思是游戏和娱乐。
2、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知道1、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我国分别建立了个自治区,分别是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和自治区和自治区,主要分布着族、族、族、族和族,他们都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指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1、我能在地图上勾画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区域轮廓,并且有办法记住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2、我在地图上找到了分别与这五个自治区相邻的省份。
3、在这张地图上,我还发现……做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对少数民族了解多少?1、 用五种不同的简单符号分别表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我用 ☆ 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用 表示“西藏自治区”。
我用 表示“内蒙古自治区”。
我用 表示“宁夏回族自治区”。
我用 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
2、 下面的这些著名特产、景点景区、风俗习惯等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呢?我在括号里画上各自治区的符号。
著名特产:) 哈达( )天山雪莲( ) 藏腰刀( )景点景区:成吉思汗陵( ) 漓江( ) 布达拉宫( )西夏王陵( ) 葡萄沟( )风俗习惯:那达慕大会( ) 肉孜节()赛芦笙()雪顿节( )3、我一共画对了 个符号。
我对自己的评价是:4、我感到最困难的是哪道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我要说我想学气候独特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位置偏北,地势较高,距海较远,而且东面有大兴安岭阻隔,冬季严寒漫长,春季短暂而多风沙,因而最好的旅游季节是夏天和秋天。
内蒙古的夏天,既不像南方那样热得使人汗流浃背,也不像北方的一些地方那样晒得使人火烧火燎,而是艳阳高照,凉风习习,煦暖而又清爽。
秋天更是阳光明媚,长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
内蒙古的气候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一般在10℃以上,个别地方可达20℃。
自治区区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更有“早如春,午似夏,晚像秋,夜比冬”的一日四季之说。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
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
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1、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被誉为“文明之母”的是?
A. 造纸术(答案)
B. 指南针
C. 火药
D. 活字印刷术
2、中国的国粹是什么?
A. 京剧(答案)
B. 川菜
C. 武术
D. 书法
3、中国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且以壮族为主要民族的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答案)
C. 西藏自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4、被誉为“中国第一长河”,且流经多个省份的大河是?
A. 黄河
B. 长江(答案)
C. 珠江
D. 黑龙江
5、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且曾有多个朝代在此定都的城市是?
A. 西安(答案)
B. 南京
C. 杭州
D. 北京
6、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有贴春联、吃团圆饭习俗的是?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答案)
D. 清明节
7、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的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答案)
8、中国的国家象征之一,且经常出现在国徽、货币等上面的图案是?
A. 龙
B. 凤
C. 天安门(答案)
D. 长城。
内蒙古成就我来讲200字
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地带,面积广阔,气候寒冷干燥,资源丰富。
过去的内蒙古曾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如今已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
近年来,内蒙古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端游、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内蒙古的农牧业、能源矿产、化工等传统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内蒙古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蒙古族传统艺术、伊金霍洛旗的草原音乐、格尔木公主墓等。
同时,内蒙古作为中国的重要边防地区,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内蒙古的发展成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蒙古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处理民族问题事例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处理民族问题,以下是一些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事例: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采取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设立了五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为少数民族提供了广泛的自治权利和政治参与机会。
2.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国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例如,在西藏自治区,政府鼓励传统藏医药、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等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3.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众生活条件。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当地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4.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国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等方式,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认同感。
例如,学校开设的民族团结日活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5. 加强民族法律保障,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法》等,明确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和地位,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权益。
综上所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事例包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加强民族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10个少数民族地域分布1、藏族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2、蒙古族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北、甘肃等8省、自治区的巴音郭楞、博尔塔拉、海西等三个蒙古族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肃北、河南、阜新、喀喇沁左旗、前郭尔罗斯、杜尔伯特等七个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则聚居或散居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22个省、市、自治区地。
3、傣族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4、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现有人口802万人,在民族人口总数中排名第七。
5、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此外,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也有零星的彝族人世居,人口大约800万。
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6、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七个省区。
其中,贵州占多。
在贵州占48,1%,其次是湖南占21,49%和云南占11,67%,但亦有分布於重庆占5,62%、广西占5,18%、湖北占2,4%、四川占1,65%、海南占0,69%等省市内。
7、回族回族是我国的一个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
回族的分布比较广,尤其是宁夏和甘肃,然后内蒙,新疆,青海,陕西北部也有大量的回民分布,其他的省份都有很广分的分布,华北和东南沿海分布也比较广。
列举五个自治区的名称、成立时间、地理位置及主要少数民族风俗。
(1)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简称“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位于我国北部边疆, 是离山西省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蒙古袍是主要服装,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
节日主要有那达幕大会、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民歌主要有《敖包相会》《威风矫健的马》等。
乐器有马头琴、太平鼓、胡琴。
标志性建筑有蒙古包。
旅游胜地,呼伦贝尔大草原。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简称“新”,省会乌鲁木齐,位于中国西北边睡,在五个自治区中面积最大。
维吾尔男子穿袷袢,女子穿艾德莱斯绸连衣裙,头戴小花帽。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肉孜节)。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木》《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乐器有都塔尔、弹布尔、达卜等。
标志性建筑有苏公塔、喀什艾提卡尔大寺、礼拜寺和圣者陵。
旅游胜地,天山天池、罗布泊、古楼兰遗址等。
(3)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简称“桂”,省会南宁,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的男女,其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春节。
“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
最具特色的民歌有《刘三姐的故乡》《世上哪有树缠藤》《山歌好比春江水》等。
乐器有骨胡。
标志性建筑有木楼。
旅游胜地,漓江。
(4)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简称“宁”,省会银川,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在五个自治区中唯一没有位于边境线上。
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麦赛海袜、准白、礼拜帽、盖头等。
热天身穿白褂,外套黑马甲,黑白分明,干净利落;妇女戴盖头,不使头发、耳朵、颈脖外露,以显本分庄重。
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最具有特色的民歌有《数花》《花儿与少年》等。
乐器有口弦、牛头埙。
标志性建筑是清真寺。
旅游胜地,中卫沙波头、西夏王陵、张掖丹霞山地貌等。
西藏的名词解释西藏,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西藏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
高原: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该地海拔普遍较高,主要由高原构成。
高原是指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区域,地处高原的西藏气候寒冷干燥,气压较低,氧含量较少。
拉萨:拉萨是西藏的首府,也是整个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拉萨位于拉萨河畔,地理位置重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今,拉萨成为西藏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西藏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拉萨市区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寺院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族、印度、尼泊尔等多种文化元素,是游客不容错过的地方。
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登山者的圣地。
峰顶位于中尼边境,高度达到了8844.43米,成为无数山岳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每年都有大批登山爱好者挑战珠穆朗玛峰,但由于其海拔过高,气候恶劣,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风雪,因此登山路线极为艰险。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又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这条蜿蜒曲折的江流经西藏地区,将高山与峡谷连接起来,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这里的地貌多样,有巍峨耸立的雪山、急流险滩、悬崖峭壁,还有茂密的森林和绿洲。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独特且丰富,是西藏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西藏地区主要信仰和文化传统。
它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西藏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藏传佛教与其他佛教教派的区别在于其注重密宗实修,以修行者的个人修行和仪式为中心。
西藏的许多寺庙和寺院都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朝圣者前来虔诚祈福。
新疆面积多大新疆面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
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6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
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
2.地形地貌:三山夹两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
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
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
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
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直线距离)。
新疆-吉尔吉斯边境横贯着天山山脉。
吐尔尕特口岸(海拔3752米)位于边境。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
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3.气候特征:阿克苏市(4张)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内蒙古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内蒙古文化发展的历程,是内蒙古人民历久弥新的文化追求。
内蒙古是中国境内最早开发和形成牧业文化的地区之一。
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其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方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内蒙古民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了民俗风情、音乐舞蹈、戏曲、织锦、壁画、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
然而,在现代化的科技浪潮与全球化的文化冲击之下,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也不断面临着更广泛的考验。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部分传统文化习俗和活动被忽视和淡化,如月季脸和清明节祭扫等;其次,外来文化的渗透也给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带来了挑战,年轻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阅历的提高,使得传统文化吸引力逐渐下滑;再次,一些城市化的建设项目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使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压力。
比如,文化景观建设中常常强调“变味%rdquo;、“先进%rdquo;、“创新%rdquo;等理念,这使得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受到质疑。
为了弘扬和传承内蒙古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一些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开始着手进行保护和传承。
首先,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民众了解和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年轻一代在教育中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其次,政府和文化机构在旅游业、文化景观建设等方面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元素,极力营造多样性和活力,为广大游客呈现丰富而深厚的内蒙古民族文化。
何况,也有不少文化传承人积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创作和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内蒙古作为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其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一定的认知。
因此,我们期望更多的爱好者和机构能够出·努力,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更好地保持其多样性和深厚性,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更好地奠定国家文化基础。
宁夏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58年,全区总人口60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11.4万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90—2000米。
年平均降雨量为200—600毫米。
黄河从中北部穿越宁夏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农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比较突出,是全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多亿吨,居全国第6位。
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很大,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比较丰富,具备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的良好条件。
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宁夏政府征地并配套资金,接受了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113.8万美元无偿援助,兴建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于1989年建成并招生。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专门培养和培训爱国爱教,德才兼备,遵纪守法,既有较高经学和文化水平又恪守伊斯兰教功修的高级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学制3年。
现有教师52人,在校学生300多人,其中82名女学生。
学院开设有文化课、阿拉伯语以及宗教、历史知识课。
白芨滩林场白芨滩林场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经营面积约10万公顷。
王有德,林场场长,全国治沙模范。
白芨滩林场职工在王有德的带领下,逐渐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沙漠治理方法。
经过20余年的科学治理,将沙漠改造成420平方公里的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侵,同时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林场起死回生。
他们的事迹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日本友人也加入到他们治沙的行列,在白芨滩林场建起了“中日友好林”,每年都有上百位日本友人前来植树造林。
前不久,王有德荣获了“全国治沙模范”的光荣称号,他表示:将继续奋战在治沙第一线,带领全场职工取得更大的治沙成果。
兴泾镇兴泾镇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是1983年按照宁夏自治区政府“宜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方针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荒漠已经变成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人民安居、百业兴旺的引黄灌区。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