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公园规范化管理达标分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公园分级标准城市公园分级标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中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心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规范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对公园进行分级评定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公园面积、设施情况、绿化程度、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公园分级标准的建议。
二、公园面积指标公园面积是衡量一个公园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公园面积越大,其辐射影响范围也就越广,可服务的人群也更多。
根据公园面积可将公园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小型公园:面积在1公顷以下2. 中型公园:面积在1公顷至10公顷之间3. 大型公园:面积在10公顷至100公顷之间4. 超大型公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三、设施情况指标公园的设施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因此,设施情况也是公园分级评定的关键指标。
设施情况指标可以包括公园内的游乐设施、体育设施、休闲设施、文化设施等。
根据设施情况可将公园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基本设施完善型:公园内设有简单的休闲设施,例如长椅、公共厕所等;2. 娱乐休闲型:公园内设有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例如游乐场、健身区、露天音乐广场等;3. 体育健身型:公园内设有专门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4. 文化艺术型:公园内设有文化艺术设施,例如音乐喷泉、戏曲表演区等。
四、绿化程度指标绿化是城市公园的核心元素之一,关系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美观程度。
因此,绿化程度也是公园分级评定的重要指标。
绿化程度指标可以包括公园植被覆盖率、花草树木种类和数量、湖泊、喷泉等水体面积等。
根据绿化程度可将公园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绿地型:公园内以绿地为主,植被较少,花草树木种类相对单一;2. 森林型:公园内拥有较多的树木和植被,绿地覆盖率较高;3. 湖泊景观型:公园内含有湖泊、喷泉等水体景观,植被较丰富;4. 生态保护型:公园内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丰富,有较大面积的湿地、河流等自然景观。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做好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2.17•【字号】渝城管局〔2020〕153号•【施行日期】2021.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做好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市管理局:为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提高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将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划编制及报审要求《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公园绿地分类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选址手续后,应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公园规划方案。
公园规划方案应满足《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18号)、《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DB50/T911-2019)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陆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仅允许建设为公园绿地配套服务的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用房和公园管理用房,其占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公园陆地面积的1%;陆地面积大于或者等于2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其配套建筑占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公园陆地面积的3%;公园绿地配套建筑总面积(包括除地下车库外的地下建筑)不得大于建筑占地面积之和的1.5倍。
动物园、植物园、盆景园、游乐园等专类公园,因使用功能需要,其配套建筑占地面积及建筑高度可以经专题论证确定。
加强公园无障碍设计。
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区城市管理局提出申请送市城市管理局审查,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范围以外的由公园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送区县(自治县)城市管理局审查,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附件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一、基础指标类型序号基础指标备注考核要求计分方式- 12 -- 12 -- 12 -绿地建设1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每少1%,-1分2 建成区绿地率(%)▼≥35% 否决项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70%不达标-1分4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25%不达标-1分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人)▼≥5.00㎡/人否决项6 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7不达标-1分7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不达标-1分8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100%不达标-1分9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95%不达标-1分10 苗木生产①编制并按照《区域植物及引种育种规划》,合理规划、生产苗木,保证出圃苗木种类、规格、质量等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②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
一项不足-1分11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90%不达标-1分1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0%不达标-1分13 大于40hm的植物园数量≥1不达标-1分14 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0%不达标-1分15 河道绿化普及率(%)≥80% 不达标-1- 13 -分16 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80%不达标-1分建设管控1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9.00不达标-1分2 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 ≥9.00不达标-1分3 公园管理规范化率(%)≥95%不达标-1分4 古树名木保护率(%)100%不达标-1分5 节约型绿地建设率(%)≥80%不达标-1分6 立体绿化推广①因地制宜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②立体绿化面积逐年递增且效果良好。
一项不足-1分7 城市“其他绿地”控制①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②城市郊野公园、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其他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合理、管理到位,并与建成区内公园绿地相得益彰;③“其它绿地”(包括改建绿地、生态修复等)建设需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建设、统一监督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全过程指导服务与跟踪监督,水利、交通、市政等各有关部门负责按规划和规范要求建设和管理。
城市公园分级标准城市公园分级标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公园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园,提高公园的品质和效益。
本文将讨论城市公园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综合自然指标:1. 植被覆盖率:评估城市公园内植被的丰富度和覆盖范围,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
植被覆盖率越高,公园的绿色度越高,自然环境越好。
2. 绿地面积比例:考察公园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例。
绿地面积比例越高,公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越大。
3. 空气质量:考察公园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包括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
空气质量越好,公园的生态环境越好。
4. 水体质量:评估公园内的水体质量,包括湖泊、河流等水质的清洁度和生态功能。
水体质量越好,公园的景观和生态效益越高。
二、景观设施指标:1. 建筑物规模:评估公园内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
建筑物规模越大,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娱乐设施越多,公园的功能越全面。
2. 入口数量和布局:评估公园的入口数量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市民进入。
入口数量越多,入口布局越合理,公园的可达性和可用性越高。
3. 步行和自行车道:评估公园内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密度和布局。
步行和自行车道越多,市民运动和休闲的空间越多,公园的活动功能越好。
4. 停车场和服务设施:评估公园内停车场和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停车场和服务设施越多,市民前往公园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越高。
三、文化教育指标:1. 文化活动场所:评估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场所,如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活动场所越多,公园的文化教育功能越强。
2. 游客中心和导览服务:评估公园内的游客中心和导览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游客中心和导览服务越完善,市民和游客参与公园活动的积极性越高。
3. 纪念碑和雕塑:评估公园内的纪念碑和雕塑的数量和质量。
纪念碑和雕塑越多,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氛围越丰富。
城市公园管理办法一、总则1、为了加强城市公园管理,提高公园服务水平,保障公园公共设施完好,维护公园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园。
3、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保障资金投入。
4、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公园的监督管理。
区、县(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城市公园的监督管理。
二、公园建设与设施维护1、城市公园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并保持设施完好,发挥功能作用。
2、城市公园应当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设置游人须知、安全警示、禁止烟火等标牌,并保持完整、清晰。
3、城市公园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并保持整洁、完好。
禁止在城市公园内焚烧垃圾、落叶和其他废弃物。
4、城市公园内各类设施应当按照《公园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设置,并保持完好。
5、城市公园内道路、桥梁、隧道、涵洞等设施应当保持畅通、完好。
禁止在城市公园内擅自搭棚设摊、停放车辆、堆放物料、倾倒垃圾、焚烧垃圾和落叶等废弃物。
6、城市公园内应当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
禁止在城市公园内擅自设置和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7、城市公园内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应当保持完好,其风格、体量、造型和色彩应当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禁止擅自改建、扩建和拆除。
8、城市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并经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禁止擅自维修和更新游乐设施。
9、城市公园内应当设置公共信息标志和必要的宣传牌等设施,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和了解公园动态。
禁止擅自设置商业广告和其他商业设施。
10、城市公园应当加强植物园艺和养护管理,提高植物造景水平,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禁止擅自砍伐树木和损坏草坪、花卉和古树名木等绿化植物及其设施。
11、城市公园应当设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重庆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正文:----------------------------------------------------------------------------------------------------------------------------------------------------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管理局,局属各单位:《重庆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已经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度第25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2月28日重庆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公园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高品质生活,依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公园,主要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生态公园。
纳入本办法管理的城市公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公顷。
第三条本市城市公园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四条纳入本办法管理的城市公园按照功能、服务范围和特定主题等分为4类:(一)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功能完备、设施完善,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地。
(二)社区公园:指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
(三)专类公园:指具有特定内容或者形式,有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主要包括动物园、植物园、遗址公园、游乐公园、历史名园以及其他专类公园。
(四)城市生态公园:指用地性质为非建设用地,但紧邻城市建设用地或者被建设用地包围,具备山体、水系、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资源,且具有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功能和一定的城市公园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市民游览观光、休闲运动需求的绿地。
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城市园林的健康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2. 标准体系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旨在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城市园林的建设和管理。
2.1 标准的层次结构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由多个层次的指标构成,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是对城市园林的总体评价,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拆分。
这样的层次结构可以更好地评估城市园林的各个方面。
2.2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园林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和编排,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园林绿地面积:评估城市内绿地的总体面积以及不同类型的绿地面积,例如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2.绿化覆盖率:评估城市绿化的程度,包括建筑物绿化、道路两侧绿化、城市森林覆盖率等;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城市园林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程度,包括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等;4.设施设备完善程度:评估城市园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包括乔木、花卉等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道路、亭子等设施的建设情况;5.管理维护水平:评估城市园林的管理和维护程度,包括植被保护、景观维护等方面的工作;6.公众参与程度:评估城市居民对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参与程度,包括公众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
3. 评价标准的应用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的主要应用场景有两个方面:3.1 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通过评价标准的指导,城市规划师可以更好地考虑到城市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打造更具魅力和可持续性的城市园林。
3.2 城市园林管理与维护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城市园林管理与维护的指导。
园林绿化分级标准一、公园的分级根据公园的性质、服务半径、功能要求、设施及内容,可分为三级。
1、一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的为一级公园。
①面积10公顷以上或年游客量50万人次以上。
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具有多功能的设备设施,或特色功能,为全市服务。
③绿化面积优良,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的树林、花坛、草地得到了精心养护,养护水平高。
⑤专类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游乐公园、雕塑公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均归属一级公园范畴(专类公园不受面积和游客量的限制)。
2、二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为二级公园。
①面积3~9.9公顷,或年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
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服务与游乐设施,功能比较齐全,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
③绿化面貌良好、整洁,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树木、花坛、草地得到良好的养护管理,绿化效果好。
3、三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为三级公园。
①面积在2.9公顷以下或年游客量29万人次以下。
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尚有一定的服务设施和常规的儿童活动器械,一般为附近居民区内的服务。
③绿化面貌较好,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树木、花坛、草地养护管理一般,绿化效果尚好。
二、街道绿地的分级根据街道绿地所处区域,服务半径、功能,可分为三级。
1、一级街道绿地的标准:①一级街道绿地范围:位于市区快速路、主干道(含道路两侧)、车站、码头、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及市级政治、文化、游览、商务中心四周的绿地和小游园。
②绿化面貌优良,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建筑小品、雕塑、喷泉、山石等,具有景观特色。
③花卉植物(含装饰性的色叶植物)种植面积一般不低于总面积的8%。
2、二级街道绿地的标准:①二级街道绿地范围:位于市区次干道两侧绿地,区级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旁的绿地。
②绿化面貌良好,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小品。
③花卉植物(含装饰性色叶植物)种植面积一般不低于总面积的5%。
三级综合公园基本标准(2023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三级综合公园的基本标准,以指导公园设计与建设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锻炼需求。
2. 设计要求2.1 场地选址公园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便于居民和游客前往。
2.2 绿化布局公园内应有丰富的绿化植被,包括草坪、花卉、树木等,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愉悦的环境。
2.3 功能设置公园应合理设置不同功能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4 设施配套公园应提供必要的设施配套,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区、座椅和亭子等,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3. 管理及服务3.1 管理机构公园应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公园的正常运行。
3.2 安全保障公园应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安全警示牌等,以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3.3 服务水平公园管理机构应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友好的导游员和维护人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4. 环境保护4.1 生态保护公园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植被和水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4.2 资源利用公园应合理利用资源,如水、能源等,采取节约和环保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5.1 社会效益公园的建设应注重社会效益,提供公共场所、文化娱乐等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
5.2 可持续发展公园的运营与管理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低碳的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以上为三级综合公园基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级综合公园基本标准
三级综合公园是以自然风貌景观和文化设施为主体的城市公园。
为确保公园的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制定一系列标准及指导意见。
以
下是三级综合公园的基本标准:
一、公园总体要求
1. 公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00公顷,绿化率不低于40%。
2. 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优化生态系统。
3. 设计要注重多功能性,可以设置娱乐、文化、运动等多种活
动设施。
二、景观要求
1. 注重景观的自然、文化和历史价值,有明确的主题和特色。
2. 景观设计要注重景观的大局以及场地的局部细节,保持空间
的连续性。
3. 横向和纵向的景观组合要有机结合,色彩搭配要和谐。
三、设施要求
1. 基础设施建设要够完善,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储物柜、消防等设施。
2. 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和文化设施要保证安全性和适用性。
3. 设施建设要注重花园式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尽量避免大型混凝土建筑。
以上是三级综合公园基本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公园建设有所帮助。
城市公园分级标准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园,对城市公园进行分级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关于城市公园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场地规模公园的场地规模是评定城市公园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场地面积越大,公园等级越高。
例如,小型公园的场地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以下,中型公园的场地面积应在5000-2万平方米之间,大型公园的场地面积应在2万平方米以上。
二、功能特点公园的功能特点也是评定城市公园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大小的公园应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小型公园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为主,如普通居民小区内的社区公园。
中型公园除了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功能外,还可增加一些文化、教育和艺术元素,如具有文化广场和雕塑的公园。
大型公园除了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功能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如具有湖泊和大片草地的综合性公园。
三、设施配套公园的设施配套是评定城市公园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等级的公园应配备不同的设施。
小型公园应配备基础的休闲设施,如长凳、围栏、绿化带等。
中型公园应配备较为完整的休闲设施,如健身器材、游乐设施、文体广场等。
大型公园应配备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如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网球场、滑冰场等。
四、环境品质公园的环境品质也是评定城市公园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等级的公园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这包括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景观布局合理等方面。
公园内的植物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如花草树木要丰富多样,草坪要经常修剪整洁。
五、管理维护公园的管理维护是评定城市公园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等级的公园应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巡查、清理和养护公园设施和植被。
同时,还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确保公园的正常运营。
总之,城市公园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场地规模、功能特点、设施配套、环境品质和管理维护等方面。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试行)1 总则1.0.1 为了适应重庆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保护园林绿化成果,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规范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出发,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除生产绿地以外的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1.0.3 园林绿地养护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与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 根据重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际,将城市园林绿化分为公园绿地绿化、街旁绿地绿化、道路绿地绿化、居住绿地绿化、单位附属绿地绿化、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滨河绿地绿化等八类。
除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滨河绿地绿化外,各类绿化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两个养护管理等级。
1.0.5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内容应包括: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容貌、设施维护等。
1.0.6 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管质量未达到设定的分级标准时,应整改达标;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分级养管质量达到上一级质量标准时,可认定升级,并按照升级标准进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2.0.1 行道树沿道路旁栽植的乔木,一般成行等距离栽植。
2.0.2 地被植物指株型低矮、枝叶茂盛,并能较密地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草本、木本植物都可以作为地被植物。
2.0.3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神话故事的树木。
2.0.4生长势植物的生长强弱。
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2.0.5 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2.0.6 分枝点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
2.0.7 整形修剪用剪、锯、捆、绑、扎、牵引等手段,摘除植株部分枝叶及使用绳、铁丝使枝条弯曲,以保证树木长成特定形状的技术措施。
公园等级评定细则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基本状况评价指标、运营管理评价指标、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三部分,相应分数分别为100分、100分、30分。
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只有在基本状况评价和运营管理评价得分之和不低于140分时,方可开展此项评定。
1.1基本状况评价指标基本状况评价指标包括规模、价值、科教文化展示、景观环境品质、设施建设现状、管理机构等6个方面内容。
具体评分办法及对应分数根据公园类型的不同,进行相应调整。
1.2运营管理评价指标运营管理评价指标的制定主要参考近三年《北京市公园事业发展报告》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公园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资料编制,包括工作计划、文化活动、绿地养护、安全管理、设施维护、卫生保洁、检查整改执行情况、资金支出管理等方面内容。
具体评价办法针对不同类型公园管理特点在评分项目及对应分数上进行了调整。
1.3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包括公益性服务水平、创新管理建设水平两方面内容。
公益性服务水平评价强调公园社会效益的评价,包括公益性服务内容、游客满意度、公众参与度等评价内容。
创新管理建设水平评价公园管理单位创新实践管理能力,包括分区管理、一园一品、海绵城市、智慧公园等方面内容。
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的评分计入总分后,整体评价体系更为完整,评分系统趋于平衡。
1.4百分制换算公式考核体系中评分总分为230分,为对应百分制的绩效考核体系,最终考核评分应换算成百分制。
基本状况评价指标得分+运营管理评价指标得分(得分≥140,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得分有效;得分<140,创新服务管理评价指标不计分)。
2评价体系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公园的管理特点,针对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历史名园、主题文化公园、生态公园制定了5类公园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每类一级公园的百分制得分不低于85分,二级公园不低于70分,70分以下为三级公园。
2.1 综合性公园根据综合性公园功能较为全面、管理服务较为均衡的特点,制定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表1-1)。
一级一类园的标准
一级一类园是指国家级的公园和森林公园,其标准如下:
1.规模:一级一类园的总面积应不少于3000公顷,其中至少50%为绿地。
2.景观:园内应有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的优美景色。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湖泊、峡谷、植被等;人工景观包括建筑、雕塑、室内陈列等。
3.设施:一级一类园应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餐饮、娱乐、卫生等。
4.保护:一级一类园应保护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合理使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5.管理:一级一类园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管理和维护,保障游客安全。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试行)1 总则1.0.1 为了适应重庆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保护园林绿化成果,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规范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出发,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除生产绿地以外的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1.0.3 园林绿地养护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与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 根据重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际,将城市园林绿化分为公园绿地绿化、街旁绿地绿化、道路绿地绿化、居住绿地绿化、单位附属绿地绿化、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滨河绿地绿化等八类。
除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滨河绿地绿化外,各类绿化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两个养护管理等级。
1.0.5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内容应包括: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容貌、设施维护等。
1.0.6 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管质量未达到设定的分级标准时,应整改达标;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分级养管质量达到上一级质量标准时,可认定升级,并按照升级标准进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2.0.1 行道树沿道路旁栽植的乔木,一般成行等距离栽植。
2.0.2 地被植物指株型低矮、枝叶茂盛,并能较密地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草本、木本植物都可以作为地被植物。
2.0.3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神话故事的树木。
2.0.4生长势植物的生长强弱。
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2.0.5 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2.0.6 分枝点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
2.0.7 整形修剪用剪、锯、捆、绑、扎、牵引等手段,摘除植株部分枝叶及使用绳、铁丝使枝条弯曲,以保证树木长成特定形状的技术措施。
##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试行〕1.0.1 为了适应##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保护园林绿化成果,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规X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出发,特制定本技术标准.1.0.2 本标准合用于##市X 围内除生产绿地以外的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1.0.3 园林绿地养护除应遵循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行业与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际,将城市园林绿化分为公园绿地绿化、街旁绿地绿化、道路绿地绿化、居住绿地绿化、单位附属绿地绿化、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绿地绿化等八类. 除防护绿地绿化、立体绿化、##绿地绿化外,各类绿化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两个养护管理等级.1.0.5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内容应包括: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容貌、设施维护等.1.0.6 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养管质量未达到设定的分级标准时,应整改达标;当各类城市园林绿化的分级养管质量达到上一级质量标准时,可认定升级,并按照升级标准进行管理.2.0.1 行道树沿道路旁栽植的乔木,普通成行等距离栽植.2.0.2 地被植物指株型低矮、枝叶茂密,并能较密地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植物.草本、木本植物都可以作为地被植物.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希有,或者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与有重要记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者具有历史事件、传说与神话故事的树木.生长势植物的生长强弱.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者分枝的繁茂程度等.2.0.5 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份.2.0.6 分枝点乔木主干上开始浮现分枝的部位.2.0.7 整形修剪用剪、锯、捆、绑、扎、牵引等手段,摘除植株部份枝叶与使用绳、铁丝使枝条弯曲, 以保证树木长成特定形状的技术措施.2.0.8 短截根据需要在枝条上选留几个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达到减少枝条、刺激侧芽萌发新梢的目的.2.0.9 黄土不露天利用草坪、地被植物或者树皮等其他材料,对绿地内和树冠下的裸露土地进行覆盖, 以期达到绿化、美化、抑尘和保墒的目的.2.0.10 立体绿化利用除地面资源以外的其他空间资源进行绿化的方式.包括棚架绿化、墙体绿化、堡坎护坡绿化、轻轨立柱、天桥与高架桥绿化等.2.0.11 测土施肥通过测定土壤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园林植物进行施肥.2.0.12 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 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2.0.13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2.0.14 道路绿地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2.0.15 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除社区公园之外的绿地.2.0.16 单位附属绿地指各单位用地内的绿地.2.0.17 ##绿地指沿江、河、湖等水体周围的自然式绿地.2.0.18 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2.0.19 分级养护管理根据园林绿地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和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将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分成不同等级.3.1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总体标准绿化养护技术措施完善,适时科学地实施养护,植物与植物景观基本达到设计要求,黄土不露天.资料档案管理科学有序.3.1.2 园林植物<1> 乔木A、树冠完整美观,分支点合适,基本无枯枝败叶.主侧枝分布匀称形成最佳的叶镶嵌效果, 内膛枝不乱. 叶片大小、颜色正常,常绿乔木基本无黄叶,落叶乔木应与时清理落叶.开花乔木花朵繁茂色泽冷艳.不同品种乔木的生物习性得到展现.B、应依据园林绿化功能的需要和设计的要求,充分考虑乔木与生长环境的关系,调整树形,均衡树势.每年必须根据树龄与生长势强弱进行修剪,调整乔木的通风、透光,促使乔木的生长.乔木的修剪应以自然树形为主.C、孤植乔木应形态突出,树形完美,树冠饱满,符合欣赏要求;树穴覆盖完整.D、古树、大树、名树和珍稀树应有档案和养护技术措施并按计划实施养护,效果良好.〔2〕行道树A、冠形完整,无缺株,应保持路线上乔木的整体形态和植物层次〔含器皿栽种〕,绿地内无枯死株.B、修枝与时,排危修枝不得超出24 小时,补栽与清理现场不得超出48 小时,与架空线间距基本合理,长势旺盛,树圈内无积水,树圈完好率90%以上.C、行道树中乔木的修剪, 除应按普通乔木要求操作外,还应注意以下规定:a>行道树的树型、冠幅、分枝点高度与冠下缘线应基本一致,高度应符合行道树的有关标准.b>树木与架空线有矛盾时,应修剪树枝,使其与架空线保持安全距离.c>交通路口和指示牌的树冠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d>路灯和变压设备附近的树枝应与其保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3> 灌木A、树冠完整不缺向,枝叶茂密,生长茁壮, 叶色正常.花灌木株形丰满, 正常开花,着花率高,开花繁茂,花色冷艳.色块灌木丰满,无残缺株,色块分明,层次突出,线条清晰流畅. 自然式灌木无论片植、孤植、丛植和线性栽植均应在疏密、品种、高低错落与群体、线性、株与丛的整体与个体形态体现设计意图.B、灌木的修剪应以自然树形为主.C、木本花卉修剪:a>当年生枝条开花的,在休眠期修剪.为控制树形与高度,对生长茁壮的枝条因树制宜的短截,促发新枝.b>1 年多次开花的,花落后应与时剪去残花,促使再次开花.c>隔年生枝条开花的,休眠期因树适当整形修剪.d>多年生枝条开花,应注意哺育和保护老枝.<4>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花朵分布均匀,花朵大小和数量正常,生长茁壮,符合该品种的特点.维护株形并与时剪除残花、枯叶、残株.<5> 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生长茁壮, 叶色、冠幅正常,花朵大小、色泽正常,花后休眠期按品种科学处理.<6> 草坪、草地草种纯.草坪生长茂密, 叶色正常,平整整洁,修剪后无残留草屑,剪口无明显撕裂现象.基本无秃斑、枯草层、杂草,覆盖度达95%以上.与时更换补植被破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死亡的草坪草.草地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无明显影响景观面貌的杂草.<7> 地被植物A、单植地被无死株,群体景观效果好,季相变化明显.生长茂密,覆盖率90%以上,无空秃.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无明显影响景观面貌的杂草.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10%以下.B、混植地被无死株和残存枯花.生长茂密,符合生态要求,覆盖率为90%以上,无空秃.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无明显影响景观面貌的杂草.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8> 水生植物植株生长茁壮,保持形态特征,观花观果植株正常开花结果,观花观叶期长.无杂草,水质清澈无异味,水面种植X 围内无飘荡杂物.水面深度与其生长的水生植物保持最佳高度.<9 藤蔓植物A、根据其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合理立架建栅,满足功能合乎要求.B、藤蔓植物修剪a>吸附类藤木,应在生长期或者休眠期剪去未能吸附墙体而下垂的枝条.b>缠绕、依附类藤木,根据生长势进行修剪,可适当疏剪过密枝条,清除枯死枝.c>生长于棚架的藤木,休眠期应疏剪影响通风透光的过密枝条,清除枯死枝.<10> 整形植物a> 模纹图案植物轮廓清晰,色采、层次明快,整齐美观,全株枝叶丰满, 满足设计要求.无残缺植株.b〕自然式整形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与植物生理特性进行养护,其景观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枝叶茂密,生长茁壮,形体美观,基本无亮角、缺株.c> 绿篱植物轮廓清晰,线条整齐,顶面平整, 高度一致,整齐美观.开花植物开花期一致,修剪保持自然丰满.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无缺株,无枯枝残花.d>造型植物枝叶茂密,生长茁壮,形体美观,轮廓清晰.表面平整、圆滑. 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11> 花坛、花带植物生长茁壮,蓬径饱满,株高基本相等,色采冷艳,层次分明, 图案清晰. 不露土,植株无缺株倒伏,基本无枯枝残花.开花期一致,确保重大节日有花.与草坪交壤处应边缘清晰,线条流畅美观.<12> 花境植株生长正常,枝叶茂密,不露土.高低错落有序,季相变化明显,基本无枯枝残花.花卉色采明艳,欣赏期长,观花花卉适时开花,观叶植物叶色正常.无明显有害生物危害,植物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无大型、恶性、缠绕性杂草;无影响景观面貌的杂草.<13> 盆栽植物容器完整清洁,容器外形、规格、色采与植株协调.植株生长正常、健壮、枝叶繁茂、适时开花,无枯枝残花. 叶片清洁.基本无有害生物危害症状,无杂草.<14> 园林护坡植物A、草本类园林护坡植物养护管理参照草坪和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养护管理要求.B、木本类园林护坡植物还应注意以下规定:a>灌木类园林护坡植物的修剪应根据其生长特点,适当重剪,使其树冠增加.b>藤蔓类园林护坡植物的修剪:悬垂类园林护坡植物应注意剪除影响美观的多余枝条;吸附类园林植物应与时剪除未能吸附墙体的枝条.<15> 立交桥、高架桥等构筑物下园林植物A、草本类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参照草坪和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养护管理要求.B、木本类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参照灌木的养护管理要求.C、根据需要适时定期浇水.〔16〕古树名木A、保持古树与周围环境的清洁.B、加强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C、因地制宜地设置围栏保护古树.D、在古树根系分布X 围内,严禁厨房或者厕所等有污染气体、液体的设施和排放污水的渗沟;E、严禁在树下设置暂时设施、堆放污染古树根系、土壤的物品.F、严禁在树体上钉钉子、绕铁丝、挂杂物或者作为施工的支撑点. G、严禁攀折、刮蹭和刻划树皮等伤害古树的行为.H、有记念意义和特殊欣赏价值的古树,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采取防腐处理. 需修剪的应制定修剪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 古树树体上的伤疤或者空洞应与时填充修补, 防止进水.I、古树树体与大枝有倾倒、劈裂或者折断的可能时,应与时采取加固或者支撑等保护措施.J、对高大树体必须安装避雷装置, 以防雷击.K、古树复壮事先应制定严格的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L、古树移植工程必须事先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查,经批准后由具有二级或者二级以上的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承担,并在园林监查部门监督下实施.移后要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制,与时制定养护方案,并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质量.3.1.3 有害生物的防治〔1〕防治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2〕无明显虫屎、虫网, 园林树木有蛀干害虫为害的株树不超过1%, 园林树木的主干、主枝无明显的虫卵,每株虫食叶片不超过10%. 〔3〕与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泯灭病源、虫源, 防止病、虫、草、鼠扩散、蔓延.3.1.4 园林设施完整、安全,维护与时.3.1.5 绿地内环境整洁,无堆物、堆料,无明显杂草、植物残渣、落叶清理与时,无垃圾.3.2.1 一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花坛、花带齐全,花坛内四季有花,重大节日有鲜花展出.各类园林植物搭配合理有致,管护精细.公园环境达到"整洁清新、花木繁茂、景色优美、意境深邃〞的效果.植物生长良好,无枯死株.乔灌木、绿篱、木本地被植物修剪符合观花、观果、观叶、塑形要求.浇水、施肥、改土等措施效果良好,与时采取措施谨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必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2〕病虫控制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必须与时管理.3.2.2 二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选择较为得当,乔、灌、草搭配合理, 园内四季有花,重大节日有鲜花摆设.植物生长正常,无枯死株.乔灌木、绿篱、木本地被植物修剪应符合观花、观果、观叶、塑形要求.浇水、施肥、改土等措施效果较好,与时采取措施谨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必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2〕病虫控制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应与时管理.3.3 街旁绿地绿化养管质量标准3.3.1 一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植物生长茁壮,无缺株、枯死株.必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花坛、地被植物生长茂密.乔灌木、绿篱、木本地被植物修剪符合观花、观果、观叶、塑形要求.浇水、施肥、改土等措施效果良好,与时采取措施谨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杂草.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必须与时管理.3.3.2 二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各类植物生长良好,少有枯死株.古树名木得到严格保护.花坛、地被植物生长正常.乔灌木、绿篱、色带色块修剪基本合理.浇水、施肥、改土等措施效果较好,应与时采取措施谨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杂草.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应与时管理.3.4 道路绿地绿化养管质量标准3.4.1 一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树木长势良好,适时修剪,疏密得当,有较好的欣赏效果. 以乔木为主的树坛,其下应有灌木或者地被植物,黄土不露天.树木种间株间生长空间与层次处理得当,整体欣赏效果好.与时补栽死株、枯株.针叶树应保持明显的顶端优势,花灌木按时开花结果,整形树必须按欣赏要求养护成一定形态,地被植物应为四季常绿观花或者观叶品种.无大型野草、无缠绕性、攀援性杂草.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明显病虫害.3.4.2 二级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树木长势较好,应适时修剪,疏密得当,有较好的欣赏效果. 以乔木为主的树坛,其下应有灌木或者地被植物,黄土不露天.树木种间株间生长空间与层次处理宜得当,整体欣赏效果较好.较能与时补栽死株、枯株.针叶树应保持明显的顶端优势,花灌木按时开花结果,整形树能按欣赏要求养护成一定形态.无大型野草、无缠绕性、攀援性杂草. 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无明显病虫害.3.5 行道树养管质量标准3.5.1 一级养管标准1〕行道树景观树木生长良好,无死树、断桩,无缺株.枝下高、树高、冠幅一致.整形修剪符合要求,体现观花、观果、观叶、冠形要求.管护措施效果良好.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明显病虫害.3〕树木保护树体无绑缚和钉物,时常保持无树挂,树穴内无杂草、无杂物.树穴无裸露或者设透气护栅.新补植树木根据需要设支护或者护栏.3.5.2 二级养管标准1〕行道树景观树木生长正常,无死树,无缺株.枝下高、树高、冠幅应一致.整形修剪应符合要求.采取较完善的管护措施.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明显病虫害.3〕树木保护树体无绑缚和钉物,应保持无树挂,树穴内应无杂草、无杂物.新补植树木根据需要设支护或者护栏.3.6.1 一级居住绿地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植物生长良好,无枯死株.严格保护古树名木.草坪养管精细,基本无杂草.乔灌木、绿篱修剪合理.管护措施与时有效.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明显病虫害.二级居住区绿地养管标准1〕绿地景观植物生长正常,少有枯死株.严格保护古树名木.草坪养管良好,基本无杂草.乔灌木、绿篱修剪合理.管护措施有效.2〕病虫控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明显病虫害.3.7 单位附属绿地养管质量标准3.7.1 市级园林式单位:参照养管一级公园绿地和养管一级居住绿地相关质量标准.3.7.2 区级园林式单位:参照养管二级公园绿地和养管二级居住绿地相关质量标准.参照养管二级街旁绿地相关质量标准.1> 立体绿化应根据不同植物攀缘特点,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辅助性攀缘植物的牵引工作必须贯彻始终.新植苗木发芽后必须与时做好植株生长的引导工作,使其向指定方向生长.垂吊植物覆盖均匀,覆盖率不得低于90%.开花植物适时开花.2> 修剪与时,疏密适度, 防止枝条脱离依附物,保证植株叶不脱落,便于植株通风透光,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观花植物必须在落花之后进行修剪. 攀缘植物应在休眠期进行间移,使植株正常生长,减少修剪量,充分发挥植株的作用. 3〕彻底清除并与时处理绿地中杂草, 除草时不得伤与攀缘植物根系.4> 新植和近期移植的各类攀缘植物,应连续浇水,直至植株不灌水也能正常生长为止.在土壤保水力差或者天气干旱季节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5> 采取保护措施,无缺株,无严重人为损坏,发生问题与时处理,实现连线成景多样化的效果.6> 植株无主要病虫危害的症状,生长良好, 叶色正常,无脱叶落叶的现象.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栽植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茁壮苗, 勿栽植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防止或者减少病虫发生.栽植后应加强攀缘植物的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茁壮, 以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与时清理病虫落叶、杂草等,泯灭病源虫源, 防止病虫扩散、蔓延.加强病虫情况检查,发现主要病虫害应与时进行防治.在防治方法上要因地、因树、因虫制宜,采用人工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各种有效方法.在化学防治时,要根据不同病虫对症下药. 喷布药剂应均匀周到,应选用对天敌较安全,对环境污染轻的农药, 既控制住主要病虫的为害,又注意保护天敌和环境.1〕绿地景观植物生长茁壮,无缺株、枯死株.浇水、施肥、改土等措施效果良好,与时采取措施谨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2〕病虫控制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必须与时管理.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者"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 X 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 规定〞或者"应按……执行〞 .附录:绿化养护等级技术措施和要求单位:次/年有害生物 防治 3-4 3-5 3-5 2-3 2-3 3-5 4-6 2-3 2-4 2-4 1-2 1-2 1-2 3-5类别乔木 灌木绿篱 宿根花卉 藤蔓植物 整形植物 草坪 乔木 灌木 绿篱 宿根花卉 藤蔓植物 整形植物 草坪除草2 4 1 3-4 2 2 10-12 1 2 1-2 1-2 1 1 6-8施肥1 2-423 1 2 3 1 2 1 1 1 1 2修剪2 2-4 6-10 2-3 1-2 6-10 6-8 1 2 3-5 1-2 1 3-5 3-5随产 随清日产日 清 一 级二 级垃圾处理级别。
重庆市城市公园规范化管理达标分级标准
Ⅰ、一级标准
一、具有编制审批完善的公园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持良好的规划设计效果和园林园艺特色。
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游憩、服务及管理设施占地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6%(动物园不超过14%,植物园不超过5%)。
二、有完善的管理系统,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严格实施《重庆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并拟定具体的贯彻实施计划方案,各项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档案完整。
三、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
花坛花带齐全,花坛内四季有花,重大节日有鲜花展出。
各类园林植物搭配合理有致,管护精细。
公园环境达到“整洁清新,花木繁茂,景观优美,意境深邃”的效果。
四、有完善的游览休息、科普宣传、清洁卫生、安全保障等公共设施及必要的旅游服务、儿童游乐设施,以优质服务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园内的商业服务点按批准的公园规划在指定的区域内设置,摊点管理有序。
六、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服务。
公园职工文明礼貌,服务周到,道德高尚,规范上岗。
七、严格执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及有关园林绿化法律规章,无重大火灾、违章、安全责任事故。
Ⅱ、二级标准
一、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达到规划设计效果。
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60%,游憩、服务及管理设施占地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7%。
二、有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实施《重庆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强化管理,并拟定具体的贯彻实施计划方案,各项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档案完整。
三、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
园内四季有花,重大节日有鲜花展出。
各类园林植物搭配合理有致,管护精细。
公园环境达到“整洁清新,花木繁茂,景观优美”。
四、有较完善的游览休息、科普宣传、清洁卫生、安全保障等公共设施及必要的旅游服务、儿童游乐设施,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园内的商业服务点按批准的公园规划在指定的区域内设置,摊点管理有序。
六、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服务。
公园职工文明礼貌,服务周到,道德高尚,规范上岗。
七、认真执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及有关园林绿化法律规章,无重大火灾、违
章、安全责任事故。
Ⅲ、三级标准
一、有完整的公园设计,并按设计施工。
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60%,游憩、服务及管理设施占地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7%。
二、有专人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并按《重庆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强化管理,有管理档案。
三、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选择较为得当,注意乔、灌、草的搭配,重大节日有鲜花摆设。
四、设有为附近居民休息和开展活动的场地和简单的游览休息、清洁卫生、安全保卫设施。
五、园内的商业服务摊点设置合理,管理基本有序。
六、公园职工文明礼貌,服务周到,道德高尚,规范上岗。
七、执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及有关园林绿化法律规章,无重大火灾、违章、安全责任事故。